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很多姓氏族譜均有文天祥、朱熹、方孝孺、王守仁、岳飛、蘇洵、蔡元定、劉光祖、吳潛等名人作序、撰像贊、題字,文史專家言大多是偽作……
譜序是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利用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從事研究工作的重要史料,但是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所收錄的朱熹序文向來是真?zhèn)位祀s,而鑒別史料的真?zhèn)问俏覀儚氖職v史研究的基礎(chǔ)工作。
雍正年間編修的休寧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收錄有朱熹所作序文一篇,王鶴鳴在 《中國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體例概說二》中就指出,《( 安徽休寧)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所收錄的朱熹譜序是冒名偽托之作。① 其真實性如何,還有待進(jìn)一步考證?,F(xiàn)將該序文內(nèi)容抄錄如下: 重刻朱夫子題宗譜敘② 予嘗仰觀乾象,北辰為中天之樞,而三垣九曜旋繞歸向,譬猶君之尊,而無有不拱焉。俯察地理,昆維為華夏之鎮(zhèn),而五岳八表逶迤顧盼,譬猶祖之親,而無有不本焉。此君親一 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謂之逆,遺之者謂之棄,慢之者謂之褻。
無將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屬莫大于不孝,為人臣所當(dāng)鞠躬盡瘁,為人后所當(dāng)慎終追遠(yuǎn),而不可一毫或忽也。今閱洪氏牒譜,上溯姓源之始,下逮繼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長幼以尚齒也,列像贊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乎。
噫! 世之去祖未遠(yuǎn),問其自而懵然者,愧于洪氏多矣。紹興五年甲寅秋煥章閣待制兼侍講朱熹拜書
摘自:《江村洪氏家譜》所載朱熹序文考辨
一 序文內(nèi)容問題
從上文朱熹序文來看,通篇關(guān)于洪氏家族的信息微乎其微,而“洪氏”一詞也只出現(xiàn)兩次而已,而朱熹所作 《婺源茶園朱氏世譜后序》 《胡氏族譜敘》以及 《紫巖周氏譜序》等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序文與此則截然不同。
在 《婺源茶園朱氏世譜后序》中,朱熹詳細(xì)交代了朱氏家族發(fā)展源流:“唐天祐中,陶雅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領(lǐng)兵三千戍之,是為制置茶院府君。
卒,葬連同,子孫因家焉。”③ 同時,對于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編修的緣由也作了交代:“癸卯五月辛卯,因閱舊譜,感世次之易遠(yuǎn),骨肉之易疏,而墳?zāi)怪灰妆R?。乃更為序次,定?《婺源茶園朱氏世譜》,而并書其后如此。仍錄一通,以示族人?!雹?在 《胡氏族譜敘》中,朱熹說道: “胡氏之先,自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滿于陳,子孫以謚為姓。歷漢文恭廣公以迄晉關(guān)內(nèi)侯質(zhì)公,為立譜之鼻祖?!雹?對胡氏家族的發(fā)源及發(fā)展進(jìn)行了說明,同時對族譜編修的緣由也進(jìn)行了說明: “自宗子法廢,而族無統(tǒng)。唐人重世族,故譜牒家有之。唐以后不能然,茍非世之富貴多文儒,族氏派系往往湮淪而莫考矣。”③ 在 《紫巖周氏譜序》中,朱熹對周氏遷徙路徑也進(jìn)行了說明:“至始遷祖諱靖,字天錫,世居祥符。扈蹕南渡,為國子正錄,居杭,遷于諸暨?!?/span>
④ 同時,即使在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所謂朱熹序文與譜中所載的陳康伯、趙鼎、汪先岸以及田游等人所作序文都有著較大不同。在《重刻汪御史題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序》中,汪先岸對江村洪氏的源流等信息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描述。汪先岸說道: “江村洪氏派自黃石,少師中孚公孫邦應(yīng)其遷祖也。少師于觀察為十二世孫,則觀察于江村為十四世祖。
