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總復習教案
第1課時 實數(shù)的有關概念
知識點:有理數(shù)、無理數(shù)、實數(shù)、非負數(shù)、相反數(shù)、倒數(shù)、數(shù)的絕對值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復習鞏固有理數(shù)、實數(shù)的有關概念.
2. 了解有理數(shù)、無理數(shù)以及實數(shù)的有關概念;理解數(shù)軸、相反數(shù)、絕對值等概念,了解數(shù)的絕對值的幾何意義。
3. 會求一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和絕對值,會比較實數(shù)的大小
4. 畫數(shù)軸,了解實數(shù)與數(shù)軸上的點一一對應,能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實數(shù),會利用數(shù)軸比較大小。
教學重難點:
1. 有理數(shù)、無理數(shù)、實數(shù)、非負數(shù)概念;
2.相反數(shù)、倒數(shù)、數(shù)的絕對值概念;
3.在已知中,以非負數(shù)a2、|a|、(a≥0)之和為零作為條件,解決有關問題。
教學過程:
1、實數(shù)的有關概念
(1)實數(shù)的組成
(2)數(shù)軸: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shù)軸(畫數(shù)軸時,要注童上述規(guī)定的三要素缺一個不可),
實數(shù)與數(shù)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
數(shù)軸上任一點對應的數(shù)總大于這個點左邊的點對應的數(shù),
(3)相反數(shù)
實數(shù)的相反數(shù)是一對數(shù)(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相反數(shù),零的相反效是零).
從數(shù)軸上看,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個數(shù)所對應的點關于原點對稱.
(4)絕對值
從數(shù)軸上看,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就是表示這個數(shù)的點與原點的距離
(5)倒數(shù)
實數(shù)a(a≠0)的倒數(shù)是
(乘積為1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倒數(shù));零沒有倒數(shù).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課 實數(shù)的運算
知識點:有理數(shù)的運算種類、各種運算法則、運算律、運算順序、科學計數(shù)法、近似數(shù)與有效數(shù)字、計算器功能鍵及應用。
教學目標:
1. 了解有理數(shù)的加、減、乘、除的意義,理解乘方、冪的有關概念、掌握有理數(shù)運算法則、運算委和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有理數(shù)加、減、乘、除、乘方和簡單的混合運算。
2. 了解有理數(shù)的運算率和運算法則在實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復習鞏固有理數(shù)的運算法則,靈活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能正確進行實數(shù)的加、減、乘、除、乘方運算。
3. 了解近似數(shù)和準確數(shù)的概念,會根據(jù)指定的正確度或有效數(shù)字的個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求有理數(shù)的近似值(在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時也能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會按所要求的精確度運用近似的有限小數(shù)代替無理數(shù)進行實數(shù)的近似運算。
4 了解電子計算器使用基本過程。會用電子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
教學重難點:
1. 考查近似數(shù)、有效數(shù)字、科學計算法;
2. 考查實數(shù)的運算;
3. 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過程:
1、知識回顧:
實數(shù)的運算
(1)加法
同號兩數(shù)相加,取原來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異號兩數(shù)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數(shù)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任何數(shù)與零相加等于原數(shù)。
(2)減法 a-b=a+(-b)
(3)乘法
兩數(shù)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零乘以任何數(shù)都得零.即
(4)除法
(5)乘方
(6)開方 如果x2=a且x≥0,那么
=x; 如果x3=a,那么
在同一個式于里,先乘方、開方,然后乘、除,最后加、減.有括號時,先算括號里面.
(7)實數(shù)的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 a+b=b+a
(2)加法結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換律 ab=ba.
(4)乘法結合律 (ab)c=a(bc)
(5)分配律 a(b+c)=ab+ac
其中a、b、c表示任意實數(shù).運用運算律有時可使運算簡便.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3課 整式
知識點
代數(shù)式、代數(shù)式的值、整式、同類項、合并同類項、去括號與去括號法則、冪的運算法則、整式的加減乘除乘方運算法則、乘法公式、正整數(shù)指數(shù)冪、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
教學目標:
1、 了解代數(shù)式的概念,會列簡單的代數(shù)式。理解代數(shù)式的值的概念,能正確地求出代數(shù)式的值;
2、 理解整式、單項式、多項式的概念,會把多項式按字母的降冪(或升冪)排列,理解同類項的概念,會合并同類項;
3、 掌握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和除法、冪的乘方和積的乘方運算法則,并能熟練地進行數(shù)字指數(shù)冪的運算;
4、 能熟練地運用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及(x+a)(x+b)=x2+(a+b)x+ab)進行運算;
5、 掌握整式的加減乘除乘方運算,會進行整式的加減乘除乘方的簡單混合運算。
考查重難點
1.代數(shù)式的有關概念. (1)代數(shù)式:代數(shù)式是由運算符號(加、減、乘、除、乘方、開方)把數(shù)或表示數(shù)的字母連結而成的式子.單獨的一個數(shù)或者一個字母也是代數(shù)式.
(2)代數(shù)式的值;用數(shù)值代替代數(shù)式里的字母,計算后所得的結果p叫做代數(shù)式的值.
求代數(shù)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計算.如果給出的代數(shù)式可以化簡,要先化簡再求值.
(3)代數(shù)式的分類
2.整式的有關概念
(1)單項式:只含有數(shù)與字母的積的代數(shù)式叫做單項式.
對于給出的單項式,要注意分析它的系數(shù)是什么,含有哪些字母,各個字母的指數(shù)分別是什么。
(2)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
對于給出的多項式,要注意分析它是幾次幾項式,各項是什么,對各項再像分析單項式那樣來分析
(3)多項式的降冪排列與升冪排列
把一個多項式技某一個字母的指數(shù)從大列小的順序排列起來,叫做把這個多項式按這個字母降冪排列
把—個多項式按某一個字母的指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斤排列起來,叫做把這個多項式技這個字母升冪排列,
給出一個多項式,要會根據(jù)要求對它進行降冪排列或升冪排列.
(4)同類項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shù)也分別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頃. 要會判斷給出的項是否同類項,知道同類項可以合并.即
其中的X可以代表單項式中的字母部分,代表其他式子。 3.整式的運算 (1)整式的加減:幾個整式相加減,通常用括號把每一個整式括起來,再用加減號連接.整式加減的一般步驟是: (i)如果遇到括號.按去括號法則先去括號:括號前是“十”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不變符號,括號前是“一”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一”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改變符號.
(ii)合并同類項: 同類項的系數(shù)相加,所得的結果作為系數(shù).字母和字母的指數(shù)不變.
(2)整式的乘除:單項式相乘(除),把它們的系數(shù)、相同字母分別相乘(除),對于只在一個單項式(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積(商)的一個因式相同字母相乘(除)要用到同底數(shù)冪的運算性質:
多項式乘(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除)以這個單項式,再把所得的積(商)相加.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以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遇到特殊形式的多項式乘法,還可以直接算:
(3)整式的乘方
單項式乘方,把系數(shù)乘方,作為結果的系數(shù),再把乘方的次數(shù)與字母的指數(shù)分別相乘所得的冪作為結果的因式。
單項式的乘方要用到冪的乘方性質與積的乘方性質:
多項式的乘方只涉及
1、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考查列代數(shù)式的能力。題型多為選擇題,如:
下列各題中,所列代數(shù)錯誤的是( )
(A) 表示“比a與b的積的2倍小5的數(shù)”的代數(shù)式是2ab-5
(B) 表示“a與b的平方差的倒數(shù)”的代數(shù)式是a-b21
(C) 表示“被5除商是a,余數(shù)是2的數(shù)”的代數(shù)式是5a+2
(D) 表示“數(shù)的一半與數(shù)的3倍的差”的代數(shù)式是2a-3b
(2)考查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零指數(shù)。題型多為選擇題,在實數(shù)運算中也有出現(xiàn),如:
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
(A)a3+a3=a6 (B)(3a3)2=6a6 (C)a3·a3=a6 (D)(a3)2=a6
整式的運算,題型多樣,常見的填空、選擇、化簡等都有。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4課 因式分解
知識點:
因式分解定義,提取公因式、應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因式分解一般步驟。
教學目標: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方法,掌握利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分解二次二項式的方法,能把簡單多項式分解因式。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考查因式分解能力,在中考試題中,因式分解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重點考查的分式提取公因式、應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及它們的綜合運用。習題類型以填空題為多,也有選擇題和解答題。
教學過程:
因式分解知識點
多項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整式的積.分解因式要進行到每一個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
(1)提公因式法
如多項式
其中m叫做這個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m既可以是一個單項式,也可以是一個多項式.
