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新理念下的有效教學之我見
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必將帶來教育的發(fā)展,教育的發(fā)展又必將帶來教學的發(fā)展,教學的發(fā)展就不斷推動教學的改革,教學的改革必將促進教師角色的轉換。因此,新的形勢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新的課標均要求我們教師轉換好角色,并要求我們正確駕馭教材內容,靈活運用教材教材中的例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不做教書匠,進而提高教學效率,進行有效教學。 怎樣在新課標、新新理念的引領下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筆者通過觀摩與實踐有以下幾方面的見識與初探: 一、教師吃透教材和學生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筆者所聽的小學四年級一節(jié)數(shù)學課的主要內容是:“整十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的口算”。教材的編排是整十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被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而除數(shù)是一個接近整十數(shù)的數(shù);被除數(shù)是一個接近整十數(shù)的數(shù),而除數(shù)是一個整十的數(shù)。例如80÷20,80÷37,83÷40等。 教者結合教材的編排順序、特點以及教育對象的現(xiàn)實情況,進行了較好的整合:無論那種口算方法口算時,均是應用了表內乘法口訣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進行口算的,就其教育對象——學生來講,他們通過近四年的學習,大多數(shù)對乘法口訣掌握教好,而如何把一個接近整十數(shù)的數(shù)看成接近的整十數(shù)以及整十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又如何運用表內乘法口訣求商,則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之所在。教者在認真分析、吃透教材及學生兩頭的基礎上,于是安排下列幾道預備或過渡的練習題,讓學生在新課進行前熟悉練習方法,為新課作好鋪墊,即 (一)、 口算下列各題:20×4 2×10 9÷3 2×30 40÷8 30÷6 30×3 8÷4 (二)、說一說下列各數(shù)最接近那個整十數(shù)。87 91 63 39 (三)、想一想:1、80里面有幾個十?80里面有幾個20?2、80÷20= 透過上面的三道預備或過渡練習題,不難看出教者在授課之前,已完全讀懂教材,吃透了教材,同時也讀懂了學生、吃透了學生。由于教師認真地吃透了兩頭,教學中顯得是得心應手,學生順利地渡過了難關,從而使學生弄清了口算的思維過程及方法。 從上面的三道預備或過渡練習題還可以看出,教師在課前由于吃透了教材和學生,便為學生學習口算精心設計了預備的過渡練習題,為學習新知識作了較好的鋪墊工作,因此,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就顯得輕松、順利。并較為圓滿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當堂練習內容無一人出現(xiàn)問題。 透過這一有效性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不難看出,由于教師對教材讀懂了,用靈活了,而且對學生學習狀況了解分析得很透徹,尤其是對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困惑和重難點了解、吃透的非常到位,所以,才取得了課堂教學的好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吃透教材和學生兩頭,是提高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 二是教師駕馭教材能力的高低,是確保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新課程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做到用教材教不教材,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對教師這一更高的要求,其意義何在。筆者就聆聽小學五年級一節(jié)數(shù)學課的教學頗有感觸。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復習和整理有關方程的學習內容。整節(jié)課不僅充分反映了復習課的特點與特色,而且更為強烈的反映出教師駕馭教材內容的能力非常之強。教師不僅對教材的內容熟悉透徹,而且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是了如指掌,整個課堂教學教師無一句廢話,語言是那么精練,概括是那樣的準確,并能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大膽而靈活的使用教材,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推理出解方程的不同方法。即加法解法,例如:ⅹ-2=15;減法解法,例如:ⅹ+3=9;乘法解法,如:ⅹ÷7=0.3;除法解法,如:3ⅹ=18;先加減后乘除法,如:3X+6=18和3X-6=18等等。 通過教師對本節(jié)復習和整理內容的整合,使學生很清楚的了解、學習、掌握、鞏固和強化了方程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也使學生形成了較好的知識鏈條,尤其是各類不同方程的解法學生是了如指掌,順手揀來,應用自如。 本節(jié)課為什么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為什么教者對教材內容的整合是那樣到位?為什么教者能不受教材的局限,靈活運用,使用教材中的例題,歸根結底一句話,那就是取決教者本身駕馭教材的能力。因此,筆者深深的感悟到,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的高低,也就決定著教學效率的高低,同時也是確保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 三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是有效教學重要途徑。新課標強調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尤其是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想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親身體驗感悟到數(shù)學公式、法則的由來,我認為除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歸納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動腦、動手。通過動手操作,從而使學生真正明白公式的來歷,并達到準確理解,熟記公式。如六年級數(shù)學教師所上的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一課。事先是讓學生把已準備好的圓片分成兩個半圓,接著將兩個半圓分別分成若干個近似等腰三角形,然后再將所分的兩個半圓展開拼合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原來圓的周長的一半正好是長方形的長,原來圓的半徑正好是拼成的長方形的寬,從而就很自然順暢的推導歸納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是那樣透徹,對公式的應用是那樣的熟練。