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歷史的傳承在中國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因為我國多年的歷史積淀讓很多文物具有著彌足珍貴的價值,尤其是對于中華民族來說,任何一個時代流傳下來的文物都足以見證當時時代的風貌,有鼎盛至極的盛世繁華,也有樸素淡雅的閑情雅致,但是很多寶物都在傳承的過程中因為戰(zhàn)亂或者是其他原因,遺失在了民間,幾十年前,就曾經(jīng)有不諳世事的孩子,撿到了一塊失傳千年的玉璽,引起了當時熱議的社會話題。
撿到寶物的孩子叫孔忠良,40多年前,當時的他還是一個13歲的小學生,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邊有一閃亮發(fā)光的物件,湊到跟前一看,居然是一塊發(fā)光的石頭,當時并不懂這是什么寶物的孔忠良,只覺得這塊玉一樣的石頭價值不菲,急忙將覆蓋在上面的泥土撥開,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是一塊四四方方的玉石刻印,還有很多古樸篆字印在上面。
不明就里的孩子緊忙將玉石回家拿給父親看,父親認為這件寶物一定價值不菲,應該上交給國家,于是父子一同將寶物交給了陜西博物館,專家開始對物件的身份價值存疑,但是幾經(jīng)鑒定之后,終于確定了其詳實身份,興奮的告訴父子倆,他們找到的是一件失傳多年的國寶。
原來這塊玉石并不是普通的雕刻作品,而是西漢年間的玉璽,歷經(jīng)高祖及其發(fā)妻呂后之手,更在歷朝歷代的帝王手中流傳。博物館為了獎勵父子倆的大公無私,專門獎勵給他們20元前,這在當時也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兩人為國立功,也是頗為欣喜。
在收歸博物館保管之后,這塊玉璽頗高的地位使得他成為了陜西博物館絕無僅有的頂級文物,而時隔40多年之后的2012,博物館方面又重新找到了當年撿到這塊珍貴玉璽的孔忠良,為他頒發(fā)了專門的證書,并且授予他專門的文物保護稱號,這一時隔多年的殊榮讓孔忠良激動的無以言表,滿面都是感動的神色。并激動的說:沒想到過了45年,還有人記得我!
其實當年也是機緣巧合,撿得這塊玉璽的地點,和呂后墓相隔并不遠,漢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為了籌得軍餉,紛紛開挖王陵盜取財物,當時很可能就讓這件寶物流失在了土層當中,日積月累最終意外為人發(fā)現(xiàn),這才重新現(xiàn)世,成為難得一見的國寶級文物,對國家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喜事,彌足珍貴的國寶榮歸故里,也是民族的幸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