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根據(jù)“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戲曲改革的任務所需,1954年,在中央戲劇學院由前蘇聯(lián)專家任教的“導演干部訓練班”上就有我們戲曲導演前輩阿甲、李紫貴參加學習。1955年舉辦的“導演師資進修班”又有劉木鐸加入。他們從專家那里學到導演藝術的基本規(guī)律和創(chuàng)作方法,但,那是話劇導演的方法。三位老師在后來的戲曲改革和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沒。當時,戲曲團體對導演的需求并不那么普遍。戲曲有千年的歷史,從來以師承傳代,沒有導演這個職務。其實,話劇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其中二千三百多年也沒有導演這個職務。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戲劇藝術演出的綜合性的加強,到公元1776年,在德國的梅寧根劇院才出現(xiàn)了導演這個職務,這不過才225年的歷史。那時的導演還更多的是在組織和管理演出上工作,后來才有了藝術構思和強調導演對演出的統(tǒng)一性的要求,這位導演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德國詩人歌德,他擔任魏瑪劇院的院長和導演。從此才有了導演藝術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地位。戲曲藝術需要導演也不過是上個世紀中才開始的,可喜的是現(xiàn)在已被承認和接受。
十年后,1965年,應戲曲界的要求,我們舉辦了第一期專門的“戲曲導演進修班“。我有幸參加了這個班的招生和教學工作。我們想:戲曲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藝術,經(jīng)過建國十多年的發(fā)展,迫切需在一批專門工作在戲曲藝術中的導演??僧敃r戲曲學院還沒有建立導演系,我們中央戲劇學院有責任做這項工作。我們是搞話劇的,對戲曲不很在行。但考慮到導演藝術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導演創(chuàng)作中有許多工作是有共性的。劇種不同,只是在藝術手法和表現(xiàn)形式上有所不同,我們給學生導演的基本規(guī)律教學,因為招收的學生必須是有實踐經(jīng)驗的戲曲演員,讓他們自己的去“戲曲化”。在當時也只能這樣對待了。中國戲曲有三百多種,如果一個班上劇種過多是沒有辦法進行教學的。于是我們決定這個班以京劇為主,兼收少量的其他劇種。教學以京劇為教學劇種。參加這個班學習的有:遲金聲、王榮增、葉少蘭、馬名群、小王玉蓉、李玉茹、曹韻清、巴金陵……三十七人。
在教學中我們除了訓練他們做為導演所需要的想像能力,組織能力,和對舞臺藝術規(guī)律性的掌握,還特別安排了京劇片斷、折子戲做為訓練內容,最后還自編,自導,自演了現(xiàn)代京劇《焦裕錄》在吉祥劇場進行了公演。
這個班結束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們有些人遭難了,有些人參加了“樣板戲”的創(chuàng)作。
又過了十二年,1987年,為了適應戲曲藝術的發(fā)展,我們又舉辦了第二個專門的“戲曲導演干部專修班”。參加這個班的有宋捷、徐春蘭、張曼君等二十人。
現(xiàn)在有了中國戲曲學院的導演系,培養(yǎng)戲曲導演的任務就算有了歸宿。
當說起戲曲導演話題時,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們的老院長歐陽予倩老人家。我們的老院長在給我們導演系學生上課時,多次向我們說:“你是們學習話劇導演藝術的,你們將來要做中國的導演,。做為中國的導演,你們必須懂得中國的戲曲。如果說你們不懂戲曲,那就沒有資格做中國的導演。”于是在我們的課程中,特別安排了戲曲史課、戲曲身段課和戲曲折子戲課。身段老師是侯永奎。戲曲折子戲老師是馬祥麟。我學習的是昆曲《搶傘》,就是馬老師教的。歐陽老人家還讓我們所有同學學習文武場和工尺譜。我學習的是京胡和小鑼,老師是中國京劇院退休的老先生。我深深記得老院長親自帶領我們去看戲曲名家的演出,散戲后帶我們到后臺,請名家為我們傳授經(jīng)驗。如裘盛榮、荀慧生,梅蘭芳、黃元慶。戲曲名家的親自傳授,我至今不忘。許多經(jīng)驗成了我現(xiàn)在教學中的實例。我們雖然是搞話劇的,但在老院長這樣的教導下,我們受益非淺,我們從我們民族的戲曲美學中提高了我們的認識和審美水平,豐富了我們的創(chuàng)作。以致于,我們還能去參加導演戲曲作品。我本人就導演過京劇、黃梅戲、廬劇、絲弦劇、河南曲劇、河北梆子……在我導演的古希臘悲劇中大量運用了戲曲的美學和藝術手段。
戲曲要發(fā)展就必須改革,在戲曲改革的過程中,導演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耙豢貌恕笔强繉а輥斫y(tǒng)一的。為此我還想說說我的看法:
一、戲曲改革不管怎么改,有一條必須注意,不能改掉“姓”,京劇得姓“京”,川劇得姓“川”。改掉了劇種的特點是危險的。改掉了戲曲藝術的特性,那是對先人的不敬!
二、話劇導演加盟戲曲創(chuàng)作是需要的?!霸拕〖映敝荒苁菚簳r的,階段性的。話劇導演介入戲曲,切切不可用話劇改造戲曲!必須學習戲曲,尊重戲曲規(guī)律和特色,盡量發(fā)揮戲曲藝術的魅力和特色。寫實的話劇和寫意的戲曲是有區(qū)別的??梢曰パa,但不可替代。
三、在戲曲改革中,必須擺正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在繼承基礎上的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繼承。戲曲藝術正面臨著嚴重的現(xiàn)實,絕不能讓戲曲在我們一代人手上消失,戲曲需要發(fā)展。我們從事導演工作的人,身上是擔負著重任的。
(本文為十多年前在中國戲曲學院研討會的發(fā)言。作者時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導演系主任)
作者 羅錦鱗: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博士導師、導演藝術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