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重臣裴度傳
早年的政治生涯
裴度(763—839),字中立,河?xùn)|聞喜(今屬山西)人。祖父裴有鄰,曾為濮州濮陽令。父裴溆,為河南府澠池丞。貞元五年(789),裴度進士及第,登宏辭科,補校書郎。后又應(yīng)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高第,授河陰縣尉。不久,升為監(jiān)察御史,因疏論權(quán)幸,言辭激烈忤旨,遂被貶為河南府功曹參軍。武元衡主事西川,表奏裴度掌節(jié)度府書記。又召為起居舍人。元和六年(811),以司封員外郎知制誥,不久轉(zhuǎn)本司郎中。
裴度是晚唐重臣,歷仕憲、穆、敬、文四朝。他在憲宗朝時平定了淮西吳元濟叛亂,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
① 本章材料,主要依據(jù)新、舊唐書本傳,《資治通鑒》卷二三九、二四○,韓愈《平淮西碑》。
淮西的形勢
自安史之亂結(jié)束后,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局勢,到憲宗時,已延續(xù)了一百多年。憲宗即位后,先后派兵討平了占據(jù)成都進行叛亂的劉辟,平定了在鎮(zhèn)江一帶叛亂的李琦,并直接派出了節(jié)度使,改變了地方上擁立主帥的舊例。憲宗立志削平藩鎮(zhèn),而平定淮西彰義節(jié)度使吳元濟,則是削藩成敗的關(guān)鍵之戰(zhàn)。彰義節(jié)度使領(lǐng)有申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陽)、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三州,原任節(jié)度使為吳少陽。元和九年(814),吳少陽死,子吳元濟密不發(fā)喪,未經(jīng)奏報朝廷,便自領(lǐng)軍務(wù),并派兵四出抄掠。翌年,憲宗削去元濟官爵,并調(diào)集大軍前去討伐。因統(tǒng)帥不得力,戰(zhàn)事進行得很不順利。
淮西的平定
裴度是朝廷中力主削除藩鎮(zhèn)、平定割據(jù)勢力的代表人物。唐元和七年(812),他以知制誥的身份,成功地完成了安撫河北魏博鎮(zhèn)田興(弘正)勢力,使之歸順朝廷,得到了憲宗的嘉獎,拜中書舍人。元和十年(815)五月,因討吳諸軍久未有功,他又以中丞的身份受命赴蔡州行營宣慰,了解軍情。回朝后,他向憲宗詳細地述說了淮西之現(xiàn)狀,并推薦了忠武節(jié)度使李光顏為統(tǒng)兵,說他“勇而知義,必能立功”。憲宗聽后,非常高興。李光顏統(tǒng)兵后不久,便大破吳軍于陳州溵水縣西南之時曲。消息傳來,憲宗更是贊嘆裴度的知人善用。
在平定淮西問題上,裴度面臨的難度是很大的。朝廷中,罷兵、阻兵的勢力很強。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也千方百計地加以抗拒。元和十年三月,吳元濟因連遭敗績,遣使求救于恒、鄆王承宗、李師道。王、李兩人表面上支持憲宗討伐淮西,暗中卻支持吳元濟,派人焚燒各路軍儲,陰謀緩解蔡兵。這年五月,他們又派人刺殺堅決主張討平淮西的宰相武元衡和熟悉淮西戰(zhàn)況的裴度。武元衡被刺身死,裴度傷首,墜入溝中,幸免于難。事發(fā)之后,朝廷中有人向憲宗獻計罷去裴度的官職,以此來安撫恒、鄆二鎮(zhèn)。憲宗大怒說:“若罷度官,是奸計得行,朝綱何以振舉?吾用度一人,足以破此二賊矣!”至此,憲宗更加倚重裴度,拜他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裴度也以平淮為己任。傷好之后,與憲宗計議。裴度對憲宗說,“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業(yè)已討之,兩河藩鎮(zhèn)跋扈者,將視此為高下,不可中止?!睉椬谫澩?。裴度又向憲宗請求,為了討平吳元濟,請允許他在家中招延四方賢才,集思廣益。憲宗也允許了。而此前,宰相是不敢在家中召見賓客的。元和十一年六月,蔡州行營唐鄧節(jié)度使高霞寓自蕭陂進至文城柵,遇伏而敗,僅以身免。這次敗仗,給京城上下的震動很大。于是朝臣多認為還是罷兵赦罪為上策,翰林學(xué)士錢徽、蕭俛等紛紛對策延英殿,想借此勸阻憲宗罷兵。憲宗堅決削藩,他說:“一勝一負,兵家常勢。若帝王之兵不合敗,則自古何難于用兵,累圣不應(yīng)留此兇賊。今但論此兵合用與否,及朝廷制置當否,卿等惟須要害處置。策,將帥有不可者,去之勿疑;兵力有不足者,速與應(yīng)接。何可以一將不利,便沮成計?”于是宰臣不敢再言罷兵,這樣,裴度平淮之計得以推行。