(2)運用公式法,即用
寫出結果.
(3)十字相乘法
對于二次項系數(shù)為l的二次三項式
尋找滿足ab=q,a+b=p的a,b,如有,則
對于一般的二次三項式
尋找滿足
a1a2=a,c1c2=c,a1c2+a2c1=b的a1,a2,c1,c2,如有,則
(4)分組分解法:把各項適當分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組進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組之間進行.
分組時要用到添括號:括號前面是“+”號,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不變符號;括號前面是“-”號,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
(5)求根公式法:如果
有兩個根X1,X2,那么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5課 分式
知識點: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質,最簡分式,分式的運算,零指數(shù),負整數(shù),整數(shù),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
教學目標:
了解分式的概念,會確定使分式有意義的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會約分,通分。會進行簡單的分式的加減乘除乘方的運算。掌握指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考查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零運算,有關習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選擇題中,如:下列運算正確的是( )
(A)-40 =1 (B) (-2)-1=21 (C) (-3m-n)2=9m-n (D)(a+b)-1=a-1+b-1
(2)考查分式的化簡求值。在中考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分式的計算就或化簡求值,有關習題多為中檔的解答題。注意解答有關習題時,要按照試題的要求,先化簡后求值,化簡要認真仔細,如:
化簡并求值:
2x. x2+xy+y2x3-y3+(x-y2x+2–2),其中x=cos30°,y=sin90°
教學過程:
1、知識要點
(1)分式的有關概念
設A、B表示兩個整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的值不能為零,否則分式?jīng)]有意義
分子與分母沒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簡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進行約分化簡
(2)分式的基本性質
(M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運算
(分式的運算法則與分數(shù)的運算法則類似).
(異分母相加,先通分);
(4)零指數(shù)
(5)負整數(shù)指數(shù)
注意正整數(shù)冪的運算性質
可以推廣到整數(shù)指數(shù)冪,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n可以是O或負整數(shù).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6課 數(shù)的開方與二次根式
知識點:
平方根、立方根、算術平方根、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性質、最簡二次根式、
同類二次根式、二次根式運算、分母有理化
教學目標:
1.理解平方根、立方根、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數(shù)的平方根、立方根和算術平方根。會求實數(shù)的平方根、算術平方根和立方根(包括利用計算器及查表);
2.了解二次根式、最簡二次根式、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會辨別最簡二次根式和同類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會化簡簡單的二次根式,能根據(jù)指定字母的取值范圍將二次根式化簡;
3.掌握二次根式的運算法則,能進行二次根式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會進行簡單的分母有理化。
考查重難點:
1.考查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有關試題在試題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習題類型多為選擇題或填空題。
2.考查最簡二次根式、同類二次根式概念。有關習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選擇題中。
3.考查二次根式的計算或化簡求值,有關問題在中考題中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在選擇題和中檔解答題中出現(xiàn)的較多。
教學過程:
1、內(nèi)容分析
(1)二次根式的有關概念
(a)二次根式
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開方數(shù)只能是正數(shù)或O.
(b)最簡二次根式
被開方數(shù)所含因數(shù)是整數(shù),因式是整式,不含能開得盡方的因數(shù)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簡二次根式.
(c)同類二次根式
化成最簡二次根式后,被開方數(shù)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類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質
(3)二次根式的運算
(a)二次根式的加減
二次根式相加減,先把各個二次根式化成最簡二次根式,再把同類三次根式分別合并.
(b)三次根式的乘法
二次根式相乘,等于各個因式的被開方數(shù)的積的算術平方根,即
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參照多項式的乘法進行.
兩個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數(shù)式相乘,如果它們的積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這兩個三次根式互為有理化因式.
(c)二次根式的除法
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寫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號化去(或分子、分母約分).把分母的根號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7課 整式方程
知識點:
等式及基本性質、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簡單的高次方程
教學目標:
1. 理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概念;
2.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方程的變形,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能熟練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3. 會推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理解公式法與用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會選用適當?shù)姆椒ㄊ炀毜亟庖辉畏匠蹋?div style="height:15px;">
4. 了解高次方程的概念,會用因式分解法或換元法解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簡單的高次方程;
5. 體驗“未知”與“已知”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
考查重難點:
考查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高次方程的解法,有關習題常出現(xiàn)在填空題和選擇題中。
教學過程:
1、內(nèi)容分析
(1)方程的有關概念
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只含有—個未知數(shù)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2)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和應用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1,系數(shù)不為零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是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和系數(shù)化成1.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a)直接開平方法
形如(mx+n)2=r(r≥o)的方程,兩邊開平方,即可轉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來解,這種方法叫做直接開平方法.
(b)把一元二次方程通過配方化成
(mx+n)2=r(r≥o)
的形式,再用直接開平方法解,這種方法叫做配方法.
(c)公式法
通過配方法可以求得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的求根公式:
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d)因式分解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左邊可以分解為兩個一次因式的積,那么根據(jù)兩個因式的積等于O,這兩個因式至少有一個為O,原方程可轉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來解,這種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8課 方程組
知識點:
方程組、方程組的解、解方程組、二元一次方程(組)、三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二次方程(組)、解方程組的基本思想、解方程組的常見方法。
教學目標:
了解方程組和它的解、解方程組等概念,靈活運用代入法、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并會解簡單的三元一次方程組。掌握由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法,掌握由一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個可以分解為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法。
考查重難點:
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二次方程組的能力,有關試題多為解答題,也出現(xiàn)在選擇題、填空題中,近年的中考試題中出現(xiàn)了有關的閱讀理解題。
1、教學過程:
(1)方程組的有關概念
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項的次數(shù)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兩個二元—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一次方程組可化為
(a,b,m、n不全為零)的形式.
使方程組中的各個方程的左、右兩邊都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組的解.
(2)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和應用
解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方法是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
(3)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的解法 (a)可用代入法解一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
(b)對于兩個二元三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如果其中一個可以分解因式,那么原方程組可以轉化為兩個由一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來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9課 判別式與韋達定理
知識點: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判別式與根的個數(shù)關系、判別式與根、韋達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學目標: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會判斷常數(shù)系數(sh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對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由一元二次方程,會根據(jù)字母的取值范圍判斷根的情況,也會根據(jù)根的情況確定字母的取值范圍;
2.掌握韋達定理及其簡單的應用;
3.會在實數(shù)范圍內(nèi)把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
4.會應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和韋達定理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綜合性問題。
內(nèi)容分析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別式△=b2-4ac
當△>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當△=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
當△<0時,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兩個根是x1,x2,那么
,
(2)如果方程x2+px+q=0的兩個根是x1,x2,那么x1+x2=-P,x1x2=q
(3)以x1,x2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項系數(shù)為1)是x2-(x1+x2)x+x1x2=0.
3.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公式法) 在分解二次三項式ax2+bx+c的因式時,如果可用公式求出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是x1,x2,那么ax2+bx+c=a(x-x1)(x-x2).
