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Stele’s Blog
周五 14 八 2009
湖南廖氏 始祖實蕃公,諱花,世居江西,宋初任湖廣參政,后因亂遷閩之上杭。至十八傳,清康熙年間共有七支遷湘。族人分布長沙、湘潭、醴陵、瀏陽、平江、湘陰、沅江、益陽、寧鄉(xiāng)、萍鄉(xiāng)等地,約八千有奇。總祠設(shè)長沙白鶴巷,為十縣族人公建。
長沙嵩北鄉(xiāng)河洲、丁家鋪、土地嶺廖氏
始遷祖永清公,原籍江西南昌豐城縣瓦瓷街,明進(jìn)士,始任岳州別駕,累功右轉(zhuǎn)長沙太守,致仕因家焉。至1949年,已傳26代,族人25800余人。
長沙湘春門廖氏
始祖永忠公,字盡職,行二,安徽巢縣人,元末歸明太祖,歷征各省有功,調(diào)守福建泉漳三載,封德慶侯。至第六代垂遠(yuǎn)公,字建源,明正統(tǒng)間由江西吉水遷居星沙 湘春門北門正街,為廖氏始遷長沙之祖。第七代思智公,分寶賢、興賢兩支,寶裔居北門壕上;興裔第十代又別孟符、仲符兩房。仲房第十一代元度,字次裴,號大 隱,輯《楚風(fēng)補(bǔ)》、《楚詩紀(jì)》等,清乾隆間列為禁毀書。1915年興裔仲、孟兩房纂修支譜。派語:永公開裔,源遠(yuǎn)思賢,塘國元玉,宗啟文光,振世家訓(xùn),定 發(fā)其祥,大崇慶典,慶晉壽康,承先貽澤,泰運(yùn)鴻昌,敬培勛業(yè),錫福均芳。
長沙廖家渡、烏龜山廖氏
始遷祖惟章公,字承楚;惟顏,字承弼;惟烈,字承恩。三公原籍江西南昌府瓦子街,明萬歷年間徙南,落業(yè)湖南長沙廖家渡、廖家灣、烏龜山。清嘉慶24年 (1819)創(chuàng)修支譜,光緒2年(1876)續(xù)修。派語:惟時士學(xué)之宗文,華國光先德永興,景運(yùn)宏開傳貴嗣,恒修裕懋振家聲。
長沙伍家沖、廖家沖廖氏
始遷祖顯先公,字光宗;顯照公,字耀祖,本籍江西南昌,明洪武時遷居善化八都伍家沖、廖家沖。清乾隆年間創(chuàng)修墨譜,嘉慶22年(1817)續(xù)修,宣統(tǒng)3年 (1911)三修。光緒3年(1877)建宗祠于廖家沖。派次:顯庭邵聰邦漍啟,單之隆原輔開宜,逢世興通成正士,恒修良善慎為云。
長沙白箬鄉(xiāng)長沖廖氏
始遷祖永安公,明洪武時遷長沙城,隨遷長沙縣白箬鄉(xiāng)長沖、城南外爛泥沖。至1949年,族人12000余人。宗祠設(shè)河西長沖。
瀏陽石橋廖氏
始遷祖萬一公,原籍浙江金華縣八詠門外,明初徙居湘省瀏東,卜宅濠溪上邊沙洲,后徙居石橋下老屋場。清康熙25年(1686)始修族譜,1938年七修。 至1948年,已傳24代,人丁約4000人。乾隆20年(1755)建宗祠于瀏東白沙廖家塅。派行:一成明必宣,宗崇習(xí)德然,清之其承世,序允懋家傳, 才能光上國,功業(yè)振高賢,盛代宏文化,登庭大學(xué)聯(lián)。
瀏陽社港廖氏
萬一公曾孫必華,遷社港另立支系。當(dāng)代杰出畫家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即出該支。
瀏陽東鄉(xiāng)荷塘廖氏