從元和九年十月至元和十二年,朝廷已聚兵淮右四年,度支供餉,不勝其弊,諸將頑寇相持不下。憲宗先以嚴綬為討吳諸軍督軍,嚴綬到軍后,將累年之積,一朝而盡,他又厚賂宦官,以結(jié)聲援,擁兵自重而無尺寸之功。后又以韓弘為淮西諸軍都統(tǒng)。而韓弘樂于自擅,想倚賴吳元濟的力量自重,不愿淮西速平。因此,雖用兵數(shù)年,淮西仍不得平定。憲宗也感到局面困難。宰相李逢吉、王涯等又向憲宗述勞師敝賦的利害,意欲罷兵。只有裴度無言。憲宗征詢他的意見,他表示:“臣請身自督戰(zhàn)?!钡诙?,延英殿議政后,憲宗將裴度單獨留下,對他說:“卿必能為朕行乎?”裴度流著淚說:“臣誓不與此賊偕全。”接著,裴度分析了淮西的形勢,認為:吳元濟昨天送來乞降表,“料此逆賊,勢實窘蹙”,但因諸將心不齊,不協(xié)力同心,又沒有統(tǒng)一指揮,因此未能逼迫吳元濟投降?!叭舫甲愿靶袪I,則諸將各欲立功以固恩寵,破賊必矣!”當此削藩成敗的關(guān)鍵時刻,憲宗再一次倚重裴度,委以重任,并言聽計從,以之不疑,對于討淮西的勝利,不能不說是起了重要的作用。
元和十二年(817)八月,裴度受命,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蔡州刺史,充彰義軍節(jié)度,申、光、蔡觀察等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前往淮西。臨行前,裴度誓師,“主憂臣辱,義在必死。賊滅,則朝天有日,賊在,則歸闕無期?!睉椬谟H至通化門送行,并賜以犀帶,行元帥事。
裴度到達郾城后,立即巡撫諸軍,宣達圣旨,士氣倍增。當時諸道兵皆有中使監(jiān)陣,“進退不由主將,戰(zhàn)勝則先使獻捷,偶創(chuàng)則凌挫百端”。裴度又罷中使監(jiān)軍,歸兵權(quán)于將帥,頗得軍心。由于裴度軍法嚴肅,號令劃一,因此捷報連傳。裴度派使者入蔡州勸降,吳元濟拒降。十月,在裴度的指揮下,唐鄧節(jié)度使李愬雪夜襲蔡州,破懸瓠城,擒吳元濟。
裴度入蔡州后,對吳元濟舊將量罪判刑,除舊法,并約法禁盜賊斗殺,以安撫人心。蔡人大悅。史書載“蔡之遺黎始知有生人之樂?!边@樣,申州、光州也隨之平定。十一月,憲宗受降,斬吳元濟。至此,淮西戰(zhàn)事終告結(jié)束。
裴度平定淮西,回朝后,憲宗為嘉獎他,詔加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xué)士,賜勛上柱國,封晉國公,食邑三千戶,復(fù)知政事。又詔刑部侍郎韓愈撰《平淮西碑》,以示紀念。其中有頌裴度功勛說:“凡此蔡功,惟斷乃成。”淮西的平定,極大地震懾了山東、河北諸藩鎮(zhèn)。
裴度在憲宗朝為相,直言極諫,抑制宦官中使于政,維護宰相、朝臣的政治權(quán)力,發(fā)揮三省的作用。他執(zhí)性不回,特別是對宦官于攻的指斥,使憲宗感到不悅。元和十四年(819),遷裴度為河?xùn)|節(jié)度使。
避禍東都,以詩酒自娛
憲宗以后,裴度又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在當時有“勛高中夏,聲播外夷”的盛名和地位,但由于宦官當?shù)?,其雖有“將相全才”而不能為天子所用,所以并無多大作為。為避宦官當政,他退居?xùn)|都洛陽,立第于集賢里,與詩人白居易、劉禹錫酣宴終日,高歌放言,以詩酒琴書自樂,不問政事。開成三年(838)冬,因病乞還東都,翌年去世。裴度死后,冊贈太傅。裴度有子五人。長子裴識,以蔭授上柱國,襲晉國公,宣宗時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其他四子也都聲名顯赫,多有作為,時“兄弟并列方鎮(zhèn),時人榮之”。
裴度“始自書生,以辭策中科選,數(shù)年之間,翔泳清切”,又能奮命決策,橫身討逆,成為中興宗臣。史家對裴度的功德多加以肯定?!杜f唐書·裴度傳》說他“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威望德業(yè),侔于郭子儀”。并贊他“以人臣事君,唯忠與義,大則以訏謨排禍難,小則以讜正匡過失,內(nèi)不慮身計,外不恤人言”,“誠社稷之良臣,股肱之賢相”?!缎绿茣繁緜饕卜Q他“事四朝以全德始終”,“其威譽德業(yè)比郭汾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