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
語文
注意事項 :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wù)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題其他答案標號,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3.第I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調(diào)度/調(diào)控 降解/降龍伏虎 搪塞/敷衍塞責
B.省視/省吃儉用 拓本/落拓不羈 纖繩/纖塵不染
C.圈養(yǎng)/可圈可點 噴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極泰來 樂府/樂不思蜀 屏蔽/屏氣凝神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選正確的一項是
A.隨著全球氣溫升高,颶風、洪水、干旱等極端氣象事件的頻率和強度正在增加,氣候變暖已成為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
B.對“80后”作家來說,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克服彼此間的同質(zhì)化傾向,張揚自己的藝術(shù)個性才是他們的發(fā)展之路。
C.盡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蔓延,但隨著一系列經(jīng)濟刺激計劃的逐步落實,中國經(jīng)濟出現(xiàn)回暖跡象,人們對經(jīng)濟復(fù)蘇的信心開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強,對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眾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誘導(dǎo),從而產(chǎn)生思想上、行為上的偏差。
答案解析:A.極端氣象事件(“極端氣象事件”后缺少成分“發(fā)生”致搭配不當)
B.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克服彼此間的同質(zhì)化傾向(不合邏輯,“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克服彼此間的同質(zhì)化傾向”表意費解)
D.由于(濫用介詞“由于”致使主語缺少。)
3.要求概括說明什么是“洼地效應(yīng)”(不超過30個字)。
洼地效應(yīng)就是利用比較優(yōu)勢, 創(chuàng)造理想的經(jīng)濟和社會人文環(huán)境, 使之對各類生產(chǎn)要素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從而形成獨特競爭優(yōu)勢, 吸引外來資源向本地區(qū)匯聚、流動, 彌補本地資源結(jié)構(gòu)上的缺陷, 促進本地區(qū)經(jīng)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
4.汶川大地震過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館已經(jīng)建成。請你在博物館的留言簿上寫一段話,表達對生命或?qū)ψ匀坏母形蚝退伎?。要求運用排比手法,不超過30個字。
文言文:汪琬《書沈通明事》)
5.三實一虛,屬(托付)、引卻(后退)、魁壘(高大)均正確,錯誤設(shè)置在D項“率倜儻非常之人”的“率”為“率領(lǐng)”,實同“六國互喪,率賂秦耶?”之“率”(都,全)。
7.“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鄧州的異常行為,前去察看,但兩人一見如故,相處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責,將他釋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顯不合文意。
8.翻譯
⑴購仰妻子急,蹤跡至通明家”
⑵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
⑶然而卒無補于明之亡也,何與?
第 (1)句“購仰妻子急,蹤跡至通明家”,重點落實在“購”(懸賞緝捕)、“妻子”(妻子兒女)和“蹤跡”(追蹤行跡)上;第(2)句“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主要點在“家居”(在家居住)、“異之”(認為他是奇特的);第 (3)句“然而卒無補于明之亡也,何與?”分別落在“然而”(雖然這樣,那么)、“卒”(最后)和“與”(通“歟”)上。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gòu)筑的土山苑囿、亭臺宮殿。
⑴這首詞中的對比是由哪兩個句子領(lǐng)起的?“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詞中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4分)
⑶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jié)尾說“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4分)
【鑒賞】
這首詞創(chuàng)作時代較“怒民沖冠”略早,寫于紹興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復(fù)襄陽六州駐節(jié)鄂州(今湖北武昌)時。
紹興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劉豫軍隊攻占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切斷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陜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脅到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tǒng)治安全岳飛接連上書奏請收復(fù)襄陽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飛兼黃、復(fù)二州、漢陽軍(湖北漢陽)、德安府(湖北安陸)制置使,統(tǒng)軍出征。由于軍紀嚴明、士氣高昂,部署運籌得當,岳家軍在三個月內(nèi),迅速收復(fù)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wèi)了長江中游的安全,打開了川陜與朝廷交通道路。正在這大好時機,朝廷卻以“三省、樞密院同奉圣旨”的名義要求岳飛收復(fù)六州,然后班師回朝。于是岳飛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飛憑借襄鄧大捷以僅三十二歲年齡被封為侯(武昌郡開國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祿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業(yè)。因此他仍不斷上奏,要求選派精兵直搗中原,收復(fù)失地,以免坐失良機。在鄂州,岳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抒情感懷。
