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字體,在書法批評家嘴里一般都是以負面形象出場,如果有誰靠練這種字體學書法,估計會引來一片口誅筆伐之聲,不少人甚至譏諷它是“古代的田楷”,這就是“館閣體”。拜各類書法相關書籍和專家所賜,“館閣體”已經(jīng)與“沒氣韻”“沒風格”“美術字”畫了等號,但其實,它的內(nèi)涵與價值被嚴重低估了。
沈度《四箴頁》
“館閣體”的官方釋義為:“因科舉制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體,以烏黑、方正、光潔、等大為特點?!边@種解釋不僅籠統(tǒng)也不準確。狹義的“館閣體”是明代形成的,但其歷史遠早于此。從其實質(zhì)來看,“館閣體”應是實用與藝術性結合的一種書體,而且它的美普羅大眾更容易領會到。
沈度《四箴頁》
“館閣體”的形成與朝廷公文用字的統(tǒng)一有關。東漢章帝在位期間,官員陳奏多用章草,至曹魏時期,楷書發(fā)展的完善與清晰易辨,很快受到統(tǒng)治者青睞;我們?nèi)绻毿挠^察唐代流傳下來的公文詔令原件或摹本,會發(fā)現(xiàn)均由楷書或行楷寫就,比如著名的《書朱巨川告身帖》;到了宋代,趙匡胤下令成立御書院,王羲之風格的字成了“院體”“官楷”。
成親王永瑆《廬山草堂》
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書同文”以來,歷代都有官方所用書體,它們都可以被稱為廣義的“館閣體”;那么它們有沒有隨著被普及而格調(diào)降低呢?答案是肯定的。雖然這些字體的筆法法度是建立在古代名家基礎上,本應“盡善盡美”,但寫的人多了,每個人的水平良莠不齊,存世的書法自然有水平高下之分,而當?shù)退綍ㄝ^多時,自然拉低了它在人們心目中的“下限”。
梁詩正《駱賓王帝京篇》
明代以來的“館閣體”更是如此。隨著明清人口與文人士大夫階級的膨脹,“館閣體”之盛令人驚嘆。明永樂年間,沈度、沈粲二兄弟創(chuàng)立了以歐陽詢、趙孟頫書風為基礎,雜糅蔡襄、顏真卿、褚遂良其風格的正統(tǒng)派“館閣體”,以遒媚嚴謹、正雅圓融著稱,很快成為科舉士子學習的榜樣,即使是文徵明、王寵、董其昌無一不受其影響。
梁詩正《駱賓王帝京篇》
到了清代,“館閣體”繼續(xù)流行,并更加完善,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推崇,使得文徵明、董其昌的筆法也被融入到館閣體中,在妍媚多姿上更進一步,梁詩正、王文治、錢灃、永瑆、再到晚清以來的吳昌碩、翁同龢、沙孟海、齊白石,都是以“館閣體”起家的。
林則徐《無量壽經(jīng)》
坦白來講,沈度的字取法魏晉,風格清麗遒媚,筆法豐富嚴謹,就其境界而論,在以顏字、歐字、柳字和以抄經(jīng)生字入小楷的那些人之上,因此,官方解釋中的“以烏黑、方正、光潔、等大為特點”是不準確,優(yōu)秀的“館閣體”書法與這類“俗書”不可同日而語。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館閣體”是建立在名家筆法之上的,內(nèi)涵并不單薄,真正讓其獲得“甜俗”“無韻”“單薄”一類批評的,是那些水平低下、功底不足的書生寫匠導致的,我們要分清“低劣的館閣體”與“館閣體”之間的區(qū)別,所以是時候為其正名了。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