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在很多場合下,都身著旗袍。盡管她很小就在國外生活、學習,然而宋家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教育,培養(yǎng)了她和姐妹喜愛中國文化、愛穿中國服飾的習慣。
1907年秋,14歲的宋慶齡與小妹宋美齡踏上留學美國之路,此時的旗袍還保留著旗人之袍寬大、直身的特點,將女性身體曲線掩藏在寬大的袍子之下。進入民國,旗人之袍發(fā)生了變化,面料也由厚重、多提花、裝飾煩瑣向輕薄、多印花、裝飾簡約轉(zhuǎn)變。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在治喪期間,穿的喪服是繡邊的黑色長袖倒大袖旗袍。
穿倒大袖旗袍的宋慶齡
宋慶齡
20世紀20年代中葉,受歐美服裝的影響,原本寬大、沒有腰身的旗袍開始收腰,長度縮短,旗袍的下擺逐漸上升,1924年下擺還在小腿,至1929年已升至膝蓋,女性大方地秀出她們的小腿,洋溢出青春的氣息。不要小覷女性穿旗袍秀出的小腿,這體現(xiàn)了一個有別于清朝封建專制的、充滿著開放風氣的新時代的社會觀念。
旗袍是宋慶齡一生鐘愛的服飾,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她所穿的旗袍有中袖、長下擺花格子的掃地旗袍,或者條紋圖案的旗袍。
宋美齡也喜歡穿旗袍。雖然她10歲時起就生活在美國,但從來都穿中式服裝。出于對女性美的追求,在她的百年生涯中,幾乎沒見她穿過長褲子。
宋美齡愛衣成癡,她青睞旗袍,她的衣柜中有上百件旗袍,依據(jù)季節(jié)變化,選擇不同的面料、不同的色彩,款式造型各異。宋美齡旗袍之多,大概當時無出其右者。為什么宋美齡會有如此多的旗袍?固然與她第一夫人的地位有關系,宋美齡的旗袍必須有款有形,與眾不同。遇到重要節(jié)日,高官的女眷都禮節(jié)性地向宋美齡贈送禮品,其中以綢緞布料居多,宋美齡身邊有用不完的各式各樣的面料,她喜歡旗袍,就用來制作各式各樣的旗袍。
通常情況下,一件旗袍,宋美齡只穿一兩次。夏天旗袍更換頻率更快,一天換一件。宋美齡身邊有一位御用裁縫張瑞香,為她制作旗袍。早期裁縫師傅是外請,定期來總統(tǒng)官邸量身定制,后來,因為旗袍需要量大,張瑞香被調(diào)進官邸來,成為后勤人員。宋美齡的旗袍手工細巧,制作精良,款式新穎,引領時尚。因為旗袍有上百件之多,侍從們便將旗袍進行分類,按照顏色、面料、款式的不同,編成號碼,便于隨時取用。
除了官眷贈送的衣料,宋美齡也經(jīng)常自己選購衣料,但并不是那種闊太太的做派,讓布料店搬來各種衣料,揀價格昂貴的,整匹搬走。宋美齡總是要跑好多家店鋪,問明價格,挑合意的才買。
宋美齡與加拿大紅十字會會長杜德在不同的場合宋美齡會搭配不同的旗袍。在參加重要的外事活動,接待重要來賓時,會穿上高檔面料制作的旗袍。在一些面向民眾的活動中,她也會穿普通面料的旗袍。1938年武漢兒童保育會成立,為了保證保育會順利成立,有關方面約請宋美齡主持保育會工作,宋美齡一身黑色絲絨旗袍,發(fā)表了講話,給予兒童保育會很大的支持。
1933年《明星日報》創(chuàng)辦人陳蝶衣發(fā)起了評選電影皇后的活動,明星公司的胡蝶以21334票拔得頭籌;天一公司陳玉梅得10028票,位列第二;聯(lián)華公司阮玲玉以7290票獲得第三。胡蝶的長相端莊俏麗,演技深得人心,無愧于“影后”的稱號。影迷們喜歡胡蝶的酒窩,喜歡她的微笑,甚至模仿她的微笑。
