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上閑止詩卷》紙本 29.4×41.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雨(1283~1350),一名天雨,舊名張澤之,又名張嗣真。字伯雨,號貞居子,又號句曲外史,元錢塘(浙江杭州)人。往來華陽云石間。年二十棄家為道士,居茅山,道名嗣真,又自號句曲外史。博學多聞,襟度清脫,善談名理。曾從虞集受學,詩才清麗。師事茅山宗師許道杞弟子周大靜,后師事玄教高道王壽衍,居杭州開元宮,與當時文士如楊維楨、張小山、馬昂夫、仇山村、班彥功等均有唱和往來。著有詩集《貞居集》五卷。
張雨書法初學趙孟頫,后學懷素、張旭。字體楷草結(jié)合,俊爽清灑自成一格。存世書跡有《山居即事詩帖》、《登南峰卷》等。倪瓚在《題張貞居書卷》稱“貞居真人詩,人,字,畫,皆為本朝道品第一”。其畫以淡彩見長,善畫石木,用筆古雅,尤善以敗筆點綴石木人物,頗有意韻。畫跡有《霜柯秀石圖》,《雙峰含翠圖》等。從書法風格來看,張雨對于初唐楷書大家歐陽詢之“家法”有著頗多的攝取。歐書用筆規(guī)范嚴整、體勢剛勁險絕,是楷書中的巔峰之作。趙松雪稱歐陽詢書法“清勁秀健,古今一人”。張雨小楷在承續(xù)歐書基礎(chǔ)上,又另僻蹊徑地融入一些晉人蕭散飄逸的靈動之氣,為自己的書作增色不少。從用筆的感覺上來看,張雨小楷中一些橫式筆畫的習慣性動作,同民間的經(jīng)生所創(chuàng)的“寫經(jīng)體”有著高度的契合,這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問題,或許是因為張雨自身本來就是一個隱入?yún)擦值烙^的高明的“經(jīng)生書手”的緣故吧。作品中,一些橫勢用筆的斜切、輕行、重按和輕入重收都和民間“寫經(jīng)體”書法保持著高度的一致。而其中一些放式用筆的體勢,又使人懷疑此作系明人寫的小楷。從明代祝枝山、王寵的小楷體例的斜欹體式的運用中,可體察出明代小楷書家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張雨小楷書風的影響。這種書風和取法的“代代承傳”符合書法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而張雨“楷中插行”的書法體式則自趙松雪運用以來,已逐漸成為一種慣用的書法體例。這一體例還頻繁地出現(xiàn)在他后來的小楷書作之中。和其同時代的倪云林,其后的張瑞圖、黃道周、王鐸等人的作品,也同樣沿用了這一體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