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真道要從癲者中尋找-酒鬼
“寫山僧必寫其置酒,寫美人必寫其學道,寫秀才必寫其從獵,
寫武臣必寫其讀書,謂之翻盡本色,別出妙理也”-(清)金圣嘆
 真道要從癲者覓”-佛教叢林語
  不飲酒本是佛教的五大根本戒律之一,其原因是酒可能亂性,不飲酒就能保持內心的清凈,從而獲得智慧。但在解釋戒律時,又將五戒分為性戒和遮戒兩類。其中,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為“性戒”,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違背的戒律;而不飲酒被稱為“遮戒”,即可以在某種情況下靈活變通的戒律。戒律上的這些規(guī)定.就為學佛文人,乃至一些僧人的飲酒打開了“方便之門”。

     唐宋代一些禪僧又飲酒,又食肉,卻仍為高僧。他們飲酒、食肉,不但不是犯戒,反而是其度化眾生的一種手段。這里介紹幾位。

一、法明禪師(河北邢臺,臨濟宗):楊柳岸曉風殘月
    河北邢州開元寺的法明禪師,據《續(xù)傳燈錄》卷十一記載.也是一位喜歡喝酒的僧人。不過在他活著的時候,人們很瞧不起他,顯得非常落魄:“多嗜酒呼盧,每大醉.唱柳詞數闋,日以為常。鄉(xiāng)民侮之。召齋則拒.召飲則從,如是者十余年,成指日醉和尚?!边@位“醉和尚”的一個奇特愛好就是,喝醉后歌詠柳永的詞。我們知道,代柳永的詞多風花雪月、凄惻纏綿之作。一個喝醉酒的和尚,吟著柳永的詞,成何體統!而且,讓他去吃齋.他不去;讓他擊喝酒,則欣然前往。難怪當地人“多悔之”呢。不過,這位醉僧臨終前的“末后一著”令人欽佩,也證明他是位高僧而不是位俗僧。這就是他的臨終偈。

    一天.他對寺中眾人說“我明天早晨要走了,你們都不要外出,送我一遭吧?!北娙硕疾淮笙嘈?,暗地里覺得好笑。第一天一早,他穿好衣服,登上禪座,大呼一盧“吾去矣!聽吾一偈?!北娙艘宦?,連忙趕過來看,只聽法明禪師慢慢吟誦道:

平生醉里顛蹶,醉里卻有分別。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言罷寂然,人們用手搖他,才發(fā)現已經坐化。這首臨終偈的妙處在于,他說我平日都是醉著.但分別心卻沒有斷除,只有此刻,當我離開人世間的時候.我才醒來.醒來的我已毫無分別,而醒后到哪里擊呢?仍然用的是他平生喜愛的柳永詞: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個真正勘破生死體驗到終極安樂的禪者形象躍然而出。

       這位禪憎其實是“他一生的個人實踐告訴人們,不要有分別心,更不能“貌取人。分別心是生死之根,有分別心.天天誦讀《金剛經》也沒有用處,沒有分別心,柳永的艷詞也同樣可以讓人悟道。遠離了分別心,我們距離無生無滅的涅槊彼岸就近了一步!
  (附北宋人民詞人柳永原詞:《雨霖鈴》 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dū)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二、唐代狂草僧人懷素和尚兼酒鬼

