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譜第六段 講解
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剛柔以合體,忽勞逸而分驅?;蛱皴H叮ㄓ海┤荩瑑群罟?;或折挫槎枿(chániè),外曜(yào)峯(鋒)芒。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況擬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猶疏,形骸未檢。躍(yuè)泉之態(tài),未睹其妍,窺井之談,已聞其醜??v欲搪(唐)突羲、獻,誣罔鍾、張,安能掩當年之目,杜(dù)將來之口!慕習之輩,尤宜愼諸。
然而書體風格特征的變化有多種情況,表現(xiàn)性格情感也不一定,陽剛與陰柔剛剛被揉為一體,忽然會因為動與靜的變化而分開來表現(xiàn);有的恬淡雍容,內涵筋骨;有的曲折交錯,外露鋒芒。觀察時務求精細,摹擬時貴在相似。若摹擬不能相似,觀察未能精細,分布就顯得松散,間架就缺乏內斂。那就還沒有表現(xiàn)出魚躍泉淵的飄逸風姿,就已聽到坐井觀天那種浮淺俗陋的評論了。縱然是使用貶低羲之、獻之的手段,和誣蔑鐘繇、張芝的語言,也不能掩蓋當年人們的眼,堵住將來人們的口;學習書法的人,尤其應該慎重對待這些。
然而書法帶給人們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所體現(xiàn)的性情也不一樣,乍剛乍柔以合為一體,忽勞忽逸而分別驅使?;蛱竦喝?,內含筋骨;或折挫槎椏,外曜鋒芒。觀察的時候越精越好,摹擬的時候越似越好。何況摹擬得不似,觀察得不精,從分布上看很疏忽渙散,從形骸上看又不檢點沒有約束;躍泉的姿態(tài),不見其妍美,坐井觀天夸夸其談,已經(jīng)聞到了他的丑陋??v然要冒犯羲之、獻之,誣蔑冤枉鐘繇、張芝,怎能掩蓋當年人們的眼睛,杜絕將來人們的口舌!賞習書法的人,尤其應該慎重辨別。
至有未悟淹(yān)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返)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於遲,終爽絕倫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夫心閑手敏,難以兼通者焉。
有些人還不懂得行筆的淹留,便追求勁疾;或者揮運不能迅速,又故意效法遲重。要知道,勁速的筆勢,是表現(xiàn)超邁飄逸的關鍵;遲留的筆勢,則具有賞心會意的情致。能速而遲,行將達到薈萃眾美的境界;專溺于留,終會失去流動暢快之妙。能速不速,叫作淹留,行筆遲鈍還一味追求緩慢,豈能稱得上賞心會意呢!如果行筆不是心境安閑與手法嫻熟,那是難以做到遲速兼施、兩相適宜的。
至于有的人未能領悟淹留的含義,片面地追求勁疾;不能迅速,反效遲重。要知道,勁速之筆,是達到超逸的關鍵;遲留之筆,則是欣賞聚會所致。能速反而不速,才是達到完美的方法;專門沉溺于遲緩,終究會喪失絕倫的美妙。能速不速,叫做淹留;因遲就遲,則不叫賞會!如果不是心情閑雅手法嫻熟,難以把遲速技巧結合得恰到好處啊。
假令衆(zhòng)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qiú)潤加之。亦猶枝榦(幹)扶疏(蘇),凌霜雪而彌勁;花葉鮮茂,與雲(yún)日而相暉。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蓋)少,則若枯槎架險,巨石當(dāng)路,雖妍媚云闕(缺),而體質存焉。若遒麗居優(yōu),骨氣將劣,譬夫芳林落蘂(蕊),空照灼(zhuó)而無依;蘭沼(zhǎo)漂蓱(萍),徒青翠而奚託(托)?是知偏工易就,盡善難求。
假若各種所長都具備了,那就一定要致力于追求骨氣了;骨氣樹立,還須融合遒勁圓潤的素質。這就好比枝干繁衍的樹木,經(jīng)過霜雪浸凌就會顯得愈加堅挺;鮮艷芳茂的花葉,間與白雪紅日相映,自然更加嬌艷。如果字的骨力偏多,遒麗氣質偏少,就像枯木架設在險要處,巨石處在路的當中;雖然缺乏妍媚,體質卻還存在;如果婉麗占居優(yōu)勢,那么骨氣就會薄弱,類同百花叢中折落的英蕊,空顯芬美而毫無依托;又如湛藍池塘飄蕩的浮萍,徒有青翠而沒有根基。由此可知,偏工一專較易做到,而完美盡善就難求得了。
