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鄂湘兩省均是楚國的地盤,而兩省“爭”的這句名言,就與楚國有關。就是那句非常著名的“惟楚有才,于斯為盛?!?/p>
湖北省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人口5817萬,轄12地級市,1州,外直管3(縣級)市和1林區(qū),省會武漢。湖南省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人口6783萬,轄13地級市,1州,省會長沙。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鄂湘兩省均是楚國的地盤,而兩省“爭”的這句名言,就與楚國有關。就是那句非常著名的“惟楚有才,于斯為盛。”
晚清,特別是近代以來,湖南牛人輩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晚清的曾國藩、左宗棠、魏源、胡林翼、彭玉麟、劉坤一、郭松嵩、譚嗣同、,民國的黃興、蔡鍔、宋教仁。而新時代的偉大人物,如拯救中國的那位老人家,劉,陶二同志。
10大帥中,三個湖南人,彭、賀、羅。10大將中,湖南占了六個:粟、黃、肖、陳、許、譚。57名上將,湖南占了十九。以及非常多的中將、少將,很多為新時期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們。
可以說,一部湖南史就是半個中國史,現(xiàn)在的中國從哪個方面講,都離不開湖南人的巨大影響。因為湖南牛人太多,所以有時候,很多人就覺得“惟楚有才”指的是湖南。說湖南人才輩出。
但聽到這么說后,湖北表示有不同的意見。認為這個“惟”字并不是具有排他性的“唯一”的“唯”,而是沒有實際意義的語氣助詞。而且,這個楚并不是單獨指湖南。“惟楚有才”這個典故不是現(xiàn)代人發(fā)明的,《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上就有,就是那句著名成語——楚才晉用。
“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痹诖呵飸?zhàn)國,楚國的主要地域在湖北,國都郢就是現(xiàn)在的江陵。湖南真正得到開發(fā),是在南北朝以后,特別是五代十國時,馬殷在以湖南為中心的西南建立楚國,把湖南推上發(fā)展的快車道。
湖北認為本省的名人同樣星光燦爛,僅新時期人物,就非常非常的多。如董老,前李主 席,10大帥,最特殊的那一個——林。10大將中,湖北兩個:徐、王。57名上將中,湖北14個。177中將中,湖北32個。
兩省為了“爭奪”這句名言,都有各自的理由,也都非常充分。而站在兩省外的觀點,更多的認為“惟楚有材”,并不是專指哪個省更有材,“楚”是泛指古代的楚國地界,包括鄂湘兩省在內,也包括其他的原楚國區(qū)域。
這句話是清朝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湖南岳麓書院迎來一位新山長,名叫袁名矅,湖南寧鄉(xiāng)人。袁名矅博學多才,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袁名矅上任后,書院人員請新山長給書院題個聯(lián)。袁名矅出了上聯(lián):惟楚有才,讓眾弟子們對下聯(lián)。這時,有個明經張中階對出下聯(lián):于斯為盛。袁山長覺得對的好,就讓人把這兩句并為一聯(lián),懸于門前。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說的是岳麓書院,大致意思是楚國人才輩出,但人才最多的還是岳麓書院。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句話可以說是一句“招生廣告”,告訴人們,岳麓書院的教育非常成功,想成為棟梁,可以來岳麓書院學習深造。
“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于斯為盛”出自《倫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而“惟楚有材”這句話,早在明朝就出名了,當時懸在湖廣貢院的牌樓上?,F(xiàn)在,湖北、湖南是兩個省,但在明朝,他們卻是一家,稱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直到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將湖廣進行分治,洞庭湖以北設湖北布政使司,洞庭湖以下設湖南布政使司,才分為兩個省。
從歷史、地理,以及文化來看,湖北、湖南都是一家人,都是“楚”人。兩省都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所以,“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可以理解成:包括湖北、湖南的楚國大地上的人材輩出,但縱觀歷史來看,還是近現(xiàn)代出的人材最盛。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