懷素和尚,是中國草書之圣,毛澤東的書法就來自于懷素,這種種原因,的確值得毛澤東鐘愛。
唐代草書,以張旭、懷素并稱于世,張旭號稱  ,一天瘋瘋癲癲的,而懷素則  ,成天瘋瘋狂狂的。在 癲狂 之中,世界 有多重的分量呢?這兩位草圣都是酒仙,懷素是僧人,悟道有資,如林酒仙、濟顛只能是他的后輩。不是上界下凡,哪來如此神筆,可以說是醉里得真如 。
他的草書有一本石刻《自序帖》流傳下來,早已成為我國國寶其筆勢騰飛圓轉,直如壯士拔劍起舞,神采極為動人。他喜歡飲酒,往往酒后寫字。那飛動之勢,有如狂風驟雨飄忽而來,又象飛龍驚蛇倏忽而去。當時很多名流都寫詩作文稱贊他。大詩人李白在《草書歌行》一詩中劈頭就說: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朱長文在《續(xù)書斷》中說: (懷素) 嘗觀夏云隨風變化,頓有所悟,遂至妙絕。 這好象有點神奇,其實,從夏云的變化悟到書法的變化,正如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悟到書法變化的道理一樣,確是他的獨到之處。他曾學書于顏真卿,有一次,他對顏真卿說: 吾觀夏云多奇峰,輒嘗思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拆壁之路,一一自然。 ”(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 )似此力求神韻,歸返自然,他是得到草書的三昧了,難怪顏真卿為之叫絕。



這里有他舅舅錢起一首詩為證,錢起是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大歷十才子之一,也是唐代著名詩人。

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xiāng)侍奉 -錢起

釋子吾家寶,神清慧有余。能翻梵王字,妙盡伯英書。 
遠鶴無前侶,孤云寄太虛??駚磔p世界,醉里得真如。 
飛錫離鄉(xiāng)久,寧親喜臘初。故池殘雪滿,寒柳霽煙疏。 
壽酒還嘗藥,晨餐不薦魚。遙知禪誦外,健筆賦閑居 。

這首詩,是錢起過生日,他的外甥懷素和尚回鄉(xiāng)省親,特地為舅舅祝壽。壽期結束告辭時,錢起寫了這首詩送他。 

釋子吾家寶,神清慧有余。 出家的僧人是僧寶 ,是 佛法僧三寶之一。俗話說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家里有一人出家,冥冥中上下幾代,周圍幾族都要沾光,當然是 吾家寶 了。作為懷素大師而言,從小就是 神清慧有余 的。
     
能翻梵王字,妙盡伯英書。 ”“梵王字 指佛經,懷素也可能懂印度梵文。伯英為草書鼻祖,東漢張芝的字。中國的草書,始于張芝,而懷素集其大成。 
     
遠鶴無前侶,孤云寄太虛。 出家人如野鶴閑云,如懷素大師,至少在草書上是 無前侶 的。而其下筆,也如 孤云寄太虛 。沒有如此的境界,也談不上相應的藝術成就。 
     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 唐代草書,以張旭、懷素并稱于世,張旭號稱  ,一天瘋瘋癲癲的,而懷素則  ,成天瘋瘋狂狂的。
飛錫離鄉(xiāng)久,寧親喜臘初。 ”“ 為錫杖,為有地位僧人手持錫杖。一般僧人出游,都要 攜杖 ,后泛指僧人。 飛錫 云游四海,其態(tài)若飛。懷素出家之后,多年在外云游,難以歸鄉(xiāng)。今天是臘月初,因為 省寧 親長,才得 飛錫 歸來。
故池殘雪滿,寒柳霽煙疏。 懷素幼小時在舅舅家嬉戲的水池,被冬天的幾場大雪積滿。池邊的柳樹在寒煙里顯得稀稀疏疏,冬天嘛,柳葉早已落盡,當然  了。
       壽酒還嘗藥,晨餐不薦魚。 懷素大師這次寧親 的目的是為舅舅祝壽,當然也得象征性地 侍奉 一番。中國人講孝道, 娘親舅大 ,出家人仍然免不了這一套習俗。吃飯時兒孫先品嘗,稱為 試毒 ,為父輩們的健康把關。懷素是酒仙,不忘酒。但魚是葷,這個戒不能破,當然是 晨餐不薦魚 
遙知禪誦外,健筆賦閑居。 對于這位出家的外甥,這位當舅舅的對他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舅甥倆都是名士,又都是知已嘛。懷素是僧人,日常課誦儀規(guī)當然不能少。懷素大師的 健筆 ,書法藝術也無須介紹了。但唐代大師,哪一個的詩文又差了呢 ?懷素大師的詩文也極好,大家所熟悉他書寫的 自述帖 ,筆文俱健。何況他 賦閑居 筆下所寫的寺廟生活及其修行了。

