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鴻門宴依然是人們?nèi)粘I钪械囊粋€常用詞語,它特指那些不懷好意的宴請,也就是評書里常說的“酒無好酒,宴無好宴”。那么鴻門宴究竟如何?鴻門宴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有人說鴻門宴上如果有什么差池,歷史可能就會被改寫,究竟是真還是假?凡是念過書的中國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司馬遷和《史記》,但真正去讀過《史記》的人可能就沒有那么多了。
鴻門宴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钪幸粋€含有特定意義的詞語,而在司馬遷寫作《鴻門宴》以來,小說、戲劇、影視作品對其取材改編從未停止過,這種熱鬧程度說明了鴻門宴的深入人心。究竟這是一場怎樣的宴會?這場宴會的前因后果又是如何呢?讓我們通過司馬遷《史記》里的記述來一窺端倪。
人在獲得勝利和成功的時候,往往容易變得驕傲而忽視了潛在的危機,劉邦也是人也不能免俗。劉邦率先攻入咸陽,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深得秦人之心,于是秦人們都希望劉邦留在關中為王,劉邦自己也想住在咸陽宮中,這實際是劉邦的第一個危機,他如果住在咸陽宮中,就表明了自己的野心昭然于世,到時候不僅項羽對他會有猜測揣度,天下的諸侯包括楚懷王在內(nèi)都不能容下他。
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妒酚洝じ咦姹炯o》
這個時候及時阻止他想法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勇將樊噲,另一個人就是謀者張良。劉邦懸崖勒馬,聽從了兩人的建議還軍霸上,避免了把自己像螞蟻一樣放在熱鍋上煎烤。
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杉笔贡睾汝P,無內(nèi)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妒酚洝じ咦姹炯o》
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尤其是巨大的利益面前,總是難以放棄自己的欲望,忍住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劉邦也同樣如此。他盡管還軍霸上,但還是聽了人的勸告,并派人把守住函谷關要路,不想讓其他人進入,其實主要想要阻擋的人就是項羽。
但上面給劉邦提建議的老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關中固然是天下要沖,具有關中的人就有稱王的條件,但他忽略了劉邦只有十萬人馬,而項羽有四十萬大軍,劉邦就算據(jù)守函谷關天險也根本無法與項羽對抗,當時雙方的實力對比差距太大。
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史記·高祖本紀》
不久之后,項羽果然率領諸侯的部隊準備進入函谷關,但函谷關關門緊閉。項羽聽說沛公劉邦已定關中大怒,便派英布等人猛攻函谷關口,函谷關盡管是天險,但也禁不住項羽精銳的進攻。
劉邦此時已處于萬分危急之中,張良、樊噲等人為目前的處境憂心忡忡,但在這個時候劉邦的陣營之中卻出現(xiàn)了一個叛徒,這個叛徒就是他的左司馬曹無傷。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庇郧蠓??!妒酚洝じ咦姹炯o》
曹無傷是個典型的見風使舵之人,他見項羽勢大,又做出了攻擊沛公劉邦的姿態(tài),便背叛劉邦為項羽通風報信,想要為自己謀求個退身之路。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史記·項羽本紀》
得到了曹無傷的消息,項羽勃然大怒,他的怒是有原因的,這其中因為最關鍵的詞在于劉邦要王關中,還拜秦王子嬰做了相國,把關中的珍寶都據(jù)為己有了。而事實上劉邦并沒有動咸陽宮的任何東西,而是將它們封存起來,自己則還軍霸上。
盡管這是在樊噲和張良的建議下做出的,但顯然曹無傷的很多話是在造謠中傷,目的是挑撥項羽和劉邦之間的矛盾,已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史記·項羽本紀》
當時劉邦只有十萬人馬,而項羽有四十萬大軍,兩者相比軍事實力相差巨大,在眾多諸侯之中,劉邦的軍事實力并不突出,如果說劉邦此時就是項羽的心腹大患的話,顯然是有些危言聳聽了。