考查重難點:
1.利用根的判別式判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有關試題出現(xiàn)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如:關于x的方程ax2-2x+1=0中,如果a<0,那么梗的情況是( )
(A)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 (B)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 (C)沒有實數(shù)根 (D)不能確定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求有關兩根的代數(shù)式的值,有關問題在中考試題中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多為選擇題或填空題,如:
設x1,x2是方程2x2-6x+3=0的兩根,則x12+x22的值是( )
(A)15 (B)12 (C)6 (D)3
3.在中考試題中常出現(xiàn)有關根的判別式、根與系數(shù)關系的綜合解答題。在近三年試題中又出現(xiàn)了有關的開放探索型試題,考查了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學過程: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10課 應用題
知識點:
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核心、應用問題的主要類型
教學目標:能夠列方程(組)解應用題
內(nèi)容分析
列出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
(i)弄清題意和題目中的已知數(shù)、未知數(shù),用字母表示題目中的一個(或幾個)未知數(shù);
(ii)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或幾個)相等關系;
(iii)根據(jù)找出的相等關系列出需要的代數(shù)式,從而列出方程(或方程組);
(iv)解這個方程(或方程組),求出未知數(shù)的值;
(v)寫出答案(包括單位名稱).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考查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能力,其中重點是列一元二次方程或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習題以工程問題、行程問題為主,近幾年出現(xiàn)了一些經(jīng)濟問題,應引起注意
1、教學過程: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11課 不等式
知識點:
不等式概念,不等式基本性質,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解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教學目標
1.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等概念,會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
2.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會應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簡單的不等式變形,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和它的解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4.能應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和實際問題。
內(nèi)容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1)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1,系數(shù)不為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驟是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和系數(shù)化成1.要特別注意,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要改變不等號的方向.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
(i)先求出這個不等式組中各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ii)再利用數(shù)軸確定各個解集的公共部分,即求出了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考查重難點:
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能力,有關試題多為解答題,也出現(xiàn)在選擇題,填空題中。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12課 坐標系與函數(shù)
知識點:
平面直角坐標系、常量與變量、函數(shù)與自變量、函數(shù)表示方法
教學目標:
1.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會畫直角坐標系,能由點的坐標系確定點的位置,由點的位置確定點的坐標;
2.理解常量和變量的意義,了解函數(shù)的一般概念,會用解析法表示簡單函數(shù);
3.理解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和函數(shù)值的意義,會用描點法畫出函數(shù)的圖像。
內(nèi)容分析
1.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初步知識
在平面內(nèi)畫兩條互相垂直的數(shù)軸,就組成平面直角坐標系,水平的數(shù)軸叫做x軸或橫軸 (正方向向右),鉛直的數(shù)軸叫做y軸或縱軸(正方向向上),兩軸交點O是原點.這個平面叫做坐標平面.
x軸和y把坐標平面分成四個象限(每個象限都不包括坐標軸上的點),要注意象限的編號順序及各象限內(nèi)點的坐標的符號:
由坐標平面內(nèi)一點向x軸作垂線,垂足在x軸上的坐標叫做這個點的橫坐標,由這個點向y軸作垂線,垂足在y軸上的坐標叫做這個點的縱坐標,這個點的橫坐標、縱坐標合在一起叫做這個點的坐標(橫坐標在前,縱坐標在后).一個點的坐標是一對有序實數(shù),對于坐標平面內(nèi)任意一點,都有唯一一對有序實數(shù)和它對應,對于任意一對有序實數(shù),在坐標平面都有一點和它對應,也就是說,坐標平面內(nèi)的點與有序實數(shù)對是一一對應的.
2.函數(shù) 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與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 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 y是x的函數(shù).
用數(shù)學式子表示函數(shù)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在用解析式表示函數(shù)時,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必須使解析式有意義.遇到實際問題,還必須使實際問題有意義.
當自變量在取值范圍內(nèi)取一個值時,函數(shù)的對應值叫做自變量取這個值時的函數(shù)值.
3.函數(shù)的圖象
把自變量的一個值和自變量取這個值時的函數(shù)值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和縱坐標,可以在坐標平面內(nèi)描出一個點,所有這些點組成的圖形,就是這個函數(shù)的圖象.也就是說函數(shù)圖象上的點的坐標都滿足函數(shù)的解析式,以滿足函數(shù)解析式的自變量值和與它對應的函數(shù)值為坐標的點都在函數(shù)圖象上.
知道函數(shù)的解析式,一般用描點法按下列步驟畫出函數(shù)的圖象:
(i)列表.在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內(nèi)取一些值,算出對應的函數(shù)值,列成表.
(ii)描點.把表中自變量的值和與它相應的函數(shù)值分別作為橫坐標與縱坐標,在坐標平面內(nèi)描出相應的點.
(iii)連線.按照自變量由小到大的順序、用平滑的曲線把所描各點連結起來.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13課 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數(shù)
知識點:
正比例函數(shù)及其圖像、一次函數(shù)及其圖像、反比例函數(shù)及其圖像
教學目標:
1.理解正比例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
2.理解正比例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
3.會畫出它們的圖像;
4.會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正比例、反比例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內(nèi)容分析
1、一次函數(shù)
(1)一次函數(shù)及其圖象
如果y=kx+b(K,b是常數(shù),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數(shù)。
特別地,如果y=kx(k是常數(shù),K≠0),那么,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數(shù)
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是直線,畫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只要先描出兩點,再連成直線
(2)一次函數(shù)的性質
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2、反比例函數(shù)
(1) 反比例函數(shù)及其圖象
如果
,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數(shù)。
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是雙曲線,它有兩個分支,可用描點法畫出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
(2)反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 當K>0時,圖象的兩個分支分別在一、二、三象限內(nèi),在每個象限內(nèi), y隨x的增大而減??;
當K<0時,圖象的兩個分支分別在二、四象限內(nèi),在每個象限內(nèi),y隨x的增大而增大。
3.待定系數(shù)法
先設出式子中的未知數(shù),再根據(jù)條件求出未知系數(shù),從而寫出這個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數(shù)法可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一次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和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 考查正比例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的定義、性質,有關試題常出現(xiàn)在選擇題中
2. 綜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數(shù)的圖像,習題的特點是在同一直角坐標系內(nèi)考查兩個函數(shù)的圖像,試題類型為選擇題
3. 考查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有關習題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習題類型有中檔解答題和選拔性的綜合題
4. 利用函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并求最值,這是近三年中考應用題的新特點。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14課 二次函數(shù)
知識點:二次函數(shù)、拋物線的頂點、對稱軸和開口方向
教學目標:
1. 理解二次函數(shù)的概念;
2. 會把二次函數(shù)的一般式化為頂點式,確定圖象的頂點坐標、對稱軸和開口方向,會用描點法畫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
3. 會平移二次函數(shù)y=ax2(a≠0)的圖象得到二次函數(shù)y=a(ax+m)2+k的圖象,了解特殊與一般相互聯(lián)系和轉化的思想;
4. 會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5. 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了解二次函數(shù)的增減性,會求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x軸的交點坐標和函數(shù)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數(shù)與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間的聯(lián)系。