三、 林酒仙悟道歌--“一點動隨萬變,江村煙雨蒙蒙”

僧人遇賢,姑蘇長洲(今江蘇蘇州)林氏子。七歲出家.依嘉興永安可依大德.年三十剃落圓具,曾參訪龍華球禪師,發(fā)明心印后回居明覺院。遇賢在出家受戒律后也沒有停止飲酒,而且一飲即醉,醉則吟唱一些警醒世俗的詩偈,時人號之“林酒仙”。這位“醉吟僧”的許多作品在民間的影響是很大的,在叢林中名聲極響。
 酒仙遇賢(922—1009) 禪師,為雪峰義存禪師的第四代傳人,居蘇州明覺禪院。他 唯事飲酒,醉則成歌頌、警世俗,因號酒仙 ,一般人就稱他為 林酒仙 。他可是濟公和尚的老前輩、老榜樣了。 

秋至春來- 林酒仙悟道歌
秋至山寒水冷,春來柳綠花紅。
一點動隨萬變,江村煙雨濛濛。
有不有,空不空,笊籬撈取西北風。

品析: 四時風光四時景,這是人們所體驗、所熟知的自然景觀。人們的認識,基本上是 心隨境轉 ,當然也被這種經驗和認識引得團團轉。能在其中轉出來,明白心與境的關系,并做到 心能轉境 ,當然就了不起, 既明且哲 了。六祖大師說: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 當我們面對著大自然的四時風光,面對著社會的盛衰榮辱時,有沒有一種主人公的氣象呢 ?“一點動隨萬變,這個 一點 是什么呢 ?若不明白,只好被陷在煙雨濛濛 之中了。
“一點動隨萬變,江村煙雨蒙蒙”,“一引多心所”,或者一念一動——“一點動隨萬變”,一點動,萬象都變了,所以“江村煙雨蒙蒙”。一念一動,無明起來了,到處都看不清楚了。這個“許此一引多心所”,一可以引出多種心所,“一引多心所”,心理的心態(tài),譬如貪嗔癡慢疑,這是心所?!皩幉辉S此,能引多心”嗎?他說這個理由,邏輯是一樣的,所以一心可以引起多識同時俱轉。他說,再告訴你,誰又說、一定講這個緣只有合于一、只有一緣呢?為什么等無間緣一動,“說(于)多識”眼耳鼻舌身意一起同時轉呢?

酒仙遇賢  揚子江頭 
   揚子江頭浪最深,行人到此盡沉吟。 
   他時若到無波處,還似有波時用心 。

《周易》云: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酒仙坐生五代吳越之地,目睹中原各朝興亡倏忽,雖出家為僧,又日日醉酒,頭腦卻極為清醒。從這首詩中可見其用心。 

揚子江頭浪最深,行人到此盡沉吟 。長江下游,江天一色,江闊浪巨,不是平常的小溪小流。行舟至此,舟子和乘客都是全神貫注,不敢掉以輕心,唯恐不測。 他時若到無波處,還似有波時用心 。如果風平浪靜,或棄舟上岸,那就沒有風波之險了。但千萬留意, 無風險處最風險,自己若心中大意,無處不是危機之地。若能做到 還似有波時用心,居安思危,防微杜漸,那么就可保平安了 

   金斝 酒仙遇賢
   金斝又聞泛,玉山還報頹。 莫教更漏促,趁取月明歸。 
品析: ,古代三足圓口的一種酒具。 
   
金斝又聞泛,玉山還報頹 。鐘鳴鼎食,皆有窮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所以人間富貴,豈無了期。《紅樓夢》寧榮二府,金陵城王謝兩家,均難逃此泰去否來之運,何況常人,又有多大的富貴可以輕擲。 
     
莫教更漏促,趁取月明歸 。對一般人來講,應識窮通變化之數,方不失為明眼之人。禪宗認為,一念回頭,天地反覆。在世上應有退隱之心,起碼也應有較濃厚的山林氣,不要為紅塵所迷。一念轉機,明明歷歷,時不待人,當機即轉。如陶淵明所說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莫教更漏遲,趁取月明歸 ,這樣的境界是多么的清朗自在啊 !

