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視臺M6頻道有個很火的節(jié)目,叫《les reines du shopping》(《購物女王》),這檔教女人怎么穿衣打扮的節(jié)目,前不久來到我打工的服裝店想拍攝取景,被我那不茍言笑的老板娘給一口氣回絕了,原因竟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多少讓她兩個年輕時髦的女兒抱怨不已。
說到打工的服裝店,這是一家溫州人開的外貿“大倉庫”,傳聞一半的貨從中國江浙一帶工廠流出,還有一半從巴黎華人開的服飾小作坊發(fā)出,眾所周知,“溫州幫”是全法華人商圈的主力,他們的經濟頭腦與生俱來,大到巴黎高大上的東方酒店,小到馬賽郊區(qū)一個小鞋店,都是溫州老板執(zhí)掌。
我這個老板娘,在十多歲時跟著父母來到法國,一家五口(三個女兒)蝸居在二十平米的房子里,也不知道怎么過來的,他們一家人在巴黎開過餐廳,后來女兒們相繼嫁給同鄉(xiāng),又有了第三代移民,如今,老板娘的兩個女兒都出生在法國,拿的是法國國籍,于是她用女兒的名字注冊了兩家服裝店,在地中海岸小城,這兩家店小有名氣,因為店里所賣物件和西班牙名品ZARA 風格很像,但價格卻便宜一半,所以生意紅火,成為全城婦女每月必逛的景點,這也是為什么《購物女王》想過來取景的初衷吧。
走在最熱鬧的購物街上,各家的櫥窗里都在上演一出戲,誰的戲碼做足了,才能把消費者收入囊中。在法國,頂級奢侈品店的櫥窗,主題總是很穩(wěn)重,陳列的仿佛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刺激女人對物質欲望的催情劑,給人一種可望不可即的高貴,但平民百姓都能消費的服裝店,則要務實很多,給模特穿戴當季最流行的色彩、款型和配件就足夠,因為重點是把顧客勾引進店里。
法國櫥窗的夢幻特效
沒來法國之前,我對“法式”服裝的認知,都從法國電影得來:條紋V領衫、修身小黑裙、性感蕾絲睡衣,印象中,法國女人的裝扮分兩種,一來是17世紀宮廷古典主義,束胸翹臀連體衣,二來是coco chanel 引領的“假小子”海軍風,高腰褲配白頭巾。以前逛淘寶,見到掌柜用“法式輕搖滾”“輕熟女的法式慵懶”形容一件衣裳時,總會幻想連篇。而今每天守著一家服裝店十個小時,閱女無數(shù),才逐漸打破了對法國女人穿衣之道的成見。
作為導購,我以為嘴皮子厲害最重要,正在心底默默打草稿,練習怎么介紹一件鏤空背心時,迎來的第一個難題卻不是這個。一個左腿打石膏的女孩,指著進門左手第四個模特身上的裙子問在哪里,一個包頭巾的阿拉伯婦女,用生僻詞匯詢問這里是否賣絲襪,大腦一片空白,頭皮發(fā)麻,原來,記住每一件模特身上穿的衣服,才是做導購的第一步,而在這家店四周,圍繞著將近三十個模特,衣服數(shù)量更是成千上萬,可見這間店野心有多大,她試圖滿足全法女人的審美。
給模特搭配衣服,又是我學到的另一課,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顧客很迷茫,她們并不通曉潮流,一條普通的連衣裙,掛在墻上無人問津,但是穿到模特身上,給它搭配奪目的吊墜項鏈,精致的腰帶,立刻能引來更多詢問,她們會把模特的性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興高采烈地抱著一堆衣服進試衣間,出來時撇嘴搖頭一件不買,這時應該是,作為搭配師兼導購員最失落的時候。但跟著模特學穿衣,c’est la mode ,這就是潮流,也是吸引顧客的一條真理。
走進一家店,大部分顧客偏愛沿著墻,逆時針方向轉悠,你會看到進門左手邊的墻上,總會掛滿色彩明亮的潮流新款,這里稱它為A區(qū),在A區(qū)的一側正對店門口,有一排折扣貨架,我們稱之為B區(qū),上面陳列得全是過季的滯銷品或斷碼貨,會有醒目的廣告牌提示,這列架的服飾只需要六歐到九歐,這里總是人滿為患。C區(qū)一般都靠近收銀臺,在大堂的右側貨架上,清一色的長禮服裙和正裝,傳言法國女人每參加一場婚禮就要采購一條禮服裙,還不能重樣,可見禮服裙是我們的鎮(zhèn)店之寶,價格也是所有衣服里最高的。這里還要提到D區(qū),是服裝店最靠里的內衣間,這兒往往成為小偷作案高發(fā)地,我不明白謹慎的老板娘怎么想的,為什么留下這么一個隱患。我后面還會提到這個區(qū)。