內(nèi)容
(1)二次函數(shù)及其圖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數(shù),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數(shù)。
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是拋物線,可用描點法畫出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
(2)拋物線的頂點、對稱軸和開口方向
拋物線y=ax2+bx+c(a≠0)的頂點是
,對稱軸是
,當a>0時,拋物線開口向上,當a<0時,拋物線開口向下。
拋物線y=a(x+h)2+k(a≠0)的頂點是(-h,k),對稱軸是x=-h.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 考查二次函數(shù)的定義、性質,有關試題常出現(xiàn)在選擇題中,如:
已知以x為自變量的二次函數(shù)y=(m-2)x2+m2-m-2額圖像經(jīng)過原點,
則m的值是
2. 綜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習題的特點是在同一直角坐標系內(nèi)考查兩個函數(shù)的圖像,試題類型為選擇題,如:
如圖,如果函數(shù)y=kx+b的圖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內(nèi),那么函數(shù)
y=kx2+bx-1的圖像大致是( )
y y y y
1 1
0 x o-1 x 0 x 0 -1 x
A B C D
3. 考查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有關習題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習題類型有中檔解答題和選拔性的綜合題,如:
已知一條拋物線經(jīng)過(0,3),(4,6)兩點,對稱軸為x=35,求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
4. 考查用配方法求拋物線的頂點坐標、對稱軸、二次函數(shù)的極值,有關試題為解答題,如:
已知拋物線y=ax2+bx+c(a≠0)與x軸的兩個交點的橫坐標是-1、3,與y軸交點的縱坐標是-23(1)確定拋物線的解析式;(2)用配方法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
5.考查代數(shù)與幾何的綜合能力,常見的作為專項壓軸題。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15課 線段與角、相交線與平行線
知識點: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相交線、線段、射線、線段的大小比較、線段的和與差、線段的中點、角、角的度量、角的平分線、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對頂角、鄰角、余角、補角、點到直線的距離、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平行線、平行線的性質及判定、命題、定義、公理、定理
教學目標:
1. 了解直線、線段和射線等概概念的區(qū)別,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交點,
解線段和與差及線段的中點、兩點間的距離、角、周角、平角、直角、銳角、鈍角等概念,掌握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性質,角平分線的概念,度、分、秒的換算,幾何圖形的符號表示法,會根據(jù)幾何語句準確、整潔地畫出相應的圖形;
2. 了解斜線、斜線段、命題、定義、公理、定理及平行線等概念,了解垂線段最短的性質,平行線的基本性質,理解對頂角、補角、鄰補角的概念,理解對頂角的性質,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的性質,掌握垂線、垂線段、點到直線的距離等概念,會識辨別同位角、內(nèi)錯角和同旁內(nèi)角,會用一直線截兩平行線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內(nèi)錯角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等性質進行推理和計算,會用同位角相等、內(nèi)錯角相等、或同旁內(nèi)角互補判定兩條直線平行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垂線段最短的性質,平行線的基本性質,理解對頂角、補角、鄰補角的概念,理解對頂角的性質,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的性質,掌握垂線、垂線段、點到直線的距離等概念。
2、會識辨別同位角、內(nèi)錯角和同旁內(nèi)角,會用一直線截兩平行線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內(nèi)錯角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等性質進行推理和計算,會用同位角相等、內(nèi)錯角相等、或同旁內(nèi)角互補判定兩條直線平行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16課 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
知識點: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線,三角形三邊間的不等關系,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三角形的分類,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質,三角形全等判定
教學目標
1. 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逆命題和逆定理的概念,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點,邊,內(nèi)角,外角,角平分線,中線和高線,線段中垂線等概念。
2. 理解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掌握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鄰的兩內(nèi)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nèi)角的性質;
3.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及其推論,并能應用他們進行簡單的證明和計算。
4. 學會演繹推理的方法,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和邏輯表達能力,掌握寓丁幾何證明中的分析,綜合,轉化等數(shù)學思想。
考查重難點:
1.三角形三邊關系,三角形內(nèi)外角性質,多為選擇題,填空題;
2.論證三角形全等,線段的倍分,常見的多為解答題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17課 等腰三角形
知識點: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和判定、軸對稱、軸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1.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等性質,掌握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判定定理,并能運用它們進行簡單的證明和計算;
2. 理解等邊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是60°等性質,掌握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等判定,能運用它們進行簡單的證明和計算;
3. 了解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會判斷軸對稱圖形。
考查重難點
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的應用,證明線段、角相等,求線
段的長度、角的度數(shù),中考題中多以選擇題、填空題為主,有時也考中檔
解答題,如: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外角是125°,則底角為 度;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底邊的夾角為45°,則這個三角形是( )
A.銳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等邊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預習練習:
1.一個正三角形的邊長為a,它的高是( )
(A) (B)23 (C)21 (D)43
2.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長為8,底邊長為10,那么連結這個三角形各邊的
中點所成的三角形各邊的中點形成的三角形的周長為( )
(A)26 (B)14 (C)13 (D)9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1cm,則斜邊上的高為
4. 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為15°,腰長為2,則腰上的高為
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等于4cm,一邊等于9cm,那么它的周長等于 cm
6.
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為3,周長為11,則一腰長為
7. 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2+,腰長為1,底角等于 度
8. 已知如圖,在△ABC中,∠B=90°,AB=BC, BD=CE,
M是AC的中點,求證:△DEM是等腰三角形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18課 直角三角形
知識點:
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逆命題和逆定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角平分線的性質、線段的中垂線及其性質
教學目標:
了解逆命題和逆定理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兩銳角互余、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及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等性質,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運用它們進行簡單的論證和計算;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其逆定理,線段中垂線性質定理及其逆定理。
考查重難點:
直角三角形性質及其判定的應用,角平分線性質定理及其逆定理,線段中垂線的性質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應用,逆命題的概念,中考題中多為選擇題或填空題,有時也考查中檔的解答題,如:
(1)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條直角邊的長為6,斜邊上的中線長為5,則另一條直角邊的長為
(2) 命題“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的逆命題是
(3) 在△ABC中,如果∠A-∠B=90°,那么△ABC是( )
(A)直角三角形(B)銳角三角形(C)鈍角三角形(D)銳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
1、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2、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3、課堂小結:
4、板書:
5、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6、教學反思:
第19課 比例線段
知識點:
比與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合比性質、等比性質、兩線段的比、成比例線段、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截三角形兩邊或其延長線的直線平行于第三邊的判定、黃金分割
教學目標:
1.理解比與比例及比例中項等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合比定理和更比定理,會用它們進行簡單的比例變形;
2.理解比例線段及黃金分割的概念,理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會作第四比例項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 考查比例的性質,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出現(xiàn),如:
(1) 已知a=4,b=9,則a、b的比例中項是
(2) 已知線段a=4cm,b=9cm,線段c是a、b的比例中項,則線段c的長為
2.
