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積木育兒(ID:jingguanyuer)
這兩天的一則新聞,讓廣大網友著實捏了一把汗。
江蘇鎮(zhèn)江的某小區(qū),一名男子正將一名看起來十來歲的女童,放在窗外的晾衣桿上教育。距地面十多米的高低,女童面朝下,撕心裂肺地哭喊著,死死抓住衣架。
而該男子卻默然看著孩子,不停大聲呵斥。直至一兩分鐘后,才將女童抱回屋里。
后經警方調查,下手的竟然是親爹!
而這位親父親之所以這樣做,是想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嚇唬嚇唬她,讓她長記性。
網上一時間炸了鍋,網友紛紛表示:萬一失手,父親會終身遺憾;就算沒失手,對孩子心理也會造成極大創(chuàng)傷!
這位家長的初衷是好的,他不過是想給孩子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讓她以后牢牢記住,長大懂事。
但是,對一個10歲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行為意味著什么?毫無作用的求饒,瀕臨死亡的體驗,我想不出什么詞能準確地形容她當時的恐懼和絕望。
我想這個女孩這輩子都記住了這次的教訓,以后不論家長讓她怎樣,只要提到“把你扔到晾衣桿上”,她都會乖乖照做。
可是,這種威逼恐嚇下的所謂“成長”,真的能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悔改嗎?孩子會被家長這樣的行為“嚇”大嗎?
每一次極端懲罰的背后,都有孩子或大或小的心理陰影;每一個被“嚇”大的孩子心理,都埋藏著對父母或多或少的怨懟。
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恐嚇式的教育,弊大于利。
我們都是被“嚇”大的一代。
大人嚇唬我們的方式有很多:
有魔幻的“妖魔鬼怪大馬猴”;有現(xiàn)實的“醫(yī)生警察瘋老頭”;有動物園的“獅子老虎大灰狼”;有讓人絕望的“扔你出去,別回家了,不要你了”;還有分分鐘致殘的“剁掉你的手,打斷你的腿,縫上你們嘴”……
很難想象,活在這樣恐怖的世界里,我們是如何負重前行,長大成人的。
我有一個晚上握著手電才能睡著的舍友,被問到怪異的行為時,她流著淚給我們講述了兒時的一段經歷:
她四五歲的時候很貪玩,每天都玩到很晚才回家。被強制帶回家后,她還不停地耍鬧、哭泣。
母親氣急了,把她關進了廁所。
廁所里沒有通風窗,關上門后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她感覺無數(shù)可怕的手從背后伸過來要抓住她,把她拖到更黑的境地。
她瘋了似的拍打著門,哭喊著“媽媽我錯了,我改了,我不去了”。
直到她在巨大的恐懼中艱難地閉上嘴,止住了哭泣,母親才把她放出來,還威脅她再哭一聲還把她關進廁所。
從那以后,“關進廁所”成了她的死穴,漸漸地,她習慣了順從。
母親很得意地將此作為自己教育成功的案例,經常當著她的面跟外人宣揚:孩子就得給他立規(guī)矩,嚇唬他一次,以后永遠記住了。
那次以后,舍友只有握著一按按鈕就發(fā)出光亮的手電,才能安心入睡。
這位母親確實讓孩子聽話了,但是怕黑、怯懦,卻讓她背負一輩子。
1920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華生進行了一項頗具爭議的實驗:
實驗室里,11個月的小艾伯特對他身邊的白鼠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當他觸摸白鼠時,華生就在艾伯特身后用鐵錘制造出響亮的聲音。
小艾伯特聽到巨大聲響后大哭起來,并表現(xiàn)出恐懼。這樣反復幾次后,白鼠再次出現(xiàn)在艾伯特面前,他表現(xiàn)出極大恐懼。
一段時間后,艾伯特對生活中毛茸茸的狗、海豹皮大衣,白色棉花胡須的圣誕老人面具,都顯示出相同的反應。
6歲的時候,這個孩子就去世了。
“嚇”對這個孩子的心理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最終帶走了他的生命。
小時候看《家有兒女》,其中一集到現(xiàn)在都印象深刻。
考試前,鼠標的父母威脅鼠標:“到時候考不好我就抽死你!”
可是鼠標卻考了倒數(shù)第一,他找劉星訴苦,害怕回家就死定了。
結果,受不住壓力的鼠標在劉星的鼓動下,選擇了離家出走。
喜劇的電視最終當然是嬉笑的結局,但這也折射了我們現(xiàn)實中的親子關系。
因為家長經??謬樅⒆樱芏嗪⒆臃稿e后懼怕被家長知道,獨自背負巨大心理壓力,有的甚至會選擇極端的解決方式。
沒有一個父母不愛孩子,沒有一個孩子不是父母的天使。
父母嚇唬孩子,絕對不是為了讓孩子有陰影,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懼怕,甚至走上絕路。
他們不過是想讓孩子懂事,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別再做錯事了,
但是孩子哪有完美,父母的嚇唬,又怎么可能讓他們不再犯錯。
父母的嚇唬,不但沒能打造出完美的孩子,反而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① 安全感的缺失。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非常模糊,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很弱。
嚇唬甚至恐嚇,會讓他們時刻處在恐懼和壓力中,時間長了,內心缺乏安全感,變得孤獨、怯懦、焦慮。
② 形象的貶值。
有些家長喜歡用“打死你”、“打斷你的腿”這樣的字眼來嚇唬孩子。
但是當孩子犯錯頂著極大的壓力面對父母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當初的恐嚇不過是一句空話,父母并不能將他們怎樣,父母的本事不過就是放句狠話罷了。
父母由此漸漸失去了孩子的尊敬和信任。
③ 謊話的滋生。
孩子懼怕被家長懲罰,有一天,他們發(fā)現(xiàn)將錯誤掩蓋,或者張冠李戴的時候,他們幸運地逃過了一劫,從此,他們便會踏上說謊之路,并堅定地走下去。
而讓他們說謊的根源,來自于父母的恐嚇。
④ 叛逆的增值。
父母用恐嚇來制止孩子的行為,會讓孩子產生因為認慫而不敢去做的屈辱感,傷到孩子的自尊心,進而產生破罐子破摔和家長頂著干的心理:我就這樣,你能拿我怎樣?!
更為極端的,會離家出走,甚至拿自己的命去懲罰父母。
這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暖心的視頻。
視頻中老爸一進門,兩個孩子就笑瘋了。
這位操碎了心的老父親,親自穿了一條女式的超短褲,一臉挑釁地走進女兒房中說:我們談談,把你那條短褲扔掉吧。
“威脅”女兒如果穿超短褲去學校,他就穿超短褲去接她。
為了鞏固“威脅”的效果,還邀請老媽來評論一下誰的更短,最后還拍拍自己“性感”的大腿,讓女兒“望而生畏”。
女兒全程被父親的腦洞大開舉動笑得直不起腰來,相信她以后也不敢再穿那條短褲去上學了。
這位父親用自黑幽默的方式,親身示范,真誠地與孩子溝通,輕松有愛,也贏得了孩子們的尊重。
父母和孩子之間,本就應該這樣和諧親密。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嚇”只是一種表面功夫,并不能觸及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達到教育的目的。
我們可以用更為溫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平等溝通,循循善誘,讓他們從內心里認識到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只有孩子自己形成了正確的是非觀念,他們才能主動趨利避害,做出正確的選擇。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陽光、自信地成長!
愿所有父母,都能收獲孩子毫無保留的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