這首詞采用散文化寫法,可分四段,層次分明。
從篇首到“蓬壺殿里笙歌作”為第一段。寫在黃鶴樓之上遙望北方失地,引起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想當年”三字點目。“花遮柳護”四句極其簡練地道出北宋汴京宮苑之風月繁榮。萬歲山亦名艮岳。據(jù)《宋史。地理志。京城》記載,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積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圍十余里,堂館池亭極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壺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異石,悉聚于此,專供皇室游玩。“珠翠繞”、“笙歌作”,極力寫作了歌舞升平的壯觀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筆(回應(yīng)“想當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寫北方遍布鐵蹄的占領(lǐng)區(qū),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慘痛情景。與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強烈對比。“鐵蹄滿效畿,風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驚心動魄。過片處是兩組自成問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卻傷于鋒刃,百姓饑寒交迫,無辜被戮,卻死無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統(tǒng)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遠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導(dǎo)“當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之猛志。所接二句直寫作者心中宿愿——領(lǐng)軍率隊,直渡黃河,肅清金人,復(fù)我河山。這兩句引用《漢書》終軍請纓典故,渾成無跡。“何日”云云,正見出一種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樂觀地想象勝利后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游”,但心情是無法寧靜的?;蛟S他會暗誦“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名篇而無限感慨。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xù)漢陽游”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唯恐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呢!詞的末句“騎黃鶴”三字兼顧現(xiàn)實,深扣題面。
在南北宋之交,詞起了一次風格化的變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約深曲,這種藝術(shù)上的轉(zhuǎn)變根源卻在于內(nèi)容,在于愛國主義成為詞的時代性主題。當時寫作豪放詞的作家,多是愛國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將領(lǐng),其中也有岳飛,這種現(xiàn)象有其必然性的。這首《滿江紅》即由文法入詞,從“想當年”、“到而今”、“何日”說到“待歸來”,以時間為序,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明快,已具豪放詞的特點?! ?span lang="EN-US">
默寫
⑴里的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離騷》
⑵吾嘗跂而望矣
⑶藍田日暖玉生煙《錦瑟》
⑷《赤壁賦》里的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⑸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⑹蒼山如海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憂秦娥·婁山關(guān)》
文學類作品閱讀
上善若水
張笑天
上善若水,應(yīng)當是一個哲學命題。盡管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表面是說水,而后面所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卻無疑是喻人的,是在告誡人們,其安身立命,人也應(yīng)像水一樣,隨遇而安,善于處低洼之地,心若止水。
上善,當然不是一般的善,而是最高的善,水善于滋潤萬物,使之生長,又從不與萬物競高下、論短長,所以李耳認為,這種品格接近于他心目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也許是當今為善不舉,人們才屢屢呼喚善的回歸,電視屏幕以及城市廣告趨之若鶩,“上善若水”出現(xiàn)的頻率奇高,成為商家賺錢的工具,連賣房子也打“上善若水”招牌,且常與“厚德載物”聯(lián)用,有時讓人一頭霧水,老子如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這次的都江堰之行,一進入成灌高速公路,也有“上善若水”的巨型橫幅撲面而來,我在試猜,是實指水嗎?是在褒揚都江堰嗎?還是借水喻人,弘揚一種水文化精神?我想都是吧。這一次,我當然希望不被愚弄和褻瀆。
岷江從雪山一路蹣跚走來,腳步跨越幾千年,負荷著黎庶的厚望,伴隨著歷史的滄桑。
你站在魚嘴、飛沙堰,置身搖晃的安瀾索橋上,或在伏龍觀俯視從寶瓶口噴涌而下的激流,你會有恍如隔世之感。岷江水幾千年如一日,奔騰而下,水聲宏大,吼聲如雷,一如往昔。
科學發(fā)展了,技術(shù)先進了,我們今天也許不屑于李冰時代的原始手段,靠火燒、水澆裂石開山,切斷玉壘山,鑿離堆、修飛沙堰,會被今人視為“原始”,原始有原始的好處,它絕不污染環(huán)境,不危及生態(tài),它不會像現(xiàn)代水庫幾百米高壩那樣令人驚嘆的同時,也令人隱隱不安。都江堰不會切斷魚類回游的線路,用不著把魚兒撈起來,送到大壩上頭的水庫里去產(chǎn)卵,再把孵化出來的幼魚撈起來送回下游長大,人活得很累,魚兒也跟著累。
都江堰這帶有蠻荒色彩的工程,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不曾淹沒地下的文物,也用不著擔心它會改變氣候、誘發(fā)地震,它才是生態(tài)的杰作!
這幾年,“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的口號很時髦,祭古狂潮席卷中國,黃帝、炎帝、大禹、孔子、老子紛紛被抬出來頂禮膜拜,為爭歷史名人“故里”,口水戰(zhàn)連年不休,他們既不是真心承襲文化傳統(tǒng),也不是保護文化遺產(chǎn),炒作的功利目的極強,打著復(fù)古、復(fù)興的旗號,背后不過是利益驅(qū)動,為官員的晉升臺階添磚加瓦。我擔心,狂潮過去,會遺下遍地垃圾。
