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有人說,中國的統(tǒng)一最重要的方面是文化的統(tǒng)一。這句話說得很對,因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形成了一種很獨特的、很統(tǒng)一的文化體系,那就是近年來人們常提到的、倍受世人崇尚的“中華文化”。漢字不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種很獨特文化形式。因此,研究一下海峽兩岸﹝其實還應包括海外華人社群在內﹞漢字的差異與統(tǒng)一,及其與中國和平統(tǒng)一前景的關系,應該是很有意義的一個課題。
我想,研究漢字的差異與統(tǒng)一,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漢字的“義”,二是它的“形”,三是它的“音”,四是它的“碼”,五是要顧及它的應用范圍﹝普及率﹞。
【義】漢字向來是一字多義的。不過,從北京到臺北,從紐西蘭到北美洲,從新加坡到馬來西亞,從澳門到香港,全球華人對漢字的字義的認知幾乎是完全沒有異義的,此處不再多所述說了﹝注:此處指的是單個漢字的”字義”,而由數個漢字組成詞的“詞義”,雖然全球華人在這方面的認同性也不存在問題,不過不在我們討論的范圍內,此略﹞;
【形】形比較復雜,海峽這邊通行簡體字,海峽那邊通行繁體字,即“形”之異也;不過自古以來漢字就是一字多形,即同一個漢字也有一種或多種不同寫法,例如孔乙己說“茴香豆的茴有五種寫法”就是這個意思。回顧整部中華歷史,漢字本來就是發(fā)展的;除簡體、繁體之外,漢字還有甲骨文、彖體、楷書、草書、隸書、魏書、仿宋體等不同發(fā)展階段、不同書體之別;而且同一書體的漢字還有正體字、異體字之分;香港流行一種“百福圖”,即福字有一百種寫法,包括了福字的一百種體形,都是漢字的“?!弊忠病?/span>
既然漢字本來就有那么多不同形體存在,那么,在那多形體之外,發(fā)展多一種簡化形體,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有什么不好? 所以,不管簡體、繁體、草書、楷書、隸書、魏書、宋體、大篆、小篆…,盡管形體不同,它們通統(tǒng)都是漢字。
所以,從發(fā)展的角度看,漢字根本從來就是一種統(tǒng)一的文字;不管在歷代的平版印刷世界,還是在現代計算機世界和互聯網世界里面,都是如此!
【音】漢字的發(fā)音就更復雜了,不單一字多音,而且“南腔北調”,自古如此,并不妨礙我們民族的大一統(tǒng)。但時代進入高文明高科技年代,這種“南腔北調”各說各話畢竟不便,因此,從孫中山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到香港、澳門政府,到新加坡政府、馬來西亞華人領袖,都把推廣標準漢語拼音當作一項長遠的目標在努力。而在這一方面,中國政府早期制定的標準漢語拼音方案,在實現中華民族語言文字“消異求同”,在讓“漢語走進國際而成為世界主要通行語言文字之一”這一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說“漢語走進國際而成為世界主要通行語言文字之一”不是沒有根據的。實際上,在世界各國,學習和使用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在計算機世界特別在互聯網世界,漢語的用戶目前己經超過法語而成為世界通行的第二大語言。
【普及率】普及率當然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例如“甲骨文”的“義”、“音”、”碼”等的異同并不重要;一些僻字少人應用,也可不論,但作為一種社會的通用語言文字,異同之爭就不能等閑視之。漢字的改造、大陸簡體漢字的再改造和廢存,就是不能不考量一個社會層面的問題,即其“普及率”的因素。
【碼】即漢字的標準編碼。這本來不是漢字的固有屬性,只是到了近代世界的計算機時代,漢字的編碼才成為它的一個固有屬性。而且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與前面談到的幾個屬性相比,目前“碼”是漢字的一個最重要屬性。
