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聽過這首歌嗎?這首歌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當年聽過這首歌的人都不年輕了,如果你聽過,并且對這首歌留有印象,說明你已經是近七十或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了,來,兄弟姐妹,我們握個手吧。
歲月匆匆,就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回歸,回到上世紀的60年代未,回到日歷上記錄的1969年。雖然說1969年只是日歷上記錄的一個年份,不遠也不近,說它久遠吧,遠不到近代史里,說它近吧,又把70后、80后、90、00后們全都攔在了門外。
讓我用一個親歷少年的視角,說說我眼里的1969年。
圖片來自網絡
印象最深的就是城市大街上顯著位子和主要交通要道的建筑上都能清楚看到 “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標語,挖防空洞是當年全民參與的人民戰(zhàn)爭,全國人民都是參與者,防空洞是印象中那個年代城市的標配。城市防空是必須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就地挖防空洞,當年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絡
廣播里、收音機里,講的最多一些話:“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大街上滿是標語,全民皆兵,高音喇叭里傳出來的就是這首歌。
去糧店買米、買面,看到墻上寫著標語,“手里有糧,心里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當時糧食是憑證供應。
圖片來自網絡
供應的糧食,分細糧、粗糧?,F在的年輕人恐怕很難想象。但我們這群人就是這樣過來的。 全民皆兵,分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基干民兵配槍,按部隊編制分班、排、連,普通民兵不配槍,基干民兵要參加軍事訓練,由部隊轉業(yè)人員任班長、排長、連長,連指導員由當地干部兼任。 后來才知道,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是復雜的,我們國家面臨很大壓力。兩個超級大國都對我們虎視眈眈。當時最大的壓力來自勃烈日列夫領導的前蘇聯,和沙俄一樣,對我國領土有野心。 連偉大的期大林同志不是都想長期使用中國青島,作為在亞洲的不凍巷,在中國建長波臺,搞聯合艦隊嗎。 為了圍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些都被咱們的毛主席黨中央斷然拒絕了。咱們這個歲數的老伙伴都記得,當年的珍寶島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就是在這個時期。當時蘇聯是準備入侵中國的,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邊境挑釁不斷,毛主席不是講過嗎,他進來讓它東三省,甚至華北,然后帶著我們去它的西伯利亞發(fā)展。蘇聯有針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打擊計劃,作戰(zhàn)計劃都制訂好了,毛主席得知情況后就明白告訴全世界,中國將把所有核武器都打出去,打擊美國的基地。 這時毛主席關“三個世界的劃分”呼之欲出,毛主席應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外交和軍事手斷,廣范聯合全世界愛好和的國家,亞、非、拉美第三世界國家都是朋友,終于打破堅冰,迎來轉機,就是后來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解凍,關系正?;N覀儾坏貌粦c幸我們有偉大的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 你知道“老三屆”這個說法嗎?,“老三屆”是對66、67、68年畢業(yè)的初中生、高中生”的總稱,我也算是“老三屆”了,不過是“老三屆的小學生”,68屆的小學畢業(yè)生。當時小學大多要上六年,我正巧進了師院附小,碰上五年一貫制實驗班,所以小學只上了五年就畢業(yè)了,時間是1968年的7月。 我居住的大院是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1陸軍醫(yī)院的家屬院,那一年在身邊發(fā)生了許多不尋常的事情,父親帶回家了兩支槍,一支五四式手機放在他們房里,沒讓我玩過,記得是有子彈的。 另一支半自動步槍,三角形刺刀,我可以玩。