本節(jié)課給我的啟示是:學生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取、發(fā)現(xiàn)、理解、應用好新知識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是學生真正掌握好知識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有效教學重要途徑。 四是讓兒童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有效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新的課標要求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反對教師將現(xiàn)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這無非是讓兒童經(jīng)歷知識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筆者聆聽了本校教師所講的三年級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優(yōu)質課,深刻體會到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對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性意義十分重大。 教師在教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并非直接教給學生什么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而是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際的分食物,如將17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同學,若每人分2個,則剩下的太多了,5個同學每人還夠分一個,若每人分3個,剩下只有2個了,5個同學每人再不能分到一個了等等,教師通過讓學生參與這一知識的獲取過程,從而引導學生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實際參與食物的平均分法,并從中觀察、分析、猜測和推理出了余數(shù)為什么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從而使學生很自然地掌握了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達到了教學的預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這課,使筆者反思到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除了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外,更重的是要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做到不僅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學生才能真正地能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為此,筆者認為讓兒童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有效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是有效教學的保證。筆者聆聽了一節(jié)小學三年級復習課,教師始終堅持用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例子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尤其是在進行新授課時,為了使學生明白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乘法筆算法則,便引入生活中這樣一個實際例子:“買一件上衣要用23元,買兩件呢?”教師通過啟發(fā)學生,鼓勵學生用多種已學過的算法進行計算后,便引出了筆算乘法的介紹與學習。即, 23×2=46 23×2=46 (法則理解的思路式) 2 3 2 3 × 2 × 2 ——— ——— (師:為什么“ 4 6 6 4 0 (師:為什么“ ———— 4 6 通過上述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這個實例引導與分析,學生很自然地就理解筆算乘法(兩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法則,那就是第二個因與第一個因數(shù)的個位相乘,所乘積的個位與第一個因數(shù)的個位對齊,與第一個因數(shù)的十位相乘的乘積與第一個因數(shù)的十位對齊。 學生由于結合生活實際,對運算法則理解透徹,掌握熟練,因此教師而后布置了大量的計算題,而且有百分之十九的同學均能在當堂課內迅速、正確的完成。為此,筆者深深體會到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數(shù)學是學生理解、掌握、運用運算法則的有效教學的保證。 六是充分利用遠程資源是有效教學最佳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但發(fā)展和進步,目前網(wǎng)絡建設已遍及城鄉(xiāng),尤其是教育戰(zhàn)線更是如此,教育資源以及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的網(wǎng)絡建設與開通,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優(yōu)質資源,這些優(yōu)質資源一旦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就將使我們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筆者聆聽了小學三年級 “認識時間”一節(jié)公開課,教師通過遠程網(wǎng)絡教育資源下載并制作了有關鐘表時、分、秒的運行及其它們之間關系的課件。課堂上教師只是用手輕輕將鼠標一點,此時的熒幕便出現(xiàn)了一鐘表,當教師要求學生注意觀察“三針”的運行情況之時,教師再次將鼠標輕輕一點,鐘表上的“三針”便緩慢地運行起來,這樣,教師讓學生反復觀察了幾遍,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學生就直觀形象地了解到了鐘面上時針走出一小時(1個大格),分針正好走完60分(1整圈),分針走出一分(1小格),秒針正好走完60秒(1整圈),就這樣,學生很快地掌握時、分、秒它們之間關系,即1小時=60分,1分=60秒。這樣同樣的內容過去要花整幾節(jié)課的時間還難讓學生掌握,而這里教師僅僅只用了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學生就掌握。因此,筆者深深感受到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是提高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的最佳途徑。 總之,實施有效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 |
上傳時間: 2008-11-13 14:44:11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