目前漢字的碼有兩套,一套是中國政府早期制定的國標碼【gb2312】﹝還包括其補充集﹞,另一套是【big5】碼即大五碼;國標碼專用于簡體字,大五碼專用于繁字,它們在計算機里可以互相轉換和互通。最近的消息是一套新的漢字國際標準碼已出籠,不久即將替代【gb2312】簡體碼和【big5】繁體碼而實現簡繁漢字的完全統(tǒng)一。
二、以發(fā)展的眼光看簡繁漢字的優(yōu)劣
就其美學性、易辨認性與信息密度來說,繁體漢字優(yōu)于簡化漢字。不過從易學易寫這方面說,簡化漢字又有很大的優(yōu)點。孰優(yōu)孰劣難以簡單下結論。
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不要忘記近百年來中國經濟文化落后的日子。文化的落后表現在眾多的文盲勞苦大眾。而在那段經濟落后、沒有計算機的艱苦年代,簡化漢字在普及教育、掃除文盲,以至提高中國人民的文化素質的過程中起過的重大作用是不應被忘記的。
不過,隨著中華民族經濟的起飛、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的發(fā)展和進步,對漢字的美學要求自然不應繼續(xù)被忽略;特別是計算機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對文字的需求,計算機逐步解決了人們書寫漢字的困難;繁體漢字原來的缺點不再重要而其優(yōu)點逐漸凸現,簡體漢字的優(yōu)點不再重要而它的缺點卻逐漸凸現出來;因此,漢字的再改造或曰發(fā)展,自然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筆者的淺見是:時至計算機普及以及互聯網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實在不必太介意于簡繁漢字孰優(yōu)孰劣的爭論。時代是不斷進步的,事物是不斷發(fā)展的,漢字也是不斷發(fā)展的,與其在簡繁上爭論不休,不如把眼界放寬放遠一點,讓我們更加著眼于漢字的再發(fā)展方面。
三、簡繁體漢字之分妨礙中國的統(tǒng)一?
我以為答案應該是完全否定的﹝注﹞。八十年代以來,海峽兩岸從軍事對抗逐漸走向和平交流,兩岸經濟文化的交流難免遇上簡繁漢字不統(tǒng)一的障礙。人們有理由擔心,繁簡漢字的“分裂”狀態(tài)若未能早日“統(tǒng)一”,恐怕也會變成中國的統(tǒng)一過程不可回避的障礙。不過筆者以為不必過慮。香港和澳門的順利回歸是一個有力的證明。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世界里漢字文化的統(tǒng)一和迅速發(fā)展,又是另一個有力的證明。
香港、澳門回歸前后都一直沿用繁體漢字為主、簡繁兼容并行;雖然許久以來,民間一直簡繁并行而以繁體為主;而政府的正式文件都是繁體漢字,政府的計算機系統(tǒng)、官方的電子商務系統(tǒng)、機場系統(tǒng)……等,也都是采用big5碼之繁體漢字。香港的報紙刊物﹝包括中國政府屬下的報刊﹞全部都是使用繁體漢字。學校、書店里的書籍,除極少數簡體外,絕大部份都是繁體漢字。
在計算機和互聯網世界里,一個簡繁漢字完全統(tǒng)一的漢語文化世界也己經形成或正在形成。漢字在這里的這種“統(tǒng)一”,也是通過簡繁兼容并行的過程實現的。漢字文化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形成和統(tǒng)一,更加使人們相信: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就在前面不遠處,這是歷史的必然。
在現實世界里,簡繁漢字的完全融合或“統(tǒng)一”,也是遲早的事,而且我以為一定會很快就實現的。其實現之路也應該是簡繁兼容并行。
漢字文化在互聯網世界里的大統(tǒng)一和迅速發(fā)展,使我們更憧憬于現實世界里中華民族的大統(tǒng)一和發(fā)展。我們相信,兩岸簡繁體漢字大融合之日,就是離兩岸統(tǒng)一不遠了;兩岸的中國人大統(tǒng)一之日,一定是中華民族大振興之始。
﹝注:不過我自已以為,今天如果還有人主張臺灣應廢繁體而行簡體,或大陸應廢簡體而行繁體,那非但是不現實的,而且是不利于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論調,令人懷疑是在對兩岸統(tǒng)一設置障礙。我還以為,主張臺灣堅行繁體而禁簡體或大陸堅行簡體而禁繁體,反對或阻撓目前民間己漸多見的簡繁漢字的并行使用,那也不是促進兩岸和平統(tǒng)一之道。當然,各人看法、觀點有異是正常事。本文若有不當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四、漢字是最美麗、最科學和最有效率的文字
