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這么評價一家三兄弟,說是:一個大作家,一個大內(nèi)奸,一個大干部。這便是紹興赫赫有名的周家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
說起周樹人,大家聽過最多的一定是他的筆名“魯迅”。而提及魯迅,那肯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民族斗士,他的文采、視野、才華在當時的文壇都是首屈一指的。
魯迅的二弟——周作人,想必大家也是如雷貫耳,但對于其人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有人欣賞他的才華,有人說他不是好人……大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其實周家除了這兄弟二人外,他們的三弟——周建人,同樣是一個卓絕群倫之人,他甚至官至副國級,但是相較于魯迅與周作人的出名,這一位真真是一個不露圭角的人物。
他在文學上絕不輸其大哥魯迅、二哥周作人,在生物學上的研究造詣也是十分出色,出版過眾多科普讀物,在思想上倡導男女平等、婦女解放,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96歲去世,前后有過兩位夫人,共育7個兒女,那么如此偉大的一個人物的他的子女后代又是一副什么光景呢?
周建人
周建人,字喬峰,原名松壽,1888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紹興縣南城都昌坊周家新臺門。
他雖是家中的幼子,卻有著苦難的童年,周建人出生時,他的家族正開始走下坡路。
周家本也有過“購地建屋,設肆營商,廣置良田”的顯赫時期,祖父周福清曾做過十多年的京官。
父親周伯宜雖多次考取鄉(xiāng)試而名落孫山,但卻思想開明,有一顆愛國之心。
母親魯瑞來自一個鄉(xiāng)下的小村莊,但她靠自修也能達到看書的水準,有著普通老百姓一樣堅韌的性格。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的家族,也因為當時時局動蕩而逐漸衰敗下去。
在周建人5歲時,祖父又因科場案發(fā)而入獄,這讓本就元氣大傷的家族,再也沒了翻身的機會,只能一步一步走向衰亡。
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周建人,雖被時局所迫,但也在長輩們的良好品行的影響下成長為了一個堅韌、懂事、自立自強、思想開放的人。
周建人可以說是在艱難中成長起來的,為了營救祖父、為父親治病,小小年紀的周建人就跟著兩個哥哥四處奔波,靠著變賣舊衣服和首飾來維持生計。
因為家庭的衰敗,周建人自小就營養(yǎng)不良,十分瘦弱,但是他卻很聰慧,很好學。小時候祖父教他認字,即便還沒有開蒙,但只要教過他,沒過多久就能都記住。
8歲父親去世,9歲入學,他熱愛讀書,尤其愛抄書,他曾說:“無錢買書就借書,要看書,更要抄書,抄書勝于看書?!币虼?,他不僅讀書萬卷,而且還寫了一手好字。
他祖父在世時曾稱贊他寫的字蒼勁有力、“落筆有秀氣”。
周建人也曾希望如兩個哥哥一樣去南京,進洋學堂,學新知識,但卻因為母親的一句話留了下來。
那時周家已經(jīng)非常困難了,母親魯瑞寡居多年,作為一個婦道人家又不好出面,因此,周建人在聽到母親流著淚說:“你一走啊,我身邊就沒有人可以給我支撐門面了?!?/p>
左一周建人
最終,周建人還是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行李,選擇留了下來,并走上了一條自學之路。
1906年,經(jīng)人推薦,年僅17歲的周建人成為了紹興僧立小學的教師兼校長,他每天要擔任不同的角色,有時是校長,有時是教員。
也有時要承擔著學校的教務、賬目和總務,除此之外,他還要幫請假的老師代課,去學生家里家訪,批改作業(yè)等等。
