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起源于道家。據(jù)說太上老君九月九日生日。且《周易》中以九為陽數(shù),故以九月九日為重陽。至少從漢代開始,人們在重陽節(jié)要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魏晉時期又有了登高的習俗,后來又衍生了吃糕,因為“糕”與“高”諧音。這些習俗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避邪。因為九九是大兇之數(shù)。至于為什么大兇,或許是因為古人“物極必反”“亢龍有悔”的思想。九作為陽數(shù),陽固然好,但過度的陽就不好了。“重陽”就是兩個陽,顯然太盛了。物盛則虧,陽極而厄,所以需要消停消停吧。1989年開始,國家將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定為敬老節(jié)。
重陽也是詩歌重鎮(zhèn)。歷代由重陽起興的佳作不計其數(shù)。著名的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茲不贅述。有趣的是詩歌史上那首只有一句的詩就與重陽有關(guān)。宋代釋慧洪《冷齋夜話》記載,一個叫潘大臨的詩人,一次閑臥中忽然詩興大發(fā),于是在墻上寫了一句“滿城風雨近重陽”,正在這時,包租公敲門來收租金,潘大臨的詩性被大大敗壞,于是這寫了一句的詩再也續(xù)不下。而這僅有一句的詩不僅是詩史上的名句,而且還留下了“滿城風雨”這一常用成語。
還有一個重陽故事比較凄涼。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記載唐代詩人李商隱曾被宰相令狐楚提攜,但在“牛李黨爭”中,令狐家族屬于牛黨,而李商隱娶了牛黨的敵人王茂元的女兒,于是被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摒棄不用。當時舊日恩主令狐楚已經(jīng)去世,李商隱十分懷念,便在重陽節(jié)在令狐绹的家里題寫了一首《九日》詩:“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痹娭欣钌屉[通過懷念舊日恩人,隱隱地透露希望令狐绹能延續(xù)乃父的救恩。令狐绹讀罷十分慚愧,于是命人將這間廳子鎖起,再也不開門。筆者個人的感覺,李商隱的人格里確實缺乏獨立自強的精神,總是希望倚傍別人成功。然而若無此繾綣依戀之情,也就沒有此芳馨悱惻之詩。傳統(tǒng)文化之短處,有時也恰是其長處。
而最著名的典故就是孟嘉落帽的故事了。孟嘉是東晉名士,也是大詩人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在江州受到江州刺史桓溫的征召,做了參軍。一年重陽,桓溫帶領(lǐng)孟嘉一行人到龍山登高。大家玩興正酣。忽然吹來一陣大風。孟嘉因為頭發(fā)稀疏而短,帽子掛不穩(wěn),大風一來,帽子居然吹掉了。而孟嘉依然手舞足蹈,仿佛渾然不覺。桓溫看在眼里,卻不讓身邊的人上去提醒。等到孟嘉如廁之際,桓溫便命手下一個叫孫盛的文人寫一篇文章嘲笑孟嘉,孟嘉如廁歸來讀罷,也寫了一篇文章回應。據(jù)說文章極好,可惜我們已看不到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