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長志
古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惫湃怂鶎懙慕^筆詩,作為臨終之言,真實坦露了其內(nèi)心世界。或許,在行將就木之際,人們終于可以擺脫人世間一切喜怒哀樂的羈絆,再也不用擔(dān)心坦露真言的后果,盡可以一吐為快。因此,鑒賞古人的絕筆詩,對于了解其人其品是頗有裨益的。
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在國破家亡、忍辱偷生的形勢下,無盡的悲痛是南唐后主的詞迸發(fā)出令人扼腕的魅力和沖擊,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在《虞美人》中的吶喊成為千古絕唱,宋太宗聽到此詞后便命人下藥毒死了他。東風(fēng)之中遺世獨立的李后主用生命詮釋了亡國之悲、失國之痛。
李清照
才女李清照作為宋代婉約詞宗,留下的最后作品竟然是一首氣勢雄渾的《烏江》詩: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此時的李清照歷經(jīng)了國破家亡之痛,她不以成敗論英雄,推崇楚漢相爭中以失敗而結(jié)束生命的西楚霸王項羽,這其實也是對當(dāng)時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的一個有力諷刺。
陸游
素有“小李白”之稱南宋詩人陸游,臨終留下絕唱: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進(jìn)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詩,敘寫他人生中唯一的遺憾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陸游素來自視為愛國志士,其次才是詩人。詩的字里行間充滿了詩人對統(tǒng)一中原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對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憤懣之情。與其說《示兒》是陸游向兒子立遺囑的絕筆詩:不如說這是詩人的臨終言志之作,千百年來令人感動不已。
唐伯虎
才華橫溢的唐伯虎位列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曾多次進(jìn)京趕考,都名落孫山,這極大地挫傷了他的自尊心,他逐漸看透了仕途險惡,對科舉再也不報任何幻想?;剜l(xiāng)之后,唐伯虎在城北桃花塢建了幾座悠雅清閑的茅屋,退避其中,自稱“桃花庵主”,從此過起了以賣字畫為生的逍遙生活。臨終前,他寫下了《伯虎絕筆》: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有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dāng)漂流在異鄉(xiāng)。
這首絕筆詩曠達(dá)瀟灑,真有一點“視死如歸”超脫味道,其心中的抑郁、酸楚與悲涼,也在最后一句卻不輕易地流露出來了。
金圣嘆
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文學(xué)批評家金圣嘆,一生放蕩不羈,好玩幽默,是一個把幽默玩到死的怪人。后卷入”哭廟案”,被送上刑場,他在臨刑前泰然自若地向監(jiān)斬官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
割頭,痛事也;
飲酒,快事也;
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此人幽默無極的性格可見一斑。
袁枚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82歲時患了重病,奄奄一息,可他在與世長辭前卻笑對死亡,寫下絕筆詩《病劇作絕命詞留別諸故人》,以表明其達(dá)觀態(tài)度:
千金良藥何須購,一笑凌云便返真。
倘見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紅塵。
作為“性靈派”的領(lǐng)袖,袁枚一生不愿在官場上爭逐名利,臨終前依舊無羈無絆,看破生死,悠游自在。
和珅
曾任乾隆朝首席大學(xué)士的貪官和珅,在乾隆死后被嘉慶皇帝關(guān)入死牢,嘉慶還“賞賜”他白綾一條,令其自盡。和珅一看到白綾,知道死期已至,于是哭著寫下絕筆詩:
五十年前夢幻真,今朝撒手撇紅塵。
他日水泛含龍日,認(rèn)取香煙是后身。
賦詩完畢,和珅即懸梁自盡,終年五十歲。詩的上聯(lián)無非是臨終前的人生感嘆,而下聯(lián)與我們熟悉的“二十年后我又是一條好漢”有些類似??梢姾瞳|到死雖然仍執(zhí)迷不悟,但那份欲說還休的復(fù)雜心緒,是何等的悲哀與無奈,這不正是對后世貪官的最好警示嗎?
譚嗣同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后被捕入獄,他在監(jiān)牢的墻壁上寫道: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這與他英勇就義前對圍觀百姓高呼的“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壯語可謂一脈相承。譚嗣同那一身傲骨與一腔鮮血,至今令我們高山仰止。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只是壽命有長短之別,價值有高低之分。詩品即人品,絕筆詩無疑是人臨終之時的真實寫照,有的視死如歸,坦然赴死;有的貪生怕死,茍且偷生;有的灑脫達(dá)觀,豁達(dá)大度;有的留戀人世,痛苦哀傷——可謂千姿百態(tài),不一而足,值得我們反復(fù)品讀玩味,值得我們從中汲取智慧。
文章來源:書香人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