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性蕁麻疹是一種慢性瘙癢性皮膚病。其特征為皮膚瘙癢,搔抓后皮膚出現(xiàn)條索狀紅色風團。本病的發(fā)生可能與患者體內(nèi)肥大細胞脫顆粒,引起組織胺的釋放,從而引起皮膚風團發(fā)生。西醫(yī)治療常用抗組織胺藥,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癥狀,但不能治愈本病。而中醫(yī)治療,可以改變患者的體質(zhì),穩(wěn)定肥大細胞膜,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筆者應(yīng)用自擬方加味過敏煎治療本病取得較好的療效,并與克敏嗪10例作為對照,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病例篩選 凡皮膚瘙癢,抓后起風團持續(xù)1月以上,皮膚劃痕征(+),除外糖尿病、腎病和慢性肝炎者均被選入。
(2)觀察1995年7月~1999年12月皮膚科門診人工性蕁麻疹患者計42例,隨機分組。治療組32例,男20例,女12例, 年齡最小者20歲,最大者65歲。病程1~6月20例,6月以上者12例。對照組10例,男6例,女4例,年齡最小者22歲,最大者60歲。病程1~6月者6例,6個月以上者4例。年齡和病程與治療組在統(tǒng)計學上無差異。治療組用加味過敏煎:柴胡10g, 白術(shù)10g, 茯苓20g, 防風10g, 烏梅10g, 苦參10g, 白鮮皮30, 絲瓜絡(luò)10g, 五味子10g, 當歸10g, 赤芍10g, 甘草5g。對照組用克敏嗪25mg,每日3次。兩組均20天為一療程。
2.治療結(jié)果
我們把治療后皮疹完全消退,瘙癢消失,皮膚劃痕征(-)者定為治愈;把治療后皮疹大部消退,瘙癢明顯減輕,皮膚劃痕征(+~-)者為有效;把皮疹有消退或無消退,瘙癢有減輕或無減輕,皮膚劃痕征(+)者為無效。統(tǒng)計如下
| 治療組 | 對照組 | ||
例數(shù) | 百分比(%) | 例數(shù) | 百分比(%) | |
治愈 | 12 | 37.50 | 1 | 10 |
有效 | 18 | 56.25 | 8 | 80 |
無效 | 2 | 6.25 | 1 | 10 |
總有效 | 30 | 93.75 | 9 | 90 |
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差異(p>0.05)?! ?/p>
4.典型病例 王某,男,35歲,病歷號034458,初診日1998年3月9日。患者因周身皮膚瘙癢,抓后起條索狀風團1月余就診?;颊卟幻髟虺霈F(xiàn)皮膚瘙癢,尤其以晚上為重,搔抓后皮膚出現(xiàn)大量條索狀紅色風團,既而瘙癢更重,甚至影響睡眠,在某醫(yī)院治療給用抗組織胺藥瘙癢不減。查體見皮膚廣泛抓痕和血痂,輕度苔蘚化,皮膚劃痕征(+),伴有口干、口苦,飲食不香,大便偏干,心煩急躁等。既往體健,無藥敏史和其他過敏疾病史。舌紅,苔黃微膩,脈弦滑。診為人工性蕁麻疹。證屬濕熱內(nèi)伏,風邪阻滯。治宜清熱除濕,祛風止癢,調(diào)理肝脾,通經(jīng)活絡(luò)。以加味過敏煎治療,4付后明顯好轉(zhuǎn),1療程后治愈,隨訪6個月無復(fù)發(fā)。
5.臨床體會 人工性蕁麻疹是一種瘙癢劇烈,治療困難的疾病。我們在臨床上采用加味過敏煎治療取得了比較好的療效。過敏煎是祝諶予教授治療皮膚過敏的經(jīng)驗方,主要藥物有銀柴胡、烏梅、白術(shù)、防風等,在臨床上有較好的療效。筆者根據(jù)臨床體會,認為人工性蕁麻疹多由于患者體內(nèi)濕熱風邪內(nèi)伏,兼有肝血陰液不足,使虛實交雜,病程曠久。加味過敏煎方用白術(shù)、茯苓健脾除濕,苦參、白鮮皮清熱除濕,柴胡、防風、絲瓜絡(luò)散風通絡(luò)止癢,赤芍、當歸活血養(yǎng)血化瘀,烏梅、五味子斂陰。諸藥合用有調(diào)理肝脾,清理濕熱,活血通絡(luò),祛風止癢的療效。本方與抗組織胺藥比較,具有療效肯定,治愈率高,嗜睡、口干等副作用少等優(yōu)勢?!吨嗅t(yī)雜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