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卦 履(上乾下兌)
履卦為文明教化之卦象。圣人云:履者,禮也。帛書周易履卦為禮卦。其意明尊卑,定秩序也。按卦象上乾為父,下兌為少女,乾兌之和合,如少女之從父,出乎天性,成乎至德。萬物共存共榮,并行不悖,謂之履之道也。說文履者,足所依也。引申為踐。足所踐者,即身之所止,心之所至,人之道也。故曰禮?!夺屆仿模椬阋詾槎Y也。履,踐履也,有所躡而進(jìn)也?!稜栄裴屟浴罚郝模Y也,有踐履而不可違禮之義。
乾為至剛,化生萬物,比之謂君,為萬民所敬仰。其下兌言以稱頌其上,柔順以和悅其主,如少女之承歡膝下,以得親歡。禮有百千而首于孝悌,故以人道之父慈子孝于履,以履之意寓禮也。
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虎尾。履卦以六三為主,乾為虎,六三在乾后,故曰履虎尾。不咥(音迭,咬之意)人。乾為人,兌口為咥,而兌亦為和為悅,互巽順,虎悅順而不咬人之象,故不咥人。亨。履上乾剛健,下兌柔悅,六三以柔悅行于剛健之下,履危而無害者,故亨通。
孔穎達(dá)曰:履卦之義,以六三為主,六三在兌體,兌為和悅,以應(yīng)乾剛,雖履其危而不見害,故得亨通,猶若履虎尾不見咥噬于人。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yīng)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履卦的卦象是六三履乾陽,即柔履剛。也可以說兌履乾為柔履剛。兌為口為說,六三兌體而應(yīng)上九,三巽順而乾乘之,故說而應(yīng)乎乾。即履虎尾,不咥人,亨通之象。剛中正指九五陽爻剛健中正,居帝王之位。五為互巽體,本有疚(音舊,疚者病也),取巽為隕落為疚。而九五居帝位,剛中故不疚。另有說法指九五因光明故不疚,意思是九五居帝位而無病害,是因?yàn)槠渚哂泄饷鞯牡滦?。至于何為光明,有的取乾為日為光明,有的取互離為日為光明。因光明應(yīng)指九五而言,取乾日之象似更合理。
王弼曰:履虎尾者,言其危也。三為履主,以柔履剛,履危者也。履虎尾有不見咥者,以其說而應(yīng)乎乾也。乾,剛正之德者也,不以說行乎佞邪,而以說應(yīng)乎乾,宜其履虎尾不見咥而亨。
《九家易》曰:動(dòng)來為兌為應(yīng)上,故曰“說而應(yīng)乎乾”也。以喻一國之君,應(yīng)天子命以臨下。承上以巽,據(jù)下以說,其正應(yīng)天,故虎為之“不咥人”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履卦的卦象是上乾下兌,即上天下澤,天在上而澤在下。上下有序,尊卑有別,所以君子效法履卦的卦象制定上下分明,尊卑有序的禮法,使民眾能夠遵循履行,各安其分。
司馬光曰:禮者,人之所履也。民生有欲,喜進(jìn)務(wù)得而不可厭者也,不以禮節(jié)之,則貪侈無窮。是故先王作,為禮以治之,使尊卑有等,長幼有倫,然后上下各安其分,而無覬覦之心。此先王制世御俗之方也。
馬振彪曰:人之所履,各行其志,志光明則所履亦正大而光明。然志不可見,于履見之,欲定民志,即定之于所履,故上下之分不可不辨,分最著者,莫過于上天下澤,上之所履如天健之無私,下之所履如澤悅之無忤,則民志大定。
初九。素履。往無咎。
素,原意為未染色的白色原絲織品,這里引申為屏去富華,維持本真樸素之意。初九無應(yīng)且前遇陽剛得敵,往宜有咎。而初九處卦之始,不應(yīng)不比,安分自守,不假修飾,踐禮履素,則往無咎矣。
李士鉁曰:初九處履道之始,無位之地,外不求應(yīng),內(nèi)不失正,素位而行,無假緣飾。禮曰,甘受和,白受采。初之素,禮之本也。
王弼曰:處履之初,為履之始,履道惡華,故素乃無咎。
《中庸》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xiǎn)以僥幸。
象曰。素履之往。獨(dú)行愿也。
初九無應(yīng)無比,故曰獨(dú)行。安于獨(dú)行,處卑下而自守,故無咎。
荀爽曰:初九者,潛位。隱而未見,行而未成。素履者,謂布衣之士,未得居位,獨(dú)行禮義,不失其正,故“無咎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九二比陰居中,故坦坦。坦者,說文安定也。很多版本解釋履道坦坦為道路平坦寬闊,解釋不通,略顯牽強(qiáng)。幽人,九二陽居陰位,故幽人,取幽靜恬淡之意。另有據(jù)卦象兌為澤為巫,故取兌為幽隱、幽深之意,也有道理。貞吉,指守中不亂保持貞定,則吉也。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幽人貞吉,是因?yàn)榫哦又卸蛔詠y。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解釋貞為不自亂,即安定之意。