穿旗袍的胡蝶
20世紀30年代是旗袍盛行的時期,各大報刊紛紛開設專欄介紹旗袍,當時的旗袍分為京派與海派兩種風格。海派旗袍加入了西式服裝的腰身,重在表現(xiàn)女性的特點,修長、緊身、適體、高開衩,更適合身材高挑的南方女性穿著。
胡蝶駕馭旗袍的能力很強,無論是高領中袖旗袍,還是低領短袖旗袍,穿在她身上都是儀態(tài)萬方。胡蝶在《劫后桃花》中的扮相,既有深色底絲絨旗袍,上繡花朵,雍容華貴;也有短袖碎花旗袍,簡潔質(zhì)樸,素雅簡約,如清水芙蓉。1935年3月胡蝶隨中國代表團去蘇聯(lián)莫斯科參加國際電影展,她身穿立領、琵琶襟、中開衩、下擺垂地的掃地旗袍,身披白狐披肩。面如芙蓉眉如柳,儀態(tài)端莊大方,美艷驚人,讓世人為之折服,被譽為“中國的葛利泰·嘉寶”。她的這身旗袍裝,扭轉(zhuǎn)了世人對中國女演員的看法。
胡蝶是上海灘的時尚標桿,她穿什么,上海灘就流行什么,她怎么穿,上海的女人就怎么效仿。胡蝶穿過一件褶衣邊的旗袍,風靡一時,人稱“胡蝶旗袍”。
阮玲玉與胡蝶同為民國時期的影壇大腕,在阮玲玉與胡蝶合作的影片中,阮玲玉始終是悲劇色彩的女二號,但胡蝶卻坦然承認:“阮玲玉演得了我演過的角色,而我演不了她演的角色?!比盍嵊竦男愿駝偭?,感情奔放,一向以本色出演,表演率真,駕馭角色的本領很強,很容易入戲。
穿掃地旗袍的阮玲玉
阮玲玉的演技超群,粉絲眾多,她也是時尚的風向標。
阮玲玉在銀幕上走紅的20世紀30年代,正是旗袍花開正艷的時候。
旗袍總體特點是領小、袖小、下擺多變化,核心是講究腰身。滿族女性的旗袍是平直造型,幾乎看不出胸、腰、臀的曲線,腰節(jié)線較低。而漢族女性的旗袍,有明顯的腰身,胸、腰、臀部貼合身體曲線,旗袍穿在每一位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民國旗袍不是批量生產(chǎn),千人一式,而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飾,千人千樣。
阮玲玉喜歡高領、長下擺、網(wǎng)格圖案的旗袍。
20世紀30年代旗袍流行長下擺,長可及地,蓋住腳面,俗稱“掃地旗袍”。阮玲玉在影壇大紅大紫時,正是掃地旗袍流行之時。長旗袍配高領,衣領緊裹脖頸,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不改高聳的姿態(tài)。盛夏酷暑,薄如蟬翼的旗袍也必須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高到直抵腭下,繼而至耳。后來低領開始盛行,當?shù)偷綄嵲跓o法再低的時候,干脆不要領子了,也是時尚。高立領長旗袍和高跟鞋,將女性襯托得亭亭玉立,再將頭發(fā)吹燙一下,美不勝收。
阮玲玉1933年出演《三個摩登女性》,1934年出演《神女》,1935年出演《新女性》,她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都穿旗袍。她精湛的演技、迷茫的美麗讓影迷為之瘋狂。她將旗袍的風姿綽約、風情萬種展露得淋漓盡致,留下了令人驚艷的一瞬。
掃地旗袍下擺長,貼身穿,行動有所不便,于是設計上對旗袍采取了開衩處理,尤其是高開衩解決了這個矛盾。女性在走動時,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十分性感。