其實我們老板娘很有經濟頭腦,她會在B區(qū)設置一個“陷阱”,在貨架上擺滿各色的手包,讓原本沒有購包計劃又喜歡淘打折貨的女人們,以低于MANGO和ZARA三倍的價格,收走一個亮瞎眼的晚會包。她還會在收銀臺背后,掛滿義烏小商品市場幾塊錢就能批發(fā)來的首飾,讓準備結賬走人的女人們,花五倍以上的價格順手帶走一對耳環(huán)。
顧客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貨架右上方,所以,每天開工的第一個任務,除了擦拭櫥窗和試衣鏡,還要認真擦貨架上的玻璃,順帶擺好每一個手包,因為它們都是顧客順手接觸最多的區(qū)域。我曾親眼見證一個無聊透頂?shù)姆▏心陭D女,在打開拉鏈翻閱了所有手包后,氣定神閑地從B區(qū)踱步到了C區(qū),剩下我把手包一個又一個復原到它最初的美貌。人少的時候,我也會想象整個店就是我家衣帽間,我像一個皇后一樣,圍繞著這上百平米的空間,巡視我的寶藏,時而揪起一件衣服,打量一下,又放下。其實大部分時間,這兒總是鬧哄哄的,我的想象也只是在清早店鋪沒有開門之前。
每一間店鋪門口都是風景線
關于店鋪的陳列之說,到了法國一年兩度的打折季時完全失效,它們分別是1月和7月。我們店的折扣不算多,畢竟已經是全法最便宜的淘衣店了,唯一不同于常的是---女小偷從偷一條打底褲的小心思,變成偷七八件的野心,聽同事講往年打折季抓小偷的經歷,簡直可以拍成一部驚險喜劇片。在我們印象中,小偷都長得很猥瑣,但是在法國,你幾乎可以排除那些帶頭巾,身著大袍子,扮相最可疑的阿拉伯女人,因為穆斯林傳統(tǒng)里,偷竊被抓到是要被剁手的,所以女小偷多是法國本土女人,她們喜歡背一個巨大的挎包,里面卻空空如也,趁著人多的時候,躲在那個空間狹窄,攝像頭很難照顧全面的D區(qū),把看好的衣服若無其事塞進自己包里,高明的小偷還會自帶解鎖器或是改造自己的作案包,在里頭貼滿隔音防盜器的錫紙,以致于我們只能在事后的錄像里,憤怒地看著她們自然地離開店鋪,卻聽不到任何報警鈴。
其實女小偷不可怕,讓我心慌慌的是另一個新型人群,借我同事的話,簡稱她們“神燈”,來自阿拉丁故鄉(xiāng)的法國新移民。這群婦女一般都是拖家?guī)Э趤砉浣?,肚里懷著一個,嬰兒車里躺著一個,身后尾隨三四個小孩,她們都是典型的家庭主婦,不需要工作,孩子交給法國政府撫養(yǎng),所以逛街成為她們日常生活的最大調劑。這揭開了我對法國社會的重新認識,你能想象在被“洗劫一空”的服裝店里,所有的媽媽們都在埋頭“撿白菜”,所有的孩子們像猴子般,穿梭在貨架低層捉迷藏,一會是某個嬰孩的痛聲啼哭,一會是某個小朋友把可樂撒在地板上,而一個媽媽買單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不見了,哭喊了半天差點暈眩過去時,孩子從貨架底層鉆出來……
店鋪永遠都是鬧哄哄的,全天都在循環(huán)幾首動感音樂,多是西班牙風情舞曲,仿佛在督促顧客快速做決定,趕緊騰地兒走人。在服裝店做導購久了,發(fā)現(xiàn)不少“特別”的回頭客,她們多為三類人,一類是同性戀人,他們會勾肩搭背來挑選性感的貼身內衣,或妖嬈的晚禮裙,為了表示對他們的尊重,我偶爾會用贊許的眼神,表示對他們審美的認可。第二類人,是年輕的在校女學生,她們成群結隊而來,挑上相同的衣服在試衣間折騰上一刻鐘,拍完幾張閨蜜照po到社交網上,歡喜地空手而去。第三類人,則是體味嚴重的黑皮膚女人,在距離她們三米之外便能聞到她們身上的氣息,她們偏愛“孤品”和“s碼”,盡管你好心提醒她穿XL碼的牛仔裙,她卻把s碼的裙子穿到一半卡住,尷尬把頭伸出試衣間,尋求幫助……
當然,以上都是一些奇葩的人和事,店里的客人,多數(shù)還是普通的法國女人,在這里,我看到了一個鮮活又真實的法國小社會,從穿衣之道看法國女人,從一間外貿店鋪,看另一個國家人民的審美,這是不曾料想的視角,它打破了我看世界的狹隘眼光,和在巴黎看全世界矚目的時裝T臺秀不同,它讓我有一種踩在實地的感覺,法蘭西是時尚之都啊,法蘭西女人的衣櫥,還有很多秘密,說不定下一份導購工作,會在某個頂級奢侈品店,很期待看到完全不一樣的面孔。(作者昔麥,曾任湖南衛(wèi)視文化評論節(jié)目《零點鋒云》主編,兼任雜志封面撰稿、人物紀錄片導演.目前在法國南部小城蒙彼利埃游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