開基祖上達(dá)公,福建杭永始祖花公二十二世孫,清康熙年間由廣東興寧遷居江西龍泉縣,再遷湖南瀏陽東鄉(xiāng)荷塘成家立業(yè)。
寧鄉(xiāng)廖氏
遷湘始祖淇惠公,原籍江西泰和縣,宋端平間從戎鎮(zhèn)潭州,遂隸于此。四世城景公,字慶云,元延祐間自長沙徙寧鄉(xiāng)橫田,生五子:萬戶、萬重、萬儀、萬熙、萬垠 (凝)。萬戶遷湘鄉(xiāng)潭溪;萬重遷湘鄉(xiāng)平溪;萬重長子添慶,元季又遷湘鄉(xiāng)白龍青陂;萬垠遷益陽;萬儀遷安化豐樂;惟萬熙公居舊址,生宗盛、宗德。宗盛三子: 瀚清、瀚澄、瀚洧,分析山底、廖家山、橫田。宗德一子福華,遷四都九區(qū)輸湖塘下廖家灣、潭府嶺。清道光2年(1822)盛、德二房共建宗祠。清康熙54年 (1715)盛、德二房纂修族譜,乾隆32年(1767)、道光24年(1844)德房續(xù)修,同治11年(1872)盛、德二房又合修。派名:(自二十派 始)錦章新燦,圭瓚清香,炎堂錫澤,采耀陵岡。道光27年(1847)寧鄉(xiāng)、益陽、安化、湘鄉(xiāng)五萬合訂派詞:錦章新燦,基鎮(zhèn)湘東,炳垂錫澤,采照培鐘,洵 楚炎瑞,銓治業(yè)勛,持鈞衍懋,煥在銘洪,集烜增鉅,溥植輝生,鏡涵和煦,遠(yuǎn)鑒滋榮。
寧鄉(xiāng)易家河廖氏
衡田祖萬熙之孫海公,明季遷邑之易家河。1943年續(xù)修支譜。
寧鄉(xiāng)桐子嶺廖氏
鼻祖光景公,字德登,宋丞相,原籍江西,九子皆貴,第五子文亮公官翰林學(xué)士,遷于閩。六傳至思敬公,宋季以御史出使粵之梅州,遂家于梅之程鄉(xiāng),謚三院太 尉。傳至清初雍正間,輝、麒、麟、鳳、鸞、鴻、龍、志八房子孫相繼遷湘之長、善、寧、益、陰、沅六邑,尤以寧鄉(xiāng)為多。至1931年,已傳24代,子孫 1200余人。清道光18年(1838)創(chuàng)修族譜,同治4年(1865)續(xù)修,光緒28年(1902)三修,1931年四修。同治2年(1863)創(chuàng)建宗 祠。麟房十九派宗元,署紹興府知府,咸豐11年(1861)卒于太平之役。派字:(自十九派始)宗澤定湘楚,躬逢泰運(yùn)長,中和成位育,禮樂啟賢良,人受詩 書益,家傳孝義芳,英才欽蔚萃,達(dá)用佐興邦。
寧鄉(xiāng)萬壽山廖氏
始祖花公,字實蕃,宋太祖時湖廣參政,由江西遷福建汀州。支祖周年公,字遠(yuǎn)清,清雍正初由福建龍巖州遷湖南寧鄉(xiāng),世居三都萬壽山。
湘潭九斗壩廖氏
始祖爽公,唐末進(jìn)士,因功由南陽遷衡山,六傳瑞公因宦占籍江西泰和。再八傳至思興、思政、思顯三公,開籍衡山,時元末明初。至清尚智公由衡徙湘潭,落籍十 五都九斗壩。光緒25年(1899)三公重建宗祠于邑城。門聯(lián):西安世澤,北郭家聲。九斗壩一支建祠于賓家塘。
湘鄉(xiāng)青陂廖氏
湘鄉(xiāng)平溪祖萬重之子添慶,元季徙上湘白龍十一都青陂。明永樂22年(1424)青陂始修族
湘鄉(xiāng)廖氏
