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王立志:
祖籍山東昌邑。1941年1月生于山東煙臺,1962年畢業(yè)于山東藝術??茖W校。號一瓢,堂號頤廬。
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xié)會顧問;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山東當代國畫研究院副院長;山東花鳥畫院副院長;齊魯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等。
學生時期就和同學共同繪制巨型國畫《奇創(chuàng)》;后又為小說《山茶花》、《迎春花》、《大刀記》作插圖而聞名全國。油畫《過去的年代》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長期從事美術教學,培養(yǎng)了大批藝術人才。出版多部書畫著作在國家級展覽中多次獲獎。
部分作品如下:
融合中西 傳承國學
——王立志國畫藝術欣賞
中西繪畫,生長自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中,故有西畫重形式、重表象,中國畫重境深、重表意的差別。但是在20世紀的中國畫壇上,這兩種繪畫觀念卻發(fā)生了碰撞,時代造成的審美情景使當代的中國畫家皆不能擺脫有歷史浸染的審美情結---從兩種繪畫的頡頏與融合中尋找新的審美意蘊.
我少年時對油畫的直觀認識就是從看王立志老師的作品而獲得的,當自己也懂得一點繪畫的奧妙時,開始發(fā)現(xiàn)王老師的畫在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是他中年后更多的持毛筆而不是油畫筆,更重要的是他基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驗,在畫面上對中西繪畫因素的融合求索。其表現(xiàn)為:以西畫的入世情感,抒東方的哲理情思;以國畫的筆墨情致,合西畫的狀物之功;以當代人對“美”、“丑”的經(jīng)驗體察,重釋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和諧意境。
我不知道自己對老師的作品體驗,是否因我沉迷于中西藝術的比較而有“誤讀”之嫌,但我從作品中感受到的那種意境傳達,是東方的,但絕不是陰柔之美的;畫面中飄灑的狂逸之韻(我尤其喜歡那些“?!保乾F(xiàn)代的,但絕不是“現(xiàn)代主義”的。也許就是這種介于中西與古今之間的模糊性,恰構成了吾師作品中的“個人性”。
畫如其人,人隨時代。如果誤讀,也因此而生。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筆墨情致 和諧意境
----讀王立志中國畫 孔新苗
中西繪畫,生長自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中,故有西畫重形式、重表象,中國畫重境深、重表意的差別。但是在20世紀的中國畫壇上,這兩種繪畫觀念卻發(fā)生了碰撞,時代造成的審美情景使當代的中國畫家皆不能擺脫有歷史浸染的審美情結---從兩種繪畫的頡頏與融合中尋找新的審美意蘊.
我少年時對油畫的直觀認識就是從看王立志老師的作品而獲得的,當自己也懂得一點繪畫的奧妙時,開始發(fā)現(xiàn)王老師的畫在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是他中年后更多的持毛筆而不是油畫筆,更重要的是他基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驗,在畫面上對中西繪畫因素的融合求索。其表現(xiàn)為:以西畫的入世情感,抒東方的哲理情思;以國畫的筆墨情致,合西畫的狀物之功;以當代人對“美”、“丑”的經(jīng)驗體察,重釋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和諧意境。
我不知道自己對老師的作品體驗,是否因我沉迷于中西藝術的比較而有“誤讀”之嫌,但我從作品中感受到的那種意境傳達,是東方的,但絕不是陰柔之美的;畫面中飄灑的狂逸之韻(我尤其喜歡那些“?!保乾F(xiàn)代的,但絕不是“現(xiàn)代主義”的。也許就是這種介于中西與古今之間的模糊性,恰構成了吾師作品中的“個人性”。