清朝末年以至五四運動以降,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的知識界有部分人一直存在一種見解:以為中國的方塊漢字是一種落后的文字;中國的落后與漢字有關;中國要現代化非改革漢字不可。有的學者甚致主張完全摒棄方塊漢字,改為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研討會主講人王和先生以歷史資料否定了以上論點。王先生指出,漢字(形象方塊字)的存在和發(fā)展至少在三千年以上;而西方拼音文字的存在約不到一千年的歷史(漢朝的中國人已經知道西方有拼音文字)。而從漢朝到清朝末年這一千多年間,中國的經濟文化一直都遠遠領先于西方,只是到清朝末的近一百年間中國才落后了。這說明漢字不是造成中國落后的原因。
研討會另一主講人黃乃強先生從美學和科學方面,特別是在現代計算機和通訊領域的領先地位,說明了漢字是最美麗、最科學、最有效率的文字。
◆漢字是最科學和最有效率的文字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痢?/span>漢字是一種高度發(fā)展了的形象文字,它的美學與科學性不同于原始狀態(tài)下的原始象形文字;漢字的信息密度也比一般拼音文字的信息密度要高很多。﹝據臺灣一位著名漢字學專家朱邦復先生說,漢字與拼音文相比較,漢字的信息密度要高出1.3倍。﹞
?。?、中國政府制定的、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gb2312】漢字編碼規(guī)定每個漢字的通訊代碼﹝或稱計算機代碼﹞為兩個字節(jié)﹝2 byte﹞。英文字母的通用代碼則為每個字母一字節(jié)﹝1 byte﹞;英文單字有長有短而平均由五個字母組成,即每個英文單字需五個字節(jié)﹝5 byte﹞代碼。這就是說英文單字的計算機化碼比漢字單字碼長了2.5倍。在計算機處理過程中或通訊的過程中,是以“碼”來進行和完成的,所以相同數目的英文字要比漢字慢了2.5倍!
?。谩?/span>考慮到A, B 兩個因素,整體的信息在計算機處理以及通訊的過程中,漢語比英文至少要快1.3乘2.5等于3.25倍!漢字比英文可以快近兩三倍,盡管外國人至今故意不去提它,但這在現代計算機和通訊技術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漢字落后的理由何在?!
?。?、我自己以漢英對照的文章的粗略統(tǒng)計則是:英文比漢文的計算機字節(jié)要高出1.5倍至3.0倍不等,即平均來說漢文比英文,效率要高出2至3倍。筆者以近日東京“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tǒng)一大會”給我們“紐西蘭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的邀請函﹝中英文各一份﹞為例,它的中文函共386漢字計772計算機字節(jié),英文函1448字母計1448計算機字節(jié)。兩相比較英文函比中文函多出1.88倍的計算機字節(jié)。遠就是說,若經計算機互聯網傳輸這兩篇邀請函,中文篇的傳輸速率要比英文篇快1.88倍。
在中華詩歌、詞、對聯等文體的中英文本對照中,對比更是3到4倍以上。而且中華詩詞中許多“字外之義”﹝這是形象文字的特點之一﹞,英文根本就很難譯出。這大概就是朱邦復先生所謂“漢字信息密度較高”的道理。不過中華詩詞的這種字外之義,實難用百分比量度出來。
不但在計算機和通訊技術中,你在現實中也可以感到漢字的優(yōu)越、英文的相對“落后”﹝其實只是兩種文字形體不同而引起的差異罷了,英文并不真的落后﹞。辨認一個英文單字,例如 dangerous,人腦也有一個由d, a, 到s 的拼聚到取義到反應的過程,對日益快速的交通干線來說,這個過程可能是太慢了;可能等你從d到a到n到g到e到r還沒到o,還沒回過神來,車已經撞上了!所以,國際交通警告符號通統(tǒng)都用圖形符號,沒有一處是用類似dangerous這樣的拼音文字來做交通警示的!
