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shù)的輝煌,要說到一千年前的宋朝。
那個時候的中國創(chuàng)造了地球上最巔峰的文化①,當時省長,市長,搞國防的,乃至總理、總統(tǒng),都能提筆寫一手好書法,你無法想象那是一幫寫起歌詞來,都強于今天林夕、方文山十倍、一百倍的人,來統(tǒng)治領導的中國。所以宋朝開創(chuàng)了一個文化、審美很高品位的時代。
(圖:宋徽宗 趙佶 瘦金體書法 《秾芳詩》 局部)
先來了解其中一位國家領導人——宋徽宗。
在當時國家有個部門叫畫院,專門養(yǎng)一批畫家?guī)突始覍m廷畫畫,這幫畫畫的人呢是通過考試來選拔錄取,就跟咱們今天的考公務員差不多。
(圖:宋朝畫院 跟今天考試一樣 考取為宮廷畫畫的畫家)
說到考試自然會有很多應付考試的問題,跟我們今天美術(shù)高考一樣,考石膏,考人頭像,然后報個補習班苦畫這幾個東西一段時間,應付完考試,就金榜題名了,這種人對石膏、人頭像以外的知識、審美了解不多。
(圖:今天美術(shù)高考 人頭像寫生)
這種情況在宋朝也是,畫院考試一般就考畫個亭臺樓閣啊、孔雀啊,畫得像的就錄取了。宋徽宗當皇帝后,就改革了這種方式。
(圖:宋朝畫院考試 也考寫生 比如畫孔雀一類)
說考試那一天,很多考生等著考官抱孔雀來,準備把自己補習班練習的孔雀畫完,好交卷,等了老半天,考官發(fā)下來一張紙,上面寫的考題是:“野渡無人舟自橫”,說,今兒就畫這個!
那些背了幾年畫孔雀的同學瞬間石化!弱爆了!有木有?
“野渡無人舟自橫”,大概講的就是在郊外的河邊渡口,只有一條小船停在那里,一個人都沒有,很安靜的感覺。
很多人畫了一條河,河邊上再畫了條船就交卷了。
(圖:很多考生卷子 示例 本座亂涂的 隨便看個意思 嗯 )
其中有一張卷子很得宋徽宗表揚,他在船邊上畫了一只休憩的鳥,因為鳥怕人,一只鳥停在船上,說明已經(jīng)很長時間都沒有人了,考題里那種安靜的情形,一下就被描述得很生動,也很有意境。
(圖:河邊一條船+一只鳥=100分)
注意人家原作是很有意境的,不要被本座的Q版說明圖 誤導!?。?div style="height:15px;">
在比如有一年題目是“山中藏古寺”,
很多人畫大山樹林里露出一座寺廟的屋檐。
(圖:很多考生卷子 示例 )
第一名的卷子是并沒有畫寺廟,而是畫了在樹林中,走來一個要去挑水的小和尚。
有和尚,這個深山必然有古寺嘛??!
(圖:樹林+小和尚=100分)
宋徽宗的這種方式叫“詩題取士”,用一句詩來作為公務員考試的題目。
這種改革,讓畫家們深刻領悟到了“沒文化真可怕“這個道理,
讓他們不再是去死描死背的去畫畫,而要去讀詩,讀書,從中去鍛煉詩意的想象空間,從更高的層次去理解繪畫。
SO宋徽宗這招高明極!
