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被譽(yù)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屈原的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一起品鑒千古流傳的屈原經(jīng)典名句——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離騷》
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組詩句意為:早晨就從蒼梧出發(fā),晚間到達(dá)縣圃。我想在神靈門前稍許停留,太陽卻匆匆忙忙地下落。我讓羲和停鞭慢慢地走,望見了崦嵫山也不要靠近。前面的路途又遠(yuǎn)又長,我還將上天下地四面八方去追求尋索!
詩人展現(xiàn)了一幅神奇莫測的畫面,充滿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神游太空、弛騁仙境,表達(dá)出詩人追求理想鍥而不舍的精神。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出自《離騷》,意為:早晨飲用木蘭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飄落的花瓣。詩人以鳳凰非露水不飲、非煉食不食的典故,表達(dá)不與世同污的高潔情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數(shù)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出自屈原《楚辭·卜居》,意為:尺,有它的短處,寸有它的長處;物有其不夠的地方,人的智慧有其不明的地方;占卜有其算不到的地方,神靈有其不通曉的地方。詩人啟迪人們,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yīng)求全責(zé)備,而應(yīng)揚(yáng)長避短,方為上策。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出自屈原《橘頌》,意為:你堅守著清心謹(jǐn)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或過失,你那無私的品行,恰可與天地比德。詩人以詠物來頌揚(yáng)人性的高尚品格。
滄浪之水清兮,可心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心濯吾足。
出自《漁父》,意為: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雙腳。
此詩是屈原遭放逐,在沅江邊上游蕩,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遇到漁父兩人的對話描述。漁父乃隱者,為道家思想忠實信徒,此詩句為漁父結(jié)語,由于與屈原“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思想相悖,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說完便分道揚(yáng)鑣了。
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知
出自《九歌·少司命》,意為:最悲傷超不過活生生的別離,最快樂超不過交上新的知己。
《少司命》是楚國人對所謂主宰少年兒童命運之神的祭歌,詩句表現(xiàn)了男女愛慕的情意。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出自《九歌·湘夫人》,意為:沅水有芷,澧水有蘭,而我對你的思念卻是不敢說出來。
《湘夫人》這首纏綿凄惻的詩詞,描述了湘夫人娥皇、女英對舜的朝思暮想。為愛殉情的湘夫人淚灑斑竹,最后投江自盡,一番思念寄情于芷蘭芳草,憂郁哀婉飄蕩在瀟湘之間。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出自《離騷》,意為:太陽與月亮互相交迭,未嘗稍停;春夏與秋冬相互交替,永無止境。喻惜時。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出自《離騷》,意為:只有草木會凋謝零落,惶恐美人青春不在、容顏衰老。詩人寓意少壯年青當(dāng)惜時,珍惜青春年華、美好時光。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出自《九歌·禮魂》,意為:春天供以蘭秋天又供以菊,長此以往不斷直至終古。
《禮魂》記述了送神祭祀儀式,由于送的不只是神還包括人鬼,所以稱禮魂而不稱禮神。禮魂,由美麗的女巫領(lǐng)唱,男女青年隨歌起舞,還要傳花伴歌伴舞。屈原記錄了這個莊重的祭祀儀式。
屈原雖為當(dāng)時的權(quán)勢誣陷所不容,最后汩羅投江、以死明志,其深厚的愛國情操和不朽的傳世作品堪稱“國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