所幸都江堰的放水節(jié)不是這樣。他們不是單純的祭祖,不為搶注名人故里,而兩千多年祖宗留給我們、迄今仍在惠民的都江堰工程,那是實實在在擺在那里的,還在保障川西人民的衣食之周。這是世上絕無僅有的“活著的文物”、“歷史延續(xù)的恩澤”。
原生態(tài)的未必先進,但它干凈、持久,都江堰“分四六、平潦旱”的科學治水理念,使它像永動機一樣循序、從容運轉(zhuǎn),造福于民,無疑是川東北、成都平原幾千萬人民的生命甘露。這生命之泉,滾滾而來,歷2264年如一日,由當初澆灌川西平原的80萬畝,到今天滋潤37縣1330萬畝的規(guī)模,怎不令人浩嘆。諸葛亮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成帝業(yè)”,此言不虛。于是,都江堰放水節(jié)體現(xiàn)的這種對先人的追思、感恩色彩,不同于急功近利的“炒作”。它恰是中華兒女不忘本和報本心懷的體現(xiàn),令人怦然心動。
歷史跋涉了這么久,我們?nèi)栽诔宰孀诘娘垺⑹芟热说氖a庇,你怎樣評價李冰在岷江的杰作都不過分。據(jù)說,1981年那場罕見的大洪水中,兩噸重的巨石被沖得如輕飄飄的皮球翻滾,人們擔心的飛沙堰卻穩(wěn)如泰山。
李冰肯定不是個功利主義者,有傳說,他就任蜀郡守時已是耄耋之年,是耶、非耶,不足采信。但如果真是這樣,他更了不起,他肯定不是在制造“政績”,尋求借此升遷也就無從說起。都江堰不是李冰一個人的,他的眾多后任父母官,不管哪朝哪代,總有許多人追蹤著李冰的足跡,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地管理、疏浚、修繕著都江堰工程,諸葛亮、高儉、劉熙古、盧翊、施千洋、阿爾泰、丁寶楨……這些維修都江堰、確保天府之國年年風調(diào)雨順的官吏們,生前也許沒有立過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們的全身塑像就矗立在伏龍觀前的堰功道兩側(cè),供人瞻仰,他們的名字與都江堰同輝。
我有幸躬逢一年一度的都江堰放水節(jié),當然不再有當初祀水的原始概念,更多的是一種紀念、感恩、宣傳,作為光大地域文明的一種手段,都江堰市因為有了都江堰和青城山,一年的旅游收入多達30個億,這當然無可厚非,人們不能不感念李冰和大自然的厚賜,李冰賜予人們粟米,也賜予蜀民以光榮和夢想。都江堰人視水為命,而這命的內(nèi)涵就是極深的水文化特質(zhì)。史前傳說中,人們既恐懼洪水,又須臾不可離開,從鯀到大禹到李冰,大概最成功牽住水怪使之馴服的,莫過于李冰了。
發(fā)源于海拔6200多米的四姑娘山上的岷江,一路如難以馴服的野馬,咆哮而下,洪水頻仍,蜀人久為水害困擾。是李冰鎖住了這條肆虐的蛟龍。李冰治水,摒棄傳統(tǒng)的筑壩擋水法,采用魚嘴分水、飛沙堰溢洪排沙、寶瓶口引水灌溉三大各司其職的配套工程,即使是當今水利科學家們,也不能不嘆服他高超的智慧,他是盤古開天以來無壩引水的巨匠。
于是人們有理由把祭水演化為祭祀李冰,使之神化,也正體現(xiàn)了人們感恩的情結(jié)。
你一進入都江堰,仿佛被帶進了天然“氧吧”,當你從大城市郁悶的、喧囂的、緊張的、禁錮的罐頭盒子里突然釋放出來,到了都江堰,你會有醉了的感覺。
我愿長久佇立在水邊,聽著震耳欲聾的濤聲,望著清幽的水跳躍著奔流,我覺得我的心與那波濤一同律動,我的身心被那凜冽至清的水融化了,與晶瑩和透明合二為一。
這樣至純的河,中國還有幾條?
當黃河成為泥河、長江成為黃河、淮河成為劣五類水質(zhì)的黑水河,當眾多我們賴以生息的近海和大湖頻發(fā)藍藻快變成死水時,我仿佛就是那受了汞和重金屬污染快要窒息的魚兒,無處安身。何處有生命之泉?我們還擁有幾塊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綠洲?
好在都江堰有!這就是都江堰人對人類的最大貢獻,他們有理由驕傲。但它是否因汶川大地震而劃上了終結(jié)符號,令人憂傷,我希望那些懸在人們頭頂?shù)难呷В屒f年的岷江大峽谷回復(fù)到“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真未鑿時代。
姑且不論天災(zāi)。
在我們的國度,只有一個環(huán)保部呼喊、重視保護生態(tài),這聲音太微弱了。更何況,有些地方的環(huán)保官員也在監(jiān)守自盜,與危害生態(tài)者沆瀣一氣,不過為了一點眼前的蠅頭小利。叫嚷環(huán)保的地方官員,往往更重視的是硬指標、GDP,或稱為政績,這才是他升遷騰達的進身階梯,環(huán)境優(yōu)劣與我何干,這是那些污染源無法根除或常以陽奉陰違手段對付的根本癥結(jié)。
我不妨極而言之,也許只有因噎廢食才可療此痼疾,不再把經(jīng)濟效益、人均收益指標與官運掛鉤,上帝才會還給我們藍天麗日、凈土清水,懲罰我們的是我們自己。
我在這里盤桓的幾天里,大有“醉氧”之感,不舍得離去。我想找一些污染環(huán)境的工廠,沒有。連居民都無隨地遺棄垃圾的陋習,我以雞蛋里挑骨頭的挑剔眼神去觀察,河渠里,竟沒有遍布中國的垃圾袋和廢物,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岷江和河渠里野生的魚何其多!我們那天晚上在臨河的郡府樓吃著美味河鮮,聽著濤鳴的和弦,那真是一種久違了的幸福。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讓污染遠離現(xiàn)代文明的功績,遠在創(chuàng)造了多少利潤之上,毀了我們賴以存身立命的地球,我們每個人富得流油又能怎么樣!
可以毫無夸張地說,都江堰是人類文明史的瑰寶,是永遠灌溉著中華文明之邦的幸運之水,山水和諧,天地和諧、天人合一,那么,把老子的“上善若水”奉承給李冰和他的都江堰,那就再貼切不過了。
在都江堰,有兩條河在流淌,明河是岷江的內(nèi)外江,而暗河是水文化孕育的精神之河。后者更寶貴。
“上善若水”絕不是說水的,有人說,李冰雖是官員,卻又是科學家、水利學家、工程師。沒錯。但我以為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卻是那蜀郡郡守官銜,當時的郡守是銀印、青綬、兩千石。相當于中央的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為一郡之長,官階不低,有掌治其郡、號令一方大權(quán),除所屬各縣令長由中央任命外,一郡屬吏都由郡守從本郡人士中辟舉,其治郡方略,得以發(fā)揮個人才干,朝廷不加干預(yù)。這樣他才有權(quán)力、有威望鑿山引水,鑄就都江堰曠世偉業(yè)。
如李冰僅僅是一介書生或水利專家,他有再大的宏大理想,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而已。
由此及彼,當今的官員,對保障都江堰千秋萬代,保障這里生態(tài)永續(xù),同樣有舉足輕重作用,他人豈可替代!
為此,再看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其要義在于如下闡述:“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在這里,道家鼻祖老子明確地告訴人們,與人交往,應(yīng)懷有水那樣博大胸懷,大仁大愛,說話應(yīng)如水的汛期那樣守時守信,為政當如水般清靜而治,做事則該像水那樣善于發(fā)揮效用,行為宛若水一樣善于把握天時,這一切都是自然的,本應(yīng)像水一樣與物無爭,這才不會出現(xiàn)過失與偏差。
你看這像不像是對李冰以及所有后世主事川西官員的箴言?
