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如
可能我們一直有個疑問,孔子叫孔丘,他的父親叫叔梁紇,這個畫風(fēng)是不是很詭異?就如一個人姓劉,他的兒子叫張三。在先秦時期,人的名字到底有何講究?那么今天我們先從第一個名字講究說起:氏+名。
以前上學(xué)時,課本上介紹孔子時這么說: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最近發(fā)現(xiàn)這個錯誤被糾正過來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而像我這種平民,在那時一定是沒有姓氏的,可能會叫阿貓阿狗的。那么姓和氏在先秦時是怎么區(qū)分的?我們帶著這個疑問開始今天的文章。“姓”和“氏”現(xiàn)代經(jīng)常并用,而在先秦時期,這兩個字是有嚴格的區(qū)別。姓:起源于母系社會,來表示母系的血統(tǒng),看這個字是“女”旁就可知道。●姓以出生來確定,百代不會變化,氏因家族而分,是可以變更的。
●貴族有姓和氏,平民則無姓無氏。
●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
孔子是商朝的后裔,姓“子”。但孔子的祖先到了魯國,以“孔”為氏。因男子稱氏,所以大家就稱其為“孔子”了。再比如說。原始社會有個部落的首領(lǐng)叫少典,他娶了兩個妻子,一個叫女登,姓姜,她生了個兒子就是炎帝,炎帝生活在神農(nóng)一帶,因此炎帝姓姜,神農(nóng)氏。另一個妻子叫附寶,姓姬,生了個兒子就是黃帝,黃帝生活在軒轅丘,因此黃帝姓姬,軒轅氏。黃帝有四個妃子,一共二十五個兒子,得姓的只有十四人,共十二姓。其中黃帝的正妃叫嫘祖,她生的大兒子繼承了黃帝額度姓,為姬。其他的被封到十三個地方,為不同的氏。為:酉、祁、己、滕、蒧、任、荀、僖、佶、儇、衣。那么接下來就是我們的重頭戲:那些先秦被誤解的名字了。
屈原羋姓,屈氏。他的祖先被封到楚國一個叫“屈”的地方。因此屈原以“屈”為氏。因女子稱姓,比如羋月;男子稱氏,所以叫“屈原”,而不叫“羋原”。
孔子子姓,孔氏。孔子的祖先是商朝開國君主湯,而商朝的國姓是子,所以孔子以子為姓。祖先被封到魯國,以“孔”為氏。所以叫“孔子”,而不叫“子子”。
孔子
商鞅,姬姓,公孫氏。商鞅是衛(wèi)國國君的后代,所以用地名稱,有人又叫他“衛(wèi)鞅”。而衛(wèi)國是周王室的后裔,周朝的國姓為“姬”,所以商鞅以姬為姓。因商鞅有功,被分封在商邑,所以叫商鞅。
有個成語叫“葉公好龍”,他就是主人公。那葉公姓葉嗎?當然不是。他是羋姓,沈氏,原名叫沈諸梁。那他為何被叫“葉公”呢?因為他的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貴族后裔,又和屈原老鄉(xiāng)),因此姓羋。因葉公作戰(zhàn)英勇,屢立戰(zhàn)功,被楚莊王封到葉邑,因此他自稱葉公。大家可能對這個人不太熟悉,他原本是個奴隸,七十多歲被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集市上買回來。最終他輔佐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他姓姜,百里氏。后世以其氏為名。
百里奚
白起,號稱“戰(zhàn)神”,長平之戰(zhàn)一役,坑殺趙國40萬人。是楚國后裔,因此為羋姓,公孫氏。
今日說完了名字以:氏+名的形式,下期再說以:字+名的稱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