求線段的比、面積的比,在中考題中常以選擇題、填空題或求解題型出現(xiàn),如圖,已知DE∥BC,CD和BE相交于O,
S△DOE:S△COB =4:9,則AE:EC為( )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0課 相似三角形
知識點: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教學目標:
1.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2. 會用相似三角形證明角相等或線段成比例,或進行角的度數(shù)和線段長度的計算等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 論證三角形相似,線段的倍分以及等積式,等比式,常以論證題型
或計算題型出現(xiàn);
3. 尋找構成三角形相似的條件,在中考題中常以 選擇題或填空題形式出現(xiàn),如:下列所述的四組圖形中,是相似三角形的個數(shù)是( )
① 有一個角是45°的兩個等腰三角形;②兩個全等三角形;③有一個角是100°的兩個等腰三角形;④兩個等邊三角形。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1課 中位線與面積
知識點:
平行線等分線段、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線、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的面積、等積變形、幾何變換(平移、旋轉、翻折)
考查要求:
1. 掌握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三角形、梯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一邊中點 且平行另一邊的直線平分第三邊,過梯形一腰的中點且平行底的直線平分另一腰的定理;
2. 使學生了解面積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的性質,會用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幾何中的簡單問題;
3. 使學生掌握幾何證題中的平移、旋轉、翻折三種變換。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 考查中位線、等分線段的性質,常見的以選擇題或填空題形式,也作為基礎知識應用,如:
一個等腰梯形的周長是100cm,已知它的中位線與腰長相等,則這個題型的中位線是
2. 考查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能力,多種題型出現(xiàn),如:
三角形三條中位線的長分別為5厘米,12厘米,13厘米,則原三角形的面積是 厘米2
3. 考查形式幾何變換能力,多以 中檔解答題形式出現(xiàn)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2課 相似三角形性質及其應用
知識點
相似三角形性質,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線段
教學目標
1.掌握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線的比,對應中線的比和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性質,能應用他們進行簡單的證明和計算。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線段:斜邊上的高線是兩條直角邊在斜邊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項;每一條直角邊是則條直角邊在斜邊上的射影和斜邊的比例中項,會用他們解決線段成比例的簡單問題。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 相似三角形性質的應用能力,常以選擇題或填空形式出現(xiàn),如:
若兩個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的平分線之比是1∶2,則這兩個三角形的對應高線之比是---------,對應中線之比是------------,周長之比是---------,面積之比是-------------,若兩個相似三角形的面積之比是1∶2,則這兩個三角形的對應的角平分線之比是----------,對應邊上的高線之比是-------- 對應邊上的中線之比是----------,周長之比是--------------,
2. 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形式出現(xiàn),如:
如圖,在RtΔABC中,∠ACB=90°,
CD⊥AB與D,AC=6,BC=8, 則AB=--------,CD=---------,
AD=---------- ,BD=-----------。,
3. 綜合考查三角形中有關論證或計算能力,常以中檔解答題形式出現(xiàn)。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3課 銳角三角函數(shù)
知識點:
銳角三角函數(shù)、銳角三角函數(shù)值的符號、銳角三角函數(shù)值的變化規(guī)律、特殊角三角函數(shù)值、互為余角的三角函數(shù)間的關系、同角三角函數(shù)間的關系(平方關系、商數(shù)關系、倒數(shù)關系)
教學目標:
1. 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并能運用;
2. 掌握正弦和余弦表、正切和余切表的查法,掌握特殊角三角函數(shù)值,并能運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進行計算和化簡;
3. 掌握互為余角和同角三角函數(shù)間關系,并能運用它們進行計算或化簡。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 求三角函數(shù)值,常以填空題或選擇題形式出現(xiàn),如:
在Rt△ABC中,∠C=90°,3a=b,則∠A= ,sinA=
2. 考查互余或同角三角函數(shù)間關系,常以填空題或選擇題形式出現(xiàn),如:
(1) sin53°
cos37°+cos53°
sin37°=
(2) 在Rt△ABC中,∠C=90°,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
(A) sinA=sinB (B)sinA=cosB (C)tanA=tanB (D)c0tA=cotB
3. 求特殊角三角函數(shù)值的混合運算,常以中檔解答題或填空題出現(xiàn),如:
1-2sin30°
cos30°=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4課 解直角三角形
知識點:錐度、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方向角、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應用
教學目標:
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錐度、仰角和俯角、坡度和坡角、方向角和方位角的概念,靈活運用直角三角形中邊與角的關系和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提高把實際問題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問題的能力;
2.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21absinа;
3.理解正多邊形的概念和性質,會畫簡單的正多邊形,能將正多邊形的邊長、半徑、邊心距和中心角的有關計算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
4.利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和直角三角形,把“數(shù)”和“形”互相轉化解決某些問題,用數(shù)形結合的重要數(shù)學思想指導本章解各類習題,通過添加適當?shù)妮o助線構造直角三角形把非直角三角形問題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使之得以解決,這些轉化的思想值解數(shù)學題的重要數(shù)學思想,掌握綜合性較強的題型融會貫通地運用數(shù)學的各部分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近三年的中考題中多見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5課 平行四邊形及特殊平行四邊形
知識點:四邊形、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與外角和、多邊形、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與外角和、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質和判定。
教學目標:
1. 理解多邊形,多邊形的頂點、邊、內(nèi)角、外角及對角線等概念,理解多邊形的理解
和定理,掌握四邊形的理解和和外角和都是360°的性質;
2. 了解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與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及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
了解平行四邊形不穩(wěn)定性的應用,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概念;
3. 掌握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概念,掌握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
方形的性質和判定,通過定理的證明和應用的教學,使學生逐步學會分別從題設和結論出發(fā),尋找論證思路分析法和綜合法,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 考查特殊四邊形的判定、性質及從屬關系,此類問題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題或選擇題出現(xiàn),也常以證明題的形式出現(xiàn)。如:
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 一組對邊相等,另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一定是平行四邊形
(B) 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一定是矩形
(C) 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一定是菱形
(D) 兩條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一定是正方形
2. 求菱形、矩形等的面積,線段的長,線段的比及面積的比等,此類問題以不同種題型常以如選擇題,填空題出現(xiàn),也常以論證題型和求解題型出現(xiàn)。如:
若菱形的周長為16cm,兩相鄰角的度數(shù)之比是1:2,則菱形的面積是( )
(A) 4cm (B)8cm (C)16cm (D)20cm
3. 三角形和四邊形與代數(shù)中的函數(shù)綜合在一起
4. 求多邊形的邊數(shù)、內(nèi)角和、外角和及正多邊形的角、邊長及半徑、邊心距,以正五邊形、正六邊形為常見,多見于填空題和選擇題,如:
(1)正五邊形的每一個內(nèi)角都等于 度
(2)若正多邊形的邊心距與邊長的比是1:2,則這個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是