都江堰電視臺記者希望我給都江堰人留下一句感言。我?guī)缀跷醇铀妓鳎f了這樣一句:都江堰是人類留給我們的最后遺產(chǎn)了,讓我們好好保護它吧。
這是說給我們每個人的。
就在我離開都江堰一個月后,那場毀滅性的地震,讓我留存在記憶底片上的清明澄凈的都江堰影像和上述文字一道成為廢墟。沒有理由和證據(jù)表明,這是大自然的報復(fù),是“上天示警”,但我寧愿看成是“上天示警”,讓我們多一份敬畏之心吧,也許不是壞事,上善若水,善是為我們自己而積。
1.開頭一節(jié)的三個問句,對文章內(nèi)容的表達有什么作用?(5分)
2.文中說都江堰“才真正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作者這樣評價的理由是什么?(6分)
3.本文寫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寫見長,請具體說明它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哪些特色。(6分)
4.請?zhí)骄慷冀咛N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幾層深意。(6分)
論述類文本閱讀:《說“導(dǎo)”》
說“異”
詹克明
你可以側(cè)目“異類”,瞠目“異類”,凝視“異類”,白眼“異類”,但——絕不可小視“異類”。
1異類可以成為事物的中心。
晶瑩美麗的珍珠,其中心不過是顆砂粒,正所謂“病蚌成珠”。
精美潔白的雪花,它的凝結(jié)中心或許就是一?;覊m。
瘋狂施虐的臺風,其中心竟然是一孔無風無雨,晴朗安寧的“風眼”。
蠟燭的中心不過是根棉線。其實燃燒的真正主體還是外面的石蠟。燭芯的毛細作用主要是引導(dǎo)蠟液在此化為可燃性氣體燃燒,雖為異物,但絕對不可或缺。
若審其源起,名將起于草莽,名媛棲身青樓,大亨白手起家,其“中心密諱”真的不宜深究,所謂英雄莫問出處。
高尚的科學若溯本求源,其萌發(fā)中心也多為蒙昧異類。醫(yī)學源于“巫術(shù)”;化學起于“煉丹”;天文學源于“占星術(shù)”;地理學源于“風水”;數(shù)學起于“數(shù)術(shù)”;概率論源發(fā)于“賭博”。就連科學的許多根本問題也都源自于宗教的原始追問,如生命起源、人類起源、宇宙起源、智能起源。
大氣中的水汽之所以能凝成雨滴,全靠空氣中的塵埃作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絕對干凈,哪怕大氣中的水汽再多也絕不會下雨??梢姡炜绽锶羧绷诉@些“臟東西”,陸地上就沒有雨,沒有河流,沒有植物,沒有動物,當然更不可能有我們?nèi)祟?。一句話,沒有灰塵我們就不能活!
其實,有時能成為“中心”的還非得異類。同類之物彼此相差無幾,誰也難成誰的中心。異類的介入打破了這種無差異的均衡,“中心”自然也就應(yīng)運而生。想當年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各懷絕技誰肯服誰?倒是位武不如諸將,文不如軍師的“異類”人物——宋公明,憑著“急公好義”的道德威望成了山寨的最高首領(lǐng)。
歷史上的農(nóng)民起義,為了凝聚義民,往往借助“會道門”等異類組織作為核心。而且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也多非農(nóng)民。劉邦是個鄉(xiāng)官亭長。洪秀全是位鄉(xiāng)村塾師。農(nóng)民起義的權(quán)力“中心”卻往往“農(nóng)民”缺位。
2有異類存在,可以避免事物在轉(zhuǎn)變時刻出現(xiàn)“過頭”現(xiàn)象。
對于絕對純凈又不含空氣的凈水而言,當溫度緩慢降至冰點以下,它有時并不立即結(jié)冰,這種現(xiàn)象稱為“過冷”狀態(tài);反之,當水加熱到沸點之上(有時甚至高出十幾度),它還不沸騰,這就是處于“過熱”狀態(tài)。這些“過頭”狀態(tài)都極不穩(wěn)定,稍有異類擾動,立即發(fā)生相變轉(zhuǎn)為新態(tài)。曾做過“苯”的過冷實驗:溫度已低于苯凝固點近
相比之下,液體過熱是危險的。一旦過熱液體受到擾動瞬時大量氣化極易發(fā)生爆炸。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為了避免出現(xiàn)過熱,常在液體中投入幾粒多孔質(zhì)的“沸石”。當達到沸點時,沸石不斷釋放的小氣泡容納了液體的飽和蒸汽,遂鼓成大氣泡騰出,借此即可達到平穩(wěn)沸騰。有了異物沸騰中心,就足以消除液體過熱危險。
過于純粹,容不得任何雜異存在,這樣的體系在形態(tài)轉(zhuǎn)換時極可能出現(xiàn)滯后“過頭”,導(dǎo)致險象環(huán)生。異類的適時參與??苫U為夷。
“以異制異”(如同“以毒攻毒”)或許也是消解“過度”危害的一劑良方。“避雷針”的尖端放電消除了電荷的過度積累,從而避免了整座建筑物因靜電積蓄過多而出現(xiàn)爆發(fā)式放電(雷擊)。同理,借助“牛痘”疫苗接種,讓此小小“異類”預(yù)先介入體內(nèi)產(chǎn)生抗體,就能夠防止“天花”的大肆施虐。此皆以小異消解大異之良策也。
