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shù),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只有根據(jù)學情不斷變換提問的方式,才能使語文課堂上的提問實用、有趣、高效,才能使語文課堂上的提問真正成為一門藝術(shù)。
一、象征性提問
象征性提問一般是向全體學生提出比較簡單的問題,目的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注意,促使學生通過聯(lián)想增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教學《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時,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八位文學家?請說出他們的代表作。”這樣,在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課堂教學就會很自然地進入相應(yīng)的教學情境。
二、隨機性提問
隨機性提問是問題本身沒有什么難度,或帶有測試性,但由于某些原因?qū)W生卻不愿意主動回答時教師被迫采用的一種提問方式。比如,對于背誦課文,高中階段的學生大多不會自告奮勇地主動請纓,這時教師就要指名某些學生背誦相應(yīng)的段落。
三、選擇性提問
選擇性提問的問題往往是具有不同難度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一般來講,“是什么類型”的問題適合提問基礎(chǔ)薄弱的同學,“為什么類型”的問題適合提問學習能力高的同學,“怎么辦類型”的問題適合學生共同討論回答。比如,教學《荷塘月色》,絕大部分同學都能說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是直接抒發(fā)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是文章的文眼,但要回答作者為什么不寧靜的問題,則只有對背景和作者有更深了解的同學才能回答,至于作者怎樣才能真正擺脫那種心境,則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應(yīng)該作為專題研究的課題由學生共同解決。
四、故意性提問
故意性提問是一種于無疑處故意生疑的提問方式,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善于質(zhì)疑、主動釋疑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式有時要建立在教師故意出錯的基礎(chǔ)上。比如,教學《留侯論》,教師就可以這樣提出問題:“像張良這樣的婦人為什么能輔佐劉邦定天下呢?”這樣,學生會很快就指出錯誤:“張良是男的,原文是說其狀貌如婦人女子。”接著,教師再問:“那作者蘇軾為什么要提到這一點呢?”這樣,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就會理解蘇軾使用襯托手法的用意。
五、競爭性提問
競爭性提問是在問題難度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教師為使問題的答案更準確或更豐富而設(shè)計的一種激發(fā)更多學生參與的提問方式。比如,做仿句練習或修辭練習時,教師就可以或按座位,或依姓氏,或分男女,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讓他們參與到最佳答案的評比中。這樣,課堂教學便會在競爭中出現(xiàn)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同時學生也會在比較中更好地掌握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
六、趣味性提問
趣味性提問是一種為活躍課堂氣氛而使用的提問方式,在練習較多的課堂上采用這種方式,教學效果會更好。比如,我在課堂上提問時就經(jīng)常引進圍棋術(shù)語:我說“天元”,學生便會一起尋找教室里最中間的同學回答問題;我說“金角銀邊草肚皮”,課堂上馬上就會出現(xiàn)一場孰金孰草的問答比賽;我說“叫吃”,被周圍三個已經(jīng)回答過問題的同伴半包圍的同學便會在大家的笑聲中無奈地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補充說明問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