好現(xiàn)在我們來講宋朝的畫
宋朝畫畫的人有一個追求叫——“格物”,這個是宋朝人畫畫的一種精神。
比如畫鳥,你要去研究鳥身上的羽毛哪些粗,哪些細,哪些硬,哪些軟,如何用毛筆去表現(xiàn)出來, 去研究畫畫對象的道理,這個叫“格物”。
比如宋徽宗就曾經(jīng)要求畫院那幫公務員,讓他們連孔雀要飛起來的時候,先抬左腳還是右腳,這個都要搞清楚。
(圖:格物 表現(xiàn)在細致入微去觀察細節(jié))
這種格物精神,出現(xiàn)很多寫實的畫。
好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在來看宋徽宗的《山禽臘梅圖》
(圖:宋徽宗 《山禽臘梅圖》)
這張畫是迄今最早一張,自己作的詩,自己創(chuàng)作的書法,寫在自己畫上的作品。
這種方式直接影響了后來對到傳統(tǒng)繪畫的理解,一說到中國畫,就必須是“詩、書、畫”的元素。
這種在畫上去寫書法,寫詩歌,從中去表現(xiàn)畫面形式之外的人文情感,去提升畫的精神追求,是世界上其他美術(shù)形式都沒有的。
山禽臘梅圖中畫的是兩只白頭翁,蹲在一直剛開的臘梅花上。傍邊用宋徽宗原創(chuàng)的“瘦金體”書法題的詩:“山禽矜逸態(tài),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圖:宋徽宗 《山禽臘梅圖》題詩 )
頭兩句寫畫里的內(nèi)容,兩只白頭翁的姿態(tài),臘梅花初初開放,淡淡的顏色比較輕柔。
后兩句頭寫畫外的感情,也是宋徽宗的一個心里訴求。
說自己前世今生就跟畫畫是有約定的,就像畫里的白頭翁一樣,到頭發(fā)白了都不會改變,即使是一千年一萬年,我也是這種形象。
可見這位國家領導人對美術(shù)的那種虔誠。
好我們來看一張他的另外一張《桃鳩圖》
(圖:宋徽宗 《桃鳩圖》 及其 局部 )
很工整,有木有?很秀氣,有木有?細節(jié)刻畫很精致,有木有?顏色很淡雅,有木有?
好我們來看下其他宋時期“格物”精神下的花鳥畫:
(圖:宋 林椿 《果熟來禽圖》 )
原作在北京故宮有展過,顏色比這個要暗。
(圖:宋 林椿 《局部》 )
這個時候的花鳥畫已經(jīng)很成熟,我們看畫中那些細節(jié),果子熟后那種微微泛紅的感覺,葉子被蟲吃后的刻畫,還有小鳥的神態(tài),好像馬上就要一蹬腿兒,撲翅膀飛起來的樣子,活靈活現(xiàn)的。
——————
好簡單說完花鳥,我們來看下宋朝的山水畫:
山水畫也是在宋朝走向成熟開始發(fā)揚光大的。
先來看一張巨然的《秋山問道》圖。巨然是北宋初的畫家,他的畫對后世影響很大。
以前古代人,畫山水巖石,都喜歡用比較干的毛筆,去刻畫出石頭的紋理,這種紋理像皮膚干燥時裂紋的“皴”一樣,這個畫法在山水畫中也叫“皴法”
(圖:宋 巨然 《秋山問道圖》 )
巨然這張畫用的叫“披麻皴法”,就像一條一條的麻線披在石頭上。用比較干的毛筆一條一條的去拖、去勾出來的紋理,表現(xiàn)那種圓圓的石頭質(zhì)感。
(圖:披麻皴 )
再來看一張被后人表揚為““宋畫第一”的大畫家——范寬,畫的《溪山行旅圖》。
后人總結(jié)看宋畫的方法要“遠觀其勢,近觀其質(zhì)”,站遠處去看畫總體的氣勢,近處看畫中細節(jié)石頭、雜樹的質(zhì)感。
我們先遠看這張畫:
(圖:宋 范寬 《溪山行旅圖》 )
這張畫差不多兩米多高,原作在臺灣,很珍貴的緣故,已經(jīng)很少展出,我在北京看過一張二玄社②原比例復制品,這張畫跟我們平時意義上的山水畫構(gòu)圖很不一樣,一般的都喜歡做什么S型啊什么,去布局什么的,這張不玩這些,就是正中間立一座大山,堂堂正正的感覺,派頭十足啊有木有?氣場強大啊有木有?