盡管身兼數(shù)職、分身乏術,但他依舊將學校辦得井井有條。直到1912年學校因經(jīng)費緊缺而停辦,周建人才被聘去了其他學校教書。
也是在這一年,二哥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懷孕分娩,需要人照顧,于是其妹羽太芳子在哥哥羽太重久的陪同下來到了中國照顧姐姐,并與此后留在了周家。
而同處一個屋檐下的兩個未婚男女也在此時漸生情愫。
1914年在周作人和他的妻子羽太信子的撮合下,周建人與二哥的妻妹羽太芳子結了婚,并寫信告訴了遠在北京的魯迅。
周建人家人合影,左一為周建人和羽太芳子
魯迅在其日記中這樣記載了周建人寄給魯迅的書信,信中稱他與羽太芳子在舊歷二月四日結婚,并于第二天收到了兩人結婚的照片。
周建人與羽太芳子剛結婚時感情也是如膠似漆,并于次年生下一子,但可惜的是孩子不到一歲半便夭折了。
1915年,周建人一直與紹興明道女中教書,直至1919年離開紹興。
在此期間,周建人不僅從事教學實踐活動,而且還潛心鉆研植物學。其中不乏受到魯迅的影響。
從他與魯迅來往信件中得知,魯迅鼓勵他自學,可以以植物為主,因為植物材料易得,成本小,加之周建人本身喜愛植物,便開始了植物的研究生涯。
魯迅還從日本寄來了相關書籍和解剖顯微鏡等器具,使得周建人在學習上更加得心應手。
盡管寄來的書籍都是英文,但周建人還是一本一本查字典讀了下來,這也讓他的英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周建人和羽太芳子一兒一女也陸續(xù)出生,分別是女兒周鞠子和兒子周豐二。
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周建人渴望去往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于是他也如愿隨著魯迅一起,舉家搬遷到了北京八道灣十一號。
次年,經(jīng)魯迅介紹進入北大攻讀哲學,旁聽科學總論等課程。北大開放、包容、科學的精神,讓周建人有了更加深刻的學習與認識。
他開始對戀愛、婚姻和離婚的思考愈發(fā)深入透徹,注重個體的自由與價值,批評封建道德下的媒約婚姻制度和娼妓制度,反對物化女性,鼓勵受到壓迫的婦女勇敢追求自我。
1921年,經(jīng)魯迅介紹,周建人離開北京前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職,這一待便是二十余年。
周建人離開北京時,羽太芳子已經(jīng)懷孕,有了他們的第4個孩子,因此,周建人也沒有要求妻子和自己跋山涉水,一同前往上海。
但是,1922年羽太芳子生下孩子后,仍不愿前往上海,她不愿離開北京繁華的生活,周建人甚至回了一次北京想要勸說妻子一起離開,但被拒絕了。
無奈之下,夫妻二人分居兩地,感情也日漸生疏,交流更是漸行漸遠,雙方不能相互理解,那么問題也隨之而來。
之后,周建人在上海兢兢業(yè)業(yè)地進行編輯出版和科學研究工作,而羽太芳子則在北京過著安逸舒心的生活,她不僅不理解丈夫的工作,還時不時地寫信問周建人要錢。
周建人開始反感妻子的行為,直到他碰到了曾經(jīng)的學生王蘊如,王蘊如和羽太芳子不同,她陪著周建人一起經(jīng)歷了困難、坎坷,這讓周建人找到了靈魂伴侶。
1924年,周建人與羽太芳子離異后,在上虞蒿壩與王蘊如結婚,兩人先后孕育了3個女兒,都十分的出色。
周建人一邊在商務印書館承擔著編譯工作,一邊又積極投身國家建設,號召人民群眾加入救亡圖存的行列之中,為國家解放而接續(xù)奮斗。
建國后,周建人參加了協(xié)商會議,開啟了他為國建設的生涯,周建人一生清廉,貢獻卓越。
在周建人的一生中與前妻共同養(yǎng)育的4個孩子,可能是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其境遇總歸是沒有周建人與王蘊如這一對“靈魂伴侶”所生的3個女兒要好。
1915年長子剛剛出生,周建人為其取名周沖,但這個孩子卻沒能活過一歲半。
1917年,第二個女兒的出生緩解了夫妻倆的喪子之痛。