考其源觀察為本系,稽其世黃石為舊鄉(xiāng),為洪之世系。”⑤ 在陳康伯、趙鼎和田游等人的序文中也都或多或少對洪氏家族的概況進(jìn)行了介紹,這與該譜所收錄朱熹序文對洪氏家族發(fā)源、遷徙以及發(fā)展等信息只字未提的現(xiàn)象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一現(xiàn)象也增加了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朱熹序乃偽作的可能。
除此之外,《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收朱熹序文與其他多部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在內(nèi)容上存在著極相似,有的甚至只是將“洪” 字改作其他字而已,例如 《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 《程氏重修族譜》《( 安徽祁門) 中井河?xùn)|馮氏宗譜》。現(xiàn)將 《( 安徽祁門) 中井河?xùn)|馮氏宗譜》所載朱熹序文全文錄入如下,以備參照。
馮氏宗譜舊序⑥
予嘗仰觀乾象,北辰為中天之樞,而三垣九曜旋繞歸向,譬猶君之尊,而無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維為華夷之鎮(zhèn),而五岳八表逶迤顧盼,譬猶祖之親,而無敢不本焉。此君親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謂之逆,遺之者謂之棄,慢之者謂之褻,無將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屬莫大于不孝,為人臣所當(dāng)鞠躬盡瘁,為人子所當(dāng)慎終追遠(yuǎn),而不可一毫或忽也。今馮氏牒譜,溯姓源之始,自漢都尉唐公以下,條分縷析秩然不紊。其裔馮生建器問序于予,是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長幼以尚齒也,著像贊以尚思也,非克忠克孝者而能之乎。
噫! 世之去祖未遠(yuǎn),問其自而懵然者,愧于馮氏多矣。紹熙五年仲冬之吉前煥章閣待制兼侍講新安朱熹撰另外,王鶴鳴還指出 《( 福建潯陽) 吳氏宗譜》《重修滎陽鄭氏世譜》《金華太常周氏宗譜》《都昌黃氏宗譜》《溫陵劉氏宗譜》幾部譜中的朱熹序文與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也是同一個版本⑦, 這些譜中的朱熹序文僅僅是將譜序中的 “洪”改作“戴”“程” “馮” “吳”“鄭” “周” “黃”“劉”等姓氏。不同的家族,不同的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如此雷同的譜序,出自宋代大儒朱熹之手,這很難不讓人對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收朱熹序文的真實性產(chǎn)生懷疑。
通過對這些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所收的朱熹序文以及朱熹其他著作的考察,似乎在朱熹所作的 《北辰辨》可以發(fā)現(xiàn)該序文的源頭。
現(xiàn)將 《北辰辨》部分內(nèi)容抄錄如下: 帝坐惟在紫微者,據(jù)北極七十二度,常見不隱之中,故有北辰之號,而常居其所。蓋天形運轉(zhuǎn)晝夜不息,而此為之樞。如輪之轂,如硙之齊,雖欲動而不可得,非有意于不動也。若太微之在翼,天市之在尾,攝提之在亢,其南距赤道也皆近,其北距天極也遠(yuǎn)。則固不容于不動,而不免與二十八宿同其運行矣。故其或東或西、或隱或現(xiàn),各有度數(shù),仰而觀之,蓋無晷刻之或停也。①
二 序文落款問題
序文的落款為 “紹興五年甲寅秋,煥章閣待制兼侍講朱熹拜書”。首先是落款的時間問題。
譜序中落款時間為“紹興五年甲寅秋”,《朱熹年譜》載: “高宗建炎四年庚戌 ( 1130) ,秋九月甲寅,先生生?!雹?據(jù)《朱熹年譜》可以發(fā)現(xiàn),朱熹出生于建炎四年,而到紹興五年( 1135) ,此時的朱熹僅僅只有 6 歲,此時的朱熹還在煩惱: “天體是如何? 外面是何物?”④ 又怎能為洪氏作出如此之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序文,而誰又會找一個幼稚孩童來為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作序呢? 這顯然是不合常理的。
