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住宿,需要花錢;
朋友聚餐,需要花錢;
出門旅行,需要花錢;
……
每個人的生活都和金錢息息相關(guān)。
有的人,恥于談錢,覺得錢太俗,談多了傷感情,總是一副視金錢如糞土的清高模樣。
也有的人,嗜錢如命,常常頂著拜金主義的帽子,對錢俯首稱臣。
而過去的我,一直屬于前者,也許是傳統(tǒng)的觀念,又或是過往的教育,我很明顯地自帶一種鮮明的傾向:重精神,輕物質(zhì)。
在別人面前喜歡裝作自己不愛錢,對于要跟別人討價還價也總是不好意思,理所當然地認同一些陳腐的理念:
金錢是萬惡之源;
愛財之人往往自私;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金錢是骯臟的;
……
甚至一度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寫作者,更不該提錢,提多了就顯得功利,銅臭味太重,一個文人怎么可以這么商業(yè)這么俗氣呢?
經(jīng)過了這些年對于金錢更深層次的思考,我的認知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認識到:
金錢本身沒有好惡,它只是一種生活里的能量;
這個世界幾乎沒有脫離物質(zhì)而獨立存在的精神;
金錢至上不可取,但是物質(zhì)貧乏也會限制一個人的發(fā)展;
……
而當我開始理直氣壯地愛錢,用一種更為正確的認知去看待金錢的價值時,我的生活就變得更加自由,而這種自由是建立在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富足之上。
金錢是我們一輩子都無法逃避的人生課題,而對于它,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一套經(jīng)過日積月累沉淀下來的看法和信念,也正是我們所抱持的金錢觀,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生活里的每一次選擇,進而成為一股左右人生富足貧乏的強大力量。
01. 你對錢的態(tài)度,決定了錢跟你的距離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里,金錢似乎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所謂「士農(nóng)工商」,逐利的商人社會地位向來比較低,而「安貧」,「清苦」則一直為當權(quán)者所稱頌。
而有一些能在社會上發(fā)聲的人,刻意避談金錢,還時不時感嘆當下這個「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的社會,反過來又更讓人恥于談錢。
就像很多時候,當我們看到有錢人闊綽地花錢,高調(diào)地做事,我們就會無意識地蹦出來一句“有錢人了不起呀......”。
其實了不起的不是那個人,而是財富的差距,因為財富的差距是需要用時間來彌補的。
就比如,別人已經(jīng)賺了100萬,而你卻只有10萬,那你們之間的差距就是90萬。這90萬的差距,你如何趕上去呢?通過工資存款,每個月存1萬塊,那也需要90個月,將近8年的時間。
通過用時間作為衡量差距的標尺,我們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差距是如此之大,相對于我們短暫的人生來說,這就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殘酷現(xiàn)實。
其實,對錢的輕視態(tài)度,反映的是我們自欺欺人的匱乏內(nèi)心。
一個你一直討厭的東西,你又怎么可能會愿意擁有它呢?而那些鄙視金錢,甚至鄙視別人有錢的人,往往都是沒錢也沒有賺錢能力的人。
幾年前我參加過一個自媒體大咖的寫作課,當時他特別火,粉絲流量非常大,經(jīng)常會推出自制的學習課程,比如寫作方面的,演講方面等等等等。
當時我的想法是:這個人怎么這么商業(yè)啊,營銷這么多課程,難道不覺得吃相很難看嗎?
