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10個女中學生背上飯盒、水壺和棉被,舉起紅旗,從家鄉(xiāng)桂林出發(fā),準備徒步前往井岡山。
當這支“步行長征隊”來到廣西憑祥時,發(fā)現(xiàn)情況有點不太對勁。
這座中越邊境線上的小鎮(zhèn),突然來了很多穿著越南軍裝的軍人,他們操著濃濃的東北口音,衣服上沒有領章,帽子上也沒有帽徽。
女學生們知道越南一直在打仗,猜到這些軍人是去支援的。附近正好有一個郵局,她們試著給周總理發(fā)了一份電報,要求去越南做“國際主義戰(zhàn)士”。
本以為這封電報會石沉大海,沒想到竟然很快就收到了回電:周總理特批這支學生隊伍跟隨援越抗美部隊鍛煉3個月。
部隊向她們提出了基本要求:必須保密。
經過一個月的軍事訓練,1967年1月23日,她們邁過友誼關進入越南。雖然沒有紅旗與掌聲送行,但是一想到要去越南保家衛(wèi)國了,她們就熱血澎湃。
從1965年開始,先后有32萬中國軍人來到越南,他們的任務是筑路修橋、防空作戰(zhàn)以及醫(yī)療后勤,雖然沒有與美軍地面部隊直接作戰(zhàn),但也為越南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周總理特批10個桂林女學生進入越南的用意,也是在強調這次作戰(zhàn)與抗美援朝完全不同,是真正的“志愿軍”。
從1973年最后一批部隊撤離越南到現(xiàn)在,時間已經過去了48年,援越抗美的故事依然少有人知。
當我們總結這段歷史時,總想用“幫了一個白眼狼”來一錘定音。然而這場戰(zhàn)爭關乎32萬老兵和家屬的榮譽——如果他們的流血犧牲被草率定性,這顯然是非常殘酷的。
對于他們的貢獻,我們需要深入了解細節(jié)后再去評估。
【止戰(zhàn)】
1965年3月2日,美軍發(fā)動“雷鳴行動”,開始大規(guī)模轟炸北越。5天后,3500多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登陸峴港,拉開了美軍大規(guī)模參戰(zhàn)的序幕。
這時距肯尼迪遇刺剛剛一年半,這位儒雅而倒霉的美國總統(tǒng)曾打算撤出越南;順位繼任的副總統(tǒng)約翰遜是一個戰(zhàn)爭狂熱分子,他上任后花了大半年時間逆轉了政策,在1964年8月通過所謂“北部灣事件”擴大了越南戰(zhàn)爭。
美國在越南親自下場肉搏,起因于一場政壇“意外”。也就是說,這場戰(zhàn)爭對美、越、中三方而言,都非常突然,沒有哪一方是做好充分準備的。
美軍打贏這場戰(zhàn)爭最快的辦法,自然是他們最擅長的登陸作戰(zhàn)。
越南擁有3260公里的狹長海岸線,首都河內離海岸也才一百公里,簡直是為美國海軍量身定制的戰(zhàn)場。
實際上,約翰遜上臺后美軍高層多次建議從海防登陸、直取河內。
越南戰(zhàn)爭是否會演變成“第二次朝鮮戰(zhàn)爭”、戰(zhàn)火是否會燒到中國邊境,取決于越南能不能搶在美軍做好登陸準備之前,做好海岸防御。
很顯然,越南做不到,因為南方的美軍越來越多,當年年底就達到了18萬;越南地面部隊全部調過去防守都捉襟見肘,河內已經無兵可用。
當時中國面臨的境況,并不是支不支持越南,而是戰(zhàn)火會不會燒到邊境、會不會再打一遍朝鮮戰(zhàn)爭。
可見,支援越南與當年支援朝鮮一樣,都是反侵略戰(zhàn)爭,局勢并沒有給我們選擇空間。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美國或許只是想控制越南,不一定會侵犯中國吧?