當(dāng)然,也有可能是洪昌在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修纂過程中傳抄錯誤。序文的標(biāo)題為 “重刻朱夫子題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敘”,通過序名可以看出應(yīng)當(dāng)是洪昌在修纂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時對前面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的傳抄,這一點在其為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作序言中可以體現(xiàn)。洪昌在序言中說到: “余于稽古流覽之余,采集本支世系,纂錄成帙,前因統(tǒng)宗之序,從教諭公以上直載而不敢煩。何也? 追遠(yuǎn)統(tǒng)同,大義夙備,無容贅也。后為本支之譜,從教諭公以降精詳而不敢略。何也? 保姓聯(lián)族秩敘為重,無容簡也?!雹?序文中的 “前因統(tǒng)宗之序”“后為本支之譜”,按照洪昌在譜序中的說法,《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的譜序應(yīng)當(dāng)是對前面所修統(tǒng)宗譜的沿用。既然可能存在傳抄錯誤,那正確的落款應(yīng)該是什么呢? 這一方面還應(yīng)該從落款內(nèi)容來看。序文的落款除了有時間信息外,還有官職信息,即 “煥章閣待制兼侍講”。
據(jù) 《朱熹年譜》所載: “( 紹熙五年) 秋七月,光宗內(nèi)禪,寧宗即位。召赴行在奏事,辭。立忠節(jié)廟。考正釋奠禮儀,行于郡。八月,赴行在。除煥章閣待制兼侍講,再辭,不允,仍趣前來供職。”② 《宋史·寧宗本紀(jì)》云: “( 紹熙五年) 八月癸巳,以朱熹為煥章閣待制兼侍講?!雹弁ㄟ^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朱 熹 被 任 命 為 “煥章閣待制兼侍講” 一職應(yīng)在宋光宗紹熙五年( 1190) 的時候,而 “紹熙”與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序文中的 “紹興” 僅為一字之差,雖然差別較大,但也存在傳抄錯誤的可能。
不過這種可能的傳抄錯誤并不能代表譜序的真實性。既然洪昌在譜序中說自己是 “前因統(tǒng)宗之序”,那么之前的譜序中是否載有朱熹所作的這樣一篇序文呢? 通
過對 《洪氏系譜》《婺源官源洪氏總譜》 《歙西王充東源洪氏宗譜》 《洪氏續(xù)修族譜》 《歙南洪川洪氏宗譜》等部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的考察發(fā)現(xiàn),這些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大多都對舊序進(jìn)行了傳抄,但并沒有在這些舊序中發(fā)現(xiàn)朱熹所作序文。④ 這些洪氏分支與江村洪氏都有著共同的祖先洪經(jīng)綸,既然洪昌在修譜中說自己是傳承前面統(tǒng)宗譜中的譜序,那么為什么在其他支的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之中沒有朱熹序文呢? 倘若之前的統(tǒng)宗譜中真的存在朱熹序文,以朱熹對后世的影響,他的序文又怎會不被錄入后世所修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之中呢? 除此之外,雖然有的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收錄了朱熹譜序,但是在落款上與江村洪氏中的譜序是有所區(qū)別的?!睹废槭现ёV》載有《宋朱夫子題洪氏宗譜敘》一文,序文內(nèi)容與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內(nèi)容一致,但是在落款上 《梅溪洪氏支譜》 為: “宋慶元元年,轉(zhuǎn)運副使煥章閣待制秘閣修撰,新安朱熹謹(jǐn)題。”⑤ 這與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的朱熹譜序落款時間是不同的,倘若之前統(tǒng)宗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真有朱熹序文,又怎會在兩部譜中出現(xiàn)這樣的差異呢? 綜合這些因素來看,《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收朱熹譜序的真實性是令人懷疑的。
其次,同樣的序文內(nèi)容,出現(xiàn)在不同的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之中,除了落款為朱熹以外,還有落款為他人的?!锻羰献逯尽份d有 《族譜原序》一文,其內(nèi)容與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收朱熹序文一致,但是其落款為 “宋景德二年歲次乙巳,賜狀元及第加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太子太師進(jìn)封萊國公呂蒙正拜撰”⑥。另在 《汪氏宗譜》所收 《前修宗譜序》一文中其落款為 “端明殿大學(xué)士前狀元及第呂蒙正拜題”⑦。除落款為呂蒙正外,還有落款是修譜之人的。 