現(xiàn)在回頭去看當時的自己,忽然感覺太幼稚可笑了。
人家賺錢不偷不搶,憑借的是自己的讀者粉絲,仰仗的是自己的努力經(jīng)營,這有什么值得鄙視和非議的。
也許正是我當時做不到他那樣,也沒有能力去賺那份錢,所以嫉妒眼紅人家罷了。
「恥于談錢」的本質(zhì),歸根到底,是認為精神比物質(zhì)更高尚。
我完全認同精神比物質(zhì)更高尚,但是,這個世界幾乎沒有完全脫離物質(zhì)存在的精神。
你喜歡藝術(shù),愛看展覽,這需要花錢買門票;
你想要環(huán)游全球,體驗世界,這需要花錢去游歷;
甚至是你身邊的那一桌一椅,它們讓你感覺到舒服,這也需要花錢去購買;
……
審美需要錢,精神愉悅也需要錢,你活在這個世界,需要愛情,也許需要面包。
就連古代清高的士大夫,他們風雅的消遣生活,大都離不開金錢的支撐。
如果真的完全拋開物質(zhì)談精神,這只會讓你浮于云端,流于空洞,理想的精神世界遲早崩塌。
從「恥于談錢」,到現(xiàn)在「理直氣壯地愛錢」,我開始有這樣一種認知——
通過自身價值獲得可觀的金錢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物質(zhì)和精神其實并不對立,我們更應該倡導有物質(zhì)基礎(chǔ)的精神生活。
有網(wǎng)紅作者說,我愛這個功利的世界。
有讀者贊賞我文章的時候說:連最親的家人都需要用買一些東西來表達某些情感。
這是一個傳統(tǒng)觀念逐漸瓦解,新的觀念正在形成的時代。
一些被壓抑的天性正在逐漸得到釋放,理直氣壯地愛錢并沒有什么不妥,關(guān)鍵在于——
我們內(nèi)心得有一個尺度,在自己的能力極限內(nèi)努力去追求物質(zhì)享受。如果為了得到更多錢付出的成本太高,犧牲了健康情感甚至生命,這其實并不劃算。
沒有了對于金錢負面信念的束縛,我感覺自己活得更自由了——
我敢于在朋友面前談錢,卻并沒有因此而傷感情;
我不再認為創(chuàng)作者就不該談錢,相反,我認為有價值的知識就應該付費;
我更愿意去追求一些物質(zhì)上的享受,而不是一味地活在虛幻的精神世界里。
總而言之,我的精神和物質(zhì)生活都變得更富足更自由了。
02. 金錢的真正價值是什么?
不再恥于談錢,反而理直氣壯的愛錢,是因為我看清楚了金錢的真正價值。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有其價值,時間有其價值,知識有其價值,你上班提供的勞動有其價值。
而金錢,它本身不具有任何價值。
金錢只是一種人們交換資源和體驗的籌碼和工具,更深層次地說,它是一種能量的流動。
當你花錢打車的時候,你不僅是在獲得坐車的體驗,更多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體力,以讓自己更高效地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當你購買了一套新的漂亮衣服,你不僅在購買面料或者品牌,更多是在獲得一種高級身份感的體驗,讓自己對擁有和穿上它感到被喜歡,被尊重和被信賴。
當你購買了某種跑車或鉆石項鏈之類的東西,也不僅僅是在購買商品本身,你還在購買駕駛汽車或佩戴項鏈的體驗,更本質(zhì)地說,你購買的是與之相關(guān)的力量,速度或社會地位的體驗。
你花錢買的所有東西都只是為了獲得某種體驗,這是金錢流動起來所能帶來的價值。
我們通過花錢購買他人提供的服務(wù)來獲得體驗,反過來,作為服務(wù)提供者,我們也通過為他人創(chuàng)造體驗來賺錢。
正因為金錢流動導致了資源和體驗的交換,所以很多人容易掉入金錢的循環(huán)陷阱:
放棄一種體驗來賺錢,卻又把賺來的錢用于獲得那種被放棄的體驗,周而復始。
壓力循環(huán)
有些人通過很大的壓力來賺錢。
他們從事高壓工作,需要面對很大的工作量,或在工作中經(jīng)常要遭受批評和評判。盡管他們賺了很多錢,但他們會將錢主要花在緩解壓力上,以補償高壓工作帶來的嚴峻考驗。
這些人最終處于不斷產(chǎn)生壓力和緩解壓力的循環(huán)中,而實際上并沒有積累很多財富。
自我循環(huán)