朱砂畫月(酒仙遇賢)
   貴賣朱砂畫月,算來枉用功夫。 醉臥綠楊陰下,起來強說真如。 

品析:  貴賣朱砂畫月,算來枉用功夫 。水中不能撈月,吃過虧、上過當的人終于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捕月之心不死,買點貴重的朱砂,畫個月亮掛在家里。但這樣的 月亮 ,卻連水中之月都不如了,越看越不是滋味,真是 枉用功夫 。修行之人求明心見性,不就如同這水中撈月嗎 ?撈不著,又強修種種 功夫 ,猶如買 朱砂畫月 一樣,這算明心見性嗎 ?世間人這樣行事的真是太多了。 
醉臥綠楊陰下,起來強說真如 。
林酒仙一天醉醺醺地,無事無業(yè),不修不為。 他這行徑就是至高無上的 真如 ?當然當時人人都會懷疑。于是這位酒仙只好 強說 ——管你信不信!

    門前綠樹 。酒仙遇賢
   門前綠樹無啼鳥,庭下蒼苔有落花。 

    聊與春風論個事,十分春色屬誰家 ?
品析: 這首詩一反酒仙的戲謔,十分自然,又十分工巧地寫出了這首 問春 的詩,意味深長,放在唐代諸大家詩中亦不稍讓。 

門前綠樹無啼鳥,庭下蒼苔有落花 。除了寧靜,還是寧靜,不但沒有人的干擾,甚至連鳥的干擾都沒有。用臨濟 四簡料 的衡量,完全是一派 奪人不奪境的火候了。 
       聊與春風論個事,十分春色屬誰家 ?”剛說無人,人就來了,但這個人是誰呢 ?是東君,是酒仙,他們一起相與論道嗎 ?這里又可以說是人境兩不奪 ,直上最高峰。靈云禪師 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的見道詩,在這里如同研究生在接受答辯一樣。而酒仙這里,卻如同司春之神,高高在上,品評人間萬物。

生在閻浮世界。酒仙遇賢 
生在閻浮世界,人情幾多愛惡。只要吃些酒子,所以倒街臥路。 
死后卻產娑婆,不愿超生凈土, 何以故 ?西方凈土,且無酒酤。 (《嘉泰普燈錄》卷第二十四)

品析: 在這首詩里,酒仙比濟公還濟公。要知道濟公 (1140—1209)比酒仙晚了兩百多年,酒仙可是濟公的老前輩和榜樣啊 !這首詩所表現的境界, 已達到 華嚴宗所說的事事無礙了,也就是《四十二章經》中介紹的那種 無為道人。瘋是瘋,癲是癲,但這種瘋癲,是超越一切智者的,一般的智者,是舍不得自己的 那些 去如此瘋癲一番。只有真正的自在,只有價值觀念徹底更新,才能如此無牽無掛,所以叢林中許多有眼光的人說 真道要從癲者覓
     
生在閻浮世界,人情幾多愛惡。 佛教把六趣輪回中的人乘 世界分為四大部洲,閻浮世界即南贍部洲,即指我們的地球。在佛教中又稱為 五濁惡世 ,煩惱集聚。僅說 人情愛惡 尚不足以道其實況。 
     
只要吃些酒子,所以倒街臥路 ,在這個世上,不求功,不求過,無所為,不可為。一切皆空,一切看破。所以 吃些酒子, 倒街臥路 ,還不失分外風光 

死后即產娑婆,不愿超生凈土 。好大的膽子,好闊大的氣度。雖是無所為、無可為,但這恰恰是教化眾生,接引眾生的手段。見道高僧,自身即是凈土,何須更覓凈土。所以生生世世,都愿長住人間,不斷地為眾生做事。雖是酒醉瘋癲,卻為有緣人指示出光明。 
     