始祖茂清,原籍江西撫州樂安縣城邊十里許箍田廖家村,明永樂間由贛遷湘,落業(yè)邵陽安平一都,今邵東四路亭。三世國仁留居原址,國義遷湘鄉(xiāng),義公下再分朝三 房居廖家灣、壩塘沖、楓樹山。朝四房居青樹坪,朝五房居界嶺,今多屬雙峰。復(fù)有朝四公位下添寵公子孫遷寧鄉(xiāng)花明樓。清嘉慶間建宗祠于楓樹山,光緒7年 (1802)重建于廖家灣。族譜始修于1928年,2001年續(xù)修。班序:國萬朝添子,世代榮華長,忠邦定安泰,仁澤永興祥,克純宏祖武,光宗兆吉昌,自 修至平治,經(jīng)倫顯名揚(yáng),文德播寰宇,道義振楚湘,禮賢承先訓(xùn),敦行啟善良。
醴陵百丈村廖氏
始遷祖其公,清嘉慶初年自瀏陽遷此。族人分布于浦口市。至1948年,全族人口50人。
醴陵泉塘上廖氏
始遷祖慶常公,清乾隆間自福建遷此。族人分布于業(yè)稼垅。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東城廖氏
始遷祖宗誠公,清康熙初年自福建龍巖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000人。
醴陵橫嶺廖氏
始遷祖應(yīng)德公,清康熙8年(1669)自福建永定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80人。
醴陵山口廖氏
始遷祖念週公,清康熙4年(1665)自福建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洙塘陂廖氏
明崇禎末年自福建龍巖遷此。族人分布于水口。至1948年,全族人口535人。
醴陵南城廖氏
始遷祖德源公,明洪武初年自廣東興寧遷此。族人分布于萍鄉(xiāng)、瀏陽、攸縣、善化。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0人。
醴陵廖家垅廖氏
始遷祖文昺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泰和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000人。
茶陵桃坑夏樂廖氏
清雍正8年(1730)由福建武平遷入。
茶陵秩堂、湖口廖氏
元世祖至元8年(1271)自江西泰和遷此。
茶陵秩堂沂江廖氏
宋代自衡山城東遷此。
炎陵王家渡廖氏
始遷祖元龍公,清同治年間自廣東興寧遷此。
炎陵棗樹廖氏
始遷祖圣方公,清康熙末年自江西贛州長寧遷此。
炎陵七都黃板橋廖氏
始遷祖志壯公,清康熙末年自江西贛州長寧遷此。
衡山廖氏
遠(yuǎn)祖爽公,馬楚時為衡州太守,拜丞相,進(jìn)爵南陽郡開國侯,食邑衡山,為衡山廖氏始祖。十子,長子匡圖,為楚天策府學(xué)士,有文集十卷。五世瑞公,由衡山遷江 西。又傳八世至思政公,字魁三,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復(fù)回衡山,卜居龍溪一都,明宣德元年(1426)、天啟4年(1624)纂 有族譜,后散佚。清康熙52年(1713)首修族譜,1928年七修,2002年八修。至1948年,有族人12000余人,多居白果、新東、嶺泉等鄉(xiāng)。 宗祠建于聚堂鋪。該族名人廖山濤,北京大學(xué)數(shù)學(xué)系教授、中科院院士。班行:景茂榮廷士大昌,邦家定國永安康,紹修先哲文章煥,克篤前功繼序良,承俊和華立 維新,超學(xué)志敏望弘勛,任重惇遠(yuǎn)樹偉澤,達(dá)尚秉正玉宇成。