有些人在沒有自主權(quán),無法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環(huán)境中工作,比如對自己從事的事情毫無興趣,在工作上也毫無成就感可言。所以,他們會喜歡把錢花在一些膚淺的物質(zhì)享受上,比如買奢侈品來包裝自己,期望借此消除內(nèi)心的無價值感和不安全感。
這些人最終處于喪失價值感和填補價值感的循環(huán)中,因此從沒有真正積累財富。
痛苦循環(huán)
有些人為了謀生而傷害自己,可能是身體上的痛苦(比如打黑拳),也可能是情感上或心理上的痛苦(違背道德等的職業(yè))。
然后,這些人將他們的錢花在緩解疼痛上——酒精,毒品和其他轉(zhuǎn)移用途,這更難以積累財富。
當我們掉入這些金錢的惡性循環(huán)里,那我們就會很快成為金錢的奴隸。
這時候,不是你擁有了金錢,而是金錢挾持了你,金錢成了你人生的唯一目的,這也是「金錢至上」主義的根源。
如果想要跳出陷阱,積累財富,我們就需要檢視自己賺錢和花錢的方式,然后換一種金錢模式——通過一種積極的體驗來賺錢,并且以獲得另一種積極的體驗來花錢。
就像我喜歡寫作,所以就會期望通過寫作這種積極的體驗來賺錢,而為了有更多的寫作靈感,我則更愿意把金錢花在買書,見人以及旅行上,因為這些積極的體驗可以讓我的精神世界更豐富。
金錢真正的價值始于我們超越金錢,看到它背后能給我們帶來的積極體驗——
借由金錢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美好;
借由金錢給家人朋友帶來美好的生活經(jīng)歷;
借由金錢給這個社會創(chuàng)造出價值和貢獻;
…...
這時候,金錢不再是你幸福的唯一標準,金錢只是幸福的手段和工具,卻并非幸福本身。
記得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甚至連金錢也是一樣,因為它會給人們以教益。錢就好像琴一樣,誰不會演奏,它就只會讓他聽到刺耳的噪音。錢又像愛情一樣,誰吝嗇不肯把它給人,它會讓他死去;慷慨把它給予別人,它會使他新生?!?/p>
在我看來,對待金錢最好的態(tài)度,就是把它當作朋友,與它建立起親密的關(guān)系。
當你成為金錢的朋友,你就會尊重它,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并且借助它專注于更重要的事情,從而豐富了人生的體驗,也拓展了生命的意義。
03. 賺錢這個愛好, 越早培養(yǎng)越好
當我能發(fā)現(xiàn)金錢的真正價值,并且開始理直氣壯地愛錢時,對于賺錢這個事情,我就不再有負面的感受。
只要是不違背道德,不作奸犯科,你憑自己本事賺錢,就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你自立自強,可以不依賴于他人立足于這個社會。
很多人的理想很豐滿,但卻從不曾思考理解過現(xiàn)實的骨感。
曾經(jīng)有讀者來找我咨詢?nèi)松较?,說自己非常想要通過寫作來安身立命,可是當下的寫作能力并不足以養(yǎng)活自己。
我問他為什么選擇寫作這個方向,他的回答是“因為我喜歡,我覺得寫作很適合自己……”
聽到這句話我苦笑了一下,畢竟我也只是把寫作當作自己的興趣和副業(yè),而我從寫作上所獲得的收益,并不足以支撐我享受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
所以我對他說:
“按照你現(xiàn)在的能力,你還沒有資格按照你喜歡什么來選擇想過的生活。
你現(xiàn)在要做的不是你喜歡做的事情,而是你應該做的事。除非剛好你喜歡做的事情,正好能給你帶來足夠的收入。
否則,你應該先去做那些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如此才能保持良好心態(tài)去發(fā)展自己的興趣?!?/p>
事實上,這個世界就是非常現(xiàn)實和殘酷的,沒有人會為了你的某個興趣或者愛好買單。
在理想和面包之間,有些人看似勇氣可嘉選擇了理想,可實際上卻并沒有積累足夠的資本去追求所謂的理想。
于我而言,獨立的生活遠比所謂的詩和遠方重要得多。
有很多人跟我說,你會寫作也會畫畫,為什么不辭職去創(chuàng)業(yè),做個自由自在的文藝青年呢?
