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行訣》與《傷寒雜病論》有很多類似的方劑,昨天推送的文章中有10個(gè)類似的方劑,今天再給大家整理了10個(gè)。
不知道大家有沒(méi)有思考出各經(jīng)典之間的關(guān)系呢?
大陽(yáng)旦湯
治凡病汗出不止,氣息惙惙,身勞力怯,惡風(fēng)涼,腹中拘急,不欲飲食,皆宜此方。若脈虛大者,為更切證也。
黃芪五兩 人參 桂枝 生姜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芍藥六兩 大棗十二枚 飴一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內(nèi)飴,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第14條: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
于小建中湯內(nèi)加黃芪一兩半,余依上法。
氣短胸滿者加生姜;腹?jié)M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bǔ)氣加半夏三兩。
肖相如按:《輔行訣》之大陽(yáng)旦湯,即《金匱要略》之黃芪建中湯加人參。
大陰旦湯
治凡病頭目眩暈,咽中干,每喜干嘔,食不下,心中煩滿,胸脅支滿,往來(lái)寒熱者方。
柴胡八兩 人參 黃芩 生姜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芍藥四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一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緩緩煎之,取得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論》第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lái)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shí)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者,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
肖相如按:《輔行訣》之大陰旦湯,即《傷寒論》之小柴胡湯加芍藥。
小青龍湯
治天行發(fā)熱,惡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脈緊者方。
麻黃三兩 杏仁半升,熬,打 桂枝二兩 甘草炙,一兩半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掠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八合。必令汗出徹身,不然恐邪不盡散也。
《傷寒論》第35條:太陽(yáng)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fēng)無(wú)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沬,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肖相如按:《輔行訣》中的小青龍湯與《傷寒論》中的麻黃湯藥物相同。
大青龍湯
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喘咳不已者方。
麻黃去節(jié) 細(xì)辛 芍藥 甘草炙 桂枝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三兩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掠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無(wú)干姜,作七味,當(dāng)從)
《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第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芍藥三兩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兩 甘草三兩(炙) 桂枝三兩(去皮) 半夏半升(湯洗) 細(xì)辛三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加減法:若渴者,去半夏,加栝樓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jié)M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蕘花不治利,麻黃主喘,今此語(yǔ)反之,疑非仲景意。
肖相如按:《輔行訣》中的大青龍湯與《傷寒論》中的小青龍湯藥物相同。
小白虎湯
治天行熱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飲水?dāng)?shù)升不已,脈洪大者方。
石膏如雞子大,綿裹 知母六兩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右四味,先以水一斗,熬粳米,熟訖去米。內(nèi)諸藥,煮取六升,溫服二升,日三服。
《傷寒論》第176條: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里有寒(當(dāng)為表里俱熱),白虎湯主之。
《傷寒論》第219條:三陽(yáng)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口不仁,面垢,譫語(yǔ)遺尿。發(fā)汗則譫語(yǔ),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白虎湯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肖相如按:《輔行訣》中的小白虎湯與《傷寒論》中的白虎湯藥物相同。
大白虎湯
治天行熱病,心中煩熱,時(shí)自汗出,舌干,渴欲飲水,時(shí)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
石膏如雞子大一枚,打 麥門冬半升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半夏半升 生姜二兩,切 竹葉三大握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米熟訖去米。內(nèi)諸藥,煮至六升,去滓,溫服二升,日三服。
《傷寒論》第387條: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湯方
竹葉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炙)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nèi)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肖相如按:《輔行訣》中的大白虎湯與《傷寒論》中的竹葉石膏湯藥物相近,即去掉了人參、加上了生姜。
小朱鳥湯
治天行熱病,心氣不足,內(nèi)生煩熱,坐臥不安,時(shí)下利純血如雞鴨肝者方。
雞子黃二枚 阿膠三錠 黃連四兩 黃芩 芍藥各二兩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連、芩、芍三物,取三升,去滓。內(nèi)膠,更上火,令烊盡。取下待小冷,下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傷寒論》第303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黃連阿膠湯方
黃連四兩 黃芩二兩 芍藥二兩 雞子黃二枚 阿膠三兩(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nèi)膠烊盡,小冷,內(nèi)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肖相如按:朱鳥亦稱朱雀?!遁o行訣》中的小朱鳥湯與《傷寒論》中的黃連阿膠湯藥物相同。
大朱鳥湯
治天行熱病,重下,惡毒痢,痢下純血,日數(shù)十行,贏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絞急,痛如刀刺者方。
雞子黃二枚 阿膠三錠 黃連四兩 黃芩 芍藥各二兩 人參二兩 干姜二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連、芩、姜等四物,得四升訖,內(nèi)醇苦酒二升,再煮至四升訖去滓。次內(nèi)膠于內(nèi),更上火,令烊。取下,待小冷,內(nèi)雞子黃,攪令相得即成。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肖相如按:《輔行訣》中的大朱鳥湯即《傷寒論》中的黃連阿膠湯加人參、干姜。
小玄武湯
治天行病,腎氣不足,內(nèi)生虛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白術(shù)二兩 干姜三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傷寒論》第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第82條:太陽(yáng)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dòng),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湯主之。
真武湯方
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生姜三兩(切) 白術(shù)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細(xì)辛、干姜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肖相如按:《輔行訣》中的小玄武湯與《傷寒論》中的真武湯藥物相近,即以干姜易生姜。
大玄武湯
治腎氣虛疲,少腹中冷,腰背沉重,四肢冷,小便不利,大便鴨塘,日十余行,氣惙力弱者方。
茯苓三兩 白術(shù)二兩 附子一枚,炮 芍藥二兩 干姜二兩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肖相如按:《輔行訣》中的大玄武湯即《傷寒論》中的真武湯去生姜,加干姜、人參、甘草。亦可以看成是真武湯合理中湯的合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