衡山山前石灣迴瀾山下廖氏
思政孫景琩,明洪武14年(1381)復(fù)徙山前石灣迴瀾山下。清道光29年(1849)五修支譜。
常寧廖氏
始遷祖貴清、顯清公,明初從江西泰和縣下馬頭上五村徙居湖南常寧。族人分布于三角塘、鹽湖、田尾等地。至2001年,有人口60000左右,其中貴清后裔50000余人。
耒陽廖氏
鼻祖爽公,爽生凝,原籍江西泰和縣,仕南唐,為都昌令,秩滿掛冠歸老衡岳。凝公生三子,長秉乾卜居耒陽,為耒陽廖氏始祖;次子秉坤,卜居永興。秉乾子孫繁衍四鄉(xiāng),如夏塘、長嶺、石準(zhǔn)、春光鋪、雙洲、芭蕉、黃崗等地。
邵陽廖氏
始祖如琥公,封鎮(zhèn)國將軍,守武昌,其先世為饒州人。如琥十世孫爾宇于清朝初年由湖北沔陽茅埠遷湖南邵陽,始居城東高家巷,后遷邵東縣簡家垅鄉(xiāng)雙板橋一帶。
邵陽廖氏
始祖理安公,字日純,宋熙寧年間由福建順昌發(fā)跡任江西吉安太守,至七世祖淇惠公,字奇聰,鎮(zhèn)守湖廣長沙,遂居郡城,為遷湘之祖。十世祖再遷寧鄉(xiāng)。十三世祖 元鎮(zhèn),字明達(dá),號世任,元至正年間由武孝廉任邵陽副將,致仕即家于此。后裔分布邵陽之三民鄉(xiāng)、剛勁鄉(xiāng)、仁義鄉(xiāng)、敦仁鄉(xiāng)及益陽、湘鄉(xiāng)、安化等地。
邵陽河伯鄉(xiāng)廖氏
始祖萬公,元末自江西泰和遷武岡紫東里唐家屋場(今邵陽縣河伯鄉(xiāng)城背村)。
邵陽云騎尉廖氏
始祖發(fā)祥公,元翰林侍講學(xué)士。
新邵龍竹村廖氏
始祖萬邦公,福建順昌剛公十三世孫。歿后葬邵東縣廉橋鎮(zhèn)爐前村寒鐵廟屋后,生子四,必瓏遷隆回;必琥居邵東東塘村;必佐遷衡山京南;必佑世居廖家村(今新邵縣大芝廟鄉(xiāng)龍竹村)。
洞口湛田廖氏
始祖人俊公,江西泰和縣人,元至元間官翰林侍講學(xué)士。五世發(fā)祥,天歷進(jìn)士,官翰林侍講學(xué)士,謫永州路總管,遷任衡州,元至正末徙居武岡湛田(今屬洞口), 生子四:德行、德文、德貞、德?lián)?,分為四房,又名“四田”。德行留住湛田;德文住隆回六都寨?zhèn)野雞田;德貞明初攜子萬福由洞口縣醪田鎮(zhèn)湛田村徙居隆回五都 大水田;德?lián)懵』卮笱硖铩,F(xiàn)發(fā)祥后裔繁衍十萬多人,分布于隆回、洞口、武岡、城步、新寧等十多個市縣。
臨湘方山廖氏
始遷祖月山公,元末由湖北蒲圻徙居方山洞中央屋。五子:仁位、義位、禮位、智位、信位。仁、義、智遠(yuǎn)遷;禮后裔部分析居岳陽廖家塅;信公后裔仍居方山,信 公三子:國洲、國清、國華。派行:(自十四世始)天應(yīng)長興永,祖源敦大啟賢良,孝友傳家世澤芳,國華文章膺上選,登朝佐治慶隆昌。
華容護(hù)城新溝廖氏
始遷祖務(wù)本公(“澤”字派),居寧鄉(xiāng)雙江口廖家大屋場,為生計,清光緒20年(1894)遷南縣花甲垸。1917年轉(zhuǎn)遷華容新溝,打魚營生。子孫現(xiàn)居新溝、德勝堂、香溝灣、業(yè)謨、白鶴、華光等地。派語同寧鄉(xiāng)桐子嶺廖氏。