如果說曹無傷的話只是導火索的話,那么項羽身邊的智囊范增的分析,進一步堅定了項羽要出兵打擊劉邦的決心。劉邦這個貪圖蠅頭小利的人,如今居然對這些不感興趣,就證明其志向不凡,這樣的人如果不早點打擊,恐怕日后就會成為項羽最大的敵人,所謂的天子氣不過是利用了古人迷信的心里。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
如果事情按照范增的計劃發(fā)展下去,恐怕后期就不是楚漢爭雄的問題,而是劉邦被項羽直接消滅的問題。在劉邦的問題上,范增做出了準確的判斷和才能,讓項羽采取最有效和果斷的措施。
這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項羽的叔叔項伯,項伯曾經(jīng)被官府通緝,當時被張良所救,因此感念張良的救命之恩。他知道范增的計劃后,連夜趕往劉邦的大營,向張良通風報信。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妒酚洝ろ椨鸨炯o》
項伯最初并沒有打算背叛項羽,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帶張良趕緊脫離險境。因為如果他不連夜趕往漢軍大營的話,恐怕等到第二天,項羽部隊一到則玉石俱焚,張良作為一個文人又身體虛弱,無法脫離險境,必然成為劉邦的陪葬品。
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轫n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妒酚洝ろ椨鸨炯o》
項伯連夜到漢軍大營向張良通風報信,此處原因就在于一個“義”字,而張良面對這樣的情況,沒有選擇和項伯一起逃離,而是要將此事告訴沛公劉邦,原因也只有一個“義”字,劉邦對于張良有知遇之恩,張良自然要以涌泉相報,因此,他要將此信息通報給劉邦。
張良安頓好項伯之后,立刻將項伯傳遞過來的消息告知了劉邦,劉邦是領袖,他要為目前的狀況負責并作出相應的決策。
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史記·項羽本紀》
聽到這個消息,劉邦大驚,他急忙問張良說:“這可怎么辦?”此刻劉邦的內(nèi)心焦急萬分,因為他清楚項羽一旦發(fā)兵,頃刻之間玉石俱焚。張良首先問了劉邦一個問題:“究竟是誰給大王出了這個謀略,要您據(jù)守函谷關,不讓諸侯進入關中的?”劉邦回答說:“是一個見識淺薄的人,讓我據(jù)守關中不讓諸侯們進入,我就可以在秦地稱王,因此我聽從了他的意見?!?/p>
劉邦沒有說出給他提建議人的名字,顯然他是有所顧忌的,因為在劉邦的內(nèi)心深處還存著一絲僥幸,他也認為這個建議是很正確的,自己完全可以據(jù)守函谷關在關中稱王,亦或這個主意就是劉邦自己做出的決定的,而沒有其他人建議。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張良不再繼續(xù)追問這個人,因為張良最初的目的是把這個人抓住,然后講其斬首,可以作為向項羽賠禮道歉,緩解雙方矛盾的一個重要砝碼。但既然劉邦不愿意說,他便不再繼續(xù)問,因為他首先要解決的是劉邦心頭的顧慮,打消劉邦據(jù)守函谷關稱王的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他問了劉邦一個重要問題,大王認為自己能夠抵擋項羽嗎?劉邦沉默了一會兒后,經(jīng)過了思考后他說:“我不是項羽對手,但事已至此,現(xiàn)在可怎么辦呢?”劉邦已經(jīng)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自己已經(jīng)在懸崖邊上,稍有不慎便會玉石俱焚。
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耄岬眯质轮??!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
張良為劉邦提了個建議,告訴他現(xiàn)在唯一能解救危難的只有項伯,應該立刻見項伯,表明自己并沒有想背叛項羽。劉邦問了張良一個問題:“你和項伯的關系到底鐵不鐵?”言下之意是如果關系不夠親近,見了他也沒什么用。張良說:“我救過他的命,當然鐵了!”劉邦又問到張良說:“項伯和你誰年長一些?”張良說道:“項伯比我年長一些?!眲钸@么問是有原因的,因為劉邦和張良的年紀相仿,既然項伯比張良年紀大一些,那自然比劉邦也要大。劉邦于是告訴張良說:“趕緊把項伯請進來,我當以兄長之禮待之?!?/p>
張良出去之后,邀請項伯入內(nèi)見劉邦,劉邦以美酒與項伯共飲,并約為兒女親家。劉邦表示自己入關中秋毫無犯,之所以封閉了府庫,就是為了等待項羽。派遣人守住函谷關,是防止其他人進入,自己日夜都盼著項羽來,怎么敢反呢?