《宋氏宗譜》中的 《龍源宋氏后序》一文,其譜序的內(nèi)容與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的朱熹序文在內(nèi)容上也是一致的,但其落款為 “仙翁二十五世龍溪裔孫宋朝立謹(jǐn)撰”①。除譜序內(nèi)容雷同外,宋朝立還在譜序最后交代了自己修譜的目的: “今購求舊譜,考證源流,以嗣以續(xù),如視諸掌,俾后子孫,克緒先德,勿替引之,是為乎序。”② 正是由于這種序文相同而作者不同的現(xiàn)象,大大增加了休寧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朱熹序文作偽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收錄的朱熹序文在落款習(xí)慣上也是存在問題的。朱熹雖生于南劍州尤溪,但是其祖籍為徽州婺源,所以朱熹對于徽州是有著深厚情感的,一生曾多次回到徽州。俞乃華在 《徽州宗譜中的兩篇朱熹序文》一文中就指出: “朱熹對徽州有深厚的感情,朱熹雖長期居閩,但始終沒忘記祖籍,曾幾次回徽州,并講學(xué)訪友,傳播學(xué)問。其撰著經(jīng)常以 '新安朱熹’署名,據(jù)有關(guān)資料不完全統(tǒng)計寫 '新安朱熹’的署名有 216 次,以示不忘其根?!雹?例如,《仙源岑村汪氏宗譜》所收朱熹序文 《汪氏續(xù)修世譜敘》,其落款為 “淳熙戊申秋九月甲戌,新安朱熹”④。又如, 《新安許氏宗譜》所收 《敘訂許氏名賢源流善行事要》一文,其落款為 “新安朱熹序”⑤?!秴鞘献遄V》中所收 《吳氏族譜跋》一文,其落款為 “淳熙戊申秋七月甲子,新安朱熹書”⑥。在 《鉛山辛氏宗譜》中 《濟(jì)南辛氏宗圖舊序》一文中的朱熹序文落款也是遵循這一習(xí)慣,其落款為 “時宋慶元庚午二月戊午,新安朱熹題”⑦。而《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載的朱熹序文并不是按照這種習(xí)慣,而是直接以官職加姓名落款,這在其他朱熹序文中是少見的。這一點亦加劇了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載朱熹序文作偽的可能。
其次,同樣的序文內(nèi)容,出現(xiàn)在不同的家譜網(wǎng)之中,除了落款為朱熹以外,還有落款為他人的?!?/span>汪氏族志》載有 《族譜原序》一文,其內(nèi)容與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收朱熹序文一致,但是其落款為 “宋景德二年歲次乙巳,賜狀元及第加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太子太師進(jìn)封萊國公呂蒙正拜撰”⑥。另在 《汪氏宗譜》所收 《前修宗譜序》一文中其落款為 “端明殿大學(xué)士前狀元及第呂蒙正拜題”⑦。除落款為呂蒙正外,還有落款是修譜之人的。 《宋氏宗譜》中的 《龍源宋氏后序》一文,其譜序的內(nèi)容與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中的朱熹序文在內(nèi)容上也是一致的,但其落款為 “仙翁二十五世龍溪裔孫宋朝立謹(jǐn)撰”①。
除譜序內(nèi)容雷同外,宋朝立還在譜序最后交代了自己修譜的目的: “今購求舊譜,考證源流,以嗣以續(xù),如視諸掌,俾后子孫,克緒先德,勿替引之,是為乎序。”② 正是由于這種序文相同而作者不同的現(xiàn)象,大大增加了休寧《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朱熹序文作偽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收錄的朱熹序文在落款習(xí)慣上也是存在問題的。朱熹雖生于南劍州尤溪,但是其祖籍為徽州婺源,所以朱熹對于徽州是有著深厚情感的,一生曾多次回到徽州。俞乃華在 《徽州宗譜中的兩篇朱熹序文》一文中就指出:“朱熹對徽州有深厚的感情,朱熹雖長期居閩,但始終沒忘記祖籍,曾幾次回徽州,并講學(xué)訪友,傳播學(xué)問。其撰著經(jīng)常以'新安朱熹’署名,據(jù)有關(guān)資料不完全統(tǒng)計寫 '新安朱熹’的署名有216次,以示不忘其根。”③ 例如,《仙源岑村汪氏宗譜》所收朱熹序文 《汪氏續(xù)修世譜敘》,其落款為 “淳熙戊申秋九月甲戌,新安朱熹”④。又如, 《新安許氏宗譜》所收 《敘訂許氏名賢源流善行事要》一文,其落款為 “新安朱熹序”⑤?!?/span>吳氏族譜》中所收 《吳氏族譜跋》一文,其落款為 “淳熙戊申秋七月甲子,新安朱熹書”⑥。在 《鉛山辛氏宗譜》中 《濟(jì)南辛氏宗圖舊序》一文中的朱熹序文落款也是遵循這一習(xí)慣,其落款為 “時宋慶元庚午二月戊午,新安朱熹題”⑦。而《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載的朱熹序文并不是按照這種習(xí)慣,而是直接以官職加姓名落款,這在其他朱熹序文中是少見的。這一點亦加劇了《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所載朱熹序文作偽的可能。
