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丑時,一聲尖銳的呼哨劃破夜的沉寂。
剎時,如同潑墨一般濃重的夜空里,倏地冒出幾點火光,緊接著“噌噌”數(shù)聲,烈焰騰起。
半個時辰后,港口又恢復了平靜。
第二天,整個海州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恐慌中:三更時分,停泊在港灣里的十條日本國遣唐使船被付之一炬,其中價值數(shù)百萬的國禮,也灰飛煙滅。
據(jù)說,著火時,居住在館驛內(nèi)的遣唐使們都是醒著的,他們親眼看到火勢沖天,卻是捶胸頓足,無可奈何——原來館驛大門被李邕上了重重的鐵鎖。
理由是:依大唐律,港市重鎮(zhèn)當宵禁。
倒霉的遣唐使團只能求助大唐皇帝李隆基。
一切皆在李邕的掌握之中。
李邕接到命令后,找來了一個水手頭目,對他說:“日本國是一個在大海深處的海島,我聽遣唐使說,他們每年五月可以順著東南風一路順風來到海州,但他們此時返回,豈不是逆風而行?如何能夠平安?”
水手頭明白了李邕的意思:“大人放心,船上的東西,咱們二八分賬!”
五日后,有人發(fā)現(xiàn)那十條已出發(fā)的大船又返回了海州,五百水手個個面帶喜色,下船時還順帶扛下數(shù)十箱貨物,說是按李使君吩咐,沿路在各海島采買所得。
又過了一個月,有漁民在外海捕魚,意外發(fā)現(xiàn)了漂浮在海面的日本遣唐使尸體,都被魚蝦海浪吞噬得差不多了。
02
其實以前的李邕并不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古惑仔。
讓我們把時間回到開元八年(720年),年方二十的李白在四川成都一帶已經(jīng)有點名氣了。
那個時候,商人子弟沒有資格參加科舉,很不幸,李白他爸就是一個商人,于是為了能從政,李白必須要做一件事:“干謁”,即結(jié)交達官貴人,懇求給到一個向頂層舉薦的機會。
就這樣,年少的李白在蜀中四處投遞簡歷,但很遺憾,喜歡他的人寥寥。
在錦官城的上流社會眼中,這個從西域移民來的年輕人,腦回路過于超前,總想著用夸張奔放的文字吸引眼球,不夠沉穩(wěn)。
沒辦法,李白只好嘗試去到鄰近的渝州(今重慶)碰碰運氣。
李邕正是當時的渝州刺史。
對于李邕,李白的確做足了功課,不但知道他的父親李善是前代著名的文化人,還曉得李善曾經(jīng)為古詩文入門課本《文選》做過注釋——這是“啟蒙老師”呵!
只是,溜須拍馬這活兒,李白著實不擅長。
李邕見了李白尷尬的樣子,說:“別整那些沒用的,看看你的作品吧!”
這話正中李白下懷,他當即奉上了一篇新鮮出爐的《巴女詞》: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
沒想到這詩不符合李邕口味。
但李邕決定再給李白一次機會:“你還有什么才藝要展示?”
“我會耍劍,我能喝酒,我擅長戶外徒步……”
李邕聽完嘴角一撇:“這些不過是我大唐每個年輕人都應該具備的才藝,不稀罕?!?br>“不,我覺得我日后還能從政,成為姚崇宋璟這樣的賢臣!”