但我們辨認漢字卻只辨其整體的“形”,是辨認一個個“圖像”;而辨認圖像比辨認一串字母再拼出字義來比較直接也比較快。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許多中國的才子讀書可以“一目十行”而且過目不忘;不過這樣讀英文是萬萬不可能的。
他一向習慣于用圖象思考而不是用符號思考。這一點被專家們認定為是他所以成為天才的重要﹝附注:發(fā)明”相對論”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被公認是偉大天才。而愛因斯坦曾說過,因素:用圖象思考而不是用符號思考。因為漢字是圖象,西文是符號,所以有人說中國人從小就被訓練以圖象思考,所以用圖象思考的中國人比用符號思考的西方人天份更高,你相信嗎?﹞
漢字還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從來沒有那種文字給人們帶來那么多美學和藝術的享受。書法家揮書幾個字,可以或豪放或優(yōu)雅、或粗獷或溫柔,盡表現書者胸中之志向、之情感、之靈性,并可以將之傳感給讀者、觀賞者。美學和藝術屬性是漢字最要重的屬性之一。這一點我們留給千千萬萬優(yōu)秀的漢家書法家和書法欣賞家們去評說。
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文字既繼承了某些漢字又夾雜了平假名、片假名,失去日本文字的書法美,所以時至今日,日本的書法美學還多以漢字輔之,這恐怕不能不是日本書法家們的一種遺憾吧。
◆漢字簡化、拉丁化進程的中止 如上所說,五四運動以來以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的知識界有部分人一直存在一種以為中國的漢字是一種落后的文字的見解。有的學者甚致主張完全摒棄方塊漢字,改為拉丁字母拼音文字。這種見解和主張,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立即設立了“中央文字改革委員會”,提出中國文字改革的方向﹝最終改為拉丁字母化﹞和漢字的簡化方案﹝作為漢字拉丁化改革的第一步﹞,并公布了漢字的羅馬拼音方案和第一、二批漢字簡化方案并付諸執(zhí)行。
人們不應否定中國政府在漢字改革上的努力和一切積極的成就,例如它制定了漢字的統(tǒng)一編碼國標【gb2312】和漢字標準羅馬字母拼音法。這兩項制定為以后漢字的國際化和計算機化做出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簡化漢字方案雖然近年來很受垢病,但它在一定歷史時期促進了教育的普及等方面的作用,也不應完全予以否定。
只不過,隨著世代的進步特別由于近代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漢字其實并不是一種落后的文字,甚至還可能是一種最美和最科學的文字;認識到中國在某個歷史時期的落后其實也并不是漢字的責任。因此有必要對漢字的改革方向﹝簡化以致最后拉丁字母化﹞和發(fā)展作出檢討。
1983年間,我作為香港最早期的中文計算機設計師,出席了聯合國“科教文”在中國政府支持下,于北京召開的“國際漢字信息處理研討會”。會上,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數百名漢學家、學者及計算機工作者對漢字的信息處理和文字改革方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雖然有一些不同的意見,例如有兩三位外藉華裔學者(筆者知道其中一位來自美國某大學,另一位是東南亞學者)還是發(fā)表了幾篇主張漢字完全拉丁化的論文,但并未成為主流意見;會議的主流意見對中國政府制定漢字信息處理方案和文字改革方面的意見幾乎是一致的,那就是:
* 中國政府制定的漢字計算機編碼方案即國標碼gb2312,得到會議的一致認可與接受;
* 中國政府制定的以標準北京話為準的漢字拼音碼(當時叫羅馬拼音碼)作為漢字的注音碼是很好的方案,得到會議的一致認可與接受;
* 中國文字(漢字)完全改成羅馬拼音化是完全沒有必要和不可行的;
* 漢字是一種美麗的文字,它在信息處理領域里更是一種既科學又有效率的文字,對它的過份簡化和改造是沒有必要的。