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
在那個時代,通過結(jié)為兒女親家的方式,來拉近關系或者建立政治同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秦晉之好就是建立在婚姻關系上的兩國盟約。劉邦同樣通過這種方式來拉近與項伯之間的關系,以求項伯替自己美言,擺脫眼下的危機。
面對劉邦的盛情,和對自己如此的禮遇有加,項伯感覺有些不太自然了,他沒想到劉邦不似人傳說的刻薄,反而如此的寬仁。他立刻表示:項王面前可以由我來斡旋,但你也得做出相應的表示才行。
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唬骸爸Z?!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
鴻門宴并不是項羽設下來試探劉邦的,實際上促成鴻門宴的人是項伯,是他要求劉邦第二天趕緊到項羽大營登門謝罪,因此才有了鴻門宴一說。鴻門宴既不是范增的謀略,也不是項羽的陰謀,而是項伯為劉邦擺脫殺身之禍而提出的一個建議。
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妒酚洝ろ椨鸨炯o》
項伯回到項羽軍中,他此刻已經(jīng)變成了劉邦的說客,他說沛公劉邦先破關中,有大功于前,現(xiàn)在攻打劉邦是不義之舉,不如善待于他,項伯如此說就把項羽架到了違背道德的高度上,如果攻伐劉邦就是不義。項羽對于項伯的說法,反應是許諾,也就是同意項伯的說法,放棄了攻伐劉邦的計劃。
以上就是鴻門宴的前因,可以說在鴻門宴發(fā)生之前,劉邦在張良的謀劃和項伯的幫助下,已經(jīng)基本上擺脫了危機。與其說是項羽擺下了鴻門宴,倒不如說是劉邦登門負荊請罪,項羽既往不咎,給了雙方一個見面和緩和關系的機會。
在出發(fā)到鴻門之前,劉邦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帶的人不多只有百騎馬,但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其中最關鍵的人物是謀者張良以及勇將樊噲,這兩個人都是促成劉邦不要住在咸陽宮而還軍霸上的關鍵人物。其他的人包括貼身侍衛(wèi)都經(jīng)過精神挑選,如果細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人都是劉呂的死黨,會為劉邦效死命。
從劉邦到鴻門之后的表現(xiàn)來看,似乎劉邦的所有臺詞,包括樊噲的入場,一切的謀劃都在算計之中,包括范增指使項莊舞劍,似乎也沒有逃出張良的謀劃,作為謀圣和帝王之師,張良在趕赴鴻門之前,就已經(jīng)為劉邦進行了周密的策劃和部署,以保證劉邦的萬無一失。鴻門宴時更在劉邦不辭而別之后,自己獨自留下來斡旋,替劉邦做好善后工作。
當然謀劃中還有關鍵的一環(huán),就是排查出內(nèi)奸究竟是誰,如果沒有人通風報信,項羽怎么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呢?事實上,劉邦只通過和項羽見面之后看上去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話,便讓項羽主動說出了告密者的名字,幫助劉邦鏟除了心腹之患。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
劉邦見到項羽之后,首先表明自己之所以先入關中,并不是有意爭功而是實事所迫。后又表示不是自己想據(jù)守關中為王,也不是項羽的莽撞沖動,而是有小人從中作祟,挑撥自己和項羽之間的兄弟關系。
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史記·項羽本紀》
看來上面這段話,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項羽太幼稚、太單純,怎么這么輕易就把曹無傷給出賣了呢?你可以說項羽單純、天真,但換個角度,也可以說這是項羽的性格特征。對于項羽的性格特征,陳平有這樣一段描述:
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妒酚洝り愗┫嗍兰摇?/strong>
