經(jīng)部 四書類
孟子集疏 十四卷
宋 蔡模 撰
提要
《孟子集疏》十四卷。宋蔡模撰。模字仲覺,號覺軒,建安人。蔡沈之子,蔡抗之兄也。趙順孫《四書纂疏》載模所著有《大學(xué)演說》、《論語集疏》、《孟子集疏》,今惟此書存。據(jù)卷末抗《後序》,稱沈書以《論語·孟子集注》氣象涵蓄,語意精密,至引而不發(fā),尤未易讀。欲取《集義》、《或問》及張、呂諸賢門人高第往復(fù)問答語,如朱子所謂蒐輯雜流、附益諸說者,類聚縷析,期於語脈分明,宗旨端的。未及編次而卒。模乃與抗商榷以成此書,皆備列朱子《集注》原文,而發(fā)明其義,故曰《集疏》,言如注之有疏也。然賈、孔諸《疏》循文闡衍,章句不遺。此則或佐證注義,或旁推餘意,不盡一一比附。又謹(jǐn)守一家之說,亦不似疏文之曲引博徵。大抵於諸說有所去取,而罕所辨訂。惟「不得於言」一條致疑於《語錄》、《集注》之不同,以為未及修改?!感蓝裎鹑ァ挂粭l引《語錄》謂《注》中「義」字當(dāng)改「經(jīng)」字而已。又「是乃仁術(shù)」一條,《集注》以「術(shù)」為法之巧,模則引蔡氏之說曰:「《樂記注》:術(shù),所由也。」又曰:「術(shù),猶道也。此言仁術(shù),恐是仁心所發(fā)之路。」又「禹疏九河」一條,《集注》以簡潔為兩河,模則引《爾雅》九河以簡潔為一,謂《書傳》與《集注》少異,《書傳》實經(jīng)先師晚年所訂正,當(dāng)以為定(案朱子訂正《書傳》,僅及《大禹謨》之半。此模委曲回護(hù)之言不足為據(jù))。又「仁之端也」,《集注》訓(xùn)「端」為緒,蔡元定則訓(xùn)「端」為尾,亦兩存之。蓋他說與師說異,則舍他說從師說;師說與祖父說異,則又不得不舍師說以從祖父之說。此亦人情之至也。然抗《序》稱始事於嘉熙己亥,至丙午尚未敢脫稿,其簡汰頗為不茍。故所取甚約,而大義已皆賅括,迥異後來鈔撮朱子之說,務(wù)以繁富相尚者。亦可知其淵源有自,知之確,故擇之精矣。孟子集疏 提要 孟子集疏 卷一 孟子集疏 卷二 孟子集疏 卷三 孟子集疏 卷四 孟子集疏 卷五 孟子集疏 卷六 孟子集疏 卷七 孟子集疏 卷八 孟子集疏 卷九 孟子集疏 卷十 孟子集疏 卷十一 孟子集疏 卷十二 孟子集疏 卷十三 孟子集疏 卷十四 跋 全書 342 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