(3)已知正六邊形的邊長是2,那么它的邊心距是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6課時 梯 形
知識點: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四邊形的分類
教學目標:
1. 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
2. 四邊形的分類和從屬關系。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梯形
1.
考查梯形的判定、性質及從屬關系,在中考題中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出現(xiàn),也常以證明題的形式出現(xiàn)。如:
(A) 圓內(nèi)接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B) 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一定是梯形;
(C) 順次連結等腰梯形各邊中點構成的四邊形是菱形;
(D) 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2. 求梯形的面積、線段的長,線段的比及面積的比等,在中考題中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出現(xiàn),也常以證明題的形式出現(xiàn)。 如:如圖梯形ABCD中,AD∥BC,AC、BD交于O點,S⊿AOD:S⊿COB=1:9,則S⊿DOC:S⊿BOC=
3. 梯形與代數(shù)中的方程、函數(shù)綜合在一起, 如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AD,AB=10,AD、BC 的長是x2-20x+75=0方程的兩根,那么以點D為圓心、AD長為半徑的圓與以C圓心,BC為半徑的圓的位置關系是 。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7課 圓的有關性質
知識點:
圓、圓的對稱性、點和圓的位置關系、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三角形的外接圓、垂徑定理逆定理、圓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間的關系、圓周角定理、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性質
教學目標:
1. 正確理解和應用圓的點集定義,掌握點和圓的位置關系;
2. 熟練地掌握確定一個圓的條件,即圓心、半徑;直徑;不在同一直線上三點。一個
圓的圓心只確定圓的位置,而半徑也只能確定圓的大小,兩個條件確定一條直線,三個條件確定一個圓,過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圓存在并且唯一;
3. 熟練地掌握和靈活應用圓的有關性質:同(等)圓中半徑相等、直徑相等直徑是半
徑的2倍;直徑是最大的弦;圓是軸對稱圖形,經(jīng)過圓心的任一條直線都是對稱軸;圓是中心對稱圖形,圓心是對稱中心;圓具有旋轉不變性;垂徑定理及其推論;圓心角、圓周角、弧、弦、弦心距之間的關系;
4. 掌握和圓有關的角:圓心角、圓周角的定義及其度量;圓心角等于同(等)弧上的
圓周角的2倍;同(等)弧上的圓周角相等;直徑(半圓)上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5. 掌握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性質定理:它溝通了圓內(nèi)外圖形的關系,并能應用它解決有關
問題;
6. 注意:(1)垂徑定理及其推論是指:一條弦①在“過圓心”②“垂直于另一條弦”
③“平分這另一條弦”④“平分這另一條弦所對的劣弧”⑤“ 平分這另一條弦所對的優(yōu)弧”的五個條件中任意具有兩個條件,則必具有另外三個結論(當①③為條件時要對另一條弦增加它不是直徑的限制),條理性的記憶,不但簡化了對它實際代表的10條定理的記憶且便于解題時的靈活應用,垂徑定理提供了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垂直關系等的重要依據(jù);(2)有弦可作弦心距組成垂徑定理圖形;見到直徑要想到它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想垂徑定理;想到過它的端點若有切線,則與它垂直,反之,若有垂線則是切線,想到它被圓心所平分;(3)見到四個點在圓上想到有4組相等的同弧所對的圓周角,要想到應用圓內(nèi)接四邊形的性質。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1. 判斷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的正誤,在中考題中常以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考查學
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正確理解,如:下列語句中,正確的有( )
(A)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 (B)平分弦的直徑垂直于弦
(C)長度相等的兩條弧是等弧 (D)弦過圓心的每一條直線都是圓的對稱軸
2. 論證線段相等、三角形相似、角相等、弧相等及線段的倍分等。此種結論的證明重
點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判定,垂徑定理及其推論、圓周角、圓心角的性質及切線的性質,弦切角等有關圓的基礎知識,常以解答題形式出現(xiàn)。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8課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切線的判定和性質、三角形的內(nèi)切圓、切線長定理、弦切角的定理、相交弦、切割線定理
教學目標:
1.掌握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性質和判定;
2.掌握判定直線和圓相切的三種方法并能應用它們解決有關問題:(1)直線和圓有唯一公共點;(2)d=R;(3)切線的判定定理 (應用判定定理是滿足一是過半徑外端,二是與這半徑垂直的二個條件才可判定是圓的切線)
3.掌握圓的切線性質并能綜合運用切線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解決有關問題:(1)切線與圓只有一個公共點;(2)圓心到切線距離等于半徑;(3)圓的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4) 經(jīng)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過切點;(5)經(jīng)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過圓心;(6)切線長定理;(7) 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論。
4,掌握三角形外切圓及圓外切四邊形的性質及應用;
4. 注意:(1)當已知圓的切線時,切點的位置一般是確定的,在寫條件時應說明直線和圓相切于哪一點,輔助線是作出過確定的半徑;當證明直線是圓的切線時,如果已知直線過圓上某一點則可作出這一點的半徑證明直線垂直于該半徑;即為“連半徑證垂直得切線”;若已知條件中未明確給出直線和圓有公共點時,則應過圓心作直線的垂線,證明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即為:“作垂直證半徑得切線”。(2) 見到切線要想到它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若過切點有垂線則必過圓心;過切點有弦,則想到弦切角定理,想到圓心角、圓周角性質,可再聯(lián)想同圓或等圓弧弦弦心距等的性質應用。(3)任意三角形有且只有一個內(nèi)切圓,圓心為這個三角形內(nèi)角平分線的交點。
考查重難點與常用題型:
1.判斷基求概念,基本定理等的證誤。在中考題中常以選擇填空的形式考查形式對基本概念基求定理的正確理解,如:已知命題:(1)三點確定一個圓;(2)垂直于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3)對角線垂直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萬形;(4)正多邊形都是中心對稱圖形;(5)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其中錯誤的命題有 (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2.證明直線是圓的切線。證明直線是圓的切線在各省市中考題中多見,重點考查切線的判斷定理及其它圓的一些知識。證明直線是圓的切線可通過兩種途徑證明。
3.論證線段相等、三角形相似、角相等、弧相等及線段的倍分等。此種結論的證明重點考查了金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判定,垂徑定理及其推論、圓周角、圓心角的性質及切線的性質,弦切角等有關圓的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29課 與圓有關的比例線段
知識點:
相交弦定理、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
教學目標:
1. 正誤相交弦定理、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
2. 了解圓冪定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3. 熟練地應用定理解決有關問題;
4. 注意(1)相交弦定理、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統(tǒng)稱為圓冪定理,圓冪定理是圓和相似
三角形結合的產(chǎn)物。這幾個定理可統(tǒng)一記憶成一個定理:過圓內(nèi)或圓外一點作圓的兩條割線,則這兩條割線被圓截出的兩弦被定點分(內(nèi)分或外分)成兩線段長的積相等(至于切線可看作是兩條交點重合的割線)。使用時注意每條線段的兩個端點一個是公共點,另一個是與圓的交點;
(2)見圓中有兩條相交想到相交弦定理;見到切線與一條割線相交則想到切割線定理;若有兩條切線相交則想到切線長定理,并熟悉此時圖形中存在著一個以交點和圓心連線為對稱軸的對稱圖形。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證明等積式、等比式及混合等式等。此種結論的證明重點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切割線定
理及其推論,相交弦定理及圓的一些知識。常見題型以中檔解答題為主,也有一些出現(xiàn)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30課 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圓和圓的位置關系、兩圓的連心線的性質、兩圓的公切線
教學目標:
1.了解兩圓公切線的求法,掌握圓和圓的位置關系;
2.了解兩圓位置關系與公共點個數(shù)、外公切線條數(shù)、內(nèi)公切線條數(shù)以及d、R、r之間的關系;
3.掌握相交兩圓的性質和相切兩圓的性質;
4.注意 (1)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系相交和相切是重點;(2)在解題中把兩個圓中有關問題利用圓的性質和直線圓的位置關系的定理和性質轉化為一般圓的問題;(3)涉及相交兩圓的問題??勺鞒龉蚕?,利用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或連心線垂直乎分公共弦。公共弦可溝通兩個圓的角之間關系,有了連心線,公共弦不僅可取應用相交兩圓的性質定理且還能溝通兩圓半徑、公切線等之間的關系;(4)涉及相切兩圓問題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①過切點作兩圓的公切線,利用弦切角定理或切線長定理;②作出連心線,利用連心線過切點的性質;③利用兩圓的圓心距等于兩圓半徑之和或之差;④當兩圓外切時,利用連心線、外公切線及過公切線切點的兩條畢徑組成的直角梯形,將有關圓的間題轉化為直線形間題,把梯形問題轉化為直角三角形問題,通過解直角三角形來解決有關兩圓公切線等問題。