哎,本事不大,口氣不小。
李邕揮揮手,下了逐客令。
李白看出李邕瞧不上自己,一賭氣,丟下一首《上李邕》,走人!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邕看著這首詩無奈的搖了搖頭。
03
其實,李邕對李白不太感冒,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當時的處境也不怎么樣。
有史料記載:“邕素負美名,頻被貶斥,皆以邕能文養(yǎng)士”。
他日常走的是信陵君路線——輕財仗義,喜歡結(jié)交有才能的人。
可學信陵君是要錢的,可就李邕那點俸祿顯然是不夠的。
當李白前來謁見的時候,李邕囊中羞澀,根本招待不了李白。
氣走李白后,李邕在渝州的任期已滿,一紙調(diào)令,去到了海州。
那個時候的海州就已經(jīng)是繁華的港市,商貿(mào)頻繁,每年官方收取的稅收,加上各種打點通關(guān)費用,對于任何一個地方官來說都是油水。
李邕再也不用花精力去搞錢了。
只是,“養(yǎng)士”這件事是典型的投資無底洞,很快,李邕的錢袋又見了底,于是,李邕打起了遣唐使的主意,這才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嘗到甜頭后,李邕干脆蓄養(yǎng)了一幫死士,直接放出去打劫過往客商,如遇反抗一律誅殺滅口。
漸漸地,朝廷方面有了一些察覺,但苦于查無實證,只能不了了之,不久李邕調(diào)任陳州刺史(今河南淮陽)
04
有錢后李邕過得很瀟灑,繼續(xù)著他養(yǎng)士的做派。
可見了那么多英才后,他內(nèi)心念念不忘的還是那個李白。
不久,手下告訴了他一件奇事:前些天來了一個外地人,操著四川口音的官話,在那兒叫賣,可他一不賣金二不賣銀,就舉著一柄長劍,批著一件叫做“鹔鹴衣”的裘皮大衣,邊走邊吟唱,什么“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李邕聽完一個機靈:“好你李白,看來咱爺倆兒今生有緣!”
李邕讓管家立馬準備三千銅錢送去,替小李把生活費解決了。
李白拿到了雪中送炭的錢,本打算當面致謝,但一琢磨自己初見李邕時的那個尷尬場景,長嘆一聲:罷了,就別自取其辱了。
一轉(zhuǎn)身離開了陳州。
05
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四十五歲的李白因不滿官場齷齪,主動向唐玄宗請辭,云游天下。
在洛陽,李白結(jié)識了比自己小十一歲的杜甫。
他們相約漫游,途徑齊州(今山東濟南)時,他們遇到了州公安局長(司馬)李之芳。
沒想到,這李之芳是李邕的侄子。
李白樂得蹦了起來,這是老熟人哪!他立馬拉著杜甫去拜謁了李邕。
此時李邕年近七十,須發(fā)皆白,沒想到古稀之年還能遇到忘年小友,自是高興,邀請他們一起游歷名勝。
李白說起當年的誤會,李邕瀟灑地一擺手:“若論氣質(zhì)這件事,李生是最像老夫滴!”
這時,李邕注意到了一旁有些沉默的杜甫。
李白這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羈,怎么會和這么一個悶葫蘆結(jié)伴同行?
一聊才知道,這年輕人不簡單,他的爺爺是著名詩人杜審言,而且他還有一個“豪俠”叔叔——杜并。
杜并十三歲時,杜審言遭人陷害下獄,杜并茶飯不思,形銷骨立,他伸冤無門,只好以命相搏!
一天,杜并大搖大擺參加了仇人的宴會,在席間,他暗藏匕首,對著仇人就是一頓猛刺,自己最終也死在亂刀之下。
血案直接驚動了武則天,當即赦免了杜審言。
想起這段往事,“老江湖”李邕禁不住熱淚盈眶,隨即他又向杜甫和李白講了一個節(jié)烈女子為夫報仇的故事。
聽完故事,李白忍不住拔劍起舞,口誦道:
“……學劍越處子,超騰若流星。捐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榮光?!?br>這就是名篇《東海有勇婦》。06
就在與李杜會面的兩年后,長安城傳出一件事:
當時的禁軍左驍衛(wèi)將領(lǐng)柳績與自己的岳父杜有鄰關(guān)系不佳,大概是黨派之爭吧,柳績居然聲稱老泰山暗里結(jié)交太子,指責皇帝過失。
彼時的李隆基早被開元盛世的大好局面沖昏頭腦,聽不得逆耳之言,再加上當政的李林甫正想扳倒太子,于是一頓嚴刑拷問,柳績和杜有鄰都給判了死刑。
李邕書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