3異類可以歪打正著地成就事物。
西施病心顰美,引得東施效顰;獅虎“白化”,反成珍寵;郵品中的“錯票”卻成了集郵家們爭相追逐的異寶。
葡萄美酒也曾經(jīng)被視為“異類”。關(guān)于發(fā)現(xiàn)葡萄酒的傳說,被引用得最多的是一個“波斯版本”:據(jù)說在波斯王詹姆希德的宮廷中,葡萄被存放在罐子里,以備反季節(jié)時食用。如果罐子里的葡萄起了泡,發(fā)出怪味,人們就認為它有毒而不可食用,并棄置一旁。國王有位妻子正值罹病頭痛難忍,她想用這種有名的“毒藥”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誰知服用之后非但沒死,反而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醒來頭也不痛了。她將此事如實告訴國王,于是國王開始大量釀造這種“葡萄酒”,并用它來款待群臣。([英]休·約翰遜著《酒的故事》。)本為“毒藥”后成“美酒”,一種絕妙的飲料就這樣傳開了。
“異類”也造就了我們?nèi)祟悺.攧e的猴子還在樹上四腳并用地嬉戲悠蕩時,卻有少數(shù)異類下到地上,直立身軀用雙腳走路。正是這些異類猴子演進成了今天的人類。如是說來,作為“異類”的后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攜帶祖上傳下來的“異類基因”,有的顯性,有的隱性。它不斷地激發(fā)人們“標新立異”的創(chuàng)造欲望,并在日益強烈的“求異創(chuàng)新”開拓中擴展了人類文明。
與人類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鳥類”。當所有陸地脊椎動物都用四腳爬時,只有人類和鳥類閑空出兩支前肢。一對變成手,一對變成翅膀,此皆為“異類”所成就。正因為有了“翅膀”才有可能“天高任鳥飛”,使鳥類成為唯一能夠獨霸天空的脊椎動物。
4異類可以玉成曠古奇才。
異類之中往往大有奇才存焉?!都t樓夢》第二回,賈雨村曾“罕然厲色”地針對天下人才話題狠發(fā)過一通宏論。這類假語“村言”的大段文字在整部書中并不多見,但極具振聾發(fā)聵,醒豁冥心之偉力。雨村概言:“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者,余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yīng)運而生;大惡者應(yīng)劫而生。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擾亂天下。”然而在那些既非大仁又非大惡的蕓蕓眾生之中也必有為“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此氣漫無所歸,亦必賦人。“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上則不能
縱覽古今,這些聰俊靈秀之人,于萬萬人中僅是鳳毛麟角。其落草之境雖大有參差,所行之事更是千差萬別,但都有一深蘊其中的共同特點,那就是——“無爭”。身居塵世,遞生人海,面對爭名逐利之潮起,競心所牽,人人躋身其中,隨波逐流,難免身不由己。惟“不爭”者,結(jié)廬大隱之市,其精氣內(nèi)斂,定力自生,獨能擁有完全之自我——順乎天性行止,進退叩問心聲,不為世俗所縛,免受他人役使,淡淡然率性而居,乃天地間一自在人耳。
“無爭”是一種自由。有此自由之身、空靈之心,精神自與天地大通。如啟天聰天目,自能獨步當時,感悟超凡脫俗的真知灼見,聆聽天鳴地籟的化外之音。偶與心弦鳴和,豁然解悟,信手拈來,輒得千古奇作。這些極具才情,極其聰慧,性情又極為乖張的人,歷來被世人視為“異類”。在完成獨立自我人格的同時,他們都是以特色丹青點染歷史的曠古奇人,從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明最為頂極的藝術(shù)絕品,歷史也因他們的存在而精彩。倘若把歷朝歷代這些異類大家的絕世作品全部剔除,真不知我們的中華文學藝術(shù)史還會剩下點什么正統(tǒng)雜碎。
5異類也可以公然風行世上。
當人們愚蠢排斥一些并非異類的同時,卻又習以為常地接受那些本該視為真正異類的東西。纏足、文身、穿耳、穿鼻都曾流行過,生逢其時的人們又有幾人曾經(jīng)當眾抵制過它們?更有那吸毒、變性、人妖、太監(jiān)理應(yīng)是最無可爭議的異類,但它們不也都是“前仆后繼”地代代相承嗎?
在我們今天看來,“文革”中有那么多不可思議的諸多怪異,可在當年卻完全是正當?shù)?#8220;革命行動”。說真的,在當時誰要是不跟著那么干才會被視為“異類”。
“異類”有著極其鮮明的時代地域特征。有時在此地視為異類的,在彼地卻視為正常;十年前看著正常的,現(xiàn)在也許成了異類。此外,“異類”還取決于人們的眼睛。(而“眼睛”又反映了人們的襟懷。)不同的眼睛能夠看出不同的“異”與“常”。異眼觀“常”常亦“異”,常眼看“異”異也“常”。敢問“異類”寧有“定”乎?