項羽出身楚國將門之后,是貴族出身,因此他很看重人的出身和門第。對曹無傷這樣背信棄義的小人,他自然不會放在眼里,因此并不存在出賣不出賣,對于項羽而言,曹無傷上這樣的人,既然能背叛劉邦,自然也能背叛自己,留與不留對自己并不重要。而通過陳平的描述,也可以看出項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于他不能信任人,他所信任和重用的除了項氏一族就是親朋故舊,任人唯親是對項羽用人最為貼切的描述。
面對言辭懇切的劉邦,項羽表示并不是自己對現(xiàn)劉邦有什么想法,而是因為小人曹無傷從中造謠生事,挑撥兄弟之間的關系。至此雙方的矛盾已經(jīng)徹底解除了,項羽現(xiàn)在只想和劉邦痛飲一番,敘敘兄弟舊情。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妒酚洝ろ椨鸨炯o》
項羽此刻已經(jīng)沒有殺劉邦的心思了,他只想把劉邦留下來和自己痛飲一番,畢竟兩個人曾經(jīng)是同一戰(zhàn)壕里的同事,一起肩負反秦的重任,在項梁的指揮下多次合作奮戰(zhàn),暢飲的目的不是暗殺劉邦,而是為了敘舊。
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史記·項羽本紀》
范增在酒席中數(shù)次暗示項羽要殺劉邦,而項羽都沒有反應,因為在項羽看來,殺死劉邦易如反掌,根本不用搞什么暗殺,這是項羽所不齒的。
范增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自作主張讓項莊進來舞劍助興,意圖在項莊舞劍的過程中刺殺劉邦。項伯發(fā)現(xiàn)了項莊舞劍的意圖,于是他也來舞劍,并時時用自己的身體護衛(wèi)在劉邦身前,項莊一直沒有得到機會,但劉邦的形勢已經(jīng)十分危急。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臣請入,與之同命?!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
面對萬分危急的情況,張良啟動了第二步計劃,他走出大帳外去找樊噲。樊噲見到張良之后,立刻問:“里面的情況怎么樣了?”張良說:“情況已經(jīng)萬分危機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樊噲說:“既然事情已經(jīng)如此緊迫,請讓我進去與之搏命保衛(wèi)主公!”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妒酚洝ろ椨鸨炯o》
樊噲接下來的表現(xiàn)十分引人矚目,他直接沖入項羽軍營,項羽的衛(wèi)士想攔住他,但是被樊噲用盾牌撞倒在地,樊噲到了大帳內(nèi)之后,站在了劉邦的身側(cè),用眼睛瞪著項羽一言不發(fā)。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史記·項羽本紀》
對于劉邦和張良,項羽是沒什么提防的,這兩個人在他的眼里是弱者,根本不需要地提防,而樊噲這樣的勇士沖了進來,項羽心中有所忌憚,他不禁按了下自己的寶劍,問道:“這是什么人?”張良回答說:“這是劉邦手下的參乘樊噲?!眳⒊司褪亲o衛(wèi)劉邦的人,因此他沖進來就是職責所在,張良的這種說辭,不禁讓項羽放松了心中的警惕和不滿。像樊噲這樣的勇士,項羽從內(nèi)心中有一種敬仰之情,這與曹無傷這種小人不同。既然是勇士、英雄,不如痛飲一杯吧,樊噲也不客氣把美酒一飲而盡,項羽又賞樊噲吃肉,樊噲大口吃起生肉,表現(xiàn)甚為雄壯。
如果說前面的表現(xiàn)還屬正常的話,樊噲下面的表現(xiàn)就有點匪夷所思了。樊噲不僅有勇而且有謀,他大義凌然的一番話,說的項羽幾乎無言以對。
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不恐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衽婀绕魄厝胂剃?,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