畫如其人,人隨時代。如果誤讀,也因此而生。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我少年時對油畫的直觀認識就是從看王立志老師的作品而獲得的,當自己也懂得一點繪畫的奧妙時,開始發(fā)現(xiàn)王老師的畫在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是他中年后更多的持毛筆而不是油畫筆,更重要的是他基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驗,在畫面上對中西繪畫因素的融合求索。其表現(xiàn)為:以西畫的入世情感,抒東方的哲理情思;以國畫的筆墨情致,合西畫的狀物之功;以當代人對“美”、“丑”的經(jīng)驗體察,重釋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和諧意境。
我不知道自己對老師的作品體驗,是否因我沉迷于中西藝術的比較而有“誤讀”之嫌,但我從作品中感受到的那種意境傳達,是東方的,但絕不是陰柔之美的;畫面中飄灑的狂逸之韻(我尤其喜歡那些“?!保?,是現(xiàn)代的,但絕不是“現(xiàn)代主義”的。也許就是這種介于中西與古今之間的模糊性,恰構成了吾師作品中的“個人性”。
畫如其人,人隨時代。如果誤讀,也因此而生。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兼收并蓄 獨樹一幟
——著名藝術家王立志先生書法藝術淺賞
唐美山
不會寫字者不多,能把字寫漂亮者亦不多,能把字寫成書法者更不多,能把書法寫出自己的鮮明風格,獨樹一幟者更是少之又少。
著名藝術家王立志先生博學多才,書畫俱精,國畫、西畫堪稱名家,書法兼收并蓄,獨樹一幟,卓然自成一家,被譽為“當代鄭板橋”。
漢字從誕生時的表形到后來的表意,以其獨特的審美價值成為地球上唯一除實用之外還可作為藝術來欣賞的文字。3000余年來,文字作為獨立的藝術審美價值的書法,在作為藝術被欣賞的過程中,智慧的中華民族對自己的文字書體作了異常豐富的發(fā)展,甲骨文、鐘鼎文、小篆、隸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等,這使得我國的書法藝術如春花之絢爛而大放異彩。王先生以其獨具的匠心,深厚的學養(yǎng),寬廣的視野與特立獨行的創(chuàng)造性,將篆籀、隸書、簡帛、魏碑、行書、楷書、草書等多元書藝之美為一爐,渾然為‘‘書法交響曲',豐富至極,絢爛至極。王先生的書法筆法運用寫、畫、劃、勾、勒、描、頓、銼等:運用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臥鋒、散鋒、鋪鋒、絞鋒等;運用焦墨、濃墨、淡墨、清墨、宿墨等,戛然妙造獨立的書法之美。筆畫或粗或細、或剛或柔、或長或短、或曲或直、或急或緩:墨也或黑或白、或虛或實、或焦活清、或潤或枯、或干或濕;字法或象形,或會意,或形聲,均聚散開合皆意趣盎然,對比有度;章法呼應顧盼,參差錯落,和諧有序,天真爛漫,《三國演義卷首詞》中的“水”、“山”“秋”“壺”等字為象形字,其中“水字寫得具有特別的趣味,中間的豎畫筆法由濃逐枯,若“瀑布九天飛落”,飄飄灑灑,兩邊的筆畫細而勁健,若錐劃沙,形若潺潺巖流而下,捺畫更象“流水曲觴”,以夸張的筆法,“流”向遠方,以象征“水長,,之意;“盡”、“風’’、“濁”、“今'等字篆書成分為多;“長”、“白”、“喜”、“逢”等以隸成分為多,“非”、“事”、“中”以簡書成分為多;“成”、“度”、“少'字等以行書成分為多;又如“逝”字的“扌”旁,,和“辶”為隸書體式,“斤”為篆體式;“陽”字“阝”旁為篆書式,“易'字旁為隸書體式。而這些“不同體“的成分,一旦到了王先生的筆下就不再是“原來的體”體質,經(jīng)過王先生的再“組合”,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展',融會貫通為王先生自己的“王立志體。王先生的書法融會多書體為一體,而絕非簡單而機械的拼湊,雜亂的混合,而是和諧統(tǒng)一的,非常成熟的,有其獨到的藝術思考與深刻的藝術理念。