其實在1964年之前,中國對越南的援助只是停留在物資層面,我們也認為受到侵略的風險較低,然而這年的6月11日美軍悍然轟炸了中國駐老撾代表團駐地,造成1死5傷。
面對這種公然的挑釁,沒人敢再心存幻想。
在這樣的背景下,1965年5月1日,中國正式提出“援越抗美”的口號,正式介入越南戰(zhàn)爭。
6月9日,中國首支援越部隊——工程兵二支隊兵分三路趕往海防,在附近的姑蘇島、吉婆島、錦浦、鴻基等岸防重地登陸。
他們的任務是與美國海軍賽跑,跑贏了,就能避免一場熱戰(zhàn),守住邊境和平。
為了躲過美軍的偵察,戰(zhàn)士們只能在半夜行動,他們泡著齊腰深的海水,在沒有碼頭港口、遍布荊棘的島嶼上爭分奪秒,僅僅用了12天的時間,全靠肩扛人拉,就將上萬噸物資、上百臺重型機械、和百余門大炮挪到了位置。
這僅僅是開始,由于島嶼上沒有建筑材料,鋼筋、水泥、木材全部依賴運輸,僅僅拆卸搬運這一項,就異常艱苦。
由于美軍艦隊非常強大,為了保險起見,戰(zhàn)士們在搶修完第一道屏障后,還加修了兩三套預備陣地、制造大量假陣地……
等美軍反應過來,海防附近的15個島嶼和8處岸防要點已經全部變成了堅不可摧的堡壘。
北越方面的驗收評價是:“工程抗力均超過原定要求?!?/span>
西貢電臺絕望地報道:“中國志愿軍開進越南北方,進駐東北群島,接管了北越各島嶼與沿海的防御。中國軍隊都是老兵,島上高炮如林……”
援越抗美期間,國防工程部隊有159人犧牲,他們沒有參加一線戰(zhàn)斗,但是誰敢說他們的奮斗與犧牲沒有意義?
【威懾】
與海防工程的“以防止戰(zhàn)”不同,內陸負責防空與運輸?shù)牟筷牐枰泵婷儡娹Z炸,付出的傷亡也非常巨大。
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高炮、筑路、鐵道兵三支部隊,在越戰(zhàn)期間共有1218人壯烈犧牲。
他們存在的意義,是將戰(zhàn)線控制在北緯17°以南。
很多人以為美軍在整個越戰(zhàn)期間不敢越線,是吸取了抗美援朝的教訓,害怕中國和蘇聯(lián)的直接參戰(zhàn)。
這只是一方面,更直接的原因是:在中國軍人的努力下,整個北越已經變成了一座戰(zhàn)斗堡壘,美國人根本不敢來挑戰(zhàn)這個副本。
1965年11月,空軍工程兵組建三支隊赴越南修建安沛機場,一開始就被美軍視為眼中釘,竟然派出了1340批、4859架次飛機前來轟炸,造成24人犧牲、118人負傷。
在這樣的轟炸強度下,重型機械是不可能入場的。
工程選址在50多條山溝之上,戰(zhàn)士們硬是在轟炸間隙用人力和炸藥削平了59座山包,修了2200米長的跑道,把美軍飛行員驚得目瞪口呆。
打仗就是打后勤,鐵道兵部隊曾在朝鮮發(fā)揮神勇,粉碎美軍絞殺戰(zhàn),誕生一級戰(zhàn)斗英雄楊連第等功勛,被廣為傳誦。
如果從數(shù)據(jù)來看,鐵道兵在援越抗美中的成就,一點也不遜色于抗美援朝。
僅一支隊就新建鐵路116公里、改建362公里,搶建大橋延長37.7公里,還承擔了73項戰(zhàn)備工程……
這樣的工程任務量,是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下完成的。據(jù)統(tǒng)計,一支隊管區(qū)每公里鐵路每月平均要遭受2.11噸炸彈轟炸,這和抗美援朝時期的2.17噸幾乎持平。
但是此時的炸彈威力早已成倍增加。越戰(zhàn)時期,一枚新型炸彈落在地面可以炸出直徑60米、深5-6米的大坑,還有磁性炸彈、導彈、鋼珠彈等專門針對鐵道兵的新型彈藥,破壞力非常可怕。
據(jù)說,一枚新型炸彈在橋下爆炸,能把30米的鋼板掀到30米的山坡上。
1966年8月,一支隊司令員龍桂林在視察工作時遭到轟炸,司機與作戰(zhàn)科長當場犧牲,龍司令身受重傷,成為援越抗美時期解放軍負傷的最高將領。
與工程部隊不同,高炮部隊在北越腹地直接與美軍飛機作戰(zhàn),是援越抗美時期我軍唯一的戰(zhàn)斗兵種。
越戰(zhàn)時期的美軍轟炸機是60年代的新機型,而我軍高炮采用的是蘇聯(lián)二戰(zhàn)時期的技術,裝備代差太大,為了保證命中率,只能采取“集火近戰(zhàn)”的方法。
也就是等待敵機靠近時再集中火力攻擊,這種方法同時也會讓炮群暴露在美機火力網下(美軍此時已經裝備了導彈),堪稱肉搏。
所以,高炮部隊也是援越抗美期間犧牲最大的兵種,占比接近一半。
