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克吳之后,范蠡立即遠走他鄉(xiāng),臨行之前書信一封,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勸告文種急流勇退。范蠡這十二字箴言,道盡了古代中國功臣悲情下場,君主與功臣可共患難,卻難以共富貴,在其后二千多年歷史中,一次又一次印證范蠡這句至理名言。
我們都知道,項羽去世之前,劉邦表現(xiàn)出豁達大度一面,對功臣不吝封王,但漢朝建立之后,劉邦卻開始慢慢剪除異姓王。漢初,劉邦一共封了八位異姓王,臨死之前一共剪除七位,并殺白馬為盟,與大臣訂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約,但劉邦為何偏偏放過了長沙王吳芮?
據(jù)說,吳芮是一個大有來頭的人。勾踐滅吳之后,夫差子孫四散而逃,其中就包括吳芮祖上。公元前248年,吳芮之父吳申來到江西余干縣定居,吳芮出生于此。傳說,夫差子孫中還有一支逃到日本,后人還成了天皇,因此有學者認為日本天皇姓吳。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全國推行郡縣制,在江西首次設(shè)置了鄱陽縣,任命吳芮為第一任縣令,因此吳芮是堂堂正正的秦朝官員,前途一片光明。公元前209 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安徽宿縣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而在八月份時,吳芮就響應(yīng)起義,成為第一個起兵響應(yīng)的秦吏,九月份時劉邦與蕭何等起義。
作為一個秦朝官員,吳芮是既得利益者,為何如此匆忙的起兵反秦?這或許與江西地理位置有關(guān),由于處于邊疆地帶,秦朝勢力比較薄弱,吳芮起兵可以比較輕易的割據(jù)一方。尤為重要的是,《漢書》記載吳芮“秦時番陽令也,甚得江湖間民心,號曰番君”,說明吳芮在當?shù)芈曂?,且能夠召集一批人馬,有割據(jù)一方的資本。
與韓信、彭越、英布等相比,吳芮歷史名聲要小得多,但戰(zhàn)功其實卻很大,幾乎橫掃了江南地區(qū),摧毀了秦國在南方的統(tǒng)治。甚至,南越任囂、趙佗五十萬秦軍沒能北上救秦,或許就與吳芮有關(guān)。
吳芮起兵之后,先是支持項羽,起用刑徒英布帶兵,橫掃贛、湘、桂一帶,威鎮(zhèn)江南,閩越王無諸、越東海王騶(兩人都是勾踐后人)搖等秦朝官吏紛紛投靠吳芮。一時之間,吳芮名動江南,無人能及。由于英布作戰(zhàn)勇猛,吳芮后來還將女兒嫁給他,兩人成了翁婿關(guān)系。
威震江南之后,吳芮跟隨項羽攻秦,南征北戰(zhàn),項羽攻占咸陽后,大封各路功臣,以吳芮戰(zhàn)功卓著而封他為衡山王,建都于邾(今湖北黃崗),其女婿英布被封為九江王。
楚漢爭霸之初,吳芮在巡視洞庭湖時遇見了張良,在張良勸導下,吳芮改為支持劉邦。顯然,張良是劉邦派出的說客,就是為了分化項羽勢力。吳芮支持劉邦之后,實際并未派兵參與楚漢爭霸,而是攻克長沙,消滅長沙的親項羽勢力,在濱臨湘水的沃土上,建起長沙古城。
吳芮改換門庭支持劉邦,或許也是英布背楚投漢的原因之一,畢竟這兩人關(guān)系非比尋常,不僅是老戰(zhàn)友,且還是翁婿關(guān)系。
漢朝建立之初,劉邦一共封了八個異姓王,其中以吳芮“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封吳芮為長沙王,以長沙、豫章二郡及將趙佗占據(jù)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給長沙王吳芮。
實際上,吳芮根本管不到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劉邦將之封給吳芮,只是挑撥吳芮與趙佗關(guān)系,不讓兩人和平相處,讓兩人鷸蚌相爭,劉邦漁翁得利。公元前196年,為了換取南越國對漢朝的承認,劉邦才確認趙佗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的統(tǒng)治。
劉邦帝業(yè)一定,就與呂后開始消滅異姓功臣,最終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盧綰等七個異姓王,皆因各種罪名被殺被廢,但唯獨吳芮與長沙王善始善終,成為碩果僅存的漢朝異姓王。公元前157年,長沙王吳著去世,由于吳著沒有兒子,因而長沙王國被廢除,存國45年?,F(xiàn)代考古發(fā)現(xiàn)的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轪侯利蒼的家族墓地,而利蒼就是長沙國的丞相。
公元前195年,平定英布叛亂之后,劉邦與大臣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既然不準存在異姓王,且吳芮與英布是翁婿關(guān)系,又出現(xiàn)英布謀反事件,為何劉邦還放過長沙王?筆者認為,劉邦對吳芮之所以略微安心,原因主要有五個。
1,劉邦消滅的異姓王都是一代,而吳芮已經(jīng)在公元前201年去世,之后繼位的吳臣屬于二代長沙王,吳臣沒有吳芮的威望與能力,對漢朝統(tǒng)治威脅不太大。
2,平定英布叛亂之中,長沙王立下大功,以姻親關(guān)系誘騙英布,將英布擒殺,劉邦自然不好對付一個剛立大功的諸侯。而且,平定英布后不久,劉邦就去世了,也沒機會處理長沙王了。
3,在當時長沙國地理位置較偏,經(jīng)濟不發(fā)達人口稀少,對漢朝威脅較小,而韓信、彭越等人都是傳統(tǒng)膏腴之地,對漢朝統(tǒng)治威脅很大。
4,南越趙佗擁有一定軍事實力,漢初可能希望漢朝與南越之間,存在一個緩沖地帶,于是就保留了長沙王。
5,吳芮行事低調(diào),主動削弱實力,首先將大部分領(lǐng)地讓給劉邦子女,其次將精銳親兵送到荊王劉賈(劉邦堂兄)帳下,第三安排第五子吳元帶部分家眷回浮梁瑤里生活,于是劉邦才放過他。
據(jù)說,張良辭官隱居后,在吳芮家中小住,為吳芮出謀劃策,建議吳芮低調(diào)并主動削弱自己。如果這一事跡確鑿,那么在漢初八大異姓王之中,吳芮就是張良幫助過的唯一異姓王。(下圖,吳芮雕像)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謂是中國歷史的一大輪回悲劇,劉邦的行為再一次印證了這個道理。即便唯一被放過的異姓王吳芮與后人,其實已經(jīng)自廢武功,猶如被拔掉牙齒、砍掉三足的老虎,在基本沒有威脅后的機緣巧合之下,才得以善始善終。
其實,歷朝歷代開國功臣,能夠急流勇退,行事低調(diào)主動削權(quán)之人,比如唐朝李靖、明朝湯和等,幾乎都善始善終了。不過,這種自保之策看似睿智,讓人津津樂道,但卻是一種智力浪費,讓天才無法盡情發(fā)揮,是中國的一大損失。
參考資料:《漢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