考查重難點與常甩題型:
1.判斷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的正誤。在中考題申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
形式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正確理解,如:已知兩圓的半徑分別為2、5,且圓心距等于3,則兩圓位置關系是 ( ) (A)外離 (B)外切 (C)相交 (D) 內(nèi)切
2.考查兩圓位置關系中的相交及相切的性質,可以以各種題型形式出現(xiàn), 多見于選擇題或填空題,有時在證明、計算及綜合題申也常有出現(xiàn)。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31 課 和圓有關的計算
知識點:正多邊形和圓、正多邊形的有關計算、等分圓周、圓周長、弧長、圓的面積、扇形的面積、弓形的面積、面積變換
教學目標:
1.了解用量角器等分圓周的方法,會用直尺和圓規(guī)畫圓內(nèi)接正方形和正多邊形;
2. 掌握正多邊形的定義和有關概念、判定和性質;
3. 熟練地將正多邊形的邊長、半徑、邊心距和中心角有關計算轉變?yōu)榻庵苯侨切螁栴}來解訣;
4.熟練地運用圓周長、弧長公式、圓的扇形弓形面積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5.明確圖形構成,靈活運用、轉化思想,提高解決綜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能力;
6.注意(1)任何一個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nèi)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反之也成立;(2) 證多邊形是軸對稱圖形,且正n邊形有n條對稱軸;(3)正多邊形不一起是中心對稱圖形,有奇數(shù)條邊的正多邊形沒有對稱中心,有偶數(shù)條邊的正多邊形有對稱中心就是它的中心;(4)解訣正多邊形問題經(jīng)常需要作出它的外接圓,可轉化成解直角三角形問題。
考查重難點與常見題型
求解線段的長及線段的比,角的大小,三角函數(shù)的值及陰影部分的面積等。此類問題問題在近三年的中考題中也是多見,求線段的長及比,角的大小等多數(shù)是利用恰當?shù)卦O未知數(shù)、列方程的思想方法來加以解決。求陰影部分的面積除考查了扇形等圖形面積的求法,還重點考查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多半用兩種方法解決:一種是將所求陰影部分的面積轉化為所學過的易求圖形的面積的和或差;一種是恰當?shù)匾o助線,將所求陰影部分的面積轉化為所學過的易求圖形的面積。
預習練習
1.填寫下表:
邊數(shù)
內(nèi)角
中心角
半徑
邊長
邊心距
周長
面積
n
a
an
Rn
an
rn
Pn
Sn
3
4
16
6
2
2.扇形的圓心角度數(shù)60°,面積6π,則扇形的周長為 ;
3.已知扇形的圓心角為140°,弧長為20πcm,則扇形的面積為 ;
4.圓的半徑為4cm,弓形弧的度數(shù)為60°,則弓形的面積為 ??;
5.兩個同心圓,小圓的切線被大圓截得的部分為6,則兩圓圍成的環(huán)形面積為 。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線索講解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32講 幾何作圖
一.考綱要求
1.了解軌跡概念及五種基本軌跡。
2.能利用軌跡進行簡單的作圖,計算動點所經(jīng)過的路程的長。
本節(jié)內(nèi)容的知識點:五種基本軌跡和基本作圖。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軌跡概念及五種基本軌跡。
2.能利用軌跡進行簡單的作圖,計算動點所經(jīng)過的路程的長。
三.基礎回顧
1.到點O的距離等于3cm的點的軌跡是 。
2.和線段AB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 。
3.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 。
4.半徑為2cm,且與已知直線l相切的圓的圓心的軌跡是 。
5.和兩條已知直線l1和l2 相切的圓的圓心軌跡是 。
四.典型例題
例1.如圖,在直角坐標系平面內(nèi),線段AB的兩端點A、B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滑動,AB=8cm,求線段AB中點M的軌跡。
例2.如圖,A、B、C三點表示三個村莊,要建一個電視轉播站,使它到三個村莊的距離相等,求作電視轉播站的位置(要求尺規(guī)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和證明)
例3.如圖,已知:線段r和∠ACB求作一圓O,使它與∠ACB的兩邊相切,且圓的半徑等于r。要求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圖)
例4.如圖,已知線段a、b、∠α,求作:平行四邊形ABCD,使BD=a,AC= b,BD、AC的夾角為α。(要求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圖,保留作圖痕跡)
例5.如圖,一輛汽車在直線形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駛,M、N分別是位于公路AB 兩側的村莊。(1)設汽車行駛到公路AB上點P位置時,距離村莊M最近;行駛到點Q位置時,距離村莊N最近。請在圖中的公路AB上分別畫出點P,Q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2)當汽車從A出發(fā)向B行駛時,在公路AB的哪一段路上距離M,N兩村莊都越來越近?在哪一段路上距離村莊N越來越近,而離村莊M越來越遠?(分別用文字表述你的結論,不必證明)。(3)在公路AB上是否存在這樣一點H,使汽車行駛到該點時,與村莊M,N的距離相等?如果存在,請在圖中的AB上畫出這一點(保留作圖痕跡,不必證明);如果不存在,請簡要說明理由。
四.反饋練習
1.斜邊為AB的直角三角形ABC的頂點C的軌跡是 。
2.AB是半徑為R的⊙O中的一條弦,若AB 沿點A旋轉30°角,那么,AB中點P隨之運動所經(jīng)過路程為( )
A 121πR B 21R C 61πR D 31 πR
3.如圖,已知△ABC,求作 △ABC的外接圓.
4.如圖,已知∠AOB和邊OB上一點E,求作:一點P,使P到∠AOB兩邊的距離相等.且OP=EP
5.如圖,已知:線段m和角α.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角∠B=α,腰AB=m.
五.作業(yè)
1)底邊為已知線段BC的等腰三角形ABC的頂點A的軌跡是
2)以⊙O上一點A為端點的弦的中點的軌跡是
3)設⊙O1、⊙O、2的半徑都是r,且O1 O、2>2r,則與⊙O1、⊙O、2都外切的圓的圓心的軌跡是
4)如圖,扇形AOB,OA⊥OB,點P是弧AB上任一點,過B作OP的垂線,垂足為Q,則點Q的軌跡是
5)已知線段AO(如圖),(1)以定點O為圓心,定長OA為半徑作⊙O;(2)作⊙O的圓內(nèi)接六邊形ABCDEF;(3)作正六邊形ABCDEF的內(nèi)切圓。
6)已知△ABC(如圖),作△ABC的內(nèi)切圓。
7)已知△ABC,BC=a,高線AD=h(如圖),求作正方形,使其面積等于△ABC面積的2倍。
8)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一個∠AOB,使∠AOB=30°。
9)已知直線L上一點P以及直線外一點Q(如圖),求作:經(jīng)過
點Q且與直線L相切于點P的⊙O。
10)已知:線段a、b和∠α(如圖),求作:
ABCD,使AB=a,
AD=b,∠A=∠α。
11)已知一直角邊及與它不相鄰的銳角(如圖),限用直尺和圓規(guī)
作Rt△。(不寫作法,但須保留作圖痕跡)
12)如圖,兩個相同的正方形ABCD和A1B1C1D1 ,A1與ABCD的中心重合,且A1B1C1D1繞A1轉動,試說出它們重疊部分的面積與正方形面積的比。
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底邊(如圖),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此三角形(不寫作法,但須保留作圖痕跡)
14)如圖,在一塊矩形的鐵皮上有一點P,現(xiàn)要在這塊鐵皮上剪去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把它加工成零件,請你在已知矩形ABCD上求作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它的直角頂點為P,斜邊落在AD上。
六、課堂小結:
七、板書:
八、教學反思:
第33講 空間圖形的基本知識
(分兩課時)
一.考綱要求
1.了解平面的概念、畫法及表示法,平面的基本性質,直線 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垂直及其應用.
2.會畫長方形的直觀圖;會畫立方體、長方體的直觀圖.
3.了解圓柱、圓錐、圓臺的底面、高線、母線、軸截面等概念.
通過畫長方體等的直觀圖,以此為基本模型,來研究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垂直與否,逐步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圓柱、圓錐、圓臺的軸截面及其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不可忽視。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畫長方體等的直觀圖,以此為基本模型,來研究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垂直與否,逐步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圓柱、圓錐、圓臺的軸截面及其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不可忽視。
三.基礎回顧
1.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點能確定的一個平面 (B)兩點能確定的一個平面
(C)任意三點能確定一個平面 (D)任意三點不一定能確定一個平面
2.如圖,長方體中,和平面AD1垂直的棱是_______,和棱的BB1垂直的平面是________.
3.如圖,長方體中,過點A1和平面A1C1垂直的平面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4.畫一個水平放置的邊長為3cm的正方體的直觀圖.
(要求正確畫出圖形,畫圖工具不限)
5.等腰三角形以底邊上的高線為軸旋轉,其余各邊旋轉所圍成的幾何體是( )
(A)一個圓錐 (B)二個圓錐 (C)三個圓錐 (D)四個圓錐
四.典型例題
例1.要畫立方體(即正方體)的直觀圖,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畫出了以下兩個表示立方體上底面A1B1C1D1的直觀圖,請你選擇其中畫得正確的一個,將它畫成立方體的直觀圖,并標上頂點字母.(畫圖工具不限,不要求寫畫法)
例2.在半徑為30m的圓形廣場的中心上空,設置一個照明光源,射向地面的光束呈圓錐形,它的軸截面頂角為120°,要使光源照到整個廣場,求光源的高度至少要多少m.(精確到0.1m)
例3.如圖,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用一個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這個圓錐,把圓錐分成一個小圓錐和一個圓臺,設小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母線長為x,圓臺的母線長為l.