時代發(fā)展速度越快,可以預(yù)見未來的“前瞻時間”也就越短縮??磥?#8220;發(fā)展速度”與“可預(yù)見時間”兩者的乘積(即“展望未來的視距”)才應(yīng)該是個定值。(多么像海森堡“測不準原理”?。?/span>
有些事情在出現(xiàn)之前幾乎是絕對地不可想象。20世紀之初又有誰知道“原子彈”的威力?若有人提及,那一定是天大的“異類”狂言??刹坏轿迨晁统蔀榱爽F(xiàn)實。再如,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中國人又有哪一個能預(yù)見到三十年后的今天?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異類”與“正常”之間的變幻越來越頻繁,人們已不可能再擁有如此之遠的前瞻視距,縱使是聰明絕世之人也難對其做出可靠的長程預(yù)測。
其實,普天之下人類最大的怪異就是——戰(zhàn)爭!從古希臘、古羅馬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從愷撒、亞歷山大到巴頓、蒙哥馬利,人們都在歌頌戰(zhàn)神。各國都在把最尖端的技術(shù)、最龐大的財力、最精壯的青年用以投入戰(zhàn)爭。人類一方面在拼命地創(chuàng)造文明,另一方面卻又動用足以代表當代文明最高精華的威猛利器,大量摧毀業(yè)已取得的文明成果。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自打新石器時代(階級尚未形成)直到今天,人類從未停止過戰(zhàn)爭,而且愈演愈烈。此外,對別的動物而言,同類之間咬架或角斗都是斗出輸贏立即停止,只有人類戰(zhàn)爭是往死里打。而且全不似其他獵食動物——殺戮之目的只為獲取肉體食用。人類戰(zhàn)爭從來不看重所獵殺的敵人肉體,其行為與“食物鏈”毫不相干,足見其“異”。
在人類社會中,“文明”與“反文明”(如戰(zhàn)爭)同時存在,這恰似基本粒子世界中“正粒子”(如電子、質(zhì)子)與“反粒子”(如正電子、反質(zhì)子)的相反共存。此等“反文明”的異類真的會伴隨我們走到人類物種壽期的終極嗎?
6異類切不可多。天空絕對純凈,沒有灰塵固然無雨,但若是塵土滿天,那可就成沙塵暴了。
異類更不可強求??v使側(cè)身“異類”,也當以自然純真為要旨。最忌那種懷有嘩眾取寵之心的故作怪異,此乃假“異類”真惡俗,骨子里還是心癢難搔地渴求社會認可,并為此不擇手段地迎合人們的獵奇心態(tài)。如此招搖媚俗,賣弄淺薄,只會讓人掩鼻急避。真正能以“異”立“類”之人也是要有豐厚底蘊的。而且更要固守自己獨立的價值取向。例如凡高。
浮躁的社會極易催生出一些心態(tài)極不安分之人。為上銀屏露個臉,爭相顯擺異端,而且總是挖空心思,為異而異,怪招迭出。老農(nóng)傾家蕩產(chǎn)造潛艇,老嫗八旬艷裝T臺秀。輿論崇尚“過頭”,媒體彰顯極端,逼迫琴童不成功則“跳樓”,男童騎車闖“屋脊”,女童弱體跑全國。(實際上,在每個孩童的身旁背后都站著一個強執(zhí)主宰一切的父親,世上真有這種嚴酷的“天賦父權(quán)”存在嗎?)正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詩強說愁。”老來不甘寂寞心,愛上銀屏,爭上銀屏。搜盡怪異強出頭。
7事物處在發(fā)展轉(zhuǎn)變時期,“異類”總是成為偉大轉(zhuǎn)折的“突破口”。擁有大聰明之人就是那些獨具慧眼,能于“眾里尋他千百度”之際,驀然找到這個突破口的人。霎時間,以它為“橋梁”,新舊兩界原本不可逾越的溝壑立即變?yōu)橥ㄍ尽?/span>
19世紀、20世紀之交,因“兩朵烏云”的出現(xiàn)致使經(jīng)典物理學出現(xiàn)了嚴重危機,正是愛因斯坦在假設(shè)“光速不變性”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相對論”;普朗克又假設(shè)了“能量作不連續(xù)變化”而提出了“量子論”,才解決了這場危機,從而使物理學得到空前的大發(fā)展。“光速不變”與“能量子”這兩種出人意表的假設(shè),絕對是有悖當時物理常識的“異類”觀念,正因為兩位眼光獨特的科學家揭示出它們,才拯救了整個物理學。
政治家尋找“突破口”的眼光或許更是機敏與嫻熟。在巨大轉(zhuǎn)變的當口,有時抓住一臺話劇的演出(如《于無聲處》),一篇文章的討論(如“真理標準”),甚至關(guān)于一個小人物的糾葛(如“傻子瓜子”),就可以引發(fā)一場扭轉(zhuǎn)乾坤的巨大變革。這不僅要有審時度勢統(tǒng)觀全局的高闊視角,在運籌帷幄之中還需要有一種敏銳的,能夠以微末直通宏大,并足以引起一場劇烈“蝴蝶效應(yīng)”的求“異”眼光。須知,在草枯氣燥風高的特殊敏感時節(jié),一點星火就足以燎遍一片豐茂的大草原。防火者、點火者都深知這一點,故值此關(guān)鍵時刻他們都特別關(guān)注“星火”。
8事物的發(fā)展總是劃分為階段的。代表未來發(fā)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往往就萌生在舊有階段之中。它們通常又是以少數(shù)“異類”面貌出現(xiàn)。
當所有的魚類都在水中劃水游動時,硬骨魚中獨有一支“異類”——總鰭魚(它同時長有可在水中呼吸的鰓和能在空氣中呼吸的鰾肺)將其一對胸鰭和腹鰭硬化成“四肢雛形”,并用它爬上陸地水邊,最后它們進化成兩棲類動物。這可是一次意義極其深遠的登陸。沒有魚類中這支“四腳異類”的沖灘,也就決不會有今天的爬蟲類、哺乳類、靈長類、人類以及鳥類。感謝4億年前(泥盆紀)魚類的寬容,它們沒有把總鰭魚視為異類而全體共誅之,這才有了今天的我們。