然后我們走進看這張畫的細節(jié),這是山頂上巖石的局部,范寬用毛筆,細細的小點小點的,點出巖石堅硬的質(zhì)感,因為這種密密麻麻的點很像下雨樣子,所以這種畫法就叫“雨點皴”。
(圖:雨點皴》 )
然后我們來看另一張,宋朝大山水畫家 郭熙畫的《秋山行旅圖》。
這張畫09年在首博展過,我專程跑去看,據(jù)說這張畫是在一個美國人家的地下室里翻出來的,詫異!
(圖:宋 郭熙《秋山行旅圖》 )
這張畫畫的是一幅秋天的山的情景,我們看郭熙畫秋天的山,跟前面巨然畫的秋天的山,很不一樣吧,郭熙這張畫的巖石有種流動的感覺,像一朵一朵的云一樣,這個技法就叫“卷云皴“。
(圖:卷云皴)
郭熙不但是個大畫家,他還總結(jié)了好多畫畫的方法,讓后人學習。他寫了一本書叫《林泉高致》,
書里總結(jié)了三種,中國山水畫取景構(gòu)圖的方法。
一、平遠法:左右拉長的視線,去畫出平鋪的山。
(圖:平遠法 郭熙《窠石平遠圖》)
二、高遠法:上下抬頭的視線看山、畫出聳立的高山。(前面,范寬畫《溪山行旅》就是)
三、深遠法:用縱深的視線,表現(xiàn)山的前后、里外的層次畫法。(前面,巨然《《秋山問道》就是)
這三種方法相當于我們今天說的:X 、Y 、Z,三維立體空間。
書里面說畫家去畫山水,要畫出山的“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意思是說畫家要去大山里觀察,寫生,從畫中畫出山的遠、近、早上、晚上、刮風、下雨時候等等,各種情況下的不同。
這個比西方印象派畫家們把畫架搬出去寫生,研究大自然光的變化早了900多年。
900年后的法國的莫奈,就專門研究了一座教堂不同時間段光色的變化,用很快的油畫筆記錄了下來。
(圖:法國 莫奈 油畫《魯昂大教堂》 寫生教堂在不同時間 光色的變化)
西方的印象派是從科學的光學角度去畫。畫的是事物表象的東西。
郭熙提出的“ 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凈如妝,冬山慘淡如睡”,則是把山擬人化,春天的山像笑著一樣,秋天的山像畫過妝一樣端莊,用理解美女的方法去理解畫山水畫,去把山水畫活,畫感人,去追求畫的氣質(zhì)和韻味,這種人文的方法是跟西方印象派的科學研究大不一樣的,也正是中國畫講神韻可貴的地方。
(圖: 春山如笑 中國畫講求神韻氣質(zhì) 友情出演 廣末涼子)
再來看一張北宋末期的畫家 李唐的一張《萬壑松風圖》
(圖: 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 )
宋朝畫山水的,因為格物的精神,都跑去大山里研究石頭,琢磨出自己石頭的畫法。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畫山石的方法,就像斧頭劈過的一樣,這種方法就叫“斧劈皴”。
(圖: 斧劈皴 )
北宋的四個大家都用自己的毛筆,去研究不同巖石,表現(xiàn)出各自的“皴法”,也各自顯了各自的氣勢,這些都是北宋山水畫偉大的成就。
好我們看完北宋,現(xiàn)在來看南宋的兩位畫家?!R遠和夏珪(音:規(guī))
還記得剛才說過他們那時候的廣告語就是“格物!無處不在!”
