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史之亂,大家都知道這是內附并且掌握大權、割據一方的胡人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的一場叛亂,原本強盛富庶的大唐也因此由盛轉衰,李唐王朝的集權再次被削弱,而很多平叛有功的將帥在藩鎮(zhèn)擁兵自重,甚至和朝廷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直至唐朝滅亡。
而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勛卓著,收復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的則是后來官至關內、河東副元帥,被封為汾陽郡王,在唐德宗時被尊為“尚父”(姜尚、董卓、郭子儀都曾經獲得這個稱號)的郭令公郭子儀。
郭子儀祖居山西太原,生于現在的陜西華縣。武則天執(zhí)政時,設立了武舉,選拔將帥人才。時年20歲的郭子儀在武科場中力挫群雄,獨占鰲頭,以“異等”的成績擔任左衛(wèi)長史,也是歷史長河中唯一一個軍功最大的武狀元,還當過兩任宰相,可謂功勛卓著。
但正史對其早年經歷描述的并不是十分清楚,而在《新唐書》和很多當時人記錄的文集(《學圃萱蘇》《李翰林別集序》)、稗官野史和后人的筆記小說中都講述了李白救下犯下軍法將被處決的郭子儀的故事,具體的經過是這樣的:
當時翰林學士李白因為得罪楊國忠、高力士等人而被唐玄宗疏遠,李白請旨任意行游,過路州府必須禮遇。一天李謫仙來到山西并州,發(fā)現遠處一隊兵丁走來,當中木籠囚車關押著一位青年軍官。雖然此人身陷囹圄,淪為楚囚但仍然器宇軒昂,目光如炬。此人便是郭子儀,這時在隴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帳下為偏將,因為手下人失誤將軍糧燒了,作為主官的郭子儀罪不容誅,又因為哥舒翰此時巡查并州,所以下令將郭子儀押赴軍前,斬首示眾!
而李謫仙看到郭子儀相貌不俗,便上前和他閑聊幾句。押解官兵得知李白身份不敢阻攔,李白也從郭子儀的口中了解到郭子儀的本領學識,良謀韜略。覺得國家正是用人之際,這樣的能人不應該因為小事而被處決。李白便在哥舒翰面前給郭子儀求情,并且和哥舒翰上疏唐玄宗,陳清事實,還極力夸贊郭子儀的學識能力,最終郭子儀被皇帝赦免,允許其戴罪立功,以觀后效。失手釀成火災的下人被處決,以儆效尤。
而郭子儀也十分感激李白的救命之恩,李白辭行前在哥舒翰面前力薦郭子儀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郭子儀也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得以升遷,可以說李白就是他的貴人!
這件事也被寫在《新唐書·李白傳》中: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
后來,發(fā)生了所謂的永王李璘“謀反案”,李白因為是其幕僚也被捕入獄,按照法律從逆當斬。郭子儀得知情況后,希望用自己的官職爵位來救贖李白,皇帝看到郭子儀的舉動,樂意做個順水人情同意不再追究李白,但將其流放夜郎。詩歌《早發(fā)白帝城》也是此時李白遇赦施放時所作。
話劇《李白》郭子儀和李白在多年后把酒言歡
而當時人們都說:翰林(指李白)之知人如此,汾陽(指汾陽郡王郭子儀)之報德如彼。歷史上英雄豪杰也大都是惺惺相惜,知恩圖報在那個時代最是正常不過了。而李白不經意間救下的一名副將竟然對李唐有再造之恩,恐怕被稱為仙人的李白自己都沒有想到!
當然也有專家學者考據郭子儀、李白二人生平并無太多交集,小布在此也只是一家之言,歡迎閱讀指正,但謝絕復制抄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