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心?什么是意?
二、心猿意馬的內涵是什么?
三、古人如何對心猿意馬的觀點
一、什么是心?什么是意?
首先,心和意,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的詞匯。尤其見于道家經典中。
心:有道心,有人心。在心猿意馬里,指的是人心。
意:有真意,有刻意。在心猿意馬里,指的是后者。
心,指的是心念初動。心一動就產生一個念頭。
意,指的是念念相續(xù)。一個念頭產生后,會不停的續(xù)上很多個念頭。
所以,這么理解,心猿意馬是啥意思就明明白白了。
二、心猿意馬的內涵是什么?
心,如猿猴般頑皮狡猾,一會這里摘個桃子,一會那里偷個香蕉。心猿就是比喻人心一會產生這個念頭,一會產生那個念頭,一日之中沒有停歇。甚至在夢中還在運轉,夢到白天思慮的內容。
意,如烈馬般奔馳不歇,不停奔跑把自己累的聲嘶力竭,最后虛脫倒在地上癱倒。意馬就是比喻人的念頭產生之后,執(zhí)著這個念頭不停的思維算計產生無數個念頭,直到又有新的心念發(fā)動,又換個方向奔馳,一日中從無休息。
三、古人如何對心猿意馬的觀點
王陽明《傳習錄》節(jié)選:
一日論為學工夫。先生曰,「教人為學不可執(zhí)一偏。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欲一邊。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如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之意。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復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纔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雖曰『何思何慮』,非初學時事。初學必須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誠。只思一個天理。到得天理純全,便是何思何慮矣」。
馬鈺《贈小胡村李姑》:
姑姑修煉,聽予重告,先要斷除煩惱。擒捉心猿意馬,休使返倒。如同男兄決烈,莫躊躇、更休草草。速下手、仗十分苦志,免參閻老。萬種塵緣一削,得真歡真樂,漸通玄奧。密護無為清靜,自然之道。應物真常幽闃,氣神相結成丹寶。功行滿,跨祥云歸去三島。
白玉蟾《海瓊白真人語錄》:
夫人身中有內三寶,日精氣神是也。神是主,精氣是客。吾是主,金童玉女是客。所言神女三千六百,及乎三萬六千神者,此皆精氣所化。今人心猿意馬,一日千里,又況精衰於淫?氣竭於嗔。更且眼隨色轉,耳被聲瞞,所益於己者幾何,而所喪者不可勝言也。曾不知神光外散,氣力四馳,既精氣不存,而欲金童玉女在左右,可乎?萬神一神也,萬氣一氣也,以一而生萬,攝萬而歸一,皆在我之神也。
王惟一《道法心傳》:
心猿意馬兩交馳,十二時中莫妄為。
一念才差隨后打,縱令些子便昏迷。
呂洞賓、鐘離權《鐘呂傳道集》:
呂祖曰:所謂「內觀」之理,可得聞乎?
鐘祖曰:內觀坐忘,存想之法,先賢后圣,有取者,有不取者。慮心猿意馬,無所停留,恐因物喪志,而無中立象,使耳不聞而目不見,心不狂而意不亂,存想事物而內觀坐忘,不可無矣!奈何少學無知之徒,不知交合之時,又不曉行持之法,但望存想成功,意內成丹,想中取藥,鼻搐(音觸)口咽(音咽),望有形之日月、無為之天地,留止腹口,可謂兒戲!所以達士奇人,于坐忘存想,一旦毀之,乃曰:「夢里得財,安能濟用!畫地為餅,豈可充饑!」空中又空,如鏡花水月,終難成事。然而有可取者,蓋易動者心,難伏者意,好日良時,可采可取也。雖知清靜之地,心為事役,志以情移,毫末有差,天地懸隔,積年累月,而不見功,其失在心亂而意狂。善視者,志在丹青之美,而不見泰華;善聽者,志在絲竹之音,而不聞雷霆。耳目之用小矣,尚且如此,況一心縱橫六合,無所不該,得時用法之際,能不以存想內觀,而致之乎!
抱一子:
初進道之人,心猿意馬,奔走如飛,無所停留??钟瓮饩岸鴨手?,使耳不聽,目不視,心不狂,意不亂,內觀存想下丹田,安心定意,固養(yǎng)神炁,行持不可缺乏,不可執(zhí)著,勿得輕示小用矣。鉛汞二字,非干是神炁。鉛汞有分兩,神炁如何有分兩?鉛汞有抽添,神炁如何言抽添?更有一等修行之人,於神炁也不會養(yǎng),小成法尚自不知,卻一向執(zhí)著他包天裹地,豁達頑空。言我無做無作,大道無形無象,本來無少無多,修個甚底?饑時吃飯,飽時打睡。此等修行之人,到頭如枯樹發(fā)狂花,何異於迷人行夜路,深可痛哉!若夫大道無言無相,王祖師甘河鎮(zhèn)上遇呂真人,卻是個甚么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