家譜網(wǎng)的編修者對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的質(zhì)量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span>江村洪氏》的編纂者為唐觀察公洪經(jīng)綸第三十一世孫洪昌,據(jù)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記載:“洪昌生于康熙己巳年四月二十一日,太學(xué)生,考選州同知。”⑧ 洪昌在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凡例》中說到: “修葺此譜刊刻資費,皆愚一人獨捐己橐,未曾派出錙銖,故于族人世系名表悉已具載。
而族內(nèi)詩文除自錄出赍到者,皆經(jīng)付鋟外,倘若有未見遞至者,不克遍搜羅也。”⑨ 通過洪昌自己在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凡例》中的交代可以看出,《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當(dāng)時他以一己之力所修纂,一切費用也是由自己承擔(dān)。這一點在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最后洪天彥所作 《跋》中也有體現(xiàn),洪天彥說道: “余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近百年未經(jīng)修輯,邇者吾侄景文竭數(shù)載之精神,捐一己之囊橐,獨力出而修之。”瑏瑠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的修撰是一個十分費時費力的工程,孫兆秀在 《古筑孫氏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乾隆丁酉譜序》中就講到: “甲午冬,自楚歸里,適合族有修譜之議,日與族兄泮、弟學(xué)永、侄士璘、殿元諸人,參互考訂,三立寒暑,訪得抗公支裔。”瑏瑡 這里通過孫兆秀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在 “合族有修譜之議”的情況下,孫兆秀與族內(nèi)親人 “三立寒暑” 才得到孫抗支裔的情況,當(dāng)時修譜之艱難展現(xiàn)無遺。洪昌以其一人之力、一己之財,修一族之譜,這種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學(xué)識也是有限的,就像洪昌自己所說的那樣:“倘若有未見遞至者,不克遍搜羅也。”而這樣一種情況的出現(xiàn)勢必會造成家譜網(wǎng)(中國家譜網(wǎng))在編修過程中出現(xiàn)訛誤。
據(jù)以上種種情況來看,《江村洪氏》所載朱熹序文,無論是從序文的內(nèi)容還是序文的落款來看,當(dāng)為冒名偽托之作。
上文主要從譜序的內(nèi)容和落款兩個方面對 《江村洪氏》所載的朱熹序文進(jìn)行考證,基本證實了該譜所載朱熹序文當(dāng)為冒名偽托之作。但是,作為這樣一個作偽的文本,它到底是何時形成的呢? 筆者發(fā)現(xiàn)在崇禎年間纂修的 《臨溪吳氏族譜》所載 《吳氏族譜敘》有這樣一句話:“予嘗仰觀乾象,俯察輿圖,山必祖于昆侖之脈,千峰萬 岫 其 支 也。”① 這 與 “予 嘗 仰 觀 乾象……俯察地理,昆維為華夷之鎮(zhèn),而五岳八表逶迤顧盼,譬猶祖之親,而無有不本焉”有著同樣的意義,其文字也是極其相似,只是內(nèi)容有所延伸。而且,在 《宋氏宗譜》所載 《龍源宋氏后序》中,雖然其序文與所謂的 “朱熹序文”內(nèi)容高度一致,但是其落款人卻為宋朝立,落款時間為 “康熙三十二年”,而該譜也是康熙三十二年抄本,在以上雷同序文的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中,該譜是筆者所見修纂時間最早的??梢园l(fā)現(xiàn)此時的落款人并非朱熹或其他歷史名人,僅僅是 《宋氏宗譜》的傳抄者。
而筆者所見的載有雷同序文的 《汪氏宗志》 《梅溪洪氏支譜》 《程氏重修族譜》《江村洪氏宗譜》《汪氏宗譜》以及 《灊陽程氏支譜》等譜的纂修都在《宋氏宗譜》之后,而在這些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中,這些雷同序文的作者就變成了朱熹和呂蒙正等人,其中又以朱熹為主。經(jīng)過梳理發(fā)現(xiàn),這些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的纂修都在清中后期。明清時期是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纂修的集大成時期,私家修譜達(dá)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況。有明一代廣修統(tǒng)宗之譜,入清以后,支譜的纂修日益興起,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朱熹作序”的現(xiàn)象大量出現(xiàn)了。