何以故,西方世界,且無酒酤 。真是借酒裝瘋、爽快得很。六祖大師說: 直心是道場,酒仙在這里,沒有絲毫虛偽,沒有半句假話,俗話說: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嘛,能與酒仙共酌幾杯,想來也是可以成仙的了。 
 
    林酒仙同學聲稱自己死后不愿意升到西方極樂世界,因為那個世界沒有酒喝。一個沒有酒喝的世界,怎么能稱得上是極樂世界呢?這是典型的禪者思維,禪者風度。

    大中祥符二年上元日,他凌晨洗浴罷,回到禪室,坐在那里,右手握拳舉到左面.張開口而坐化  臨終之際,他仍然擺出一個喝酒的姿勢,令人叫絕,民問還流傳許多有關遇賢禪師的神化事跡,比如錢泳《履園叢話》記載:“吳門東禪寺有林酒仙像,即宋異僧遇賢也。好酒,喜食鴿,每食后,鴿仍從喉吐出,飛集粱間。”這就更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其主要事跡載入《中吳紀聞》(  ·龔明之)。

    
  四、濟公和尚飲酒詩偈

  再有,就是大名鼎鼎的濟公和尚了。他的一首詩偈,道出自己游戲人闖的初衷.寫得也相當好:

削發(fā)披緇已有年,只同詩酒是因緣。目看彌勒空中戲,困向毗盧頂上眠。
撒手便能欺十圣,低頭端不顧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猶道顛僧繞市麈。
(釋道濟:《呈馮太尉》)

   由此可見,身為僧人同時又兼酒徒者,往往很寂寞,“茫茫宇宙無人識”;而人們一旦認識了這些高僧的真面目,往往又趨之若鶩,變成“天下誰人不識君”了。濟公等人的遭際就是如此。

   青箬笠前天地闊,碧蓑衣底水云寬。
      不言不語知何事? 只把心來不自瞞。  宋/靈隱道濟

    品析:中國人民所熟悉的這位濟公活佛,看來詩還寫得滿不錯,而且人情味也濃?!?b>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這首漁歌子一出,這一套農家雨具頗受人們青睞,成了風行千年的“時裝”,真是“天地闊”,“云水寬”。贈別留言,說什么呢?有詩在此,還有什么可說的呢?有“心”在此,有個“不自瞞”,“不他瞞”的“心”在此,一切都足夠了,盡在不言之中了。


      西 湖(二首)宋/靈隱道濟
   幾度西湖獨上船,篙師識我不論錢。一聲啼鳥破幽寂,正是山橫落照邊。

     品析:有的禪詩,既不說理,也不談禪,卻極有禪趣,濟公活佛的詩就有這樣的火候?!皫锥任骱毶洗輲熥R我不論錢?!钡罎燠E于杭州城內,名聲響亮,誰人不識,再說對出家人,誰好與之講價錢呢?能載濟公游西湖,已是天大的功德了,更別說錢了。
     “一聲啼鳥破幽寂,正是山橫落照邊。”黃昏時的西湖,正是“暖風薰得游人醉”、“半湖煙霧是游塵”之時,并無半點“幽寂”.之處?。】蛇@是禪家功夫,靜中得定不為勝,動中得定方是殊。在這樣喧鬧的西湖中,也只有道濟禪師才會有這種“幽寂”之感,他留心什么呢?留心于那“一聲啼鳥”聲中,在那“山橫落照”處……

