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第十三·三O(332)
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錢穆譯】先生說:“用不經(jīng)教練的民眾去臨戰(zhàn)陣,只好說是拋棄了他們。”
【楊伯峻譯】孔子道:“用未經(jīng)受過訓(xùn)練的人民去作戰(zhàn),這等于糟踏生命。“
【傅佩榮譯】孔子說:“讓沒有受過教育與訓(xùn)練的百姓去作戰(zhàn),就等于是遺棄他們。”
教,教授,訓(xùn)練。棄,拋棄。
孔子說,如果用未經(jīng)訓(xùn)練的人民去作戰(zhàn),無疑是糟蹋他們的生命。如果這樣解釋是合理的,那么上章“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論語·子路29》)就是講的善人教民作戰(zhàn)。子之所慎,齊,戰(zhàn),疾。(《論語·述而12》)孔子對戰(zhàn)事很重視,很謹慎,不輕言。如果這二篇是談戰(zhàn)事的話,那么我們可以看到孔子面對戰(zhàn)事,孔子首先想到的是民眾。
這個道理太簡單了,所以也有人這樣斷句,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意思是說那種不行善人之道,用殘和殺企圖使民眾戰(zhàn)栗、恐懼而治理國家的,就是遺棄、背叛民眾,而最終也將被民眾所遺棄。依據(jù)是《論語·子路11》篇中,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他們的解釋也與我們常規(guī)的解釋不一樣,他們這樣解釋,使人善可以為邦百年,勝殘去殺也可以為邦百年。
憲問篇第十四·一(333)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span>
【錢穆譯】原憲問什么是可恥的?先生說:“國家有道,固當(dāng)出仕食祿。國家無道,仍是出仕食祿,那是可恥呀。”
【楊伯峻譯】原憲問如何叫恥辱??鬃拥溃?span lang="EN-US">“國家政治清明,做官領(lǐng)薪俸;國家政治黑暗,做官領(lǐng)薪俸,這就是恥辱。”
【傅佩榮譯】原憲請教什么是恥辱??鬃诱f:“國家上軌道,才可做官領(lǐng)俸祿;國家不上軌道而做官領(lǐng)俸祿,就是恥辱。”
谷,俸祿。
本章和《論語·泰伯13》內(nèi)容相近,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在《論語》有很多篇章談到邦有道和邦無道的情況,其實都是孔子在告誡人們在身處這二種不同的環(huán)境中對道義的堅守和處世態(tài)度。
邦有道時,“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子路4》)上位者有禮,有義,有信,則民眾恭敬,民眾信服,民眾忠心,人人愿意為國家效力,這個時候做官領(lǐng)取俸祿是正當(dāng)合理的。但邦無道時,上位者無禮,無義,無信,則民眾無禮,民眾不服,民眾叛逆,這個時候再做官領(lǐng)取俸祿無疑是失掉了做人做事的原則,失掉了君子恪守的道義,如果再不感到羞恥的話,那就是為虎作倀,狼狽為奸了。
本章對歷來的為官者都是一種警示,對百姓也是一種警示,我們時時刻刻都不能同流合污,違背自己的良心,違背社會的正義,茍且偷生。做人是有道德底線的,人一旦逾越,必將后悔莫及。人生的路很長,有允許犯錯的地方,但人生也很短,關(guān)鍵的地方切勿犯錯,因為人生不可能重新來過。當(dāng)你還在迷惘、徘徊的時候,不妨?xí)r常問問自己,我是要像狗一樣的活著,還是堂堂正正做一個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