中國政府很支持這次研討會。會議期間,中國人大副委員長周培源先生兩次(一次在全聚德,一次在人大會堂小宴會廳)宴請了全體與會學者和專家。會后,我陪同倫敦大學東方語言系系主任湯姆遜教授和與會的幾位英國漢學家拜訪了中央文字改革委員會。印象中,接見我們的領導對這次國際研討會的情形似乎很了解并持相當開明的態(tài)度。過后不久,大約是1984年吧,中央文字改革委員會收回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制定的第三批漢字改革﹝簡化﹞方案。隨后,連中央文字改革委員會本身也被改組(被撤消;目前相應的部門是“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了。
漢字的改革﹝簡化﹞進程就這樣中止了。當然,漢字的拉丁化改革運動﹝如果還有少數學者仍擬推動的話﹞也自然中止了。
五、簡體繁體漢字最后的統(tǒng)一
◆漢字計算機代碼的統(tǒng)一 現代計算機里,全部用的都是數碼制;文字在計算機里是用一種”數字代碼”來表示;中文如此,其它各種文字都是如此。例如英文的26個字母,在計算機里是用26套8位數的二進制數﹝8bits﹞來表示。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英文代碼是美國政府制定的ascii碼,每個字母用8位數表示。當然,英文還有另外幾套編碼,如早期的莫爾氏碼、早期的ibm碼等等,不過己逐漸被計算機業(yè)界淘汰而不用了。
那么中文計算機里漢字用什么表示呢?也是用數字代碼。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漢字標準代碼,是中國政府制定的【gb2312】;每個漢字用16位數的二進制數﹝16bits﹞表示。漢字還有另外一套編碼,那就是【大五碼】﹝即big5﹞,現被普遍應用于繁體漢字的代碼。
八十年代中國大陸政府著手制定漢字統(tǒng)一國標碼【gb2312】是最早的國家標準。雖然它為漢字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為中文計算機的發(fā)展起了催生作用,但在計算機領域的使用中它越來越顯得太狹小。
1990年6月,中國又公布了【gb/t12345】即【信息交換用字編碼字符集輔助集】,該集共收集6866個漢字,是關于繁體漢字的第一套國家標準,它企圖解決與六千七百個簡體字相對應的繁體字,但根本滿足不了需求,也幾乎不被大多數計算機系統(tǒng)所采用。
1995年12月,中國政府再制定了【漢字內碼擴展規(guī)范】即【gbk】標準碼集。這一次它共收集了20902個漢字;它除向下與【gb2312】編碼兼容外,更重要的是向上支持iso10646.1國際標準。該標準是國際組織iso制定的通用編碼標準﹝該標準1993年被中國政府以【gb13000.1】的形式認可?!緂b13000.1】共收錄了包括簡繁在內的20902個漢字,簡繁漢字處同一平臺(實際上意味著簡繁漢字在此平臺上的完全統(tǒng)一)。
2000年7月,中國政府公布了【gb18030】信息交換字編符碼,并規(guī)定從2001年初強制執(zhí)行。這個標準比【gb13000.1】進一步,共涵蓋了27484個漢字,也是簡繁漢字處同一平臺。這是一套國際標準組織認可的漢字“大字符集國際標準”。
◆簡繁漢字并行是實現漢字完全融合之路 那么簡繁漢字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才能完全融合起來呢?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當八十年初北京【國際漢字信息處理研討會】結束、中國政府收回了把漢字簡化得太過份的【第三批簡化漢字草案】之時,人們對漢字簡化拉丁化進程的中止,摘除了“漢字落后”的帽子感到興奮。90年中國政府公布【gb/t12345】標準,初步開放了六千七佰多個繁體漢字;95年再定【gbk】標準,收入兩萬個簡繁漢字;2000年再制定【gb18030】標準,共收錄兩萬七千多個漢字。
在公布【gb18030】標準時有報道說,在中國政府的堅持和積極游說下,國際標準組織iso終于同意撥出共九萬個編碼位置預留給漢字專用,此次【gb18030】標準只用了其中的兩萬字,仍有七萬個編碼位可供未來漢字的發(fā)展之用。由此可見中國政府在漢字的發(fā)展方面,持多么開放和積極進取的姿態(tài)。我們?yōu)榇烁械绞中牢亢透吲d。