中國高炮部隊先后5批入越輪戰(zhàn),在4年的時間里,擊落敵機1707架、擊傷1608架,俘獲飛行員42名……這個成績也和抗美援朝高炮部隊相差不大。
但是與抗美援朝相比,奮戰(zhàn)在越南戰(zhàn)場上的中國將士們自始至終都要隱姓埋名,他們的故事無人報道、他們的犧牲無人知曉。
這1377名烈士多半被埋在了越南各地的烈士陵園,想要去祭奠都挺困難。
在這場戰(zhàn)爭中,為了祖國邊疆和平而埋骨他鄉(xiāng)的戰(zhàn)士們,付出的確實太多、收獲的確實太少。
【遺憾】
十個桂林女兵從越南回來后,最惦記的是宣傳股長鄭若杜烈士的妻子,她們只記得她的名字叫楊淑貞。
鄭若杜在越南幫了她們很多忙,女孩子們想報恩——起碼讓烈士的家人知道他在哪里犧牲、被安葬在何處。
經過多年打聽,她們終于從一位蘇州的戰(zhàn)友那里獲得了一條可靠線索。
楊淑貞得知丈夫的戰(zhàn)友在找自己,非常驚訝,因為時間已經過去了40年。
這些年每逢丈夫的忌日,她就去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處獻上一束鮮花,因為根本就不知道丈夫被埋在何處。
在中國,像楊淑貞這樣的烈士家屬還有不少——雖然他們都獲得了一定的撫恤,但是對親人生前的歲月,他們一無所知;死后埋在了哪里,也極少有人知道。
這終究是一種巨大的遺憾。
據(jù)老兵們回憶,在越南的那段時間,生活是極端艱苦的。
越南夏天非常濕熱,溫度通常都在40℃以上,戰(zhàn)士們居住的帳篷沒有隔熱,溫度還要比室外高好幾度。
這么熱,是不是可以到河溝里洗個澡呢?
越南河溝里長滿了鉤端螺旋體,一旦破皮很容易感染,而日夜奮戰(zhàn)的戰(zhàn)士們少有不負傷的,經常有人因感染而犧牲,時間久了,也就沒人敢下水了。
在西北部的密林中,蚊蟲也是噩夢。“越南的蚊子大,四個蚊子一盤菜,大腿還在外”,這是戰(zhàn)士們編的順口溜,可以感受一下。
更可怕的動物是毒蛇,越南的毒蛇體型很小、毒性猛烈,可以鉆進鞋子里,不小心踩到被咬了一口,就有生命危險。
按理說在越南領土幫越南人打仗,蔬菜是不會缺的,實際情況剛好相反。越南人民并不會幫多大的忙,從國內運來的蔬菜,由于路途遙遠一大半都壞了。
因為缺少維生素,一個連隊總有三五個人患上夜盲癥。
在很多連隊都有這樣的奇怪規(guī)矩:每個戰(zhàn)士每天必須吃定量的大蒜。
為什么要做這種規(guī)定?因為越南的衛(wèi)生防疫條件很差,一旦免疫力降低生了病,就會不斷惡化,非常痛苦。
十個桂林女兵回憶說,她們在越南學了一些常用的止痛方子,在援越部隊里百試百靈,但是退伍回家后就不靈了。
原來,部隊的戰(zhàn)士們是害怕她們擔心:因為野戰(zhàn)醫(yī)院條件簡陋,很多疾病很難治愈,戰(zhàn)士們只能強忍痛苦和她們演戲。
這樣的人戰(zhàn)士,當?shù)闷鹱铐懥恋母桧灒?/span>
近年來,對20世紀歷次對外戰(zhàn)爭的總結、梳理、謳歌非常火熱,影視作品越拍越火,“致敬英烈”成為各大自媒體平臺爆款話題,各種老兵團體與祭奠儀式如雨后春筍,這是個非常好的趨勢。
可惜的是,援越抗美那一段歷史幾乎是失聲的。
鳳凰衛(wèi)視曾在《北緯17°》紀錄片中這樣總結道:“專家們認為,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場得不償失的戰(zhàn)爭……中國以200億美元的援助,和上千人的犧牲作為代價,換來的卻是更加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蘇越的包圍,和后來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span>
這個結論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乍一看沒什么問題,但卻經不起推敲——不管未來如何,我們都必須扛起當下的責任。對年輕的戰(zhàn)士們而言,保家衛(wèi)國是一種態(tài)度,敵人來了、總有人要站出來,僅此而已。
---------------
看到這里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和在看喲,怕迷路的朋友,可以將公眾號設為星標,這樣就能第一時間接收到推送,感謝大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