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問:師父,中醫(yī)的方劑我們應該怎么學習呢?
師父曰:中醫(yī)把治病的方藥稱之為方劑,處方的組成不是雜亂無序,也不是簡單的藥物組成,而是有一定規(guī)律和法度,這才叫方劑。
方是方法,劑是處方的劑量和配伍,這些都與藥方的作用息息相關。中醫(yī)把方劑組成的基本指導原則,稱之為君、臣、佐、使,無論一個處方有多少味藥,都是按照這四個方面組成的。
《黃帝內經》里說“主病之為君,佐君之謂臣,因臣之謂使”,李東垣也說過“主病之謂君,兼見何病,則以佐使藥分別之,此制方之要也”。
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君、臣、佐、使的含義。
君藥是方中的主藥,是針對疾病主癥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臣藥是輔助君藥和加強君藥功效的藥。佐使的藥有兩個作用,一是主藥有制衡作用,一是協助主藥治療一些次要的疾病,使藥有時也稱“引經藥”。
現在我以麻黃湯為例,說明方劑的群、臣、佐、使。
麻黃湯
君藥:麻黃。辛、溫;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藥:桂枝。辛、甘、溫;溫經解肌,助麻黃發(fā)汗解表。
佐藥:杏仁。苦、溫;助麻黃宣肺平喘。
使藥:甘草。調和諸藥。
正是因為中醫(yī)方劑的組成原則是君、臣、佐、使四個方面,根據我的臨床體會,把四味藥組成的方劑作為基本方劑,在此基礎上再把中藥的主治功能學好,就可以根據疾病的情況,組成療效可靠的方劑,下面我列舉些四味藥的方劑及其加減應用,作為學習“方”的一種新方法。
1.麻黃湯
主治:傷寒表證,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骨節(jié)煩痛,無汗而喘,脈浮緊。
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加減:
(1)麻杏薏甘湯:治風濕一身盡痛,發(fā)熱日晡所劇者。
組成:麻黃、杏仁、薏米、甘草。
(2)麻黃加術湯:治濕家身煩疼者。
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白術。
(3)三拗湯: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傷風頭痛,咳嗽多痰,胸滿氣短。
組成:麻黃、杏仁、甘草。
(4)大青龍湯:發(fā)汗解表,清熱除煩。主治外感風寒,寒熱俱重,全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
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棗。
(5)麻杏甘石湯: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風寒,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脈數,苔白。
組成:麻黃、杏仁、甘草、生石膏。
2.香蘇散
香蘇散理氣解毒,主治外感風寒,內有氣滯,形寒身熱,頭痛無汗,胸脅痞悶,不思飲食,舌苔白膩。
組成:香附10克、蘇葉10克、陳皮10克、甘草5克。
加減:
正氣天香散:治婦人一切諸氣作痛,或上沖心胸或攻脅肋,腹中結塊,經水不調,一切氣病都治。
組成:香附、蘇葉、陳皮、烏藥、干姜。
3.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主治洽陽明腑實證,癥見潮熱譫語,矢氣頻頻,大便不通,手足濈然汗出,腹?jié)M按之硬,苔焦黃,脈遲而滑。
組成:大黃、芒硝、枳實、厚樸。
加減
(1)小承氣湯:治陽明腑證,癥見譫語,便硬,潮熱,苔黃,脈滑或數。
組成:大黃、厚樸、枳實。
(2)厚樸三物湯:主治腹部脹滿,大便秘結等癥。
組成:厚樸、枳實、大黃。
(3)調胃承氣湯:治陽明病,癥見惡熱,口渴,便秘,腹?jié)M,苔黃,脈數。
組成:大黃、甘草、芒硝。
(4)三化湯:治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證,內有便秘。
組成:大黃、枳實、厚樸、羌活。
5)黃龍湯:陽明腑證未去,而傷氣血。
組成:大黃、芒硝、枳實、厚樸、甘草、當歸、人參、桔梗
(6)增液承氣湯:滋陰增液,通便瀉熱。
組成:元參、麥冬、生地、大黃、芒硝。
(7)涼膈散:瀉火通便,癥見煩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瘡、咽痛、小便短赤等。
組成:大黃、芒硝、甘草、梔子、薄荷、黃連、連翹。
4.四逆散
四逆散和解表里,疏肝調脾。主治肝脾失調、氣滯不舒、脘腹脹痛等。
組成:柴胡、枳實、白芍、甘草。
加減
柴胡疏肝散:治脅肋痛,寒熱往來。
組成:柴胡、甘草、枳實、白芍、陳皮、川芎、香附(或枳實改枳殼)
5.痛瀉要方
主治腹痛、腸鳴、大便泄瀉、苔薄白、脈弦。
組成:白術、白芍、陳皮、防風。
-------------文章摘自《跟王鳳岐教授學中醫(yī)》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