“書法的偉大,決不能以雕蟲小技,狀夫不為目之了。”(鄭逸梅《書壇舊聞》)書法,作為我們獨有的優(yōu)秀民族文化,其內涵博大精深。在封建科舉時代書法由實用上升到“王道”。唐一虞世南認為:“文字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也?!?《虞世南-筆隨論》)它不僅是書者人品、學品、才氣、性情、功力與閱歷等的象征,還是知識與學問的外現(xiàn),甚至還象征著書者的魄力與能力,有書品即人品,即學品,即性情,即才氣的共識。科舉制度廢除之后的百余年來,書法從使用從“王道'逐步發(fā)展成為純粹的“藝道”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電腦的普及,書寫工具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書法越來越成為單純的“藝道”,?!巴醯馈币埠?,藝道”也好,幾千年來,在我們中華民族的骨子眼里,還沒有一種藝術能像書法一樣對我們整個民族產(chǎn)生如此深遠、如此廣泛,如此密切的影響。書法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哲學、科學、宗教、藝術、歷史、地理等以及每一個人的一生,從童年到暮年,不單是括古人,還有今人,有如此深厚的淵源和如此密不可分的情結。書法甚至成了我們民族的思維、生活與行為方式,成了我們審美標準與價值取向的象征。從這個意義上說,寫好字是每個學人的愿望,把字寫成書法,把書法寫出新意,寫出風格,是每個書家孜孜以求的渴盼。所以 “書法創(chuàng)新’’自古就是書界的最強音。書法創(chuàng)新王先生從青年時代就立下了志向。
那么,什么是書法創(chuàng)新呢?人家站著,你坐著,人家穿紗,你穿裘。對于書法創(chuàng)新的理解,有人認為創(chuàng)新就是追求與人“異”的書寫形式。王先生認為:創(chuàng)新須與人“異”,而與人“異”未必就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必須是打破陳法,再立新法,它必須具有經(jīng)典性、優(yōu)秀性和獨創(chuàng)性。是啊,書法的創(chuàng)新必須建立在書者淵博的知識與系統(tǒng)的書法理論之上,建立在書者扎實的書法基本功與多元姊妹藝術的支持上,它形成于艱辛勇敢的長期不懈的探索之中,它成長在肥沃的才氣的土壤之中。創(chuàng)新是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體,是水滿自溢水到渠成的現(xiàn)象,而不是刻意追求或主觀臆造的東西。目前,在書壇流行的“柴火垛”“枯樹枝’’‘‘東倒西歪’’等體,筆者也認為這些都不是書法的創(chuàng)新,而是對書法的錯誤理解與錯誤實踐。
書法從誕生到今天,三千年來,歷代不乏才高八斗者,學富五車者,身居要位者,膽識過人者,銳意改革者。但是,在書法上真正有所創(chuàng)新的那簡直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人少也是有人,而不是沒人。三千年來,書法得到了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歷代都有對書法創(chuàng)新都有獨樹一枝者。秦朝以后李斯、皇象、鐘繇、王羲之、歐陽詢、張旭、顏真卿、懷素、柳公權、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文征明、徐渭、董其昌、傅山、王鐸、金農(nóng)、鄭板橋、康有為、林散之等,他們是每個時代書法改革創(chuàng)新的巔峰與先驅,他們?yōu)闀ǖ陌l(fā)展與文化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了這些書法集大成者的文化影響,才有三千年來的書法薪火傳承,才能從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小篆、隸書、漢簡、帛書、魏碑、正書、行書,到了草書的發(fā)展歷程,并使書法逐步成為一門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具有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與系的藝術學科。但是,近百年來,書法無論是在理論的層面,還是在實踐的層面,雖然不少志士仁人,也做了不少探索,但皆式微,沒有出現(xiàn)大的突破。王立志先生站在書法的徘徊的十字路口雄視四方,博觀約取,融古化今,以他的廣博的學識,超人的勇氣,非凡的才氣和多科姊妹藝術的支持,終于自成一家,獨步當代,實為可貴!