社會也是如此。作為資本主義萌芽的工商業(yè)當時也是作為異類萌生于封建社會之中。
過分排斥異類是危險的。嚴格拒絕一切異類,片面追求絕對純粹,必然會缺少必要的寬容,進而狹隘地強求一統(tǒng)化、單一化。這樣做不僅會阻止新生事物的萌發(fā),而且更會斷送自己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只會落得個因循守舊,停步不前,頑梗僵化,老邁孤獨的凄涼景象。
9對于“異”的容忍,在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中,也許是一個亟須補上的課題。
對于“異類”難以容忍的現(xiàn)象,時時可見。學術(shù)上不同的觀點,武林中不同的門派(甚至同一門派不同的師承),打工者來自不同的省市家鄉(xiāng),農(nóng)村人與城里人的衣飾差異,乃至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母校,是否有輛汽車,出沒出過國門,有無高爾夫球俱樂部會員卡……都可以涇渭分明地用來劃分自家與異己。更不要說那些大的方面了。
不要把一切原因都歸結(jié)為兩千年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也許還在于我們自己的“國民性”中。一見“異端”,那種蜂擁而上的黨同伐異,那種肆無忌憚的語言暴力,那種趕盡殺絕的不留余地,正體現(xiàn)了我們?nèi)鄙倨鸫a的寬容心態(tài)。試看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小子鳴鼓而攻之”的圍剿異端行動,并沒有誰下達過統(tǒng)一指令,完全是一種排異本性所催生的自覺行動。要想成為一個高度發(fā)達,受世人普遍尊敬的大國,首先要有寬容大度的國民氣度。最起碼要能容納那些并沒有礙著任何人的,純屬公民應(yīng)該享有合法權(quán)益的“異類”作為。
對于一個健全發(fā)展的體系而言,異類的存在不僅正常而且必需。就像那張代表陰陽的黑白雙魚“太極圖”——白魚中自長黑“眼”,黑魚中又生白“眼”。“眼”雖小,但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的適時轉(zhuǎn)變往往就從這“眼”開始。如果為了追求清一色的純“黑”或純“白”,硬是要把“眼”當作異類挖掉,這就等于自宮其生長演化的“起始點”,實在不甚高明。況且,除掉了“眼睛”,要么全黑,要么全白,由兩條“盲魚”組合成的“太極圖”,不僅靈氣全無,更透著幾分執(zhí)板,幾分頑鈍,幾分呆拙!
16.作者指出人們往往對異類持什么態(tài)度?作者認為應(yīng)該持什么態(tài)度?
17.作者在文章結(jié)尾說“異類的存在不僅正常而且必需”,為什么?
實用類文本閱讀:《畫家黃永厚》
黃永玉與黃永厚,許多人分不出來。曾經(jīng)上網(wǎng),查黃永玉的網(wǎng)站,發(fā)現(xiàn)貼的是黃永厚的照片。這種玩笑,報紙也開過不少。(好在是人物介紹,如果是公安局通輯令,
作為弟弟的黃永厚,比作為哥哥的黃永玉,問世時間晚了4年。大先生黃永玉在《黃永厚畫集》序文中回憶說:“家父謀事遠走他鄉(xiāng),由家母承擔著供養(yǎng)5個男孩和祖母的生活擔子。我有幸跟著堂叔到廈門集美中學讀書,算是跨進天堂……我也寄了些小書小畫冊給弟弟們,沒想到二弟竟然在院子大照壁上畫起畫來,他才幾歲大,孤零零一個人爬在梯子上高空作業(yè)。”那幅畫如今已經(jīng)具有“文物價值”。幾年前我去鳳凰,五先生黃永前還向我展示過二先生的那幅“舊作”。
在二十世紀的世道變遷中摸爬滾打,他們各自的經(jīng)歷都無比復(fù)雜,未曾了卻的,或許就是那一份牽掛。那次,我?guī)Я酥醒腚娨暸_一個攝制組去鳳凰,準備先斬后奏,拍一點黃永玉的影像資料。行前,在北京,我給他打電話,說我要去鳳凰。我代張(仃)先生向他問好。他說:“能不能約幾個人一起來?”我問:“誰?”他說:“苗子。”我說:“黃先生腿不好,不好走。”他說:“李輝怎樣?”我說:“他忙。”他說:“老二怎樣?你陪老二來吧。”他想念二先生。
那次我和央視諸君經(jīng)張家界先行抵達鳳凰,北京的畫家風子陪同永厚先生乘火車到湘西。我們幾乎同時到達。在玉氏山房,我第一次同時見到他們。這種眼福,真不可言喻。那天的玉氏山房太熱鬧了,一二十人團團轉(zhuǎn),像個舞臺。人群中有兩個主角,人再多也看得出來。
鳳凰的面目幾乎與他們各自離家前一模一樣。快80年的時光,倏忽不見了。
后來,在萬荷堂,春天,他們各自躺在躺椅上,在桃樹下,閉目養(yǎng)神?;ò暝陲L中飄落。
那是別一種的浪漫。
“你太窮了,
我介紹你去日本辦畫展吧……”
永厚先生家住北京通州一幢普通居民樓。他的生活簡樸至極。
像一個普通的退休老頭。
院內(nèi)不許亂停車。如說是找永厚先生,看門人會罔開一面。
永厚先生的淡泊,圈里幾乎人盡皆知。他向來深居簡出,不好熱鬧。有時與學界老人混混。但近來也聚得少了。老人們的聚會令他傷感。他說:“每次聚會,都會少一個人……”王若水、郁風、牧惠……一個一個,排著隊走了。我還記得與他們難得的幾次相聚,有李銳、李普、藍英年、牧惠、邵燕祥、陳四益,還有江青的辯護律師張思之,大家嘰嘰喳喳,說說吵吵。如今,年紀日增,永玉先生愛引用胡風口號詩:“時間,前進呀!”,大家卻躲在自家屋里,成為墮性物質(zhì),不愿與時俱進,這種聚會,已是無法重復(fù)的記憶了。
有一次,某畫家在美術(shù)館辦展,永玉先生到場了,美術(shù)館的陳履生在給韓美林的電話里說:“除了黃永玉先生外,這里還來了一位平時不大出動的人……”沒等他說完,韓美林就揭了謎底:“永厚!”可見他這一癖性是在圈子里出了名的。
