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治療胃病的中成藥比較繁雜,病人去藥店買藥往往會覺得眼花繚亂,下面介紹幾個我們三甲醫(yī)院在臨床中比較愛用的幾種中成藥(資料有限,有待補充)。
1、摩羅丹(處方藥)
成分:百合、茯苓、玄參、烏藥、澤瀉、麥冬、當歸、茵陳、延胡索、白芍、石斛、九節(jié)菖蒲、川芎、雞內金、三七、白術、地榆、蒲黃。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定痛。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癥,胃疼,脹滿,痞悶,納呆,噯氣等。
用法: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建議重癥患者口服一次16丸,一日三次。)飯前用米湯或溫開水送下。
點評:比較常用的藥物,藥性溫和,適合長期服用。
2、胃復春(處方藥)
成分:紅參,香茶菜,麩炒枳殼。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活血解毒。主治胃癌癌前期病變及胃癌手術后輔助治療。
用法: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點評:藥物中含有紅參,有些病人長期服用后容易上火。
3、三九胃泰(非處方藥)
成分:三丫苦、九里香、兩面針、廣木香、云苓、白芍、生地、丹參等。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理氣健胃。用于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
用法: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點評:藥性偏涼,胃寒的患者慎用。
4、胃蘇顆粒(非處方藥)
成分: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檳榔、雞內金(制)。輔料為糊精、甜菊苷、羧甲淀粉鈉。
功能主治:理氣消脹,和胃止痛。主治氣滯型胃脘痛,癥見胃脘脹痛,竄及兩脅,得噯氣或矢氣則舒,情緒郁怒則加重,胸悶食少,排便不暢及慢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適量開水沖服,攪拌至全溶。若放置時間長有少量沉淀,搖勻即可。一次1袋,一日3次。15天為一個療程。
點評:對于容易胃脹的患者效果較好,家中可以常備。
5、氣滯胃痛顆粒(非處方藥)
成分:柴胡、延胡索(炙)、枳殼、香附(炙)、白芍、炙甘草。
功能主治:舒肝理氣,和胃止痛。主治肝郁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
用法:開水沖服,一次5克,一日3次。
點評:對于容易生氣,生氣后經常胃疼胃脹的患者效果較好。
6、枳術寬中膠囊(處方藥)
成分:白術(炒)、枳實、柴胡、山楂。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理氣消痞。用于胃痞(脾虛氣滯),癥見嘔吐、反胃、納呆、返酸等,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見以上癥狀者。
用法: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療程為2周。
點評:張仲景名方《枳術丸》加減化裁,促進胃腸動力。
7、荊花胃康膠丸(非處方藥)
成分:土荊芥、水團花。
功能主治:理氣散寒,清熱化瘀。用于寒熱錯雜癥,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脹悶、疼痛、喛氣、返酸、嘈雜、口苦;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飯前服,一次2粒,一日3次;4周為一療程,或遵醫(yī)囑。
點評:體外試驗表明,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抑制作用。臨床上也用它輔助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8、溫胃舒顆粒(處方藥)
成分:黨參、附子(制)、黃芪(炙)、肉桂、山藥、肉蓯蓉(制)、白術(炒)、山楂(炒)、烏梅、砂仁、陳皮、補骨脂。輔料為糊精、蔗糖。
功能主治:溫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涼痛,飲食生冷,受寒痛甚。
用法:開水沖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點評:胃怕涼,受涼后胃疼的患者最適合。
9、養(yǎng)胃舒顆粒(處方藥)
成分:黨參、陳皮、黃精(蒸)、山藥、玄參、烏梅、山楂、北沙參、干姜、菟絲子、白術(炒)。輔料為糊精、蔗糖。
功能主治:滋陰養(yǎng)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燒,隱隱作痛。
用法:開水沖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點評:針對有胃熱的患者,胃中容易有燒灼感,嘈雜感。
10、香砂養(yǎng)胃丸(非處方藥)
成分:木香,砂仁,白術,陳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實(炒),豆蔻(去殼),姜厚樸,廣藿香,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和胃。主治胃陽不足、濕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癥見胃痛隱隱、脘悶不舒、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
用法:口服,一次9克,一日2 次。
點評:溫中行氣止痛,飲食不潔、起居無規(guī)律造成的胃疼,家中可以常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