我?guī)缀趺刻焱砩洗蚝帽嘲?,三橫兩豎,中間放上-雙解放鞋,背上軍用挎包、水壺,扎好武裝帶,我家有兩條武裝皮帶,父親母親都有,挎上半自動,推上刺刀,晚上一個人在(51醫(yī)院和軍分區(qū)結合部)小操場自已訓練。齊步走、跑步走,端上槍正步走,想著早一天長大,當兵保衛(wèi)祖國,現在想來也不傻吧,沒有大院男孩兒不想當兵的。 記憶中的父親幾乎每天帶領內科醫(yī)護人員拉練。父親是從抗日戰(zhàn)場、解放戰(zhàn)場上走出來的我軍自己培養(yǎng)的有戰(zhàn)場救護經驗的醫(yī)療骨干,父親的殘疾就是在跟隨劉鄧出大別山,解放襄陽為救護戰(zhàn)友落下的,所以他長期貧血,每次媽媽為父親買鞋,都先將就殘腿腳。 母親侯彩香這時已從手術室調任外科護士長了,她們外科也拉練,不過我印象不深。我當時的感覺是好玩,并不知道我們當時所面臨的重重危機。 記得好像是在夏天吧,晚飯后,父親領著科里的醫(yī)護人員全護武裝就出營門了,“拉練”,他們常去醫(yī)院附近的舞鳳山實地訓練,上山下山,熟悉地形、增強體能,附重移動。這張父親內科全體照應該是最接近六九年部隊搞拉練時期的一張照片。 如果你是六十年代末的兵,一定對拉練有深刻印象,當時的部隊就沒有不拉練的。這舞鳳山我跟父親他們去過一次,還爬上一棵核桃樹摘了一個核桃,當時就把綠色外殼用石頭敲開吃了,好吃,就是樹上僅這一個。舞風山在五-醫(yī)院手術室后面的墻邊就能看到,山頂上還有一座廟,好多年沒有看見廟里有和尚,后來說是道教道冠。父親他們內科還去遠一些西山拉練,西山山大更高更遠一些。 當年的氣氛是緊張的,部隊的野營拉練成了常態(tài)化的訓練,我想拉練就兩個目的,增強體質和熟悉附近環(huán)境,以備萬一,如有需要,可以在短時間帶上全科醫(yī)護人員、休養(yǎng)員一起就近疏散。 這個時期部隊放影軍教片多了,印象特別深,部隊有配片每個星期放一兩次電影,大多時間在分區(qū)和51醫(yī)院結合部的小操場上放映,除了放正片外也加影中央新聞電影制廠拍攝制作的《新聞簡報》,記得有一部專門介紹生化武器《沙林》的片子,印象深刻,《沙林》對人體傷害特別大,片子介紹如何防護,認識和區(qū)別沙林,它無色無味。
當年大院里有軍人服務社,是部隊大院里的孩子們和小兵們的最愛去的地方,由其是小女兵們。軍人配送的物品在這里發(fā)放,也有一些食品糖果賣,就是大院里的小賣部,叫軍人服務社我們都去過,工作人員一般都是部隊家屬或部隊職工。51大院軍人服務社有位叔叔姓侯,大家叫他侯經理,還有賈阿姨和黃阿姨。 大院生活過的子弟有共同持點,一是說話,無論東西南北的大院子女都操一口“八一普通話”,這不是刻意,而是自然形成的,因為大院里的干部戰(zhàn)士來自五湖四海,什么地方的都有,所以在大院里說話,都往普通話上靠,這是為了方便交流,自然而然形成了獨具特點,有別于當地,一種普通話,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八一普通話。因此,大院孩子還多了一項本領,就是能聽懂許多省的地方話,不過,我們與當地人交流還是盡可能說本地話,也是為了方便溝通。 二是穿衣,當年的大院軍人子弟,不論男孩女孩大多穿父母的軍裝,因為家里只有軍裝。先是穿過蘇式軍服,但穿的時間最長的還是65式軍裝,只有少數女孩能穿上媽媽做的花衣服,我想一定是家里的媽媽特別愛美。后來才知道我們這身平平常常的舊軍裝,在別的孩子眼里是最好看最美的時裝。 關于說話、穿衣,講一個發(fā)生在部隊大院的小事。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海軍大院住過一陣子,這天我去大院軍人服務社買肉準備包餃子,我跟軍人服務社的阿姨說,“阿姨,我要兩斤五花肉”,阿姨割了一塊一稱說“兩斤多一點”,我連忙說,“好的,謝謝阿姨”,“這塊肉真不錯”聽見旁邊有人小聲議論,“大院子弟吧”,不過阿姨今天割的這塊肉還真不錯,肥三瘦七,做餃子餡的最佳比例。瞧,這不都把我當成大院子弟了,這塊肉買的好還得益于這身65式軍裝,和有別于北京話的“八一普通話”,大院孩子身上有種特質,真誠善良樂于助人,這是大院軍娃們的共性。 另外一件難忘的記憶,就是69年上級要求各家備足至少一個基數的干食,就是準備不少于三天的干糧食品。 真是人民戰(zhàn)爭,人人參加,各家各戶都行動起來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做什么的都有,姥姥是山西人,面食都會做,我們家和別人家做的不一樣,我看著姥姥做,先是和面,面要和硬些,然后用力搟開,切成蠶豆大小的方塊,再上鍋慢炒,炒干、炒熟,鐵鍋里有許多小石子,石子是姥姥叫我去檢的,姥姥把它們洗干凈后放鐵鍋里加了一點油炒,炒熱后把切好的小面塊放鍋里一齊慢炒,哦,原來石子是用來干這個的,記得小面塊要炒好長時間,炒熟后姥姥把小面塊挑選出來,涼干,掛在屋子里高一點地方,是小孩和老鼠都拿不到的地方,既要防老鼠也要防我們,哈哈哈哈,好玩吧,這是因為當時食品不是很豐富的,一塊水果糖就是好東西,記得大白兔奶糖嗎?是所有孩子們的最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