尚秉和曰:象多釋貞為正。此以不亂釋貞。明貞有正定二義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
兌為折損,為破,為缺?;ルx為目,互巽為股,故眇能視,跛能履。眇(音秒),一目小也。履虎尾卦辭上曰不咥人,此處咥人兇者,區(qū)別在于卦象上乾虎在外卦兌口在內(nèi)卦故不咥人,此處爻象六三應(yīng)于上九,上九來三如虎首回噬,乃咥人之象,兇。武人指六三,乾為大君。為于大君指六三陰居陽位,雖為卦主卻不當(dāng)位,又妄圖統(tǒng)領(lǐng)眾陽,行九五之志,如同眇而視,跛而行,勉強(qiáng)為之,必有虎咥之兇險(xiǎn)。另有說法認(rèn)為武人為于大君是武人忠于大君,耐陰順陽之意。如坤訟六三之或從王事也是這個(gè)意思。道理雖通,似不能與上下文相連貫。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兇。位不當(dāng)也。武人為
三居陽位,乘承眾陽,其志欲化乾,故曰其志剛。
王弼曰:居履之時(shí),以陽處陽,猶曰不謙,而況六三以陰居陽,以柔居剛者乎?故以此為明,眇目者也,以此為行,跛足者也,以此履危,見咥者也。
馬其昶曰:六三位不中正,竊據(jù)眾陽,動(dòng)而有應(yīng)。為于大君,謂其有僭君之志,乾剛為大君,六三志欲化乾,而不知其兇之甚也。圣人懼人謂其足以有明,足以與行,而妄附之,故反覆申說其辭。
馬振彪曰:陰柔害物,志不可測,剛愎自用,浸成尾大不掉之憂。莽、操擅權(quán)竊國,何嘗不外示優(yōu)柔,謙恭自抑,而其心覬覦非分,儼若虎視眈眈,其欲逐逐,兇有不可勝言者,圣人取象于履之六三,懲惡而勸善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愬(音朔)愬,子夏傳解釋為恐懼的樣子。乾為惕懼。九四陽居陰位無應(yīng),本得敵失位而不吉,近君而有履虎尾之危。然九四下乘陰得志行,且身為陽剛而居陰以柔行志,有謙遜、戒懼之象,故終吉。
朱熹曰: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剛,然以剛居柔,故能戒懼而得終吉。
象日。愬愬終吉。志行也。
巽為志,陽乘陰曰志行。
劉沅曰:三,才本柔暗而志剛勐,所以觸禍;四,才本剛明而志恐懼,所以免禍。初之獨(dú)行者,遠(yuǎn)君也。四之志行者,近君也。顯晦之所履不同,而其道皆吉。
黃壽祺曰:本卦中凡見履虎尾者三:(1)見于卦辭中,取上下卦之以和悅上應(yīng)剛健之象,故為不咥人而亨。(2)見于六三爻,以其乘剛妄動(dòng),違背履道,故咥人而兇。(3)見于九四爻,以其陽剛謙遜,戒慎恐懼,故得終吉。此三者不同,卦辭在闡釋一卦之義,而爻辭則分別在說明一爻之旨。
九五。夬履。貞厲。
夬,決也。有決斷、決裂之意。九五乘承皆陽且無應(yīng),故夬履。意為九五獨(dú)行,無比無應(yīng)。貞厲。九五本居巽體為隕落,無應(yīng)無比而有兇,但陽居尊位為貞為正,故不成兇卻不免有險(xiǎn),故厲。
李光地曰:履道貴柔,九五以剛居剛而決于履也。然以其有中正之德,故能常存危懼之心,則雖決于履,而動(dòng)可無過舉矣。書云,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此其所以履帝位而不疚也與?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dāng)也。
九五居中正之位為正,陽居陽位為當(dāng)位,故雖夬履而不兇,唯厲危而已。
另外有很多注解把夬當(dāng)決斷講,夬履貞厲即剛決以行履,守正以防危厲之意。因其釋義多有晦澀不通,此處不取。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考,考察之意。祥,此處應(yīng)同詳,祥詳古通用字。視履考詳。上九處履道之極,故可回首以往自初至終之踐履行事。其旋元吉。其旋指上應(yīng)于三。說文旋者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三本不吉,由上旋之,故吉。元吉,此處指大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上九處卦之極履之終,高居上位得元吉?jiǎng)t萬民有慶。
項(xiàng)安世曰:《履》之六爻,皆以履柔為吉,故九二為“坦坦”,九四為“愬愬終吉”,上九為“其旋元吉”,皆履柔也。六三卦辭本善,終以履剛為兇。初九九五所履皆正,然初僅能“無咎”,五不免于“厲”,皆履剛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