        出岸桃花紅錦英,夾陽楊柳綠絲輕。遙看白鷺窺魚處,沖破平湖一點青。宋/靈隱道濟

        品析:真正的禪師,自然和社會是打成一片的,融為一體的。禪師心中,沒有那些榮辱得失放在心上,故與大自然的心靈交流要多一些,特別是濟公這樣的“瘋僧”?!俺霭短一t錦英,夾陽楊柳綠絲輕?!辈皇窃缟暇褪屈S昏,那盛艷的桃花斜插出岸,掩映在西湖中,紅錦似英。太陽也掛在新生的楊柳嫩葉中,隨之搖曳?!斑b看白鷺窺魚處;沖破平湖一點青?!比缤丶继貙懙溺R頭一樣,道濟禪師捕捉到了這一別致生動的畫面,并用詩句表達出來。人們參禪,也可以學習白鷺的這種精神,“窺魚”時極有耐心,捕魚時疾如閃電。禪,往往就是這樣被“參”透的。

       醉傲風顛卒未休,杖頭明月冠南洲。轉身移步誰能解?雪覆蘆花十二樓。宋/靈隱道濟

     品析:誰能相信,這首“自贊”詩,居然是出自瘋瘋顛顛的那位濟公活佛之手。濟公實有其人,是南宋杭州靈隱寺的一位僧人,法名叫道濟。因其不拘戒律,好酒好肉,言語顛倒,行止莫測,很象五代時那位布袋和尚。后代就把他越傳越神,成了伏虎羅漢的化身。真的,叢林中見道的高僧中,的確有一些表現得“瘋瘋顛顛”,布袋和尚、濟巔、林酒仙,明代的周顛仙等均是如此。

      道濟禪師看著自己的畫像如此寫道:“醉傲風(瘋)顛卒未休”——不知耍瘋到什么時候。說他“瘋”嗎,可拄杖上的那一輪“明月”卻照耀著南瞻部洲——地球也僅是其中的一角而已。
      道濟雖是一個“瘋僧”,這里卻不失禪師的本色,“轉身移步誰能解”——在紅塵中“轉身”,在大道中“移步”,這樣的法門有誰能理會呢?“雪覆蘆花十二樓”——蘇杭城中,十二橋、十二樓等多的是,其中有道不盡的人間溫柔,但又如同嚴冬中的蘆花蕩一樣,被覆蓋這漫天白雪之下。人們于此有所警省嗎?濟公活佛這首“自贊”——自我評估,到底價值幾何?

   、宋代士大夫禪修飲酒詩歌

  
  不過,對于一般學佛士大夫來說.既然沒有佛戒約束,當然就不必忌諱喝酒了。他們甚至認為,對于學佛而言.酒不是壞東西,可以從酒中體會到般若性空的奧理。文人與酒似乎有著天生的因緣.沒有酒也就意味著沒有詩,生活會變得一片蒼白。

        蘇軾的《太守徐君猷通守盂亨之皆不飲酒以詩戲之云》一詩寫得就頗為風趣:

孟嘉嗜酒桓溫奘,徐邈狂言孟德疑;公獨未知其趣爾.臣令時復一中之
風流自有高人識,通舟寧隨薄俗移;二子有靈應撫掌,吾孫還有獨醒時

    據《晉書·盂嘉傳》載:“(孟)嘉好酣飲,愈多不亂。(桓)溫問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日:'公未得酒中趣耳。"又據《三國志·魏志·徐邈傳》:“魏國初建,(徐邈)為尚書郎。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沉醉。校事趙選問以曹事,邈日:'中圣人?!_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競坐得免刑?!边@兩件事皆是古代有關飲酒的著名典故。

    蘇軾這首詩是寫給兩位不飲酒的太守的,一位姓徐,一位姓孟,所以他引述了徐邈和孟嘉這兩位與他們同姓的好喝酒的古人事例,說明飲酒無害,你們的祖先都那么好酒.作為子孫何必要“獨醒”呢?這首勸人飲酒的詩,妙在有趣。詩趣、酒趣融匯其中,同時也包含著隨緣任運的禪理。

    宋代一些道學家也深得酒中之趣.他們對飲酒的態(tài)度與禪僧、詩人是完全一致的。不妨說,在酒這方面.他們有很多共同語言。道學家邵雍的《安樂窩中酒一樽》便寫盡了飲酒的樂趣:

安樂窩中酒一樽,非唯養(yǎng)氣又頤真;頻頻到口徽成醉,拍拍滿懷都是春
何異君臣初際會,又同天地乍鲴紜;醺酣情味難名狀,醞釀功夫莫指陳
斟有淺深存燮理,坎無多少寄經綸;鳳凰樓下逍遙客。郟鄢城中自在人
高閣望時花似錦,小車行處草如菌;卷舒萬世興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
雨后靜觀山意思,風前閑看月精神;這般事業(yè)權衡別,振古英雄恐未聞

    邵雍(?~1077),字堯夫,號伊川丈人。其先范陽人,從父徙共城,晚遷河南。他研究《周易》象數之學,妙悟神契,多所自得。他也是
宋代道學家中最富有詩情的一位,把自己在洛陽的宅第命名為“安樂窩”,非常鮮明地道出了宋人以追求現世安樂為目標的人生導向。據說,邵雍每天清晨焚香燕坐,哺時酌酒三四杯,微醺即止,興至輒哦詩自詠。

    他的詩作寫得雍容舒緩,一個突出特點是,處處洋溢著發(fā)自內心的快樂。這種快樂來自于對宇宙人生獲得深刻認知之后的一種感悟。酒在邵雍這里,不是通常所謂的“消愁”作用{而是在微醉之時.發(fā)揮和延伸快樂,在當下獲得永生的體驗。那斟酌的燮理,醞釀的功夫,醺酣的感覺.不都充滿道情與禪意嗎?

    這種飲酒態(tài)度確實是“振古英雄恐未聞”的,可以說,邵雍是中國古代雖懂得飲酒之趣者之一。道學家們的詩作是不可以用一般的“文學”常理來衡量品評的,只有一個同樣對“道”探有契悟的人。才能體會其中那難以言狀的美。

趙汴《飲酒》
江頭落寞窮冬目,天末崎嶇薄宦身
休問世逢千態(tài)巧,且貪杯酒十分醇
顏問戚戚成何事,醉里熙熙即是真
梅雪半殘煙柳吐.一番消息又青春

    趙汴此詩寫得充滿道學氣味.其實他更主要地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據羅璧《羅氏識遺》卷十載.“趙清獻公平生所為,夜必衣冠焚香,拜告天地。范文正公每寢,即計一日食飲之費及所為之事,必求稱之。司馬溫公日:'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以這樣的態(tài)度來飲酒。又有何犯戒之慮呢?

  王安石的《載酒》:
載酒欲尋江上舟,出門無路水交流
黃昏獨倚春風立,看卻花開觸地愁

蘇軾的《薄薄酒》

薄薄蔣,飲兩鐘。粗粗布,著兩重。
美惡雖異醉暖同,丑妻惡妾壽乃公。
臆居求志衛(wèi)之從,本不計較東華塵土北窗鳳
百年雖長要有終,富死未必輸生穿。
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載不朽遭樊崇。
文章自足欺盲聾,誰使一朝富貴面發(fā)紅
選人自達酒何功,世問是非憂樂本來空

蘇軾弟子黃庭堅作有和詩《薄薄酒》

薄酒可與忘憂,丑婦可與自頭。
徐行不必駟馬,稱身不必狐裘。
無禍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
富貴于我如浮云,小者譴訶大戮辱。
一身畏首復畏尾,門多賓客飽僮仆。
美物必甚惡。厚味生五兵。
匹夫懷壁死,百鬼瞰高明。
丑婦千秋萬歲同室.萬金良藥不如無疾
      薄酒一談一笑勝茶.萬里封侯不如還家

   蘇軾的詩前有《小序》說:“膠西先生趙明叔,家貧。好飲,不擇酒而醉。常云:薄薄酒,勝茶湯,丑丑婦,勝空房。其言雖俚,而近乎迭.故推而廣之?!笨芍嗽娛峭ㄟ^對飲薄酒的描寫來表達甘于貧賤、知足常樂的道理。這是因為站在佛教禪宗的立場上看,“世間是非本來空”,最后仍然歸之于這樣一點;如果自己的心能不住于色相外境而透脫自由,那么人往往能從生命的全過程來品味生活自身,能夠站在凌駕人世的高度來消融擾擾世態(tài),而蒸餾出明澄適意的人生。