旗袍的袖子也富于變化,時而長過手腕,時而短至露肘,當然也有無袖的。長袖有長袖的美,短袖有短袖的俏,無袖有無袖的媚。因人而異的旗袍,符合每一個穿著者的身材,貼合而周致。
徐來長得標致,是標準的美人,原名小妹,又名潔鳳。18歲時考入黎錦暉主辦的中華歌舞??茖W校。畢業(yè)后加入明月歌舞團,奔走于平津?qū)帩h等大城市,以美貌與機靈擁有很多粉絲。黎錦暉以“清風徐來”,為她改藝名徐來。
美人徐來受到電影界、時尚界的推崇。除了沐浴鏡頭、泳裝的轟動,徐來在衣著方面也很講究。她是標準的旗袍模特身材。徐來的衣柜中有多款旗袍,長下擺、短下擺,高開衩、低開衩,長袖、中袖、短袖,直襟、斜襟、雙襟、曲襟,款款有形,件件精致,穿在她身上風情萬種,神采飛揚。
穿旗袍的徐來
張愛玲的旗袍
翻閱張愛玲的書,就像在欣賞一件放置箱底已久的旗袍,輕輕地撫去沾在旗袍上的浮塵,仔細端詳,雖然有了些褶皺,然而燙去折痕,旗袍依然靚麗。
張愛玲才華橫溢,卻是一位服裝控,受母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對服裝有一種特別的喜好,愛穿漂亮的衣裳,把自己打扮得與眾不同。
張愛玲對服飾有自己的審美,尤其喜歡標新立異。她從香港回上海,弟弟張子靜去看她,張愛玲穿著一件矮領布旗袍,大紅顏色的底子,上面印著一朵一朵的藍白大花,兩邊都沒有紐扣,是跟外國衣裳一樣鉆進去穿的。領子矮得幾乎沒有,在領子下面打著一個結(jié),袖子短到肩膀,長度只到膝蓋。
張愛玲有一件薄料子的旗袍,深灰色,不但沒有袖子,而且袖緣往里裁剪得很深,從這邊的肩骨,通過蓋著前胸骨的上襟,可以看到那邊的肩骨。深色旗袍似乎是張愛玲的制服。
張愛玲
張愛玲與胡蘭成逛馬路,穿一件桃紅單旗袍。胡蘭成說好看,張愛玲回答:桃紅的顏色聞得見香氣。
民國期間,有一種旗袍非常流行,年長的老太太穿,年輕的俏女郎穿,年幼的小學生穿;大戶人家的貴婦穿,貧寒人家的小媳婦也穿。她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陰丹士林旗袍。
李麗華為陰丹士林旗袍做廣告
陰丹士林旗袍不是一種款式,而是制作旗袍選用的面料,即陰丹士林布。陰丹士林本是一種還原染料名稱,德文Indanthren的譯音,其還原染料耐洗、耐曬、堅牢度高,以它染成的布色彩艷麗,人們習慣稱之為陰丹士林布,其中以大德染料廠出品的最有名。與傳統(tǒng)的土布相比,陰丹士林布顏色鮮艷,種類繁多;與純洋布比,它又具備了樸素典雅的民族性,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陰丹士林布不僅質(zhì)量好,還可以滿足低、中、高不同層次顧客的需求。
影星李麗華的旗袍中就有陰丹士林面料制作的,有一種樸素淡雅之美。因為看中了李麗華的氣質(zhì),商家請李麗華為陰丹士林旗袍做了廣告。
陰丹士林布的廣告遍及都市和鄉(xiāng)村,在學生中影響尤大。陰丹士林布也以其優(yōu)良的品質(zhì),暢銷大江南北,家喻戶曉。陰丹士林旗袍成了20世紀30年代時尚的寵物,成為旗袍的一種代表,一種時尚的潮流。若干年后,陰丹士林、士林藍仍然是經(jīng)歷過世紀滄桑的老人耳熟能詳?shù)淖盅郏齻円廊粚﹃幍な苛植汲錆M著懷念、向往,她們有著深深的陰丹士林情結(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