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陰肺經(jīng)穴位歌
穴歌:
手太陰肺十一穴 中府云門天府訣
俠白尺澤孔最存 列缺經(jīng)渠太淵涉
魚際少商如韭葉
手太陰肺經(jīng)
<<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主治病癥>>
是動病(偏重氣分病)
1.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
2.肺脹滿膨脹而喘咳,缺盆中痛
所生病(偏重血分病)
1.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
2.臑臂內前廉痛厥
3.掌中熱
<<現(xiàn)代醫(yī)學觀點>>
1.肺炎(循行上膈屬肺)
2.肋膜炎(循行上膈屬肺)
3.胸部帶狀皰疹(肺經(jīng)循行經(jīng)過胸中)
4.胃炎,胃潰瘍(肺經(jīng)起于中焦)
5.氣喘(氣管屬肺系)
6.五十肩,肩關節(jié)炎(循行從肺系,橫出腋下走前路)
7.媽媽手,扳機指
8.過敏性鼻炎
9.咽喉炎,扁桃腺炎
尺澤
<取穴法>
以手平舉之,按取肘中屈臂橫紋中,兩筋骨罅陷中,稍偏向橈側,搯住穴位,令病人屈伸其肘,必在前膊與上膊之關節(jié)部,二頭膊肌之外,有橈骨動靜脈,頭靜脈;分布中膊皮下神經(jīng),正中神經(jīng).
<穴性>
清肺熱,降氣逆,清上焦之熱.
<主治>
咳嗽,哮喘,咯血,咽喉腫痛,肝脹息賁,心疼腹痛,
肘關節(jié)內側疼痛,面白善嚏,悲愁不樂等.
<臨床應用與配伍>
1.本穴能瀉肺熱,因此亦為咽喉炎及扁桃腺炎的特效穴.
2.配曲池,合谷治療風痺,臂,肘痛不舉
3.本穴為肺經(jīng)合穴屬水,金生水,為肺經(jīng)子穴「實則瀉子」, 凡肺經(jīng)實癥(痛癥)均可瀉之
孔最
<取穴法>
以手平伸,手掌向上從腕橫紋端上量七寸,偏向橈側,直對尺澤穴取之.
有長屈拇肌,迴前圓肌,橈骨動靜脈,尺骨動靜脈;分布橈骨神經(jīng),外膊下神陘.
<穴性>
清肺熱,解表,潤肺止血.
<主治>
傷寒發(fā)熱,汗不出,咳逆,肘臂痛,屈伸難,吐血失音,頭痛,咽痛.
<臨床應用與配伍>
1.郗穴為體內氣血深聚之處,止血止痛之作用甚強,一般多用于臟腑急性病證
2.孔最為肺經(jīng)郗穴,通過表?媄鰜Y,因此能治療痔痛及痔出血及肺臟其他急性病(如肺炎,扁桃
3.配肺俞,大椎,治發(fā)燒,咳嗽,胸痛,
4.配合谷,治身熱汗不出.
列缺
<取穴法>
手側置,先找手陽明經(jīng)陽谿穴(在脕內橫紋外端上側,兩筋間凹陷中),從陽谿穴往上量取一寸
在內撓骨肌多長屈拇指肌之外側,有撓骨動脈,頭靜脈;分佈撓骨神經(jīng),外膊皮下神經(jīng)。
<穴性>
能開關竅、利胸膈,宣肺去風、疏通經(jīng)絡。
<主治>
頭痛、咳嗽、咽喉腫痛、口眼歪斜。
<臨床應用與配伍>
1.診斷:脈氣實,則本穴會顯現(xiàn)腫硬或隆起狀態(tài);脈氣虛,則本 穴會有陷下現(xiàn)象。
2.本穴對任何熱病有退熱卓效。
3.治療頭痛取列缺是為 截法,針尖向下刺進, 直透太淵。
太淵
<取穴法>
半仰掌,找大拇指后,腕橫紋頭陷中,按之動脈動手,即脈診之寸部,切之酸楚。
<穴性>
能消肺氣腫、止頭痛。
<主治>
無脈癥、肺脹哮喘、胸痛、肩背痛、腕關節(jié)及周圍軟組織疾病、缺盆痛、溺色變、煩悶不得
<臨床應用與配伍>
1.太淵為脈之總會,脈搏有變動時可取之。
2.五臟無原穴,以俞代原,因此本穴又為肺 經(jīng)原,是肺經(jīng)顯三焦原氣最強之所在,喘
咳咽痛、兩乳痛,痰結膈中,心胸脹等癥, 皆可先刺太淵,再刺大腸絡穴偏歷。
魚際
<取穴法>
疏肺和胃、利咽喉、清血熱。
<主治>
咳嗽、哮喘、發(fā)熱、咽喉腫痛、手腕部腱鞘炎、痺走胸背痛、咳引尻痛、心痛、目眩。
<臨床應用與配伍>
1.本穴為行胃中濕熱出行陽道、不令溼土剋腎水。文獻報 告:在魚際穴針刺或割治、埋?
病患、有明顯的調理腸胃的作用、約兩個月的時間即可見 明顯的效果。
2.本穴配合中渚、 臂臑治講話太多而失聲音特效。
少商
<取穴法>
手掌微握拳、拇側向上、以拇指甲內上角與第一節(jié)橫紋頭做一直線、復將爪甲底延長、當兩
<穴性>
開竅、醒神、清熱。
<主治>
咳嗽、咽喉腫痛、中風昏迷、抽筋。
<臨床應用與配伍>
1.本穴為喉科要穴、因其有瀉肺清熱作用、可配合商陽、少 沖、關沖、中沖點刺、效果?
2.流行性腮腺炎(痄腮)點刺本穴、能迅速退熱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