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國學通》第三十三期——古代名人住房難
----------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甲午年三月十二
----------
今日導讀:
【“家”字的由來】
【隋唐的“地產(chǎn)商”】
【北宋的“拆遷條例”】
【古代版“住房難”】
>租房:歐陽修
>房奴:白居易
>蝸居:劉禹錫
>無房戶:杜甫
【最早的“地產(chǎn)交易證書”——衛(wèi)盉】
【“家”字的由來】
----------
早在2000多年前,西漢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中說:“宀為屋也”;“豕為豬也”,兩字合寫為“家”字。上面是“宀”表示與室、屋、房有關,下面“豕”即豬。古代生產(chǎn)力低下,人們多在屋里養(yǎng)豬。豬是當時家庭主要私有財產(chǎn),房子里有豬就成了家的標志。可見有住有吃,生活不愁,才能成為家。
【隋唐的“地產(chǎn)商”】
----------
在隋唐時,有人專門開發(fā)商鋪,在蓋好之后將其租出去或賣出去。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也可算是房產(chǎn)開發(fā)商。
----------
竇乂(yì)出生在陜西,少時父母雙亡,無依無靠,跟著在長安城的公務員舅舅一塊兒生活。竇乂先通過賣鞋、賣樹等生意賺了一些錢,后來有了不小的身家,于是進軍房地產(chǎn)行業(yè)。當時長安西市附近有一個廢棄的垃圾場,面積不小,有十幾畝,荒置七八年,一直沒人買。竇乂把它買了下來,雇人填平,在上面蓋了20間店鋪,租給波斯胡人做生意,平均每天可收上幾千錢的房租。
----------
再后來,竇乂聽說當朝太尉李晟喜歡打馬球,于是斥巨資買下一塊地,又把這塊地建成一片馬球場,送給了李晟。李晟很高興,從此跟竇乂結成死黨,有求必應。有這種靠山保駕護航,竇乂發(fā)得更快了,不到40歲就成了長安首富,人稱“竇半城”。
【北宋的“拆遷條例”】
----------
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開封府推官祖無頗起草了一部拆遷補償條例,宋神宗批準執(zhí)行。該條例規(guī)定,對拆遷戶,給予實物安置,或者貨幣補償。實物安置就是在別處建同等面積住房,供拆遷戶居住。
----------
而貨幣補償是估算待拆房屋的價格,取房契上原價和房屋時價,折中出資補償。這年六月,開封府拆遷戶120家,共獲得補償“二萬六百緡”,亦即20600貫(一千文為一貫),平均每戶能補償171.16貫。
----------
171.16貫在京城開封能買到多大的房子呢?以蘇軾弟弟蘇轍在廣東買房的價格,可推測一二。蘇轍貶官至廣東,按規(guī)定不能借居寺院道觀,只得用剩下的積蓄5萬錢買民房大小10間,5萬錢即50緡(貫)。照此對比,在京城開封這樣的一線城市,171.16貫的補償金額也能買到幾套不錯的房子。
【古代版“住房難”】
----------
>租房:歐陽修
----------
大文學家歐陽修也是租房一族中的一員。他曾給朋友寫信說:“嗟我來京師,庇身無敝廬。閑坊僦古屋,卑陋雜里閭?!痹诰┏枪ぷ鞫嗄赀€沒有混上自己的窩。
>房奴:白居易
----------
白居易三十二歲參加工作,干的是“校書郎”,工資也不低。他在長安東郊常樂里租了四間茅屋,養(yǎng)馬代步,正常生活開銷之余就把錢攢下來。但是存了十年,也沒能在長安買下一套房子。后來他索性跑到陜西渭南縣買下一處宅子,平時住在單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有點住在河北,卻在北京上班的感覺。
>蝸居:劉禹錫
----------
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通判。和州知縣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
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劉禹錫仍不計較,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半年時間,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br>
>無房戶:杜甫
----------
上元二年(761年)八月,杜甫在成都,住的是茅草屋。趕上秋風怒號,屋頂?shù)拿┎荽瞪M地,還被一些頑童抱走,老杜對此無可奈何。隨后大雨如注,屋里床頭漏雨,濕冷難耐,小兒無法安睡。老杜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磥韲说淖》繂栴}自古就是世上難題!
----------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最早的“地產(chǎn)交易證書”——衛(wèi)盉】
----------
史料證明,中國在西周時就出現(xiàn)了土地交易。
西周周原董家窖藏衛(wèi)盉(hé),通高29厘米,口徑20.2厘米,重7.1公斤。束頸,口沿外侈,有蓋,鼓腹,連襠,足作圓柱形,管狀長流,鋬?yōu)殚L舌獸首狀,蓋與器以鏈環(huán)相接。蓋沿及器的頸部均裝飾著垂冠回首分尾的夔龍紋,流管裝飾三角雷紋,是西周恭王時期鑄造的溫酒器。
----------
該器蓋內有銘文132個字,主要記載了周恭王三年的一段關于地產(chǎn)交易的銘文。大意是,一個叫矩伯的人分兩次把1300畝土地抵押給一個叫裘衛(wèi)的人,換來了價值100串貝殼的幾件奢侈品,包括兩塊玉、一件鹿皮披肩和一條帶花的圍裙。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一宗不動產(chǎn)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