(1)求證;lx=R-rr
(2)若lx=31,R=8,l=13,求圓臺的高線長h.
例4.如圖,平面ABC與平面BCD是空間兩個相交平面,AB是⊙O的直徑,C是⊙O上一點,D是平面ABC外的一點,CD⊥AC,試判斷平面ABC與平面BCD是否垂直,并說明理由
例5.某紙晶加工廠為了制作甲、乙兩種無蓋的長方體小盒(如圖),利用邊角廢料裁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硬紙片,長方形的寬與正方形的邊長相等(如圖),現(xiàn)將150張正方形硬紙片和300張長方形硬紙片全都用于制作兩種小盒,可以各做多少個?
四.反饋練習
1.畫出長、寬、高分別為4cm,3cm,2cm的長方體的直觀圖.
2.巳知圓錐的軸截面周長32cm,底面積為36πcm2,求軸截面的面積.
3.在長方體ABCD--A1B1C1Dl中,如果AA1=1,AB=BC=2,求A1C的長.
五.作業(yè)
1.若圓臺的上、下底面面積分別為16π,36π經(jīng)過高線的中點畫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求這個截面的面積。
2.圓錐的母線長是3cm,軸截面的頂角是45°,用于平行于圓錐底面的截面截圓錐,截面過高線的三等分點,求截面圓的面積.
3.下列各圖是由全等的正方形組成的圖形,能圍成一個立方體的圖形是( )
4.一個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有2、3、4、5、6、7中的一個數(shù)字;如圖所示,表示這個正方體的三種不同的放置方法,則這三種放置方法中,三個正方體下底面上所標數(shù)字之和是( )
5.觀察圖中的正方體,AC為上底的對角線,A'C'、B'D',為下底的對角線.AC與A'C'相互______;且C與B'D'相互_________.(填人下面的標即可)
(1) 平行;(2)相交但不垂直;
(3)垂直但不相交;(4)垂直相交.
六、課堂小結:
七、板書:
八、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九、教學反思:
第34講 圓柱圓錐圓臺側面積計算
一.教學目標:
會計算圓柱、圓錐、圓臺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二.教學重難點:
會計算圓柱、圓錐、圓臺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三.基礎回顧
1.用一張邊長為3лcm和4лcm的矩形卷成一個圓柱,則這個圓柱的母線長是________.
2.若圓柱的母線長為10cm,側面積為60cm2,則圓柱的底面半徑為( ).
(A)3cm (B)6cm (C)9cm (D)12cm
3.圓錐的母線與底面直徑都等于8cm,則圓錐的側面積是_______.
4.已知圓錐底面半徑為r,若它的側面積是底面積的1,5倍,則母線長_______.,展開后扇形的圓心角=_______.
5.巳知圓臺的軸截面梯形的腰與下底的夾角為60°,高線長為4,中位線長為5,則圓臺的側面積是_______
四.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主線教學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
第35課 統(tǒng)計初步
知識點:
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平均數(shù)、方差、標準差、方差的簡化公式、
頻率分布、頻率分布直方圖
教學目標:
1. 了解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等概念;
2. 了解樣本方差、總體方差、樣本標準差的意義,理解加權平均數(shù)的概念,掌握它的計算公式,會計算樣本方差和樣本標準差,理解頻數(shù)、頻率的概念,掌握整理數(shù)據(jù)的步驟和方法,會列出樣本頻率分布表,畫出頻率分布直方圖。
考查重難點:
1. 通過具體問題考查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的概念,有關試題常出現(xiàn)在選擇題中,如:
為了了解某地區(qū)初一年級7000名學生的體重情況,從中抽取了500名學生的體重,就這個問題來說,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7000名學生是總體(B)每個學生是個體(C)500名學生是所抽取的一個樣本(D)樣本容量是500
2. 考查平均數(shù)的求法,有關習題常出現(xiàn)在填空題或選擇題中,如:
(1) 已知一組數(shù)據(jù)為3,12,4,x,9,5,6,7,8的平均數(shù)為7,則x=
(2)某校籃球代表隊中,5名隊員的身高如下(單位:厘米):185,178,
184,183,180,則這些隊員的平均身高為( )(A)183 (B)182 (C)181 (D)180
3. 考查樣本方差、標準差的計算,有關試題常出現(xiàn)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如:
(1)數(shù)據(jù)90,91,92,93的標準差是( )(A) (B)45 (C)45 (D)25
(2)甲、乙兩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環(huán)數(shù)是8、7、9、7、9,乙所中的環(huán)數(shù)的平均數(shù)x2=8,方差S2乙=0.4,那么,對甲、乙的射擊成績的正確判斷是( )
(A)甲的射擊成績較穩(wěn)定 (B)乙的射擊成績較穩(wěn)定(C)甲、乙的射擊成績同樣穩(wěn)定 (D)甲、乙的射擊成績無法比較
4. 考查頻率、頻數(shù)的求法,有關試題常出現(xiàn)在選擇題中,如:
第十中學教研組有25名教師,將他的年齡分成3組,在38~45歲組內(nèi)有8名教師,那么這個小組的頻數(shù)是( )(A)0.12 (B)0.38 (C)0.32 (D)3.12
預習練習:
1. 一各樣本中,數(shù)據(jù)15和13各有4個,數(shù)據(jù)14有2個,求這個樣本的
平均數(shù)、方差和標準差(標準差保留兩個有效數(shù)據(jù))
教學過程:
1、以中考總復習為主線教學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4、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5、課堂小結:
6、板書:
7、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8、教學反思:
第36課 概率
知識點: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概率、等可能性事件、樹圖、生命表
意義、期望值
教學目標:
了解學習概率的意義,理解隨機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理解并學
會概率的定義及其統(tǒng)計算法和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及其計算方法,了解并
初步學會概率的簡單應用。
考查重難點:
考查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及其計算,概率
的簡單應用(生命表、中獎率、期望值),如:
(1) 有左、右兩個抽屜,左邊抽屜有2個紅球,右邊抽屜有1個紅球和2個白球,從中任取一球是紅球的概率是
(2) 連續(xù)二次拋擲一枚硬幣,二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A)1 (B)21 (C)41 (D)43
預習練習:
1. 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還是隨機事件,還是不可能事件?
(1) 5張卡片上各寫2,4,6,8,10中的一個數(shù),從中任取一張是偶數(shù);
(2) 從(1)題的5張中任取一張是奇數(shù);
(3) 從(1)題的5張卡片中任取一張是3的倍數(shù).
2.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等可能性事件,哪些不是?
(1) 某運動員射擊一次中靶心與不中靶心;
(2) 隨意拋擲一枚硬幣背面向上與正面向上;
(3) 隨意拋擲一只紙可樂杯杯口朝上,或杯底朝上,或橫臥;
(4) 從分別寫有1,3,5,7,9中的一個數(shù)的五張卡片中任抽1張結果是1,或3,或5,或7,或9.
3. 從裝有5個紅球和3個白球的袋中任取4個,那么取道的“至少有1個
是紅球”與“沒有紅球”的概率分別為 與
4. 某產(chǎn)品出現(xiàn)次品的概率0.05,任意抽取這種產(chǎn)品800件,那么大約有 件是次品
5. 設有甲、乙兩把不相同的鎖,甲鎖配有2把鑰匙,乙鎖配有1把鑰匙,設事件A為“從這3把鑰匙中任選2把,打開甲、乙兩把鎖”,則P(A)=
6.甲、乙、丙三人隨意排成一列拍照,甲恰好排在中間的概率( )A92B31C94D以上都不對
7.從1,2,3,4,5的5個數(shù)中任取2個,和是偶數(shù)的概率是( )A101(B)51(C)52(D)以上都不對
2、教學實例:中考總復習示例
3、課堂練習: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4、課堂小結:
5、板書:
6、課堂作業(yè):中考總復習作業(yè)
7、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