湘陰黃谷鄉(xiāng)廖氏
始遷祖永忠公,明洪武間自江西南昌徙居湘陰之黃谷鄉(xiāng)。至1948年,已傳23代,共4000人,分布于歸義鄉(xiāng)魚絲塘、河市鄉(xiāng)。宗祠在黃谷鄉(xiāng)。
平江獻(xiàn)鐘鄉(xiāng)廖氏
始祖敬齋公,原籍廣東興寧縣。清乾隆年間,敬公之子思明、思聰、思溫、思恭、思敬、思義之裔孫,因經(jīng)商遷湘,開基于平江獻(xiàn)鐘鄉(xiāng)。族人分布于平江四鄉(xiāng)。至1948年,已傳20代,族人約2000余人。
平江南鄉(xiāng)白水廖氏
始遷祖顯春公,清康熙58年(1719)自宜章遷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2272人。
漢壽廖氏
始祖明善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縣拖船埠白鶴街。明洪武初授職南征,永樂2年(1404)徙常德府龍陽縣,居螞蝗嶺栗樹山冥冷陂。數(shù)傳長房汝志公裔單鸞、 單鳳,一遷居港邊廖家汊,一老守栗樹山;次房汝早公裔遷仙宮殿;三房汝孝遠(yuǎn)徙武邑黃土店;四房汝道始遷縣城,再徙赤山南嘴。清道光7年(1827)始修族 譜,1942年四修。
桃源廖氏
始遷祖正四公,明萬歷間由江西吉水遷居桃源,落籍西東村。清道光18年(1838)創(chuàng)修族譜,光緒30年(1904)、1936年續(xù)修。原派:正應(yīng)國必 勝,系大上士云,興世德光華,新派又相承。1931年桃源廖氏合派:道學(xué)輝先澤,詩書毓俊英,秀發(fā)清邦選,才高綵第榮,綱常昭典則,禮樂肅章程,賢良開泰 運(yùn),萬代慶升平。
桃源黃石廖氏
始祖子祿公,字之財,明洪武2年(1369)自南昌遷于桃源。傳至廷蘭再遷縣北黃石。至1948年,已傳20代,有300人。宗祠在黃石。族譜創(chuàng)修于清乾隆年間。
石門南圻廖氏
清初自湖北蒲圻遷此。
益陽廖氏
鼻祖用中公,原籍福建順昌。傳至淇惠,宋時鎮(zhèn)守星沙,尊為始祖。又三傳城景公落業(yè)寧鄉(xiāng)橫田,子五,惟萬凝,行五,明洪武初年遷益陽古塘。凝公下六世忠孝、 忠祿、忠福、忠禮、忠侖五公,分稱恭、寬、敏、惠、侖五房。恭房居益陽十三里古塘廖家灣;寬房居古塘廖家灣、黃田村等,稱古塘支;敏房居十三里月塘村、南 沖,曰月塘支;惠房裔滔、昔、棠三公由十三里遷縣治西南六十里桃花江、古杉,稱古杉支;侖房遷縣治西十五里石橋、廖家堤,稱石橋支。1941年五房七修族 譜。派語:德應(yīng)志忠單,孟顯高時清,思宗傳大本,永遠(yuǎn)效安寧,錦章新燦,基鎮(zhèn)資深,勛封錫澤,彩烈儲金。
安化廖氏
譜尊應(yīng)彰為始祖,宋末由吳遷楚之安化。生日明,明生添寶、添序、添福,分析安化、藍(lán)田、寧鄉(xiāng)、益陽等地。清康熙間纂修族譜,嘉慶2年(1797)、道光 20年(1840)、同治11年(1872)、1914年續(xù)修。派序:應(yīng)日添元志,宗文立大昌,榮華興富貴,永遠(yuǎn)德賢良,錦章新燦,基鎮(zhèn)資深,勛封錫澤, 彩烈儲金,湘楚炳瑞,鐘漸來鴻,持鈞淑懋,煥起銘洪。
