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作品,當(dāng)我們一讀到它,就會感受到李白那豪放、傲岸、飄逸的形象。這首流芳百世、膾炙人口的詩作究竟表達(dá)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讓我們一起跟著專家的講解仔細(xì)尋找。
【誦讀】
誦讀專家:陳岳(成都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
【書寫】
書寫專家:羅國祥(綿陽市安昌路小學(xué)教師)
【講解】
講解專家:袁學(xué)民(成都市樹德中學(xué)高級教師)
《蜀道難》講解
專家 | 袁學(xué)民(成都市樹德中學(xué)高級教師)
《蜀道難》這首詩的大意是怎樣的?
哎呀呀,高啊,真是高啊。蜀道難行,真是比登天還難。蠶叢和魚鳧,兩個古蜀國的帝王,他們建國的年代離現(xiàn)在實在是遙遠(yuǎn)。從古到今四萬八千年來,秦蜀二地的人們從不相往來。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鳥兒能夠飛過的路線,可以通往那峨眉山巔。多少壯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開辟出這條天梯似的棧道,讓秦蜀溝通相連。
在那上面有迫使太陽神調(diào)轉(zhuǎn)車頭的高峻山巔,在下面是那澎湃激蕩、回旋曲折的河川。連善于高飛的黃鶴也飛不過去,就是善于攀爬的猿猴也為此犯難。青泥嶺上的道路更是曲折環(huán)繞,在山巒間走上一百步就得轉(zhuǎn)九道彎。抬起手來就可以摸到天上的星辰,仰頭看去讓人禁不住屏住呼吸,只能用手撫住胸口久久地喟嘆。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呀。這艱難可怕的蜀道實在是難以登攀。常常只聽見鳥兒在古樹上哀號,雌鳥跟著雄鳥飛繞在林間;又聽見子規(guī)鳥在月下悲泣:“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聲愁滿空山。蜀道難行啊,真是比登天還難,聽一聽讓人怎能不臉色突變。山峰連著山峰,直聳云霄,離天還不到一尺遠(yuǎn)。千年松樹枯枝倒掛在懸崖邊上,激流和瀑布爭相咆哮,沖擊得山巖震蕩,推動著巨石滾滾而下、相互碰撞,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回蕩在這萬壑千山。蜀道真是如此的艱險啊,可嘆你們這些遠(yuǎn)道而來的人,不知是為什么還非得到這兒來呢。
劍門關(guān)峻峭巍峨,高入云端,雖說氣象非凡,但也格外驚險。哪怕就只是一個人來把守,千軍萬馬也難以攻占。把守關(guān)隘的將領(lǐng)啊,若不是親信之人,就會成為像豺狼一樣的禍患。行人來到這里,從早到晚都得提防猛虎長蛇的侵襲暗算。它們磨快了牙齒,就等著吸干人的鮮血,被它們殺害的人們啊,這是密密麻麻、成千上萬,這怎不令人心驚膽寒。錦官城雖說是個幸福安樂的所在,如此險惡倒不如早早把家回還。蜀道難行啊,真是比登天還難。我側(cè)身回眸,遙望那西行的蜀道也會禁不住連聲長嘆。
全詩分幾個部分?
全詩分三個部分,分別展示了蜀道開辟之難、行走之難和治理之難。從“噫吁嚱”到“天梯石棧相鉤連”為一個段落,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了主題,并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調(diào)。為什么說蜀道的難走比上天還難呢?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崇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的道路上,你看那太白峰就昂然屹立在那里,只有高飛的鳥兒才能從低缺處飛過,“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太白峰在秦都咸陽的西南,是關(guān)中一帶的最高峰,民諺有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就是極言太白峰的高峻。詩人以夸張的筆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并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描繪了多少壯士在地裂山崩之后死去了,只有那一條像天梯似的棧道溝通了秦蜀兩地,這句話融匯了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極言蜀道開辟之難,同時給詩歌點染了神奇的色彩,猶如一部樂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勝的妙用。
接下去就要著力刻畫蜀道通行的艱難了,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至“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為又一個段落,這一段先是極寫山勢的高危,山高寫得愈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吧嫌辛埢厝罩邩?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峰巒接天,擋住了太陽神駕車前行。山下則是沖波激浪、回旋曲折的河川。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接寫高山,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則更見山勢的高危。詩人意猶未足,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連那能夠翱翔千里的黃鶴也不得飛度;連那身手敏捷的猿猴也為攀援而發(fā)愁。不言而喻,人行走其上,就更是難上加難了。以上是用虛寫的手法層層映襯,下面再具體特寫青泥嶺的難行:“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山峰曲折回環(huán),走一百步就得轉(zhuǎn)九個彎。青泥嶺,據(jù)《元和郡縣志》記載,懸崖萬仞,山多云雨,為唐代入蜀的要道。詩人著重其峰路的縈回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xiàn)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詩人捕捉了人在嶺上,手摸星辰、呼吸緊張急促、撫胸長嘆等幾個細(xì)節(jié)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shù)語,就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使困危之狀如在眼前。至此,蜀道的難行似乎已寫到了極處。
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借問君引出旅途之愁:“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边@幾句話,縈回著憂切低回的旋律,以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等感情色彩豐厚的自然景物把讀者帶進(jìn)了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你聽,那子規(guī)鳥在月下哭泣,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聲愁滿空山,聽一聽也會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顏。既渲染了旅途的悲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又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接下去:“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如果說,“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飾山峰的高,那“枯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詩人先襯托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似一連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yuǎn)景畫面,接著平緩地推成了“枯松倒掛倚絕壁”的特寫,而后接踵而至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zhuǎn)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飛過,驚險萬狀,令人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似的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dá)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然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象環(huán)生就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兇險之處,自“劍閣崢嶸而崔嵬”到全篇結(jié)束,由劍閣地理形勢之險要聯(lián)想到當(dāng)時社會形勢之險惡,規(guī)勸友人不可長留蜀地,及早回歸長安,在蜀道的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綿延三十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建,連山聳立,懸崖峭壁中斷如門,形成了天然要塞,這就是著名的劍閣。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這五句化用西晉張載的《劍閣銘》:“一夫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突出了劍閣關(guān)隘險要?!俺苊突?,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四句更以毒蛇猛獸、殺人如麻來暗喻當(dāng)?shù)剀婇y,如憑險叛亂則將危害百姓,規(guī)勸友人早日離開此地?!板\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繁榮富庶的成都,雖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但不可久留。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后來發(fā)生的安史之亂,證明了詩人的憂慮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總之,李白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特別是詩中三次出現(xiàn)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絕嘆,更是綰連各部分的線索,它使全詩首尾呼應(yīng),回旋往復(fù),連綿一體,難解難分。李白之所以把蜀道描繪得如此動人心魄,還在于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jìn)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馳走風(fēng)云,鞭撻海岳,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