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置linux 系統(tǒng)之前,首先到主節(jié)點RAC1目錄下,打開.vmx 文件,添加下列內容:
disk.locking = "false"
diskLib.dataCacheMaxSize = "0"
diskLib.dataCacheMaxReadAheadSize = "0"
diskLib.DataCacheMinReadAheadSize = "0"
diskLib.dataCachePageSize = "4096"
diskLib.maxUnsyncedWrites = "0"
scsi1:1.deviceType = "disk"
scsi1:2.deviceType = "disk"
scsi1:3.deviceType = "disk"
scsi1:4.deviceType = "disk"
2,編輯/etc/hosts文件,添加如下內容:
192.168.1.100 rac1
192.168.1.101 rac2
192.168.1.200 rac1-vip
192.168.1.201 rac2-vip
192.168.2.100 rac1-priv
192.168.2.101 rac2-priv
這里簡要說一下,192.168.1.100/101是在安裝操作系統(tǒng)時在第一塊網卡上配置好的,192.168.2.100/101是在安裝操作系統(tǒng)時在第二塊網卡上配置好的,至于192.168.1.200/201地址只用在/etc/hosts文件中指定即可,不用編輯到任何網卡,因為它只是作為虛擬IP地址在ORACLE RAC中使用。至于第三塊網卡,因為我設定的動態(tài)IP獲取方式,所以在這里用不到。
3,創(chuàng)建組oinstall,dba,用戶oracle
[root@rac1 ~]# groupadd oinstall
[root@rac1 ~]# groupadd dba
[root@rac1 ~]# useradd -d /home/oracle -g oinstall -G dba oracle
設置oracle 用戶密碼(密碼也設為oracle)
[root@rac1 ~]# passwd oracle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oracle.
New UNIX password:
BAD PASSWORD: it is based on a dictionary word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4,開通FTP功能(因為系統(tǒng)默認并沒有打開FTP功能,這里需要人為的設置一番,在這個地方,就要用到我們前面添加的第三塊網卡的動態(tài)獲取IP功能)
4.1,啟用第三塊網卡功能:
通過ifconfig eth2可以看到第三塊網卡自動獲取的IP地址10.10.10.150,和我所使用筆記本的IP地址處于同一網段,且默認路由都設置為10.10.10.254,ping路由沒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實現(xiàn)從本機到虛擬機的FTP互訪??赡苡腥擞X得奇怪,為什么要設定為動態(tài)獲取,直接指定10.10.10.0網段的IP地址不就可以了嗎?因為整個實驗進度會很長,實驗環(huán)境會隨時發(fā)生變化,有時候在單位做實驗,有時候在家里做實驗,有時候又是在外面的茶樓、酒吧做實驗,本機的IP地址跟路由都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候是10.10.10.0網段,有時候是192.168.1.0網段,有時候是其他網段,為了每次跟本機自適應來實現(xiàn)FTP功能的互訪,所以設置第三塊網卡為自動獲取IP顯得尤為重要。至于默認網關也經常發(fā)生變化,其實只需要通過一條命令route add/delete default gw x.x.x.x來進行默認路由的修改就可以了。
4.2,通過執(zhí)行service vsftpd start來啟動ftp功能,然后來到/etc/vsftpd目錄,這里我們要編輯兩個文件,分別是ftpusers和user_list:
4.3,下面這幅圖顯示的是/etc/ftpusers的內容,我們需要做的是在“root”字樣前面添加注釋符,通過這種手段來打開root用戶對ftp功能的使用。同理,需要編輯的文件還有user_list:
通過編輯這兩個文件,我們就可以在windows下以root用戶登陸到虛擬機里同一網段的linux系統(tǒng)下,第三塊網卡的使命就在于此。
4.4,F(xiàn)TP功能演示,這里我們簡單上傳一個文本文件:
1,修改oracle用戶的初始化參數(shù)文件
[root@rac1 ~]# vi /home/oracle/.bash_profile
增加如下內容:
export TMP=/tmp
export TMPDIR=$TMP
export ORACLE_BASE=/opt/ora10g
export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10.2.0/db_1
export ORACLE_SID=RACDB1
export ORACLE_TERM=xterm
export PATH=/usr/sbin:$PATH
export PATH=$ORACLE_HOME/bin:$PATH
export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bin:/bin:/usr/bin:/usr/local/bin:/usr/X11R6/bin/
export CLASSPATH=$ORACLE_HOME/JRE:$ORACLE_HOME/jlib:$ORACLE_HOME/rdbms/jlib