假使眾妙所歸,務必存有骨氣。骨氣既然有了,再進一步使其遒勁圓潤。也就是要象枝干那樣高低疏密有致,凌霜雪而更加蒼勁;花葉鮮茂,與云日相映生暉。如果骨力偏多,遒麗很少,則象枯樹杈架得很危險,巨大的石頭擋在路上,雖然在妍媚方面有欠缺,而體質卻是存在的。如果遒麗占了優(yōu)勢,骨氣將處于劣勢,譬如花從中凋落了花苞,白白地享受陽光而無光彩;蘭沼里飄蕩的浮萍,徒有青翠而沒有依托。由此可知偏工易就,盡善難求。
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欲,便以為姿。質直者則俓(徑)侹(挺)不遒,剛佷(hěn)者又掘(倔)強(jiàng)無潤,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guī)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剽(piāo)迫,狐疑者溺於滯澀,遲重者終於蹇鈍(jiǎndùn),輕瑣者淬於俗吏。斯皆獨行之士,偏玩所乖。
即使宗師學習同一家書法,也會演變成多種的體貌,莫不隨著本人個性與愛好,顯示出各種不同的風格來:性情耿直的人,書勢勁挺平直而缺遒麗;性格剛強的人,筆鋒倔強峻拔而乏圓潤;矜持自斂的人,用筆過于拘束;浮滑放蕩的人,常常背離規(guī)矩;個性溫柔的人,毛病在于綿軟;脾氣急躁的人,下筆則粗率急迫;生性多疑的人,則沉湎于凝滯生澀;遲緩拙重的人,最終困惑于遲鈍;輕煩瑣碎的人,多受文牘俗吏的影響。這些都是偏持獨特的人,因固求一端,而背離規(guī)范所致。
雖然所學的書法都源自一位書法家,卻變成了很多字體,無不是隨著個人的性情和愛好,便宜發(fā)揮而形成了自己風格:耿直的人則堅挺而缺乏遒麗;剛狠的人又倔強而缺乏圓潤;矜持自斂的人病在拘束;灑脫放蕩的人缺少規(guī)矩;溫順柔弱的人傷于軟緩;急躁勇猛的人過于輕疾;生性多疑的人溺于滯澀;遲緩穩(wěn)重的人終于蹇鈍;輕繁瑣碎的人染于俗吏。這些都是一意孤行的人偏持個性,所以背離了正軌。
《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睕r書之為妙,近取諸身。假令運用未周,尚虧工于祕(秘)奧;而波瀾之際,已濬(jùn)發(fā)於靈臺。必能傍通點畫之情,博究始終之理,鎔鑄蟲(蟲)、篆,陶均草、隸。體五材之並用,儀形不極;象八音之迭起,感會無方。
《易經(jīng)》上說:“觀看天文,可以察知自然時序的變化;了解人類社會的種種景象,可以用來教化治理天下?!焙螞r書法的妙處,往往取法于人本身。假使筆法運用還不周密,其中奧秘之處也未掌握,就須經(jīng)過反復實踐,發(fā)掘積累經(jīng)驗,啟動心靈意念,以指使手中之筆。學書須懂得使點畫能體現(xiàn)情趣,全面研究起筆收鋒的原理,融合蟲書、篆書的奇妙,凝聚草書、隸書的韻致。體會到用五材來制作器物,塑造的形體就當然各有不同;像用八音作曲,演奏起來感受也就興會無窮。
《易經(jīng)》上說:“觀看天文,以便察知時序的變化;了解人類社會的文化現(xiàn)象,可以用來教育和治理天下?!焙螞r書法所謂的奧妙,都是取自身邊的某些事物。假使運用得不是很周全,那也是研究這些奧妙的工夫還不夠深;而書法家在揮灑自如波瀾翻卷的時候,正是心里噴發(fā)出的洪流。必須搞清點畫之間的關系,廣泛研究開頭與結尾的緣由,融合蟲書、篆書,歸納草書、隸書。體察用五種材料制作器物,儀態(tài)和形狀變化萬千不可窮盡;象各種樂器演奏樂曲,帶給人們的感受美妙無窮。
至若數(shù)畫並施,其形各異;衆(zhòng)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恒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guī)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huì),若行若藏;窮變態(tài)於豪(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譬夫絳樹、青琴,殊姿共豔;隨(隋)珠、和璧,異質同妍。何必刻鶴圖龍,竟慙(慚)眞體;得魚獲兔,猶恡(lìn,吝)筌蹄。
