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寫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第三次到揚(yáng)州平山堂,此刻正值其恩師歐陽文忠逝世八年,而且詞人多的政治處境異常艱難,所以此詩句中蘊(yùn)含很多詞人的人生感慨。東坡最早名動京師,恰是風(fēng)華正茂之時,但是卻不善官場,對于站派問題,實際是模糊的,但是跟歐陽修卻走的很近。兩人亦師亦友,歐陽修知道東坡必定會大放異彩。東坡雖然任官,但對于為官之道,卻十分不屑于認(rèn)可。這也算為后來烏臺詩案作個伏筆了。
詞的上片寫瞻仰歐詞手跡而生的感慨。此詩置身于為恩師所建的平生堂,自然思緒萬千?!叭^平生堂下”,已然是表明第三次登堂。此前,公元1071年詞人離京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徑楊洲,來此地憑吊恩師?!鞍肷鷱椫嘎曋小?,是詞人撫今追昔。詞人博覽群書,親人離世,少年金榜,所以前面幾句詩詞,實際在跟故人寫詩,也是在回憶自己匆匆歲月?!笆瓴灰娎衔獭笔窃诟袊@恩師逝世之久,沒想到上次聚會竟然成了永訣?!氨谏淆埳唢w動”,意為但是恩師的親筆筆跡,卻不會因為他的逝世而消失,只有龍飛鳳舞依然存在,令人足之蹈之。此刻的睹物思人,以景襯情,讓人感到人生無常,感慨萬千。
下闋寫詞人聽到歐詞的感慨。詞人故地重游時,因為看到院子里歐公種植的柳樹,耳中聽到歌女唱和的歐公詞,自然會無限感慨。欲吊、仍歌均用歐詞原句,詞人由過此地睹物思人,想及歐陽恩師的某些事跡,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經(jīng)歷想到恩師的某些遭遇,因此,當(dāng)他憑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師手植的“歐公柳”,耳聞歌女演唱歐詞,自然會生發(fā)萬千感慨?!靶菅匀f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是夢”,雖然歐公仙逝了,一切成為空泡沫,但是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夢一場,終歸與虛無、空無呢?最后兩句其實是詞人深受道教思想的結(jié)果,以佛家的色空觀來看待人生和事物。
詩人一生仕途跌宕起伏,也因為自己的心直口快到處被貶官。蘇軾前期的詩詞風(fēng)格多為豪放為主,如我們熟悉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等,很多詩作流傳至今,且得到很多人的喜愛。而這首詩卻頗為新奇,要知道詞人受佛家思想影響頗深,習(xí)慣用佛家的色空觀念看待事物。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蘇詞中傳達(dá)的這種獨特的人生態(tài)度,是解讀其作品的關(guān)鍵所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