umask 022
2,創(chuàng)建/opt/ora10g目錄,要注意該目錄所有者或oracle用戶的權限 [root@rac1 ~]# mkdir /opt/ora10g 由于該目錄主要由oracle 用戶操作,因此我們將其所有者改為oracle [root@rac1 ~]# chown oracle.oinstall /opt/ora10g 3,配置內核參數(shù) [root@rac1 ~]# vi /etc/sysctl.conf 增加或修改下列內容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fs.file-max = 65536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net.core.rmem_default = 1048576 net.core.rmem_max = 1048576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wmem_max = 262144 [root@rac1 ~]# sysctl -p 讓設置生效 4,提高Oracle用戶的shell限制 設置oracle 使用的文件數(shù)權限 [root@rac1 ~]# vi /etc/security/limits.conf 增加下列內容 oracle soft nproc 2047 oracle hard nproc 16384 oracle soft nofile 1024 oracle hard nofile 65536 修改安全限制 [root@rac1 ~]# vi /etc/pam.d/login 增加: session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limits.so 配置Hangcheck 計時器 [root@rac1 ~]# vi /etc/rc.local 增加: modprobe hangcheck-timer hangcheck-tick=30 hangcheck_margin=180 5,磁盤分區(qū) 通過fdisk -l可以看看所有磁盤的狀態(tài),如果前期裸設備規(guī)劃正確的話,在諸如/dev/sdb、/dev/sdc、/dev/sdd、/dev/sde下面是看不到任何分區(qū)信息的,這也表明這些磁盤都是干凈的磁盤,不像/dev/sda那樣不干凈(有了文件系統(tǒng))。下面我們要對/dev/sdb到/dev/sde的四塊磁盤進行分區(qū),分區(qū)過程如下圖所示(這里以/dev/sdb為例,其他磁盤操作類似): 經過這樣的步驟,裸設備就創(chuàng)建好了。之所以稱之為裸設備,就是因為自身不帶任何文件系統(tǒng),如下圖所示: 到這個地方,要跟前面的文章首尾呼應一下了。把前面的那副圖片專門提出來說明一下: 在這個地方,我取消了/dev/sdb到/dev/sde前面小方框里面的勾,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這個地方的磁盤分區(qū)做準備的。取消那個地方的勾和不取消是有著很大關系的,如果不取消的話,在磁盤分區(qū)的時候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系統(tǒng)會提示你這塊盤上面已經分好區(qū)不用你再分了!如果你強行要分區(qū),那么就必須把之前的分區(qū)信息給刪除掉重新分配。如果這時采取這樣的動作,那么危險就來了,在下一刻你關閉系統(tǒng)、重新啟動的時候系統(tǒng)會報告一個嚴重錯誤,說系統(tǒng)磁盤所屬卷組受到了嚴重破壞,然后系統(tǒng)無法啟動。 分析一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如果我們在系統(tǒng)安裝的時候沒有取消掉/dev/sdb到/dev/sde前面小方框里面的勾,那么相當于我們用于安裝操作系統(tǒng)的磁盤從一個變成了五個,雖然/dev/sdb到/dev/sde沒有直接參與操作系統(tǒng)部分的安裝,但是他們已經和/dev/sda這塊盤被一起劃分到了同一個卷組,因此也自動的獲得了分區(qū)信息。在磁盤分區(qū)這個階段,如果再對包括/dev/sdb到/dev/sde這幾塊盤進行分區(qū)信息的重建,那么就破壞了原有卷組信息。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銀行有一個金庫,打開這個金庫大門需要五把鑰匙,五把鑰匙分別放在五個人手里,這五個人都是銀行的核心職工,這樣做當然是為了提高安全性。試想假如有一天同時丟了四把鑰匙,那僅剩的一把鑰匙自然是不能打開金庫大門的。在安裝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時候我們本來只需要一塊硬盤來與之發(fā)生關聯(lián),但是現(xiàn)在我們讓其他四塊磁盤也參與了進來,在實驗過程中又變相的毀掉了那四塊磁盤,自然系統(tǒng)就發(fā)生紊亂了。 由于RHEL5 中取消了rawdevices,如果不想將映射命令放到rc.local 中的話,我們就需要將其配置到/etc/udev/rules.d/文件夾中 修改文件 [root@rac1 ~]# vi /etc/udev/rules.d/60-raw.rules,添加內容如下圖所示: 5,重啟服務以及驗證: 這樣,主節(jié)點的設置過程完畢,下面就要開始副節(jié)點的設置了。
http://oss.oracle.com/projects/compat-oracle/files/Enterprise_Linux/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