黃永厚對“宣傳”了無興趣,幾乎從不辦展,不出書,這一點,讓許多人看得著急。難怪永玉先生屢次催他,也難怪大家偶爾認錯人。范曾曾經(jīng)對永厚先生說:“你太窮了,我介紹你去日本辦畫展吧,不過,你畫李白就李白,杜甫就杜甫,別從他們身上扯遠了,他們的漢學家就那么點功力,不要為難人家了。”但永厚先生對范曾的好意不以為然,他想:“李杜我又不認識,不從他二位身上挖點東西出來,又畫什么呢?”這注定又是一趟削足適履之旅,永厚先生放棄了。
永厚先生的孤傲中,包含著一種頑固的自信。這是一個令人大呼過癮的老頭兒,像他這樣倔強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成珍稀品種。
丟就丟了,一幅畫算什么
永玉先生說,永厚先生的畫風是“在幾十年精神和物質(zhì)極度奇幻的壓力下形成的”,他取陸游“幽姿不入少年場”的詩意,以“幽姿”稱之。他說,“無家國之痛,得不出這種畫風的答案。”“陸游的讀者,永厚的觀眾,對二者理解多深,得到的痛苦也有多深,排解不掉,撫慰不了。”
他說,家中兄弟,老二最苦。“他小時候多病,有一回幾乎死掉。因為發(fā)高燒,已經(jīng)卷進芭蕉葉里了,又活過來”,這個,我以前沒聽說過。
總是在聽他說笑話。他眼里到處是好玩的事。哈哈哈笑個沒完。
他只在畫里哭。
我喜歡他的人物畫,莊子、宋玉、九方皋、李白、杜甫、李賀、劉禹錫、李涉、張敞、呂安、山濤、嵇康、阮籍、阮咸、劉伶、向秀、王戎、鄭板橋、譚嗣同、鐘馗、武松、劉姥姥、魯迅……都像畫他自己。我最喜歡魏晉那一組。能感覺到狂風從紙頁上呼嘯而過,竹林七賢辮發(fā)紛飛,衣縷飄揚,袒胸露腹,丑得可愛,一副滿不在乎的架勢,粗礪怪誕中,獨具風骨。想起周曉楓一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翻白眼。”
永厚先生在《嵇康》畫上寫:“湯武統(tǒng)一腦袋;周禮規(guī)定秩序,嵇康的非湯武,爭的是獨立思考……他的‘越名教、任自然’都是沖著主流來的。絕非某些人口里嚷嚷要回歸自然,骨子里裝滿了湯武、行為又不出周禮那么鬧著玩兒,人家可是搭著性命的啊。”《嵇康》,畫冊里收了兩個版本,我更喜歡后一個版本,用筆已到最簡,嵇康一襲白袍,黑發(fā)掩面,兩種筆觸,互相呼應(yīng),氣氛如死亡般靜美。在司馬氏的屠刀落下之前,嵇康的風華絕代,被宣紙留住了,絕美的《廣陵散》,還在這濁世上作著最后的逗留——盡管那份華美無比脆弱,在血雨腥風中不堪一擊。美似乎永遠與悲劇相連。這一點,永厚先生看透了。所以,他才像八大山人一樣“哭之”“笑之”,冰炭同爐。畫里人、畫外人走到了一起。
還記得十多年前,我在出版社上班的時候,有一次收到永厚先生的信,撕開信封,竟展開一幅水墨。這樣珍貴的一幅畫作,就疊放在不起眼的薄信封里寄來了。好在我撕信還算小心,沒有把它弄殘廢。我電話里問他,為何沒有掛號,他說,丟就丟了,一幅畫算什么。又有一次,永厚先生打來電話,我不在,我的同事王鋼接的電話,與永厚先生聊得投機。沒幾日,永厚先生又給這位沒見過面的朋友寄了畫。而權(quán)錢在握的人捧了大把銀子上門求畫,也難免失望而歸——不是看畫的人,給他畫有什么用?他就是這么個人。
劉海粟先生給永厚先生寫一條幅:“大丈夫不從流俗”,對永厚先生的贊賞算是慷慨。沒有人比他更狂狷任性,如他筆下徐文長,得大自在的,不是他,是誰?他不怕死,就怕活得不夠精彩。有人說永厚先生古怪、傲慢、小氣,我要發(fā)笑?;蛟S,永厚先生也在暗自發(fā)笑。
16.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括形成黃永厚獨特畫風的主要因素?
17.從全文看,黃永厚的“冰炭同爐”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18. 江蘇今年的作文題目是這樣的:
時尚表現(xiàn)為服飾、語言、文藝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時期內(nèi)的模仿和流傳。各種時尚層出不窮,其間美與丑、雅與俗、好與壞,交錯雜陳。創(chuàng)新與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動,有些時尚如過眼云煙,有些時尚會沉淀為經(jīng)典。
請以“品味時尚”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附加題簡答
文學名著
冷子興演說容國府概述內(nèi)容
老葛朗臺的性格特征。
材料概括分析題:
郁達夫的《懷魯迅》簡短而富有張力。寫行程,僅一句話,三個動詞,就傳達出急切的心情;寫場景,不見具體的人,只見一張張表情不同的臉,將要破裂的心肺和緊捏的拳頭,但這足以透露大寂靜中的大悲哀。全文記錄現(xiàn)實,詰問現(xiàn)實,正視現(xiàn)實,承擔現(xiàn)實,讓人們在無限的悲傷里看到了未來的曙光,堪稱懷念文章的經(jīng)典。
真是晴天的霹靂,在南臺的宴會席上,忽而聽到了魯迅的死!
發(fā)出了幾通電報,會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時船靠了岸,到家洗一個澡,吞了兩口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
這不是尋常的喪葬,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
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魯迅的靈柩,在夜陰里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xiàn)了一片微紅的新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