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門峽大壩距三門峽市區(qū)14公里,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也是當年SL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唯一的一個水利工程。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開工,1961年建成,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大壩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長713.2米,最大壩高106米;副壩為鋼筋混凝土心墻,長144米,最大壩高24米;主、副壩總長857.2米。電站廠房為壩后式,全長223.88米,寬26.2米,可安裝8臺發(fā)電機組,現(xiàn)有7臺機組,發(fā)電量41萬千瓦,為低水頭徑流發(fā)電。該大壩的建成結束了黃河三年兩決口的局面,使兩岸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記得1980年暑假曾與幾個同學一起去參觀過,那時交通很不方便,走了很遠的路才到那里。2010年8月10日上午,隨學校教學會議代表再次前往,這里已稱為“黃河風景區(qū)”了,并可以參觀發(fā)電機房,對該水利工程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
大壩上游。正值汛期,庫容已降到最低,倒是岸邊的一片青草地,郁郁蔥蔥,裝扮著上游這篇水域
泄洪閘
以張公島為界,將大壩分為泄洪區(qū)和發(fā)電區(qū)
張公島上有一個形狀像香爐的巖石,巖石上還有一個凹下去的圓坑像是盛放鐵鍋的灶口,人稱“仙人煉丹爐”
在建筑物的頂端還可以看到文革時期的標語:偉大導師、偉大領袖、偉大統(tǒng)帥、偉大舵手毛主席萬歲
岸邊的綠草如地毯一般
——原文發(fā)表于2010.8.10.微衛(wèi)星新浪博客,原題名“萬里黃河第一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