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名句
俗話說 “肚子餓了,就想吃飯”這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說到吃,這就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是現(xiàn)在很多的家長朋友卻在為孩子不按時吃飯而發(fā)愁。
之前班上有個孩子小陳,每次碰到小陳家長,總是跟我抱怨,孩子在家里從不準點吃飯。在家的時候,到了吃晚飯的點了,孩子還在玩,勉強叫到了餐桌上,孩子吃著吃著就跑到客廳去看動畫片了。要不然就是吃一口,跑回房間玩一會,不斷的晃悠晃悠。
甚至有時候對某些玩具特別喜歡,拿在手上,邊玩邊吃。有一次舅舅給孩子買了一個玩具小黃人,孩子在桌上玩得起勁,突然孩子“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家長一看原來是玩具掉到了湯里面了。往往大家都吃完了,他還沒吃幾口就跑了。
等大家都準備瞬覺了,孩子卻叫餓了,到處找零食吃。任憑家長怎么教育,孩子就是不準點吃飯。有一次家長實在沒忍住,揍了孩子一頓,孩子好了一段時間,后來又恢復飯點不吃飯了。家長擔心孩子的身體,現(xiàn)在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吃得少,或者不吃對身體損害大,但是又找不到解決方法,愁容滿面。
餐桌原本是一家人開開心心享用美食的地方,現(xiàn)在卻變成了孩子與父母的戰(zhàn)場,一場“控制權的爭斗”,不管這場戰(zhàn)爭如何持續(xù),永遠都沒有贏家。
很奇怪的是,這里有一個現(xiàn)象,孩子們在學校吃飯的時候基本沒有到點不吃飯的習慣。比如我現(xiàn)在的學校,餐廳的師傅到點送過來孩子的午餐,然后孩子們開始吃飯,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按時吃飯。分析一下,可能有幾個原因:
1、上海這邊對學校的餐飲要求比較高,所以學校都是請的高級大廚做學校的飲食,味道可口。
2、每天的飲食都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有新鮮感。
3、到點其他孩子都在吃飯,從眾的效應,使平時在家不到點吃飯的孩子,也準時吃飯。
4、教室沒有動畫片,家里的玩具,零食等的誘惑,孩子吃飯的欲望更強烈。
5、上了一上午的課,把孩子的精力消耗了一部分,加上課間孩子們的打鬧,到了中午這個點,都有食欲。
6、孩子們清楚,午餐供應就這個時間點,過了就沒有了,而且吃飯時間有規(guī)定,下午還要上課。
……
總結起來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條是家長比較容易實踐的,就是給孩子制定規(guī)則,比如吃飯時間定在18:00~19:00,在這期間讓孩子到餐桌吃飯。其他非用餐時間,孩子如果要加餐之類的,一律狠心拒絕。這種方法我喜歡稱之為“‘嚴酷’家法”。
對于“嚴”家法,其實作為我以及一些教育專家來講,是不太推崇的,這個方法太過于嚴苛,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孩子因為恐懼被懲罰而吃飯,治標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有可能讓咱們與孩子之間的‘鴻溝’更深。
那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孩子更加主動的準點吃飯呢?而且沒有“副作用”!
答案是肯定的——有!
我們學校經常會舉辦國際交流,國外的教育機構會經常到我們學校進行講學,其中有一次美國的一個教育機構來學校交流,剛好分享了孩子吃飯這一塊的內容(看來孩子吃飯“戰(zhàn)爭”這件事,是沒有國界的)。
他們做了一項研究,對1000個家庭進行了孩子餐飲跟蹤,從其中挑出700多個按時吃飯的孩子進行了分析,總結出一個結論:參與到食物的制作中,且多接觸或者把玩食物的孩子比沒有參與食物制作或接觸食物的孩子,更容易準點吃飯。
這就為咱們解決孩子準點“吃”問題,提供了一個很有效的解決方法。我將這個方法給家長做了分享,根據(jù)班上的實踐情況,我把這個方法總結如下:
第一步,咱們要讓孩子認識咱們吃的食物,比如西蘭花、青菜、萵筍、胡蘿卜、菠菜、辣椒、蘿卜、青豆、茄子、黃瓜、西紅柿等等,讓孩子接觸這些食物。通過和這些食物進行互動,孩子們與它們就更加的親密了,為接下來孩子和食物在餐桌上的相遇建立了熟悉感。
(這里打一個比方,這個做法有點像讓孩子和食物“自由戀愛”,咱們之前直接讓孩子上餐桌吃飯,這個做法有點像以前封建時代的父母一手操辦孩子的事情。)
第二步,咱們讓孩子參與到餐飲的制作中來,比如咱們晚餐,咱們可以讓孩子幫忙摘菜,洗菜,讓孩子幫忙擺放碗筷,參與到媽媽爸爸準備晚餐的行動中來,咱們甚至可詢問孩子的看法,讓孩子協(xié)助咱們一起做飯,孩子既有參與感,又能了解菜的制作過程,對吃飯充滿了期待。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1、讓孩子接觸生活,能夠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2、讓孩子得到運動,消耗能量,提高食欲。3、提高成績,為孩子寫作文提供素材。
第三步、為吃飯增添趣味性。讓孩子分享一些學校的事情,家長分享一些開心的事情,創(chuàng)造愉快的吃飯氛圍。讓在覺得吃飯時間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大過動畫片,玩具等對他的吸引力。
小陳媽媽采用了這個方法,孩子變化很大,有時候自己想偷懶不做飯,孩子都會迫不及待主動提醒自己“媽媽,咱們該一起做飯了哦?!焙⒆涌粗蛔雷幼约簠⑴c制作的飯菜,小陳食欲大增,不準點吃飯、吃飯干其他事情的習慣,再也不見了蹤影。
這里有一個小貼士:準點吃飯這個習慣要培養(yǎng),咱們一定先要與孩子商量,提出期望她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的想法,征得她同意后咱們才開始施行。慢慢地孩子習慣就養(yǎng)成了,咱們孩子吃飯就會越來越好!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明天繼續(xù)為大家分享《100個好習慣》系列23——孩子總是害怕失敗,不敢嘗試,怎么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