說起王立志先生的書法還真有段“奇緣”。上個世紀60年代初,王先生在泰安市工作,一次,他到同事家玩發(fā)現(xiàn)了一本《張遷碑》字帖,他即被那法度嚴謹,樸厚雄強的藝術魅力所傾倒,同事看出了他異常喜愛的心思就說:“你要是喜歡就拿去學?!蓖跸壬渤鐾?,如獲至寶,便開始了夜以繼日地臨學。后來,王先生被調到泰山管理處工作,住在岱廟。岱廟里名碑頗多,在那里他親眼目睹了《張遷碑》的真容,有了零距離接觸《張遷碑》的機緣,領略了《張遷碑》的整體神韻。它如饑似渴地進行了摹寫,摩其形,悟其神,由形及神,三餐的時間都不浪費,經(jīng)常是一邊吃飯一邊讀碑,一邊讀碑一邊用筷子在空中臨寫。通過幾年的臨摹,他掌握了《張遷碑》的精髓。他又臨摹了岱廟里的《衡方碑》《孫夫人碑》、《泰山刻石》(即《李斯小篆》)等,就這樣他在岱廟里住了7年也就學了7年。就在“文化大革命”時,別人都去“搞革命”了,他卻在一心一意搞他的書法。與此同時他又到《泰山經(jīng)石峪》臨習“榜書”,到泰山大觀峰石崖上臨習唐隸《泰山大觀碑》,到曲阜臨習《史晨碑》《乙英碑》《禮器碑》和魏碑《張猛龍碑》等,到云峰山臨《鄭文公碑》等。加之他小時候學的歐、顏體和后來學的漢簡帛書、二王、張旭、懷素等體,王先生取其各體之精華“為我所用”,終于獨樹一幟。
從王先生的書法繼承淵源上看,他走的是“碑學'一路,從他臨習的“碑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以下特點:1、取法高古。王先生所臨習的隸書、篆書、魏碑、簡帛、正楷、行書、草書等都是從最典范的碑貼入手, 從“取法乎上'的目標做起。清王澍說:“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薄皩W隸須從漢隸入手,取法高古。”2、原碑臨習。王先生所臨習的碑帖多數(shù)是直觀原碑,這樣他不但能從微處研究其用筆方法與字法結構特點,更重要是他能從宏處著眼,把握其章法規(guī)律與氣韻。除此之外,他還認真研究每個碑的時代背景,書者的身份、學養(yǎng)、性情等。3、豪邁雄渾?!稄堖w碑》《衡方碑》《經(jīng)石峪》等風格古拙樸厚,豪邁奔放,雄渾剛健,是典型的“豪放派”一路。4、筆法兼有。王先生所臨習的碑多數(shù)筆法兼有,《張遷碑》《孫夫人碑》等筆法兼有“篆意…,草情…‘行法”?!短┥浇?jīng)石峪》有“篆意”“草情”,“行勢”?!多嵨墓?。魏碑圓筆之極軌?!?康有為語)用筆存篆隸遺法,有行草韻味。
王先生的書法融百家為一爐,寫出了自己的鮮明風格,其成就可謂是“不可估量”:然而,他在國畫山水、人物、走獸、魚蟲、花鳥籌方面的成就同樣是夠獨樹一幟,尤其他創(chuàng)作的“立志牛',在中國美術史上堪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在油畫方面的造詣是杰出的,他的油畫作品被收入建國50年中國美術年鑒;他在經(jīng)子史集、詩詞歌賦、文學、哲學、宗教等方面的建樹是精深獨到的。從這里我們知道,王先生創(chuàng)立的書體,只是他諸多文化與藝術高峰中的其中一座。
“風格抵萬金'。王先生的書法因其鮮明的風格深得書界行家們的盛贊,也深得書法愛好者和收藏者的追捧。
從王先生臨習的碑貼和他其它方面的學養(yǎng)、才氣與建樹,我們就知道了王先生書法繼承的深厚淵與創(chuàng)新的必然,我們也就找到了“王立志原創(chuàng)性書法'的答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