看了上面這段話,我不禁懷疑樊噲究竟是勇將還是謀臣,亦或是一個辯者。就憑他這口舌之利,說的又是有理有據(jù),讓人無法辯駁。不禁讓我懷疑樊噲的這套說辭,應該是在來項羽軍營前就已經(jīng)排練好的,而這套說辭的編撰者則是謀者張良。
這套說辭說明了四個問題:第一秦亡就是由于濫殺無辜,沒有悲憫之心,故而天下皆反;第二楚懷王曾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實際上劉邦是可以做關中王的;第三劉邦進入關中之后,沒有占據(jù)咸陽宮,把守住函谷關口不是為了防止項羽進入,而是防止其他盜賊進入,劉邦是為了迎接項羽;第四劉邦是有功之臣,如不加封賞反而殺戮,這顯然有悖天理,傷了天下人心,項羽如果做了,他的作為就和暴秦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妒酚洝ろ椨鸨炯o》
項羽顯然被反饋這套組合拳給打蒙了,他沒有其他想法,只說了一個坐,讓樊噲這個參乘落座已經(jīng)是最高的禮遇了。
酒可以喝,事可以談,但不能持續(xù)時間太長,搞不好時間長了,范增又找?guī)讉€刺客出來就沒辦法應付了。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此時最重要的是趕緊離開項羽的大營,回到自己的地盤保證安全。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到了這個時候就該撤退了,劉邦借口上廁所走出了大帳之外,這時候他故意問樊噲:“如今的情況該怎么辦?”樊噲說:“就算不辭而別也要立刻離開,如今我們是案板上的肉,如果不離開,難道等著項羽去宰割我們嗎?”劉邦決定離開,讓張良留下善后。
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睆埩荚唬骸爸斨Z?!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
張良問了個關鍵問題:“你來的時候,有沒有帶什么禮物?”張良此刻不得為為自己的安危考慮,如果什么都沒有的話,自己恐怕不太好脫身。劉邦當然是有所準備的,他不僅為項羽帶來的禮物,為亞父范增也準備了禮物,可謂想得十分周全。
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妒酚洝ろ椨鸨炯o》
不僅如此,劉邦在來到鴻門之前,對于自己逃跑的路線,配備的保衛(wèi)人員和自己所乘的車馬都早有規(guī)劃安排。比如他自己乘馬逃跑,樊噲等人步行殿后,自己走的小路都是事先規(guī)劃好的。
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
讓張良先不要回到大帳,揣度自己到了軍中之后張良再入,也是劉邦提前安排好的,為了就是為自己逃跑贏得足夠的時間。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
估計劉邦回到大營之后,張良才返回大帳之中,敬獻了劉邦為項羽準備的禮物。同時替劉邦解釋說劉邦不勝酒力,因此不能當面辭別項羽。
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表椡鮿t受璧,置之坐上。——《史記·項羽本紀》
當項羽問現(xiàn)在劉邦在什么地方的時候,張良說道:“劉邦怕您責怪他,因此已經(jīng)脫身而去,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到軍營之中了?!表椨鹨妱钍救趵仟N而逃,心想如此膽色之人有何可懼、有何作為,因此便不再追究劉邦不辭而別之罪,欣然接受了劉邦的禮物。
至此所謂的鴻門宴也告一段落,從鴻門宴的起因、經(jīng)過直到最后的結(jié)果,實際上完全在劉邦的掌握之中,在張良的謀劃之內(nèi)。范增安排項莊舞劍,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盡管產(chǎn)生了一點小的波瀾,但隨著樊噲的出場,迅速解決了問題。當劉邦安然回到漢軍大營的時候,也標志著此次有驚無險的會面正式宣告結(jié)束。因此,壓根就沒有什么鴻門宴,只有劉邦的權(quán)謀,張良的智慧,項羽的純真,范增的無奈。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