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以國 本報恩施圖片庫 覃豐收 攝影報道
采訪手記
形態(tài)各異、堅實耐用的石拱橋,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隨著橋梁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各地在石拱橋建筑技藝基礎(chǔ)上,建起了公路橋、鐵路橋、立交橋,實現(xiàn)了交通的高速與多元化。然而,現(xiàn)代化橋梁聯(lián)通了世界,古樸的石拱橋卻緊緊地拴著我的心,無論海角、天涯。所以,每次到清水塘,我都要到橋上去走走、坐坐、看看,頓時心曠神怡、豁然開朗,離時卻平添幾份愁緒。
在古代神話里,雨后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可以通過彩虹上天。而詩人總喜歡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
正因為此,才有了李白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祝萬祉的“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霄”、 陳子昂的“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
然而,在宣恩縣高羅鎮(zhèn)清水塘村,18座形態(tài)各異、歷史悠久的石拱橋,雖不曾走進文人騷客的詩詞中,亦未撲入畫師墨客的圖卷里,卻憨厚而肅默地躺在青山碧水間,躺在腳板和車輪下,歲月蹉跎,自成美景。
車過高羅鎮(zhèn),經(jīng)馬家寨,沿與河道并行的村道,便可進入“世外桃源”——清水塘。
一路欣喜若狂,除了拂面而來的清新空氣、潺潺流水、時隱時現(xiàn)的河床和恬靜親切的鄉(xiāng)情,讓人眼界大開的便是那一座座古老的石拱橋。
早有細心的游客逐一細數(shù),在不足十公里的河段間,完好地保存著18座石拱橋。這些石拱橋,從形狀上,有獨拱的,有聯(lián)拱的,有拱上拱的。從其功能上,有人畜通行的,有車馬同行的,有適于休憩的,還有作為渠堰灌溉之用的。也難怪,有人稱之為“石拱橋的博物館”。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位于村中心地帶的永興橋。
關(guān)于這座石拱橋,村里人聽得更多的是它的傳說。78歲的鄭定香老人娓娓道出了從上一輩老人口中聽過的 “千人萬馬坐龍頭”的故事。
相傳,修橋之前,這里地勢險要,常有蛟龍出沒作怪,村民不敢從這里過河。村里修橋不單是為了方便村民出行,更重要的是為了鎮(zhèn)住蛟龍。可是,在橋修好后,蛟龍時不時還會出沒,興風作浪。為此,村里人想盡辦法,最終將刻有千人名字的石碑立在橋邊,使得蛟龍不敢從橋上過。從此,清水河風平浪靜,村民和行人不再受蛟龍困擾,清水塘人也就安居樂業(yè)了。
蛟龍也罷,石碑也罷。這一座座石拱橋,微弓脊背,早已與清水塘淳樸的村民融為一體,任風蝕雨浸,歷滄桑歲月,嘗世間涼熱,以堅實之軀、鏗鏘之力,托負著來來往往的腳板與車履。歲歲、年年,年年、歲歲……
如果說,上天的恩賜,給了清水塘難得的奇山異水之美景的話,那么,世人的發(fā)掘和山門的敞開,已經(jīng)讓“深山閨女”粉黛出閣,以其獨特之美,吸引著一撥又一撥的山外游客。橋前留影、橋上小憩、橋下戲水……腳步從沒有嫌棄這一座座斑駁滄桑的石拱橋。
清水塘的村民說,石拱橋是有靈性的,在日復一日的迎來送往中,消除了兩岸的對立和偏見,見證著百姓的勤勞與智慧,感受著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帶來的縷縷春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