漣源橋頭河鎮(zhèn)廖氏
始祖爽公,字可挹,號西樓,五代后梁仕楚,授衡州太守,遂家于衡。六世至理安,居江西泰和,再六世至淇惠遷長沙城南,淇惠曾孫城景又遷寧鄉(xiāng)縣橫田。城景第 三子萬儀,字鴻達(dá),一字容觀,元末遷居安化豐樂鄉(xiāng)大屋村(今屬漣源市)雙陂,而后分析大屋村等地。至1949年,已傳24代,男女丁口9500余人。宗祠 設(shè)在大屋村,支祠數(shù)處。
新化廖氏
始祖璋孫公,祖籍江西泰和圳上九畝大丘,遷徙源流等皆存疑,一曰宋季自安化徙新化大陽三都黃楊山官莊橋。族譜一修于清康熙39年(1700),1996年六修。班次:可紹先人志,宜貽百代光,家聲垣振作,德澤自延長。
郴縣廖家灣廖氏
明季自藍(lán)山縣遷此。
桂陽廖氏
始遷祖光勝公,宋乾德4年(966)率兵征粵徭,后遷入黃田盤家(今青藍(lán)鄉(xiāng))定居。至1988年,共3710戶、14843人,占總?cè)丝?.11%。
永興松垣坊廖氏
始祖凝公,字熙績,生子二:秉乾、秉坤。秉坤,字巽蘭,宋太平興國年間舉為岳州太守,不就。由衡陽至郴州,后卜居永興松垣坊。
永興鯉魚塘廖氏
始祖再逢公,浙江杭州錢塘人,由進(jìn)士第入選翰林院編修,唐文宗開成年間仕宦郴州,任滿定居永興樟田。
宜章大地嶺廖氏
始遷祖繼善公,號體仁,系出福建汀州寧化縣。宋淳祐年間,公以府同服官山東萊州,旋以胡兵內(nèi)擾,解組歸田,后改入楚之宜章,卜居城南羅家觀。傳至八世祖能 守公遷居城南三十余里之秀溪,其子如貞、如貴再遷至距秀溪二十里之大地嶺。至1948年,已傳31代,族人2000余人。
宜章上源頭廖氏
自宜章縣城徙上源頭。
宜章關(guān)溪墟廖氏
清康熙自廣東樂昌縣出水巖徙宜章關(guān)溪墟。
宜章堡城廖氏
原籍攸縣,明初自茶陵衛(wèi)戍宜章堡城。
宜章城南廖氏
明初自茶陵徙宜章城南。
嘉禾白礐廖氏
始遷祖崇雋公,字清卓,宋末自江西泰和縣鵝頸坵遷新田清水洞。其后裔尚愷遷居白礐。至1931年,共566人,分布于金雞嶺、排樓腳及廣西等地。
嘉禾島石廖氏
始遷祖文李公,明萬歷時自桂陽黃田遷居今村左砠灣里,后乃卜宅島石。至1930年,凡83戶,男202人,女183人,共385人,分布于本村及上坪沙嶺火石灘及新田等地。
嘉禾上坪廖氏
支祖春湯公,自嘉禾島石分遷上坪。至1930年,凡34戶,男77人,女78人,共155人。
嘉禾白茅嶺、石富沖廖氏
始遷祖均九公,字九郎,元至順時自江西泰和縣鵝頸坵始遷白茅嶺,均九公生有九子,八子八斗守白茅嶺,七子七斗之子才銘于明洪武間分居石富沖。
汝城南區(qū)廖家廖氏
始遷祖世澤公,清康熙時自汝城縣長湖廖家遷南區(qū)廖家。至1932年,已傳8代,30余人。
汝城集龍廖氏
始遷祖有祿公,清初自廣東乳源縣出水巖遷居汝城長壩。至1932年,丁口200余人。
道縣小坪村廖氏
始祖圖公,由山東青州至交州,宦游全湘,至文寶又自全湘徙居舂陵郡西地系濂源,遂聚族于斯。后人分布九里、小坪、長興、天堂福、壩子屋、廖畝塘、周子嶺、鳥梨樹、私家山、白公廟、廖家田、巖口等村。