  李膺的《呂顏野飲醉中寄五絕句次其韻》,這里選讀其中三首:

醉鄉(xiāng)天地一何寬,不問金壺與玉山
暫得陶陶太古意,醒來應亦惡人問

稻在杯中惟恐盡,事來眼底只嫌多
一壺醉倒春風里。萬斛窮愁奈我何

醉后詩成筆似椽,客來傾酒酒如泉
憐君常得酒中趣,愧我經春只慘然

    李鷹(1059~1109).字方叔,號濟南。其先自鄆徙華州.因號太華。他也屬蘇門弟子,對蘇軾極為佩服.一生以蘇軾為楷模。中年之后.絕意進取,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李彌遜《請公和淵明止酒詩園同賦》

    愛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    不如淡生活,吟詩北窗里。   
    肺肝亦何罪.因此毛錐子。    不如友曲生,是子差可喜。
    三杯取徑醉,萬緒散莫起。    奈何劉伶婦.苦語見料理。
    不如一覺睡.浩然忘被已。    三十六策中.此策信高矣。
    政使江變酒,誓不涉其渙。     尚須學王通.藝黍供祭祀。


    李彌遜號普現居士,臨終前說偈而逝,其事載于宋代多種禪宗典籍。這樣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平時也是喜歡飲酒的。不過,此詩是和陶淵明的《止酒》詩,表明宋代學佛士大夫對酒的另一種態(tài)度。所謂“止酒”,也就是戒酒。晉代陶淵明雖然作了很多首題為《止酒》的詩,卻似乎從來沒有真正把酒戒掉。同樣,宋人和《止酒》詩者也不少.但往往越是說“止酒”,反而喝得越多?!吨咕啤凡贿^成為談酒的一個借口和題目而已。

    不過李彌遜在這首詩里,確實表達了戒酒的決心。他是從佛教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的:“愛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酒與色一樣,同樣是讓人沉醉其中,不得出離的根源。詩人提出.與其喝得爛醉。不如好好睡上一覺,睡眠之美勝過美酒(不如一覺睡.浩然忘被已)。最后他說,即使整條江水都變成美酒,我也發(fā)誓要遠離。不過,有一處是無法避免用語的,那就是模仿隋代大儒王通,釀秦成酒作為祭祀之用。也就是說,酒是用來祭祀的,而不是飲用的。這一方面表明自己堅守儒家禮儀-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對佛教的信仰,發(fā)誓不再飲酒。

     這種心態(tài)在宋代士大走中也有一定代表性。不過,如李彌遜這樣,發(fā)誓不飲酒的宋代士大夫,數量并不是很多。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酒仍然是他們無法抗拒的誘惑。

    不那么拘束于戒律,只是飲一點美灑,尋一分陶醉.于沉醉中體會著“逍遙”二字的深意,叉何嘗不可呢?南宋詩人劉克莊的一首詩可謂典型:

世味澆漓酒趣深,對花無客亦孤斟。饑來肯羨乞蟠食.貧殺不貪諛墓金。
耄齒未妨師抑戒,高譚何似守規(guī)箴。吾今舍得逍遙義,懶訪曹溪問少林。(《再和飲酒》

 
   當體會到酒中的“逍遙”之義時,什么曹溪、少林等等禪門名勝,都不必去參訪了,因為你已經獲得了覺悟,酒,在此當之無愧地成為“超佛越祖禪”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xiāng)侍奉?/唐朝·錢起
李白草書《愛酒帖》,真不愧是酒仙寫的!
林散之草書唐詩,率意揮灑
懷素--草書(合集)絕對高清
狂怪怒張、神采飛揚:唐代僧人懷素草書《圣母帖》書法欣賞
很多古代僧人都是詩人,濟公的禪詩你讀過嗎?看后心情豁然開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