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除卻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身份,毛澤東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
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100多首詩詞,其中《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采桑子·重陽》......都是家喻戶曉的名篇。
而這些詩詞之所以能受到大家的喜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毛澤東是一個追求質(zhì)量的人。
周恩來曾說:“我們的領(lǐng)導(dǎo)人中,陳毅同志喜歡寫詩,寫得很快,是多產(chǎn)作家,是捷才。毛主席則不同,他要孕育得很成熟才寫出來,寫得較少,而氣魄雄偉、詩意盎然。”
但據(jù)文獻統(tǒng)計,在1935年的10月里,毛澤東卻接連創(chuàng)作了4首詩詞,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腦中應(yīng)該已經(jīng)有了一個大概,這個月正是中央紅軍經(jīng)過千難萬險的長征,勝利到達陜北的那段時間。當(dāng)時的毛澤東興奮不已,靈感迸發(fā),于是就有了下面這四首膾炙人口的詩詞。
其一: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是一首記述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詩作,詩中既概括了長征路上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又贊揚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整首詩境界浩大,意境雄渾,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詠重大歷史事件的史詩。同時,從中我們也能學(xué)習(xí)到一種精神——做人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
其二:
《念奴嬌·昆侖》
橫空出世,
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
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
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
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
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
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即將到達陜北的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向遠望去,看到青海一帶那雄壯的山勢,起伏的冰巒,一片潔白,平生就愛雪的毛澤東靈感乍現(xiàn),于是就有了這首詞。
詞的上闋寫了昆侖山冬日到夏季的變化,并暗指了中國舊社會的黑暗之云,功過是非,沒人曾評說。
接著的下闋作者挺身而出,直面昆侖道:今天我就要來談一談你了,這高度,這大雪都不需太多。他還預(yù)言未來,全人類將共享一個冷暖適應(yīng)的氣候,這一句也表達了作者堅信他所捍衛(wèi)的理想屬大道中正,必將普行于全人類。
其三: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fēng)。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1935年10月7日,中央紅軍在六盤山的青石嘴,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軍騎兵團,并于當(dāng)天下午翻越六盤山,毛主席登高遠望,意氣風(fēng)發(fā),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清平樂·六盤山》。
詞的上闋由遠景起筆,寫了登高后所見到的景色,和這一路走來的不易,表達了紅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和決心。下闋又由遠處寫到了近處,紅旗漫卷、長纓在手,一片勝利場景。
其四:
《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
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和紅軍抗日先遣隊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長征,在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時遇到了敵軍騎兵團,為防止敵軍進入陜北革命根據(jù)地,彭德懷率領(lǐng)部隊對敵軍開展猛烈襲擊,并大獲全勝,毛澤東為此十分激動,于是提筆寫下了這首詩。
全詩雖然短促快捷、平白如話,但卻將彭德懷將軍的英勇雄武、縱橫馳奔刻畫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了毛澤東出神入化的文學(xué)功底。
重讀毛澤東的這四首詩詞,方才懂毛澤東為什么能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領(lǐng)袖。
不光是因為他經(jīng)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險阻,帶領(lǐng)人民走向了勝利,還因為他身上有著別人沒有的敢于斗爭、不畏磨礪和血戰(zhàn)到底的決心。
而這種決心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
感謝你每一個“點贊”和“在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