說實話,他們都把自由想得太簡單了。
我非常清楚自己能力的邊界,盡管寫作和繪畫是我的興趣和熱情所在,但我至今并沒有積累到足夠的資本和能力去成為一個優(yōu)秀到不可忽視的自由作家。
我反而要感謝自己在當前工作上的長期投入,這不僅讓我能夠從中獲得事業(yè)上的自主力和成就感,而且還為我的生活提供了非常不錯的品質(zhì)保障,我可以有足夠的錢去讀書,去見人,去旅行,進而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在當下的理想不足以讓自己衣食無憂之前,我們的人生重心就應該放在賺錢上,這聽起來很物質(zhì),但卻是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通行法則。
去年因為一部美劇《致命女人》而爆火的華裔女星劉玉玲,她有個「去你的」基金(Fuck you money)。
她說自己很早就明白要為人生存上一筆錢,讓自己能在受委屈或不愿妥協(xié)時說走就走,沒有后顧之憂。
有些人的財富不是家里給了他多少錢,而是從小就形成了一個健康的金錢觀。
對于普通人而言,越早讓孩子接觸社會理解社會,越早讓他們培養(yǎng)賺錢理財?shù)募寄?,就越容易給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忙著給孩子報名很多培訓班,書法,鋼琴,芭蕾等等,如果這些并非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那這些投入就只是純消費,培養(yǎng)這些愛好并沒有太多價值。(畢竟沒有幾個人能成為郎朗)
相反,家長更應該讓孩子培養(yǎng)一些「軟」技能——
學會觀察人,理解人,學習與人交往,提升共情能力,懂得去正確地看待金錢,這些對于孩子來說更有意義。
你有時間去接送孩子上課下課,不如用來陪他們玩耍,帶他們出門長見識,甚至是教他們?nèi)绾钨I菜,如何做飯,如何跟錢打交道,甚至參與父母的社交。
很多人一生都在跟錢較勁,因為金錢往往是他們內(nèi)心問題在外界最直接的顯化。
生存于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商業(yè)模式。
賺錢從來不是可恥的,相反,它反映了一個人如何通過自身努力而立足于這個社會的能力,并能為我們應對未來的變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最后的話
有這樣一個故事。
夏天的午后,一群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決定去家拜訪他們最喜歡的教授。
在畢業(yè)近一年的這些時光里,他們每個人都被推進了這個真實殘酷的世界,并需要應對隨之而來的所有挫折和困惑。
整個下午,這些學生都在向他們的教授抱怨畢業(yè)后的生活有多么艱難——長時間無休止的工作,苛刻而吝嗇的老板,競爭激烈的就業(yè)市場,以及周圍所有人都在談?wù)摶蜿P(guān)心的是金錢,金錢,金錢。
教授聽完了這么多控訴之后,起身去煮了些咖啡。
他拿出六個杯子盛滿咖啡,每個學生一個。其中三個是便宜的一次性杯子,另外三個是他收藏的最好的瓷器杯子。
然后,他把咖啡端到了大家面前,讓他們隨意自取。
不到幾秒鐘的時間,討價還價就開始了——
“等等,你為什么要拿最漂亮的杯子?”
“讓我拿這個,我可是開了很遠的車過來的。”
“沒辦法,誰讓我最先到這里的呢!”
同學們彼此溫柔地互相指責,帶著些許戲虐地無聲競爭著。
教授看了好一會,笑著開口說:“你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嗎?你們都在爭論誰應該拿最漂亮的杯子喝咖啡,卻忘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僅僅只是咖啡而已?!?/p>
恰如教授所說,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追求的是金錢,但實際上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往往并不是金錢本身。
就像我從恥于談錢到理直氣壯地愛錢,并不是因為我變得越來越物質(zhì)了,而是我很清楚金錢的真正價值,也很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當我重構(gòu)了過往對于金錢的錯誤認知之后,就迎來一個更自由的世界。
“最近在忙什么?”
“忙著賺錢討生活呢!”
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越來越有底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