這種 “朱熹作序”現(xiàn)象產(chǎn)生,其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動因呢? 筆者認(rèn)為,其影響因素?zé)o非有二: 一是家族的修譜者以 “朱熹序文”來提升自己的家族聲望;二是后世對朱熹的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觀點以及譜學(xué)思想的認(rèn)同。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序文的來源有二。一是本族成員譜序,這一類的譜序主要是由本族成員書寫,而這一類譜序又分為修譜者本人自序和家族內(nèi)其他成員的譜序,此類譜序在徽州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中占主要部分。二是外姓譜序。外姓譜序主要是 “名公作者”,他們主要是擁有一定權(quán)勢或社會地位較高的人。
《江村洪氏》所載譜序完全符合這種情況,譜中既有洪昌本人的序文,也有外姓人汪應(yīng)銓所作之序。洪昌將所謂的 “朱熹譜序”載入本支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主要是為了攀附權(quán)貴,從而達(dá)到提升家族地方聲望的目的。
《江村洪氏》所載譜序完全符合這種情況,譜中既有洪昌本人的序文,也有外姓人汪應(yīng)銓所作之序。洪昌將所謂的 “朱熹譜序”載入本支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主要是為了攀附權(quán)貴,從而達(dá)到提升家族地方聲望的目的。除此之外,《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中也收錄了趙鼎、陳康伯、葉向高以及田游等達(dá)官顯貴所作譜序,這些都成了江村洪氏展現(xiàn)其家族地位和聲望的重要依據(jù)。所以,在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編修過程中,追求名人作序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主要是利用這種手段來提升家族地位和聲望,這一現(xiàn)象在支譜纂修繁盛的清代則尤為盛行。而朱熹作為程朱理學(xué)的核心人物,對整個封建社會的后期有著重要而深遠(yuǎn)的影響。同時,朱熹本人也積極參加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編修實踐以及譜序的撰寫③,正是在這些譜序中展現(xiàn)了他關(guān)于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編修的觀點,所以后世修譜亦深受其影響,作為修譜盛地的徽州則更為突出。
《績溪張氏宗譜》就談道: “故先賢朱子作朱氏譜,不欲以附會者巫其先世,只斷自茶園府君,始茶園者由蘇遷婺,距朱子僅八世,以朱子之淹博,不能更而上者,貴傳信也。”① 這是對朱熹不附會、貴傳信的肯定。除此之外,在 《茗洲吳氏家典·李應(yīng)乾序》最能體現(xiàn)朱熹在徽州的影響。李應(yīng)乾在序中說道: “我新安為朱子桑梓之邦,則宜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以鄒魯之風(fēng)自待,而以鄒魯之風(fēng)傳之子若孫也?!雹?正是由于朱熹在徽州的巨大影響,在家
譜編修過程中引用 “朱熹譜序”成為修譜者提升家族聲望最優(yōu)選項,從而也就出現(xiàn)了 “朱熹作序”現(xiàn)象。這可能就是清人黃宗羲發(fā)出 “天下之書最不可信者有二: 郡縣之志也,氏族之譜也”③ 這一感嘆的原因。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中所載的朱熹序文與 “朱晦庵先生有云,五世不修譜者不孝”④ 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所謂的 “五世不修譜者不孝”不知出自哪位先哲之口,但是它們和 《江村洪氏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中所載的序文一樣都?xì)w在朱熹名下。這是在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編修過程中對朱熹譜學(xué)思想的一種文化認(rèn)同,是在傳統(tǒng)中國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信以傳信,疑似傳疑”的編修原則影響下,形成的傳統(tǒng)中國家譜網(wǎng)(修家譜,中國家譜網(wǎng))文化中一種特有的現(xiàn)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