馬遠就高高興興的跑去研究水去了,《水圖》,這個系列是馬遠專門去觀察大江、大河、大風大浪、還有風平浪靜時候等等水的不同,描繪記錄下來的,這個系列在北京故宮也有展過。
(圖:宋 馬遠 《水圖》系列 部分選 原作共十二張)
然后來看馬遠和另外一個畫家夏珪的山水畫。
(圖:宋 馬遠 山水扇面)
(圖:馬遠 《松澗梵香圖》)
(圖:宋 馬遠 《江亭望雁圖》)
(圖:宋 馬遠 《寒江獨釣圖》)
(圖:宋 夏珪《云峰遠眺圖》)
(圖:宋 夏珪《煙岫林居圖)
(圖:宋 夏珪松巖靜課圖 )
我們之前看了北宋幾位大師的山水畫,都是畫得滿滿的,給人很強大震撼氣勢的感覺,南宋的馬遠和夏珪,就不畫這種大滿幅了,他們的畫面留出了很多空白的地方。
馬遠、夏珪,最大化把畫面留白 而給人以茫茫江水,悠悠天空,云山霧海的想象。
這種大面積的留白,是一種視覺上的放松,和一種無邊無際、空遠的想象的山水意境。就像音樂里說的“無聲勝有聲”。
北宋的畫給你提供眼睛可看的地方很多,滿滿實實,南宋就給你提供心理感悟的更多。
北宋的畫家們講技法、講氣勢,是一種視覺空間的鋪呈,南宋的就講意境,講空靈,是一種心靈空間的拓展。③
——————
宋代還興盛了一種畫,叫文人畫,
一幫文人,或者是做官的,前面說宋朝當官的詩、詞、歌、賦和書法什么的都相當厲害的人,畫畫成為他們一種業(yè)余的興趣。
所以他們不可能去像前面的“范寬”、“李唐”這類職業(yè)畫家一樣畫出很高的技巧,他們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文化很好,書讀的多,用畫畫更去表達更多的精神價值,畫面之外的靈魂和內(nèi)涵。
大才子蘇東坡,還有個叫文與可的是文人畫的代表。
(圖:宋 蘇東坡《瀟湘竹石圖》)
(圖:宋 文與可《墨竹圖》)
他們喜歡畫竹子、蘭花、梅花,有象征意義的東西。
一節(jié)一節(jié)的竹子,象征文人的節(jié)氣。
蘭花,長在深谷里,默默的開,淡淡的香。
梅花在大雪天的時候,也能頂著嚴寒獨自開花,象征不怕惡劣條件,有種傲骨。
文人們覺得這些東西代表自己的品格。
后來的清代的畫家 石濤 在自己畫的一張竹子上題了首詩,其中有句是:
“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到凌云處總無心”,
意思說:
還未長成竹子的竹筍,在地里的時候也是一節(jié)節(jié)的,象征我們天生就是有“節(jié)氣”的孩子。
等到我們長成很高很高的大竹子,跟天上云一樣高(比喻)的時候,卻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滿是心機的去搶、去奪得的這個高位置,因為竹子是空心的,也象征文人“無心去爭”的態(tài)度。
(清 石濤 墨竹 代表文人畫風格)
再說一個,
明代的徐渭,在自己畫的梅花上題詩是:
“從來不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變成春。”
什么是“梅花譜”呢,就有點像今天給那些想成功的人士看的書——什么《拓展人脈速成法》、《管理的八個訣竅》這種書,“梅花譜”就是講畫梅花的“速成法”、“訣竅”,
徐渭說:哥從來不看你們寫的這些,條條框框、影響本大爺發(fā)揮的破書,我隨手畫出的梅花,表現(xiàn)的是精神,你看哥畫的有精神的梅花,都是活的,風一吹春天就來了。
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不去照搬條條框框的畫家,對自己能理解畫畫的精神的一種高度自信。
(明 徐渭 《梅花》 不追求技巧 信手拈來 表現(xiàn)精神 )
這些文人畫上的題詩,是他們畫面之外的一種精神追求,高品格表現(xiàn)。竹子,梅花,這些象品格的題材,也是其他國家美術(shù)形式所沒有的。
好的我們看了宋朝人用“格物”的態(tài)度,去研究描繪出來的精致的花鳥畫,專心琢磨大自然的山石的大幅山水,南宋追求心靈留白意境的山水小品,還有追求精神格調(diào)的文人畫,那么我們看接下來的元朝是如何把這些東西繼續(xù)發(fā)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