江華石角嶺廖氏
始祖致政公,宋元祐進(jìn)士,籍隸江西撫州府金溪縣,后改遷玉坡。明洪武間,廷經(jīng)公,字居材,由玉坡(一曰廣西鍾山縣)遷湘,開基于江華縣泰山鄉(xiāng)石角嶺。至1949年,已傳14代,族人200余。宗祠設(shè)石角嶺。
江華壯族廖氏
元時由廣西南寧賓州遷江華大頭山開頭寨。
藍(lán)山竹圍瑤族廖氏
始遷祖金華公,明嘉靖年間從廣東連縣來到藍(lán)山高良源,入贅唐侯進(jìn)為婿。
藍(lán)山新圩鄉(xiāng)下清涵廖氏
始遷祖繼琳公,宋時由江西泰和縣遷新圩鄉(xiāng)下清涵,子孫散居田心、城關(guān)等鄉(xiāng)鎮(zhèn)。
藍(lán)山新圩鄉(xiāng)涵江廖氏
始遷祖濟(jì)賢公,江西泰和縣人。元至正2年(1342)由衡陽來縣,居今新圩鄉(xiāng)涵江。后子孫散居五都、下源、盧溪等地。
藍(lán)山廖伏榮廖氏
始遷祖漢賢公,宋真宗時由江西遷來。至1933年,共346人。
藍(lán)山鳳感鄉(xiāng)小富嶺廖氏
始遷祖學(xué)晚公,宋時由江西泰和縣遷來。至1931年,凡75戶,男150人,女130人,共280人。
藍(lán)山鳳感鄉(xiāng)神邊廖氏
始遷祖再宏公,元末由江西泰和縣遷來。于1931年,凡58戶,男130人,女150人,共280人。
新田中和鎮(zhèn)高陽廈村廖氏
始遷祖國永公,清初由嘉禾縣遷新田縣中和鎮(zhèn)高陽廈村。至1949年,已傳9代,族人約200人。
新田仁智鄉(xiāng)下溁廖氏
始祖永忠公傳至十四世金節(jié)公,字伯祿,始居郴縣鳳德鄉(xiāng)雷大橋。清雍正時,因經(jīng)商遷新田縣仁智鄉(xiāng)下溁。至1949年,已傳10代,族人299人。
新田橋亭廖氏
始祖光勝公,后漢時由江西省泰和縣遷湘之桂陽縣黃田鄉(xiāng)。后裔徙居新田縣橋亭等處。至1949年,族人110余人。宗祠設(shè)橋亭村左。
新田塘窩里廖氏
始遷祖國祿公,原籍零陵縣,清雍正時遷新田縣崇益鄉(xiāng)塘窩里。至1949年,已傳10代,約120余人。
洪江安江中勝村廖氏
始祖伯九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北門外鵝頸大坵。元至正年間,隨兄伯六外出做官,伯六任職貴州都勻,伯九任職于湖南辰州,后裔始居辰陽王岔尾,后遷洪江 石二里桐灣。傳至明科,由桐灣徙居黃桑坪,復(fù)遷安江中勝村,今硤洲鄉(xiāng)紅村,近靠安江鎮(zhèn)。伯九后裔分布硤洲、龍?zhí)?、岔頭、茅渡,至今已傳25代。
溆浦斯文溪廖氏
由辰溪徙溆浦斯文溪。
溆浦低莊廖氏
由瀘溪徙溆浦低莊。
麻陽曹家坪廖氏
先世明代奉旨自江西徙麻陽,榮南公居曹(豪)家坪,海公遷鳳凰居住。泥溪派語:云啟廷英正,必世永嗣學(xué),長開萬代亨,光宗還有文,朝選救仁秀,顯玉至樹林。
麻陽樹德鄉(xiāng)白州廖氏
清光緒年間從辰溪遷麻陽樹德鄉(xiāng)白州。派語:上永景紀(jì)秀常,漢先昌洪遠(yuǎn)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