若把多個筆畫擺在一起,它們的形狀應各不相同;幾個點排列一塊,體態(tài)也應各有區(qū)別。起首的第一點為全字的定下范例,開篇的第一個字是全幅設定準則。筆畫各有伸展又不相互侵犯,結體彼此和諧又不完全一致;留筆不感到遲緩,走筆不流于滑速;燥筆中間有濕潤,濃墨中使出枯澀;不依尺規(guī)能令方圓適度,棄用鉤繩而致曲直合宜;使鋒忽露而忽藏,運毫若行又若止,極盡字體形態(tài)變化于筆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調于紙上;心手相應,毫無拘束。這樣,自然可以背離羲之、獻之的法則而不失誤,違反鐘繇、張芝的規(guī)范仍得工妙。就像絳樹和青琴這兩位女子,容貌盡管不同,卻都非常美麗;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這兩件寶物,形質雖異,卻都極為珍貴。何必去雕刻鶴描畫龍,使天然真體大為遜色;撈到了魚、獵得了兔,又何必要吝惜捕獲的器具呢!
至于寫字,幾個筆畫結合在一起,它們的形狀各不一樣;幾個點兒并列,每個點兒的體態(tài)又不相同。一點兒要成為一個字的規(guī)矩,一個字要成為整篇作品的準則。筆畫雖有違常規(guī)但又不相互侵犯,和諧相處又不雷同;留筆不要長久遲緩,遣筆不能恒久疾速;象帶子的筆畫要用躁筆,寫方筆要用潤筆;墨汁將要濃的時候又要變成枯筆;不使用方尺圓規(guī)也能寫出比較標準的方筆和圓筆,丟棄鉤環(huán)繩線依然寫就合乎要求的曲筆和直筆;忽而明顯忽而虛無,一會兒行筆一會兒藏筆;窮盡各種變化于筆端,結合現(xiàn)實情調于紙上,心和手緊密結合在一塊,忘記了楷書規(guī)則;自然可以背離羲獻的法則而不失誤,違背鐘張的規(guī)范而仍得工巧。譬如絳樹、青琴兩位女子,雖然容貌不一樣但都很漂亮;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這兩件寶物,形質雖異卻同樣艷麗。何必刻意畫鶴圖龍,竟然慚愧真體。撈到了魚,獵得了兔,又何必舍不得捕獲用的工具。
第六段講風格問題。具體從剛柔、遲疾、骨氣講到人的性格特征與書風的關系,講到最佳狀態(tài):天人合一,“無間心手”,“忘懷楷則”。
圖五十一:
圖五十二:
圖五十三:
圖五十四:
圖五十五:
圖五十六:
圖五十七:
圖五十八:
圖五十九:
圖六十:
圖六十一:
圖六十二:
圖六十三:
書譜第七段 講解
聞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論於淑媛;有龍泉之利,然後議於斷割。語過其分,實累樞機。
聽到有這樣的說法,家里有了像南威一樣美貌的女子,才可以議論淑女;得到了龍泉寶劍,才能夠評論其他寶劍的鋒利。這話說得大過分了,實際上束縛了人們闡發(fā)議論的思路。
聽說有這樣一句話,說:家有象美女南威那樣的容貌,才可以品評女人的美麗;有龍泉劍那樣的利刃,然后再去議論如何斷割。這話雖然有點兒過分,實際上卻觸及到了問題的根本。
南威,亦稱"南之威"。春秋時晉國的美女。《戰(zhàn)國策.魏策二》:"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其淑媛。"晉葛洪《抱樸子.論仙》:"不可以無鹽宿瘤之丑,而謂在昔無南威西施之美。"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蘇仲芬》:"女不答,但嗤嗤笑之以鼻,款步而入,秋波流慧,嬌媚可憐,竊意西子、南威,不是過也。"后因泛指美人。
吾嘗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輒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賞。既昧所見,尤喻所聞。或以年職自高,輕致凌誚。余乃假之以湘縹,題之以古目,則賢者改觀,愚夫繼聲,競賞豪(毫)末之奇,罕議峯(峰)端之失。猶惠侯之好偽,似葉(shè,或yè)公之懼眞。是知伯子之息流波,蓋有由矣。夫蔡邕不謬賞,孫陽不妄顧者,以其玄鑒精通,故不滯於耳目也。向使竒(奇)音在爨(cuàn),庸聽驚其妙響;逸足伏櫪,凡識知其絕群,則伯喈(jiē)不足稱,良(伯)樂未可尚也。至若老姥(mǔ)遇題扇,初怨而後請;門生獲書機,父削(xiāo)而子懊,知與不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伸)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莊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gū)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之,則不足以為道也?!必M可執(zhí)冰而咎夏蟲(蟲)哉!
