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洞笠吩唬於矂t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后與先,若存若亡。為虛為實,若得若失。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瀉曰,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按而引針,是謂內溫,血不得散,氣不得出也。補曰,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還,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無留血,急取誅之。
語譯:
凡在針刺時,正氣虛弱則應用補法,邪氣盛實則用瀉法,氣血淤結的給予祛除,邪氣勝的則用攻下法。《大要》說:進針慢而出針快并急按針孔的為補法,進針快而出針慢不按針孔的為瀉法。這里所說的補和瀉,應為似有感覺又好像沒有感覺;考察氣的先至與后至,以決定留針或去針。無論是用補法還是用瀉法,都要使患者感到補之若有所得,瀉之若有所失。虛實補瀉的要點,以九針最為奇妙。補或瀉都可用針刺實現。所謂瀉法,指的是要很快地持針刺入,得氣后,搖大針孔,轉而出針,排出表陽,以泄去邪氣。如果出針時按閉針孔,就會使邪氣閉于內,血氣不得疏散,邪氣也出不來!所謂補法,即是指順著經氣運行的方向施針,仿佛若無其事,行針導氣,按穴下針時的感覺,就像蚊蟲叮在皮膚上。針入皮膚,候氣之時,仿佛停留徘徊;得氣之后,急速出針,如箭離弦,右手出針,左手急按針孔,經氣會因此而留止,針孔已閉。中氣仍然會充實,也不會有淤血停留,若有淤血,應及時除去。
主要內容:
論述針刺原則,補瀉特點、具體操作
1、針刺原則:
“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正氣虛弱則應用補法,邪氣盛實則用瀉法,氣血淤結的給予祛除,邪氣勝的則用攻下法;
2、補瀉特點:
“言實與虛,若有若無”:針刺前:診斷補瀉時,氣機的運行是似有感覺又好像沒有感覺是很難察覺的;
“察后與先,若存若亡”:針刺中:下針后要考察氣至也就是得氣的先后,以決定留針時間的長短即(留針或去針);
“為虛為實,若得若失”:針刺后:評價治療效果的方法是,根據用補法還是用瀉法,都要使患者有明確的感覺,補之若有所得,瀉之若有所失。
3、補瀉方法:
原則:“《大要》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慢慢進針而快速出針為補法,快速進針快而慢慢出針為瀉法。
工具:“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虛實補瀉的重要工具,以九針最為精妙;
具體操作:
瀉法:操作--“瀉曰,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瀉法,指快速持針刺入,氣至后,搖大針孔慢慢轉而出針,出針后不閉針孔可排出邪熱,以泄去邪氣;
注意:“按而引針,是謂內溫,血不得散,氣不得出也”:反之出針時隨即按閉針孔,可使邪熱閉于內稱之為“內溫”,血氣不得疏散,邪氣也難以出來;
補法:操作--“補曰,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而還,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補法,要隨著腧穴氣機的充盛進行操作,但操作過程又好像若無其事,通過循推按壓經脈腧穴,按壓腧穴的感覺,就像蚊蟲叮在皮膚上。出現按壓感覺時,慢慢針入皮膚,等待得氣,停留徘徊;得氣之后,快速出針,如離弦之箭,右手出針后左手急按針孔,經氣會因此而留止而旺盛;
注意:“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無留血,急取誅之”:經氣旺盛而針孔已閉,腧穴中的氣機自然就會充實,也不會有瘀血停至,若有瘀血,應及時清除“宛陳則除之”;
體會:
1、“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 提出正氣虛弱則應用補法,邪氣盛實則用瀉法。前文提出:針刺的作用是“通其經脈,調其血氣”,并沒有“補”和“瀉”之說,臨床中怎么發(fā)揮“補瀉”呢?“補瀉”指的是什么?
“為虛為實,若得若失”:無論是用補法還是用瀉法,都要使患者感到補之若有所得,瀉之若有所失;由此可知,“補瀉”主要是以針刺前后機體的狀態(tài)作為評判標準的。凡應用針刺治療疾病后,治療前機體功能低下的病證通過治療應該達到機體功能恢復平和狀態(tài),此過程稱之虛則實之,為“補”;治療前機體功能亢進的病證通過治療應該達到機體功能恢復平和狀,此過程稱之滿則泄之,為“瀉”。
2、“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外門已閉,中氣乃實” 現在《針灸學》教材中“徐疾補瀉”、“開闔補瀉”的來源。
3、“瀉曰……血不得散”、“補曰……必無留血”:“血”是影響臨床“補瀉”的重要因素,上文介紹腧穴主要論述腧穴“氣機”的內容,那么 “血”的問題是怎么產生的?肯定與針刺操作不當引起的,那么臨證過程中應該怎么操作呢?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