女兒叫馬理,又叫鞠子,鞠子自幼時隨父母去往北京,在北京長大,長大后學習音樂,去往上海求學,還曾住在魯迅家中。
解放后,她和丈夫定居唐山,可惜的是,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中逝世,時年59歲。
1919年5月,周建人與羽太芳子的第3個孩子,周沛(又名豐二)出生。但是后來周建人與羽太芳子感情破裂,這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傷害。
因為父母離異,他長期跟著母親生活,于是他對父親恨之入骨,其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1937年,魯迅過世近一年,周家母親魯瑞晚年喪子心情一直悲痛,于是二哥周作人提議恰逢母親八十大壽,就準備大辦一下,或許能給母親帶來些許安慰。
而此時周建人也攜新夫人王蘊如前來祝壽,但其實在當時周建人與羽太芳子兩人的離婚事宜遲遲沒有一個了斷,而王蘊如又在這些年里為周建人生兒育女。
于是周建人此番也存了給王蘊如一個名分和與羽太芳子做個了結的想法去的。
壽宴當天,羽太芳子見周建人明目張膽地帶來一個陌生女人回來,立刻就和周建人爭執(zhí)起來,而后哭著跑回到了房間,還打電話給日本大使館,讓日本憲兵隊來抓人,好在因為接電話的人喝醉了,沒有當回事。
而其子周豐二看見母親哭得撕心裂肺,非常生氣,就拿了一把軍刀沖到了周建人和王蘊如面前,要不是周圍人眼疾手快,這刀就要刺進周建人的身體。
所發(fā)生的一切都讓人心驚膽戰(zhàn),周建人氣憤的同時,說道:“我要和你斷絕父子關系!”而后匆匆與王蘊如離開了北京。
周豐二從此以后再未與父親有過任何聯(lián)系,畢業(yè)后他成為了北京九十五中的數(shù)學老師,他與他妻子一生都沒有生過孩子,而是之后過繼了妻子妹妹的孩子周玲,周玲后又與梁啟超之孫梁任堪結婚。
其實周建人與羽太芳子的感情問題影響的不只是周豐二一人,破裂的家庭關系更是讓小兒子周豐三的心理留下了道道創(chuàng)傷。
1922年2月周豐三出生,此時的周建人與羽太芳子已經(jīng)分居兩地,盡管矛盾還沒有激化,但已經(jīng)是不可調和了。等到夫妻二人徹底鬧掰后,周建人已經(jīng)不認這個兒子了。
周豐三當時年紀還很小,但他從小沒有體會到過父愛,一方面他向往著父親能夠看到他,一方面他又恨父親拋棄他和母親。
糾結的心理讓他在敏感卑弱的青春期,用極端的方式,拿起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而和周沖、周馬理、周豐二、周豐三的命運不同,周建人后面與王蘊如所生的三個女兒,每一個都是各個領域的人才。
1926年周建人與王蘊如的第一個女兒出生,取名周曄,周曄曾是杭州之江大學英文專業(yè)的學生,后來又進入上海的圣約翰大學學習。
解放前周曄就南下參加了新四軍,此后便和家里失去了聯(lián)系,解放后,王蘊如從上海搬家到北京。
在火車上偶然碰上了許久未與家人聯(lián)系的大女兒,又驚又喜,此時,站在母親面前的已經(jīng)是一名颯爽英姿的女戰(zhàn)士了。
此后,一家人長住北京,周曄被安排到了全國總工會工作,時任總工會婦女部部長楊之華是瞿秋白的夫人,而周建人與瞿秋白曾是好友,于是周曄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楊之華的秘書。
周曄很好地繼承了父親的寫作才華,自請調任去《工人日報》做記者,之后又因父親周建人調任為浙江省省長,于是為了照顧父親去浙江的一個雜志社當編輯。
1966年初,父親調回北京,她先是與丈夫張攸民一起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時間,出任了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后又回到北京,專門從事寫作。
她先后整理完成了《魯迅故家的敗落》《魯迅在上?!返?,其中《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入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表達了對魯迅先生懷念與敬仰。
瞿秋白
周曄在1984年因肺癌逝世,為了讓周建人不再體會到喪子之痛,家人們并沒有向他透露這件事。
周建人也經(jīng)常詢問,為什么他的女兒周曄沒有來看望他,直到不久后,周建人也去世了。
周建人與王蘊如的第二個女兒叫周瑾,出生于1927年,周瑾是醫(yī)學領域的人才,她就讀于上海中山醫(yī)學院。
1948年,周建人秘密入黨,他把全家從上海帶到了黨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二女兒周瑾和小女兒周蕖也中斷了學業(yè),跟著他一同前往。
之后周瑾就和姐姐周曄一樣,選擇了軍人這一條道路,她被分配到軍區(qū)的衛(wèi)生部。
周瑾于1954年被派往蘇聯(lián)學習,從事化學藥劑的研究,回國后,又將她分配到了藥物研究所,后還擔任了藥物研究所的黨委書記。
她的丈夫金經(jīng)得,也是軍人,兩人同是上海醫(yī)科大學的學生。
金經(jīng)得畢業(yè)后就參軍了,曾在空軍司令劉亞樓身邊擔任過一段時間保健醫(yī)生,后任空軍總醫(yī)院內(nèi)科主任、空軍司令部門診主任等。
可能與其自身職業(yè)有關,因長期藥物和放射性影響,周瑾離休后身體一直不好,后因患上紅斑狼瘡,于2001年去世。
而小女兒周蕖的人生經(jīng)歷可就稱得上陰差陽錯了。
1932年周蕖出生在上海,在上海讀完中小學后,隨父親去往西柏坡,因時任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的李維漢說:“馬上就解放了,回北平讀書也是一樣的?!?/p>
于是周蕖就沒有西柏坡讀書,后回北平繼續(xù)完成學業(yè),但正是這一延期,她在報考清華時,又恰逢國內(nèi)大規(guī)模選派學生到蘇聯(lián)留學,每個部門都分有名額,出版總署派不出人去,就把周蕖選上了。
這樣,她只有放棄清華已經(jīng)寄到的經(jīng)濟專業(yè)的錄取書,轉赴蘇聯(lián)。由于周蕖是出版總署派來的,于是專門給她安排了莫斯科的印刷系進行學習。
但在學習了大半年之后,周蕖卻發(fā)現(xiàn)蘇聯(lián)的印刷術和中國的印刷術并不匹配,所以她決定轉專業(yè)。
后排(左)許廣平、王蘊如、周建人,前排(左)周蕖、周曄、周海嬰、周瑾
她征求了父親周建人的意見,周建人建議她“女孩子還是當教師最好了”。
周蕖因此轉學到莫斯科列寧師范學院的教育系,學了幼兒學前教育,同時還結識了四名中國留學生,其中就有她未來的丈夫顧明遠。
周蕖回國后,先后在北京師范大學從事幼兒教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之后又轉向了比較教育的方向,41年間,她從一名普通的老師成長為一名教授。
5年前,85歲的周蕖女士還與88歲的丈夫顧明遠先生一起受邀返回紹興老家祭祖,周老稱這是她自1948年以來,時隔70載再次祭祖,真的感慨萬千。
父母給予孩子怎樣的童年,可能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生軌跡,既然帶給了他們生命,那么就要承擔起責任。
上一代的恩怨情仇已經(jīng)畫上了終點,但下一代、下下一代的人生才剛剛起步。
周蕖夫婦紹興祭祖
他們或多或少的依靠血脈與“周建人”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但是生活總是自己的,他們既不會再見面,也不會成為了“周建人”這一形象的縮影。
他們會帶著祖輩的榮光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發(fā)光發(fā)熱,成為更好的自己。
1、《大家風范——我所知道的民主黨派領袖》.肖偉俐.新華出版社.
2、《中國各民主黨派史人物傳》.彥奇.華夏出版社.1994.1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