我曾用全部心思來作書,自以為寫的很不錯。遇到世稱有見識的人,就拿出來向他請教??墒菍懙镁尚沱惖模⒉辉趺戳粢?;而對寫得比較差的,反被贊嘆不已。他們面對所見的作品,井不能分辨出其中的優(yōu)劣,僅憑傳聞所悉誰為名人,即裝出識別的樣子評說一通。有的竟以年齡大地位高,隨便非議譏諷。于是我便故弄虛假,把作品用綾絹裝裱好,題上古人名目。結果號稱有見識者,看到后改變了看法,那些不懂書法的人也隨聲附和,競相贊賞筆調奇妙,很少談到書寫的失誤。就像惠侯那樣喜好偽品,同葉公懼怕真龍一樣。于是可知,伯牙斷弦不再彈奏,確是有道理的。那蔡邕(對于琴材)鑒賞無誤,伯樂(對于駿馬)相顧不錯,原因就在于他們具有真知實學和辨別能力,并不限于尋常的耳聞目睹。假使好的琴材被放進灶膛燒了,聽力平庸的人也會為其發(fā)出妙音而嘆息;千里馬伏臥廄中,無識的人也可看出它與眾馬不同,那么蔡邕就不值得稱贊,伯樂也勿須推崇了。至于王羲之為賣扇老婦題字,老婦起初是埋怨,后來又請求;一個門生獲得王羲之在案幾上題字,竟被其父親刮掉,使兒子懊惱不已。這說明懂書法與不懂書法,大不一樣??!一個文人,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獲得伸展;人家不了解,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所以莊子說:“清晨出生而日升則死的菌類,不知道一天有多長;夏生秋死的蟪蛄(俗稱黑蟬),不知道一年有四季?!崩献诱f:“無知識的人聽說講道,便會失聲大笑,倘若不笑也就不足以稱為道了?!痹趺纯梢阅弥斓谋?,去指責夏季的蟲子不知道寒冷呢!
我曾經(jīng)費盡心思寫了一幅字,自己認為發(fā)揮得不錯,遇到當時稱得上是有見識的人,就拿出來向他們請教:他們對其中精巧美麗的筆畫,不曾多看一眼;對有了失誤的字或筆畫,卻被贊賞不已。既不管有沒有書法方面的見識,就在那里夸夸其談,顯示其很有研究;或者以年齡大職位高自居,加以輕視甚至譏誚。當我把我原來的字用彩色絲綢加以裝裱,并題上古人的名字以后,那些有名望的人的看法馬上就改變了,普通的人也跟著附和,爭著搶著評賞毫末如何如何新奇,卻很少議論鋒端有什么缺失;好比惠侯喜好偽品,恰似葉公懼怕真龍。由此可以想見俞伯牙在鐘子期死后永不彈琴,是有其理由的。蔡邕聽到灶堂中燃燒的桐木發(fā)出的爆裂聲就能發(fā)現(xiàn)上好的琴材,孫陽通過觀察馬的外形就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正是因為他們精通鑒別之術,才有了靈敏的耳目。假使奇怪的聲音從灶堂發(fā)出,普通的人聽的了也能因其奇妙而驚訝;千里馬栓在馬廄里,普通的人也能看出它的超群之處,則伯喈(蔡邕)不足以稱贊,伯樂(孫陽)也沒什么可以崇尚的了。至于象老姥遇到王羲之在扇子上題字,起初埋怨后來又請;弟子獲得王羲之寫上字的幾案,被他的父親刮掉而懊惱;這說明,對王羲之書法的珍貴之處,知道與不知道相差太遠了。有本事的人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就會受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就會得到發(fā)展。他不知道,怎么好怪他呢!所以莊子說:“朝生暮死的菌類植物不知道一天之中有白天和黑夜的變化,黑蟬不知道一年之中還有春、秋季節(jié)。”老子說:“一般的人聽我講'道’,就會大笑,如果不大笑則不足以為'道’了。怎么能拿著冰去考問夏天的蟲子有關冰的問題呢?”