我想:如果臺灣政府現在和將來,不管它是國民黨政府還是民進黨政府,如果有發(fā)展更多漢字的建議或方案,大可以向北京中國政府提出建議,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可以用攜手通過擴展【gb18030】的方法,共同把臺灣政府的新方案列入國家標準與國際iso標準,不亦樂乎?中國政府既已向iso要來那么多預留編碼位給漢字專用,那么也一定樂于接受臺灣政府的任何發(fā)展?jié)h字的好建議﹝不管它是“正體字”建議還是“異體字”,只要是有意義的漢字就行﹞。
應該特別一提的是:中國政府雖曾大力推廣簡體漢字的教學和應用,其實卻從未廢止過繁體漢字。大陸歷年來出版的【康熙辭典】、【辭?!?、【辭源】等經典文字工具書以及許多歷史經典名著,都仍然沿用和保留了繁體漢字。大陸中華書局印行的、歷年來為中小學生通用的【新華字典】更是每個字都簡、繁體并列。所以我說“無論簡體、繁體都是中華文化寶庫里珍貴的精品,都應包容和兼行并用,在兼行并用的過程中達到完全的融合?!睉强尚械?。
最新消息是,中國政府要求大陸有關部門及計算機制造廠商自2001年起一定要采用【gb18030】漢字平臺;而全世界最大的計算機軟件供貨商【微軟】己經在它新一版的【發(fā)現者】(explorer5.0)網上軟件采用了這一漢字平臺。
最早的【gb2312】曾是強制執(zhí)行的;而以后的【gb/t12345】與【gbk】、【gb13000.1】等并未提出強制執(zhí)行;所以至今我們不知道大陸有哪家計算機廠商或部門采用過這幾個標準。
此次【gb18030】提出強制執(zhí)行,是否意味著繁體字在中國大陸所有計算機系統(tǒng)、互聯網站、報業(yè)、電訊、銀行系統(tǒng)….等,會有繁體漢字出現、簡繁體漢字并行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計算機的發(fā)展有一個特點,一是新開發(fā)的更高一級的國際標準、國際通信協(xié)議等,絕大多數都可以向下兼容;即用戶原有的舊系統(tǒng)不用大的改變或幾乎不用變動,就可以向上過渡到更高級的系統(tǒng)。二是新標準一訂定,全世界各國政府各大小廠商一定爭相跟進使用,而且越大的廠商跟進的越快;理由很簡單,因為不跟進就只能被市場淘汰掉。通常不出若干年,舊的系統(tǒng)就完全融化入新系統(tǒng)而被用戶完全“忘記”。
所以用不了很久,當全世界的計算機都采用新的、簡繁體統(tǒng)一的同一平臺的時候,目前的【gb2312】和【big5】碼也會逐漸被用戶完全“忘記”╟╟【gb2312】被全部融入【gb18030】而【big5】大五碼會被完全淘汰掉。(我說“全世界各國政府各大小廠商一定爭相跟進使用”,當然包括臺灣的計算機廠商、商業(yè)機構以至政府機構在內,如果它們想保持與國際社會的接軌而不被淘汰的話。) 黃乃強(新西蘭)
至此,借助于計算機、通訊和互聯網等高新科技的新發(fā)展,簡繁體漢字在計算機、國際通訊、互聯網世界等人類重要活動領域,可以說基本實現了完全的統(tǒng)一。
計算機系統(tǒng)和互聯網世界里簡繁漢字的統(tǒng)一,必將大大促進和推動簡繁體漢字在現實生活里很快達到完全的融合和“統(tǒng)一”,進而推動兩岸的中國人進一步走上統(tǒng)一之路。這是文化的統(tǒng)一之路,科學科技的統(tǒng)一之路,和平的統(tǒng)一之路。
近代人類文明史上很多類似的例子:許多政治上、軍事上無法解決的人類矛盾,很容易地被科學技術之手悄悄地化解了。面對現代的計算機化熱潮,面對互聯網世界里中華文化即漢字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統(tǒng)一,那些鼓吹分裂中國的勢力,那些企圖在漢字上尋找“分裂”借口的人們,還有什么花樣再出招呢?
總之,漢字無論從大篆、小篆到隸書、魏書,從宋體、明體到楷書、草書,到繁體、簡體,它們通統(tǒng)都是我們中華文化寶庫里珍貴的文品,我們都應該包容和珍惜;這是一。其二,漢字是發(fā)展的,我們的祖先在漢字的發(fā)展上作了許許多多的貢獻,我們現代人也應有可能在漢字的發(fā)展上做出自己的貢獻的吧。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