惠侯之好偽:語出南朝梁虞龢《論書表》:"新渝惠侯,雅愛所重(二王書法),懸金招買不計貴賤.而輕薄之徒,銳意摹寫,以茅屋漏汁染變紙色,加以勞辱,使類之書,真?zhèn)蜗圄?莫之能別,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葉公之懼真:見《莊子》:"葉公子高之好龍,雕文畫之.天龍聞而示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其似龍非龍也."
老姥遇題扇:事見《晉書·王羲之傳》:"(王羲之)見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老姥有慍色.因為媼曰:'但言是王羲之書,以求百錢.'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門生獲書幾:事見《晉書·王羲之傳》,"(羲之)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
第七段批評了書法評論鑒賞方面存在“葉公好龍”和“執(zhí)冰而咎夏蟲”的現(xiàn)象。
我一個書友,同我都是業(yè)余愛書法,他一個學生,學成書法之后,成為專業(yè)書法人,在一縣級文化館工作,好像是專業(yè)書法教師。最近看他有言論說業(yè)余的書法不如專業(yè)的書法,氣得他的老師吐血,想必就是他家有“南威之容,龍泉之劍”?崇山新村惑也。
圖六十四:
圖六十五:
圖六十六:
圖六十七:
圖六十八:
圖六十九:
書譜第八段 講解
自漢魏已(以)來,論書者多矣,妍蚩(chī,媸)雜糅,條目糾紛?;蛑厥雠f章,了不殊於既往;或茍興新說,竟無益於將來;徒使繁者彌繁,闕者仍闕。今撰為六篇,分成兩卷,第其工用,名曰《書譜》,庶使一家後進,奉以規(guī)模;四海知音,或存觀省。緘祕(秘)之旨,余無取焉。
垂拱三年寫記。
自漢、魏以來,論述書法的人多了。好壞雜糅,條目紛繁?;蛘咧貜颓叭说挠^點,到了也沒什么新意;或者隨便興立新說,竟然對將來毫無益處;只會使繁瑣的更加繁瑣,有缺陷的仍有缺陷。現(xiàn)今我撰寫了六篇文章,分成兩卷,依據(jù)工用排列次序,取名《書譜》,但愿將來有哪一位書法家,認真地把它作為書法規(guī)則并加以發(fā)展;廣大書法愛好者,或者作為探討研究之用。這是我整理歸納書法奧秘的唯一宗旨,其余并無所圖了。
垂拱三年(公元六八七年)寫記。
自漢、魏以來,論述書法的人很多,好壞混雜,條目紛繁?;蛘咧貜颓叭擞^點,無新意補充以往;或者輕率另創(chuàng)異說,也無裨益于將來;使繁瑣的更加繁瑣,而缺漏的依然缺漏。現(xiàn)今我撰寫了六篇,分作兩卷,依次列舉工用,定名為《書譜》。期待有一個后來者,以之作為規(guī)則來應用;還望四海知音,或可留作參閱。將自己終生的體驗緘封秘藏起來,我是不贊成的。
唐武則天垂拱三年丁亥(公元687年)寫記。
妍媸
妍(yán)指美麗,媸(chī)指丑陋
妍媸畢露:字面意思是美麗和丑陋都顯現(xiàn)出來,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不辨妍媸:也作“妍蚩”
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陸機《文賦》
今花雖新我末識,未信與舊誰妍蚩?!巍W陽修《洛陽牡丹圖》
垂拱
(685年正月—688十二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號,但是實際上武則天操縱朝政,睿宗毫無實權。一般算作武則天的年號。
第八段寫漢魏以來,論書者多,情況不好;對自己《書譜》的展望。
通讀全篇,一個內容到下一個內容,一層到一層,轉換過渡是很自然的。大致的從評論名家開始,從自己的經(jīng)驗出發(fā);講學習的難處,講書法的要訣;指出歷代書法評論的不足,表明自己寫作《書譜》要達到的目的。大的脈絡是很清楚的。
圖七十:
圖七十一: